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仪动态采样时间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熊慧 杨雪 +2 位作者 周梅 李刚 林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0-1134,共5页
在实时传输的光谱仪数据采样中,通常存在采样时间间隔不等的现象,这使得实时传输光谱仪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如在预测能力更强,检测精度更高的动态光谱分析法中。而恰恰在动态光谱法等时间分辨光谱分析中对光谱信号的采... 在实时传输的光谱仪数据采样中,通常存在采样时间间隔不等的现象,这使得实时传输光谱仪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如在预测能力更强,检测精度更高的动态光谱分析法中。而恰恰在动态光谱法等时间分辨光谱分析中对光谱信号的采样定时特性要求更高,时间间隔不等会直接影响光谱分析的结果,得到失真的结论。同时与一般采样所不同的是,光谱仪是一定时间的积分采样,这无形中增加了对光谱仪定时采样特性研究的难度。因此,巧妙地利用锯齿波的幅值与时间存在一线性编码的关系,对某一型号的光谱仪进行采样时间及采样时间间隔的测试与分析,测试表明采样时间与积分时间的设置相关,同时时间间隔与积分时间也息息相关,进一步探究了该型号光谱仪在不同积分时间下采样时间间隔波动的范围。研究对注重光谱时间特性的分析法提供积分时间选取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评估动态时间特性的方法,有利于光谱的动态特性的评估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采样时间特性 光谱仪 采样时间间隔 线性编码 积分时间
下载PDF
浅滩掩埋管道横截面圆的声回波模型及定位算法
2
作者 陈世利 谢思捷 曾周末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2-630,共9页
为实现浅滩掩埋下输油管道泄漏抢修围堰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管道径向横截面圆位置的精确定位必不可少.结合浅滩输油管道抢修作业的实际应用,基于声学亮点模型和几何声线法建立了管道回波模型及管道横截面圆位置的几何模型,通过仿真... 为实现浅滩掩埋下输油管道泄漏抢修围堰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对管道径向横截面圆位置的精确定位必不可少.结合浅滩输油管道抢修作业的实际应用,基于声学亮点模型和几何声线法建立了管道回波模型及管道横截面圆位置的几何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和水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思想建立修正目标函数,提出了圆心坐标的求解算法.仿真及水箱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数学模型的圆心定位具有可靠的精度,最大误差为0.02,m,平均误差在0.01,m以下,满足工程应用的基本要求,可为今后浅滩环境下的管道截面圆位置定位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埋管道定位 声学亮点模型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球形内检测器的管道倾角测量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智超 黄新敬 +3 位作者 薛亚萌 陈冠任 陈世利 曾周末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5期93-97,102,共6页
在利用球形内检测器测量管道倾角时,因管道磁屏蔽模型难以标定导致误差较大。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球形内检测器中的传感器在管道中运动轨迹为摆线和管道单侧磁化后管道内径向磁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结合坐标变换方法,提出了一种不使用管... 在利用球形内检测器测量管道倾角时,因管道磁屏蔽模型难以标定导致误差较大。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球形内检测器中的传感器在管道中运动轨迹为摆线和管道单侧磁化后管道内径向磁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结合坐标变换方法,提出了一种不使用管道磁屏蔽模型的管道倾角测量新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加速度信号求解旋转矩阵,然后根据磁场信号的极大值点位置求解管道倾角。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算法加以实现,然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较高,最大相对误差为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倾角 球形内检测器 磁化 测量
下载PDF
MEMS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的石墨烯场效应管
4
作者 梁骥 孙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600,共7页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器件要求的提高,电子器件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拓展与优化功能.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将压电MEMS谐振器与IC电路集成,谐振器驱动的晶体管可以表现出独特的性能.之前研究的器件基本都是基于表面波谐振器,但器件频率低,体积...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器件要求的提高,电子器件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拓展与优化功能.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将压电MEMS谐振器与IC电路集成,谐振器驱动的晶体管可以表现出独特的性能.之前研究的器件基本都是基于表面波谐振器,但器件频率低,体积大,无法利用半导体工艺将二者集成在一起.为解决上述缺点,设计制作了一种由MEMS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的石墨烯场效应管.借助声电流效应,MEMS谐振器产生的兰姆波将石墨烯中的载流子进行了传输,设置于声波传播路径上的一对电极可以检测出电流值,且底部的栅极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通过仿真,预测了谐振器的工作模式,在3 GHz以内主要有A_0、S_0、S_13种工作模式.经过微加工技术得到的兰姆波谐振器电学特性与仿真吻合,且A_0、S_0、S_1这3种模式都成功驱动石墨烯产生了声电流,其中,2.9 GHz(S1模式)是已有报道中能够激发出声电流的最高频率.以S0模式激发的声电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结果表明:声电流大小与输入射频功率呈正相关性,但由于谐振器功率承载能力有限,二者表现出了非线性关系;栅极电压由于改变了石墨烯中载流子迁移率与电导率,最终成功调制了声电流的大小;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石墨烯晶体管工作频率更高,体积更小,成功验证了一种新的芯片集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兰姆波谐振器 石墨烯场效应管 声电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