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G2在产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艳菊 崔洪艳 陈叙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G2(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 G2 Transporters,ABCG2)是胎盘表达的主动转运因子之一,ABCG2的生理作用是保护组织免受内源性毒素或异生物质的损害和维持细胞稳态。ABCG2在人胎盘中高表达,位于合体滋养细胞膜面向母...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G2(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 G2 Transporters,ABCG2)是胎盘表达的主动转运因子之一,ABCG2的生理作用是保护组织免受内源性毒素或异生物质的损害和维持细胞稳态。ABCG2在人胎盘中高表达,位于合体滋养细胞膜面向母血侧,可以有效地形成母胎循环间的屏障,限制药物、内毒素及异生物质透过胎盘而对胎儿产生影响,并与胎盘分化、细胞凋亡及一些妊娠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关,了解ABCG2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述ABCG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胎盘 妊娠并发症 ABCG2
下载PDF
多元化授课模式下的孕妇学校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
2
作者 谢婉莹 邱晓媛 +1 位作者 姚俊雪 崔洪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的孕妇学校授课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23年6—8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根据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课程,分为研究组(309例)和对照组(300例)。入院待产时进... 目的:探讨多元化的孕妇学校授课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23年6—8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根据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课程,分为研究组(309例)和对照组(300例)。入院待产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产妇对促进自然分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自然分娩意愿,对2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分娩镇痛应用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进行分析比较;对研究组不同授课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并比较孕妇学校不同授课模式的学习人次。结果:研究组各项自然分娩知识正确率和顺产意愿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但研究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妊娠期合并症比例、巨大儿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娩镇痛应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5种不同授课模式的平均学习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55,P<0.0001),录播课学习人次最高,平均每节课约596人次,其次为微信视频号直播体验课,平均每节课约280人次。参加过孕妇学校课程的产妇对不同授课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08,P<0.0001),其中微信视频号直播体验课满意度达100%。结论:多元化授课模式的孕妇学校能吸引孕产妇的关注,提升其孕产期保健意识,起到降低妊娠期合并症、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微信视频号直播体验课具备满意度高、受众广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产前教育 教育技术 自然分娩 妊娠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对比研究 多元化授课模式
下载PDF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防治的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3
作者 张培 陈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阴道分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在所有的阴道分娩并发症中,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对孕产妇安全的威胁最大。对于阴道分娩PPH的防治,不同医疗机构、地域之间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PPH诊... 阴道分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在所有的阴道分娩并发症中,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对孕产妇安全的威胁最大。对于阴道分娩PPH的防治,不同医疗机构、地域之间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PPH诊疗流程的异质性和机构、地区间PPH发生率的明显差异。这提示,对于阴道分娩PPH的预防和治疗,还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健康 诊治策略 孕产妇死亡 临床救治 产后出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预测预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剑 王冠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2-525,共4页
葡萄胎与胎儿共存(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HMCF)是产科的罕见疾病,包括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with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with... 葡萄胎与胎儿共存(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HMCF)是产科的罕见疾病,包括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with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with co-existing fetus,PHMCF)。报道1例CHMCF病例通过妊娠期连续监测甲状腺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儿状况妊娠至37周,剖宫产分娩一活婴。CHMCF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高风险疾病,妊娠期应联合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仔细鉴别诊断,并在有产前诊断和妇科肿瘤中心的机构严密监测妊娠、分娩及产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葡萄胎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核型分析 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
下载PDF
应用FGR胎儿大脑中动脉参数评估宫内情况及预后
5
作者 李剑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8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析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频谱变化对胎儿生长受限宫内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多普勒超声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建档、规律产前检查并且分娩的孕妇共130例单胎孕妇分为胎儿... 目的 探析胎儿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频谱变化对胎儿生长受限宫内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多普勒超声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建档、规律产前检查并且分娩的孕妇共130例单胎孕妇分为胎儿生长受限组(观察组,45例)和宫内发育正常组(对照组,85例),分析MCA的血流参数。结果 两组MCA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大脑中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systole/diastole,S/D)随妊娠周期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胎儿RI、PI、S/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羊水Ⅲ度粪染、胎盘异常、脐带异常、羊水量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概率显著多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血流频谱可以了解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生长状况,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 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 胎儿生长受限 宫内窘迫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璐 郑群 +3 位作者 范晓东 杨潇潇 李雯 朱颖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4-541,共8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40岁前发生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不孕及代谢改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目前POI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促进生育,治疗手段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HRT)及辅助生殖技术。然而由于病因及...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40岁前发生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不孕及代谢改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目前POI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促进生育,治疗手段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HRT)及辅助生殖技术。然而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限制了POI治疗研究的进展。POI发病涉及复杂的遗传背景,主要包括X染色体异常、X染色体-常染色体易位、端粒异常、基因缺陷、蛋白及多肽表达改变和表观遗传改变等遗传因素,还涉及免疫因素、医源性因素(化疗、放疗和手术)、环境因素、代谢因素、感染因素和疫苗注射等。POI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凋亡、自噬过度和氧化应激等,而细胞凋亡、自噬和氧化应激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POI的发生。与POI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通路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现通过对POI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为POI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病因学 表观遗传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心衰一例报告
7
作者 李倩 邱晓媛 +1 位作者 董建光 于志强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68-370,共3页
患者女,29岁,因“孕2产0孕33+1周,不规律腹坠1周,加重1 d”于2022年7月20日就诊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上午10时化验随机血糖4.85 mmol/L,接受倍他米松、阿托西班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月经规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患者女,29岁,因“孕2产0孕33+1周,不规律腹坠1周,加重1 d”于2022年7月20日就诊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上午10时化验随机血糖4.85 mmol/L,接受倍他米松、阿托西班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月经规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移植2枚受精卵。规律产检,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14 mmol/L、11.24 mmol/L、6.36 mmol/L,加强饮食管理,自行监测空腹血糖4~5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 妇产科医院 双胎妊娠 月经规律 倍他米松 饮食管理 阿托西班
原文传递
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79
8
作者 徐欣然 崔洪艳 +1 位作者 程兰 李丽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即子宫三明治缝合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防治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50例,35例行宫腔纱条填塞术(对照组...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即子宫三明治缝合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防治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50例,35例行宫腔纱条填塞术(对照组),15例行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观察组),对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 140.00±184.00)mL]、输血量[(684.00±118.00)mL]低于对照组[(1 507.11±300.62)mL,(900.00±17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93.33%)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28)。结论: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术应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能够降低出血量及输血量,提高止血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侵入性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止血 手术 子宫B-Lynch缝合术 宫腔纱条填塞术
下载PDF
滋养细胞凋亡的二阶段与子痫前期二阶段发病机制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欣然 陈叙 +1 位作者 崔洪艳 贾艳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5-538,共4页
子痫前期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孕产妇健康,而且影响后代远期预后,发病原因至今不清。该病是胎盘源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病理生理变化形成过程,以滋养细胞浸润异常,螺旋动脉重铸不良,胎盘血流灌注减少为特点... 子痫前期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孕产妇健康,而且影响后代远期预后,发病原因至今不清。该病是胎盘源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病理生理变化形成过程,以滋养细胞浸润异常,螺旋动脉重铸不良,胎盘血流灌注减少为特点;第2阶段为器官受损阶段,导致各种临床征象发生。滋养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失衡可导致其侵袭能力异常。在子痫前期发病的不同阶段,滋养细胞凋亡的机制也不同。总结相关文献发现,第1阶段为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及诱导绒毛外滋养细胞凋亡引起螺旋动脉重铸不足的阶段,第2阶段为螺旋动脉重铸不足引起胎盘缺血缺氧导致合体滋养细胞凋亡的阶段。其相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滋养层 胎盘 细胞凋亡 杀伤细胞 天然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通过血浆中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变化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淑雯 刘润环 +2 位作者 姚天一 胡云霞 王懿贤 《天津医药》 CAS 1989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报导了30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中前列环素(PGI_2)和血栓素 A_2(TXA_2)的变化,分别采取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放免测定 PGI_2和 TXA_2的较稳定的代谢产物6-Keto-PGF_1α与 TXB_2的数值及其比值,提出“妊高征”患者血中 ... 本文报导了30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浆中前列环素(PGI_2)和血栓素 A_2(TXA_2)的变化,分别采取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放免测定 PGI_2和 TXA_2的较稳定的代谢产物6-Keto-PGF_1α与 TXB_2的数值及其比值,提出“妊高征”患者血中 PGI_2和 TXA_2平衡失调。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三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取血,测血浆中6-Keto-PGF_1α、TXB_2及 T/P 比值。观察三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临床化验、母婴情况及 TXB_2及6-Keto-PGF_1α及两者比值的改变判定疗效。三组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认识到研究 PG 类代谢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对“妊高征”发病机制的阐明和病变严重程度的估计。对探讨特异性抑制 TXA_2合成酶的药物,减少 TXB_2的合成,寻找刺激 PGI_2合成和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为防治“妊高征”开辟新的途径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浆 前列环素 血栓素 妊娠
下载PDF
HL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艳菊 陈叙 +3 位作者 崔洪艳 程兰 张春红 李延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分布,了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HLA-G SNPs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明确HLA-G在子痫前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度... 目的: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分布,了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HLA-G SNPs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明确HLA-G在子痫前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度子痫前期组67例和对照组37例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选取HLA-G外显子(Exon)2、3为实验研究区域,合成荧光标记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进行片段序列SNPs分析。统计分析所测SNPs位点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联程度。结果:在HLA-G Exon2发现2个SNPs,为C374T及G476A;Exon3发现3个SNPs,为C810T、C859A及G954A。HLA-G Exon2、3 SNPs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孕妇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在HLA-G Exon2、3共发现5个SNPs位点,均为同义突变,与重度子痫前期无相关性。(2)C374T和G954A为新发现的HLA-G SNPs,向db SNP提交后获得NCBI Assay Id(ss#)119994701和119994702,Reference SNP Id(rs#):rs77474325和rs75783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HLA抗原 基因 外显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莉 吕艳 +1 位作者 翟翔隽 崔洪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 目的:探讨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300例,年龄23~36岁,身高155~172 cm,体质量61~95 kg,孕38~4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镇痛组(A组,n=100)、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组(B组,n=100)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硬膜外阻滞全产程镇痛组(C组,n=100)。记录各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并于临产后(T_0)、宫口开全时(T_1)取静脉血测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浓度。结果:B、C 2组产妇潜伏期(宫口≤3 cm)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 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0时比较,3组产妇T_1时血β-EP、NE、E和血糖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T1时β-EP浓度较A、B 2组升高,B、C 2组NE、E和血糖浓度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产程多模式分娩镇痛在保证产妇镇痛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催产素使用率且不影响产程及围生儿结局,对母婴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产科 镇痛 硬膜外 经皮神经电刺激 针刺穴位 产程
下载PDF
HELLP综合征并发围生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丽军 牛秀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并发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6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围生儿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并发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6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围生儿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围生儿死亡率为22.4%(17/76)。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生产次数、早产情况、胎儿窘迫、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24h尿蛋白定量为影响HELLP综合征并发围生儿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胆红素、24h尿蛋白定量是影响HELLP综合征中围生儿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及血清胆红素、舒张压和24h蛋白尿升高是影响HELLP综合征围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围生儿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灶及癌旁组织中LYVE-1、Prox-1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彩艳 张雯雯 +2 位作者 吴海霞 申彦 曲芃芃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spero-related homeobox 1,Prox-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石蜡切...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spero-related homeobox 1,Prox-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标本57例,留取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共3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LYVE-1、Prox-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2种蛋白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组织学分级Ⅰ级患者癌灶内的Prox-1阳性表达率高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阳性患者癌旁组织的LYVE-1阳性表达率高于LVSI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I阳性、晚期患者子宫内膜癌旁组织Prox-1表达的阳性率升高,与LVSI阴性及早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癌旁Prox-1蛋白表达量为1.250 0±0.008 2(P<0.05),LYVE-1蛋白表达量为1.860 0±0.012 4(P<0.05);相对于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Prox-1 mRNA表达量为0.693±0.083(P<0.05),LYVE-1 mRNA表达量为0.42±0.16(P<0.05)。结论:LYVE-1、Prox-1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的潜在标志物,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印迹法 蛋白质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胎儿垂体前叶细胞体外自发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智 高燕 +2 位作者 李会强 卢奕 阎伟年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263-265,共3页
因疾病原因于6~7个月终止妊娠的胎儿,观察到其垂体前叶细胞(Human Fetal Adenohypophysis Cells,HFAC)能自发分泌IL-1、IL-6及TNFa,分泌水平分别为160±24U/ml、426±37U/ml及27±3.2U/ml。20μg/mlLPS可促进HFAC的IL-1、I... 因疾病原因于6~7个月终止妊娠的胎儿,观察到其垂体前叶细胞(Human Fetal Adenohypophysis Cells,HFAC)能自发分泌IL-1、IL-6及TNFa,分泌水平分别为160±24U/ml、426±37U/ml及27±3.2U/ml。20μg/mlLPS可促进HFAC的IL-1、IL-6及TNFa的分泌,分别提高至1012±42U/ml、2480±102U/ml及50±12U/ml。100U/ml的hrIL-6可促进HFAC分泌IL-1及TNFa,而hrIL-1及hrTNFa则无明显作用。提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 细胞因子 神经免疫 胎儿
下载PDF
^(18)F-氟脱氧葡萄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11年8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妇产科经活组织检查证实的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正电子发射断层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CT)检查,记录^(18)F-FDG的SUVmax,患者均接受放、化疗,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随访,随访至患者复发或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06-30。结果 SUVmax预测患者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0.542,0.838),临界值为7.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96.5%,约登指数为0.8。SUVmax<7.5 13例,SUVmax≥7.5 57例。SUVmax<7.5患者与SUVmax≥7.5患者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SUVmax<7.5患者无病生存率(DFS)高于SUVmax≥7.5患者(χ~2=4.791,P=0.03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淋巴结转移部位、疗效反应是OS的影响因素(P<0.05);SUVmax、淋巴结转移部位、疗效反应是D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8)F-FDG的SUVmax可以较好地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18)F-FDG的SUVmax较大、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完全反应宫颈癌患者生存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摄入值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合7、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兔脂肪基质细胞体外成骨潜能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洪刚 刘静 +1 位作者 Yong Soon Chiong 刘海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1期922-924,共3页
目的分离兔脂肪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其成骨表型,为扩增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兔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得到脂肪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消化传代后诱导培养,设置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 目的分离兔脂肪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其成骨表型,为扩增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兔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得到脂肪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消化传代后诱导培养,设置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良成骨诱导化培养组、常规成骨诱导培养组及对照非成骨诱导培养组,绘制生长曲线并对其成骨表型进行鉴定。结果与常规成骨诱导化方式相比,rhBMP-7、TGF-β1能明显促进的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演变,碱性磷酸酶及VonKossa染色强阳性,群体倍增时间为32h;对照组未显示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采用多因子的成骨诱导培养利于脂肪基质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分化,是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7 TGF—β1 脂肪基质细胞 诱导成骨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兰 尤鑫 王冠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特点及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的1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占总分娩人数的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特点及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的1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占总分娩人数的0.79%(期间分娩共15 458例),9例于孕前发现,20例为孕早期发现,3例孕中期发现,90例孕晚期发现(包括剖宫产术中发现);1例于早孕期行囊肿剔除术,4例于孕中期行囊肿剔除术,117例于孕晚期剖宫产术中行手术治疗;孕期发现蒂扭转5例(4.10%),破裂3例(2.46%),其中直径>5 cm的肿物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孕中期较孕早晚期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122例患者肿瘤数为135个,其中良性肿瘤129个,以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畸胎瘤为主;新生儿均无异常。结论:在孕期适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及胎儿是安全的,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肿瘤时行剔除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蒂扭转 卵巢肿瘤破裂
下载PDF
无心畸形胎儿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东辉 陈旭 +2 位作者 吴钟瑜 师宜荃 于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观察无心畸形胎儿的临床病理形态,并对其发生进行分析。方法对3例无心畸形胎儿的临床表现、外形和内脏结构以及胎盘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例无心畸形胎儿分别来自双胎与三胎妊娠,2例无头,均为单体腔,可见发育不良的肠管以及肾上... 目的观察无心畸形胎儿的临床病理形态,并对其发生进行分析。方法对3例无心畸形胎儿的临床表现、外形和内脏结构以及胎盘形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例无心畸形胎儿分别来自双胎与三胎妊娠,2例无头,均为单体腔,可见发育不良的肠管以及肾上腺,其它脏器为:肾脏2例,性腺与内生殖器2例,心脏胚基1例,肝脏胚基1例。胎盘为单绒毛膜型,2例有大血管吻合与单脐动脉。结论无心畸形胎儿有多种形态,其发生与双胎胎盘的血管吻合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畸形胎儿 双胎与多胎 胎盘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弛远 赵皤 王丹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L-plastin及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L-plastin及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plastin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P<0.05);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异位内膜(P<0.05)。结论:L-plastin和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表达增高,且呈正相关。L-plastin可能通过与ER结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L-plastin可能是与雌激素代谢相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性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L-PLASTIN 雌激素受体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