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阿魏酸酯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舒薇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李炳娟 张得光 杨金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阿魏酸酯酶(feruloyl esterases,FAEs)是羧酸酯酶的一个亚类,可特异性催化羟基肉桂酸和植物细胞壁多糖之间的酯键水解释放羟基肉桂酸,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该文对来源于微生物的FAEs的结构、分类、催化机理及分子改造等研究进展进... 阿魏酸酯酶(feruloyl esterases,FAEs)是羧酸酯酶的一个亚类,可特异性催化羟基肉桂酸和植物细胞壁多糖之间的酯键水解释放羟基肉桂酸,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该文对来源于微生物的FAEs的结构、分类、催化机理及分子改造等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其在面团发酵、酒类酿造、膳食纤维补充剂、茶叶、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阿魏酸酯酶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FAEs) 羟基肉桂酸 晶体结构 催化机理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李素芬 王吰 +2 位作者 张树海 王璇 刘建福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0期93-95,共3页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食...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食品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工艺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华饮食文化和食品科学探源 被引量:12
3
作者 庞广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也创造了最古老的农耕饮食文化。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祖先以大无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尝遍各种生物,观察和研究了它们属性,并通过对饮食人群的健康和寿命等情况的广泛调查...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也创造了最古老的农耕饮食文化。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祖先以大无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尝遍各种生物,观察和研究了它们属性,并通过对饮食人群的健康和寿命等情况的广泛调查、分析和总结,终于于春秋战国时期就撰写成《黄帝内经》这部以饮食与健康为主题的光辉巨著,这不仅奠定了我国辉煌的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必将成为"以人为本"的食品科学研究的光辉巨著。本文将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科学研究的起源、现代科学基础及其对现代食品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饮食文化 食品科学 健康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志和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结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要求,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主干课程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建设。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品牌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素芬 刘建福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9期64-66,共3页
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照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建立"阶段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强化预习环节、完善... 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照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建立"阶段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强化预习环节、完善实验考核、加强师资建设、提高科研素养等几个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仪器分析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专业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1
6
作者 连喜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期102-103,共2页
食品贮藏与加工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文总结本门课程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学习和授课经验,通过实例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 食品贮藏与加工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素芬 《农产品加工(下)》 2015年第8期74-76,共3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自身特点,天津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照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从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结合自身特点,天津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照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从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实施实践教学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创新创意大赛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8
作者 刘爱国 李娜 +3 位作者 刘立增 关文强 张伟 孙丽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50期116-117,共2页
如何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天津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在《冷食制品与加工》课程中,以冰激凌创意大赛的形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 如何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天津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在《冷食制品与加工》课程中,以冰激凌创意大赛的形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此种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食品专业人才,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意 大赛 项目式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牛乳蛋白生物脱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一璇 鲁丁强 +3 位作者 刘丹阳 王新倩 刘玉姣 胡志和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牛乳及乳制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是牛乳过敏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因此低致敏乳制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牛乳脱敏技术被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更具有前景。简述了牛乳的主要... 牛乳及乳制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但是牛乳过敏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休克或死亡,因此低致敏乳制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牛乳脱敏技术被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更具有前景。简述了牛乳的主要过敏蛋白,阐述了生物酶法、发酵作用和转基因技术这3种生物脱敏技术。其中生物酶法仍然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生物降敏方法,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多肽,但在降敏的同时会产生苦味物质,因此,近年来交联酶在该领域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发酵作用可以降低牛乳致敏性,但其降低程度有限,需与其他处理联合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对线性表位氨基酸进行突变,以降低牛乳致敏性。另外,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牛乳致敏性检测方法,以期望为未来低致敏乳制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脱敏 生物酶解 乳酸菌发酵 转基因 过敏原检测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苗小雨 柴春祥 鲁晓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1-319,共9页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等方面。而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造成食品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效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等方面。而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食品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产生毒素造成食品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效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对于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快速、准确且无损害的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技术。该文综述了常见的5种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定量测定、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霉菌及其他细菌种类的判别等。并分析了这几种技术当前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使无损检测技术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分子对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冰 赵彦巧 +1 位作者 冯子瑞 李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1,共5页
介绍了分子对接技术,并阐述了分子对接技术在食品分子互作、功能性食品开发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领域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分子对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子对接 食品分子互作 食品安全检测 功能性食品开发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法降解及其饲料化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鑫 李建勋 +3 位作者 王雨萌 张文娟 武山开 宋文军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4,共8页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源,在饲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紧密且复杂,利用难度大,采用生物法降解木质纤维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文章概述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及结构,重点叙述了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及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机理,以期为研究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秸秆饲料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木质纤维素 木质纤维素降解菌 组成成分 降解机理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沙棘果食品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13
作者 王璇 张志伟 +2 位作者 陈志玺 傅雨萌 关文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沙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药食同源特性,其果实、种子、果皮、枝叶均可被加工利用。综述了沙棘果的营养保健价值、产品形式和加工流程,分析了近年来沙棘果产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沙棘果相关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沙棘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药食同源特性,其果实、种子、果皮、枝叶均可被加工利用。综述了沙棘果的营养保健价值、产品形式和加工流程,分析了近年来沙棘果产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沙棘果相关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 营养价值 食品开发 发展对策
下载PDF
直接空气捕集CO_(2)技术及应用进展
14
作者 赵萌 胡飞扬 +3 位作者 张一川 黄青 杨云 顾雪松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11,43,共5页
为了有效缓解CO_(2)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实现直接空气捕集CO_(2)(DAC)。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是常用的三种CO_(2)捕获方法。文章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机理、代表性吸收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特点,进一步对比了各... 为了有效缓解CO_(2)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实现直接空气捕集CO_(2)(DAC)。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是常用的三种CO_(2)捕获方法。文章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机理、代表性吸收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结构特点,进一步对比了各类方法在DAC过程应用的优缺点,最后对DAC吸收剂/吸附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CO_(2) 吸附 吸收 多孔材料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营养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15
作者 赵亚娜 孙娜新 +2 位作者 胡楠 李河 张志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式。“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作为通识课程旨在培养不同专业本科生的饮食文化素养和健康意识。探讨了案例教学、POPBL教学和数...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式。“食品营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作为通识课程旨在培养不同专业本科生的饮食文化素养和健康意识。探讨了案例教学、POPBL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在“食品营养学”通识课中的应用,为引导学生关注食品营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现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选修课 食品营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PBL结合CBT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食品标准的制定章节教学设计
16
作者 何兴兴 《食品界》 2024年第4期63-65,共3页
1.引言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天津商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政策性、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食品链全过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 1.引言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天津商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政策性、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食品链全过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学习,了解食品行业的监管现状、食品行业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企业所应遵守的相关标准,以及标准的制定流程、本行业的管理体系、产品认证流程等。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行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格评定程序 监管现状 认证流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天津商业大学 标准的制定 应用型学科 管理体系
下载PDF
食品非营养成分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庞广昌 陈庆森 +1 位作者 胡志和 谢军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24,共24页
来自饮食和药用植物的天然植物非营养成分(Phc)具有重要的健康保护和临床应用潜力,这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主要来自果蔬的植物非营养成分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来源,而植物非营养成分已经证明在健康保护、抗癌、防癌,特别是预防现... 来自饮食和药用植物的天然植物非营养成分(Phc)具有重要的健康保护和临床应用潜力,这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主要来自果蔬的植物非营养成分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来源,而植物非营养成分已经证明在健康保护、抗癌、防癌,特别是预防现代文明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证明,Phc可以上调表达抗氧化作用的酶类,促进癌症和突变细胞凋亡、调节,特别是下调免疫应答,改变细胞相Ⅰ和相Ⅱ酶的表达,改变细胞因子网络,从而发挥重要的防病治病作用。大量研究表明,Phc通过和受体相互作用向机体、组织和细胞传递信号。其信号途径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Toll样受体(TLRs)、异常环氧酶-2(COX-2)、活化因子蛋白-1(AP-1)、核因子κB(NF-κB)等。其中,尤其是NF-κB与AP-1直接和炎症、免疫调节和癌症相联系。细胞信号的级联放大作用及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谈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调控网络。MAPK途径异常,或者其下游转录因子的异常都会造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免疫功能过头、慢性炎症性疾病、现代文明病和细胞恶性转化。因此,抑制这些信号途径可以提供一个避免现代文明病、各种慢性病和癌症的有效战略。本文就这些信号途径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植物非营养成分 信号途径 功能性食品 核因子ΚB
下载PDF
纳米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孙健平 姜子涛 李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87,共4页
纳米微胶囊通常采用聚合法、界面溶剂交换法和纳米自组装法等合成,比传统的微胶囊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缓释效果。已被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饮料加工、粉末油脂和生物活性物质包埋等领域。简要介绍制备纳米微胶囊的主要方法,并对纳米微胶囊... 纳米微胶囊通常采用聚合法、界面溶剂交换法和纳米自组装法等合成,比传统的微胶囊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缓释效果。已被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饮料加工、粉末油脂和生物活性物质包埋等领域。简要介绍制备纳米微胶囊的主要方法,并对纳米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胶囊 制备 应用 食品
下载PDF
食品发挥非营养生物功能的胃肠黏膜信号通路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广昌 于立芹 +3 位作者 郭丽 王连芬 陈庆森 胡志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19-326,共8页
通过近年来食品是如何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因子网络控制机体健康的系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证明:食品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营养,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通过胃肠黏膜信息交流,控制机体的生命活... 通过近年来食品是如何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因子网络控制机体健康的系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证明:食品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营养,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通过胃肠黏膜信息交流,控制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机体也正是通过食品来认识其外部世界并及时不断地做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黏膜 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因子网络 通讯网络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调味香料丁香精油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颖 孙璐 +3 位作者 柴冉 王娟娟 李荣 姜子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调味香料丁香精油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食品防腐剂广泛应用,其抑菌防腐效果甚至超过化学合成防腐剂且通常优于其他植物精油。从丁香精油的生物活性出发,重点介绍了其抑菌性及抗氧化性,并探讨了这两种性质的作用机理。其次,通过对国内... 调味香料丁香精油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食品防腐剂广泛应用,其抑菌防腐效果甚至超过化学合成防腐剂且通常优于其他植物精油。从丁香精油的生物活性出发,重点介绍了其抑菌性及抗氧化性,并探讨了这两种性质的作用机理。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综述了丁香精油在果蔬、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丁香精油虽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它的易挥发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其应用时难以维持长久的防腐效果,低溶解度又使得其不易使用和添加,提高丁香精油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微胶囊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丁香精油难溶于水及其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从而拓展其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抑菌性 抗氧化性 食品保鲜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