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干扰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园 柏华松 +2 位作者 杜君洋 徐英春 王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69-73,共5页
(1,3)-β-D-葡聚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真菌、酵母、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G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本文总结了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如药物因素、医疗因素、宿主基础疾病等,旨在... (1,3)-β-D-葡聚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真菌、酵母、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G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本文总结了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如药物因素、医疗因素、宿主基础疾病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干扰因素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念珠菌IgG抗体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估
2
作者 李静静 王雪琦 +3 位作者 孙娅顺 赵思琪 刘春龙 钟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一种即时检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方法。方法:依据间接法原理建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体系,并参照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指南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结果:生物素标记念珠菌甘露聚糖抗... 目的: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一种即时检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方法。方法:依据间接法原理建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体系,并参照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指南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结果:生物素标记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与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人IgG抗体工作液浓度均为1μg/ml;检测方法空白限为5.20 AU/ml;检出限为5.50 AU/ml;试剂精密度与重复性变异系数(CV)均<10%;检测方法与常见特异性抗体无交叉反应;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红素对临床样本均无显著影响;检测方法与ELISA法总体符合率为90%,Kappa值=0.80,回归分析与偏差分析结果均表明两种方法有较强一致性(R2=0.9898)。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检测体系性能均符合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相关要求,适用于血清样本中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IgG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探讨曲霉抗原抗体检测在结核后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姚旺 张园 +2 位作者 杜君洋 王颖 王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组织结构的破坏、空洞的形成及支气管扩张为曲霉定植和生长提供了场所。结核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数量减少以及免疫功能降低,造成曲霉感染...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组织结构的破坏、空洞的形成及支气管扩张为曲霉定植和生长提供了场所。结核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数量减少以及免疫功能降低,造成曲霉感染的风险增加,而且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菌群失调。当肺结核患者感染曲霉时,由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相似导致鉴别诊断困难,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因此,如何能早期、快速诊断并给出精准的治疗方案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总结了结核后肺曲霉病的现状,同时探讨了曲霉抗原抗体检测在结核后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肺曲霉病 曲霉抗原抗体检测
下载PDF
毛霉病现状分析及PCR技术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阎香言 王志贤 +1 位作者 张傲 白雪秋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517-521,共5页
1.1毛霉病介绍毛霉曾归属于接合菌亚门,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毛霉病(mucormycosis)以及虫霉目真菌引起的虫霉病(entomophthoramycosis)合称为接合菌病^([1])。Hibbett等^([2-3])基于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对真菌界进行了重新分类,接合菌纲包括多... 1.1毛霉病介绍毛霉曾归属于接合菌亚门,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毛霉病(mucormycosis)以及虫霉目真菌引起的虫霉病(entomophthoramycosis)合称为接合菌病^([1])。Hibbett等^([2-3])基于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对真菌界进行了重新分类,接合菌纲包括多种真菌类别,毛霉和虫霉是进化距离远、各自独立的两类真菌。毛霉和虫霉均被独立划分为毛霉亚门和虫霉亚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 真菌 PCR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菌药物快速表型药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秀祯 李姝丽 +3 位作者 王志贤 盛长忠 周泽奇 陈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49-852,858,共5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为遏制抗菌药物滥用,通常需要药敏结果来指导临床用药。然而,常规药敏检测方法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快速诊治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快速药敏检测方法。目前,多种快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为遏制抗菌药物滥用,通常需要药敏结果来指导临床用药。然而,常规药敏检测方法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快速诊治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快速药敏检测方法。目前,多种快速药敏检测系统正在不断发展中。该文就近年来兴起的快速表型药敏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为未来快速药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物 耐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2009—2021年全球耳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颖 张园 +2 位作者 秦琴 薛博仁 王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耳念珠菌是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病死率高。通过对已报道的265例患者资料分析,发现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常见男性,分离株主要来自血液、尿液和耳道、导管等。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以糖尿病、... 耳念珠菌是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病死率高。通过对已报道的265例患者资料分析,发现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常见男性,分离株主要来自血液、尿液和耳道、导管等。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以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为主。危险因素包括既往使用过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内置导管、侵入性医疗操作等。该文对全球耳念珠菌感染以及新冠病毒肺炎合并耳念珠菌感染的情况进行报道,对全面了解耳念珠菌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念珠菌 新冠病毒肺炎 感染
下载PDF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不同检测方法的干扰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颖 张园 +3 位作者 杜君洋 姚旺 秦琴 王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8-71,共4页
隐球菌病通常被视为一种机会性感染,既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可发生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临床常见肺隐球菌病和隐球菌性脑膜炎。血液、脑脊液样本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可作为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常用检测方法包括... 隐球菌病通常被视为一种机会性感染,既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可发生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临床常见肺隐球菌病和隐球菌性脑膜炎。血液、脑脊液样本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可作为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常用检测方法包括侧流免疫层析法、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该文总结引起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假阳性、假阴性的干扰因素,包括宿主基础疾病、交叉反应、药物因素、操作因素、样本因素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其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荚膜多糖抗原 干扰因素
下载PDF
烟曲霉唑类药物耐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姝丽 吴秀祯 +3 位作者 王志贤 盛长忠 周泽奇 陈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导致曲霉病的最常见病原体,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是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的烟曲霉耐药率迅速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烟曲霉唑...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导致曲霉病的最常见病原体,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是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的烟曲霉耐药率迅速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cyp51A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2-3]。常见的耐药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分离培养的耐药检测、质谱、NGS技术和PCR技术。烟曲霉耐药机制的研究及耐药菌的鉴定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临床或文献报道的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唑类药物 耐药机制 耐药检测方法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基因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姝丽 吴秀祯 +3 位作者 王志贤 盛长忠 周泽奇 王仲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711-2715,共5页
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称为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逐年攀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产碳青霉烯酶... 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重要的临床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称为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率逐年攀升,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产碳青霉烯酶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的碳青霉烯酶对药物的水解能力不同,增加了对CRE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耐药菌株及鉴定耐药基因型,对于防控耐药菌株的传播、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CRE的耐药机制以及临床或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未来CRE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基因型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聚苯乙烯的氨气等离子处理及其长效亲水改性应用
10
作者 马少华 严俊 +1 位作者 盛长忠 周泽奇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2,共5页
为了实现聚苯乙烯材料长效亲水改性,利用氨气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材料表面进行可控亲水改性。通过调整功率、处理时间和氨气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调节聚苯乙烯材料表面亲水改性程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材料... 为了实现聚苯乙烯材料长效亲水改性,利用氨气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材料表面进行可控亲水改性。通过调整功率、处理时间和氨气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调节聚苯乙烯材料表面亲水改性程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监测等离子处理后材料表面接触角以评估亲水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气体流量,氨气等离子处理时间和功率对聚苯乙烯材料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更明显。在功率为400 W,处理时间为120 s,气体流量为200 mL/min条件下,等离子处理后材料表面接触角约(50±1.9)°。等离子处理后材料表面成功引入N元素和O元素,O和N元素原子数比例分别提高至17.27%和12.98%,O/C和N/C含量比分别增至0.25和0.19。等离子处理前后材料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接触角监测结果表明亲水改性效果至少可维持360 d。氨气等离子处理可有效实现聚苯乙烯材料表面可控亲水改性,且改性效果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氨气等离子 可控润湿性 长效亲水改性
原文传递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及评价
11
作者 刘勇 党文强 +1 位作者 张园 张磊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将自动化检测系统应用于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探讨其在规模化中心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血清样本66例,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54例以及15例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评样本,通过DNK-A600全自动微生物联合检测... 目的将自动化检测系统应用于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探讨其在规模化中心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血清样本66例,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54例以及15例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评样本,通过DNK-A600全自动微生物联合检测仪进行GM检测,并与美国Bio-Rad GM检测(Platelia^(TM) Aspergillus Ag)手工操作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120例样本中DNK-A600系统和Bio-Rad GM检测试剂总符合率95.00%,Kappa值0.90。DNK-A600系统GM检测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符合标准,CV值低于15%,正确度符合率100%,检出限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结论基于DNK-A600全自动微生物联合检测系统的GM检测试剂盒结果准确、可靠、可实现与传统手工检测GM结果的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M试验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中和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泽奇 王祥斌 +7 位作者 张喜庆 张园 付彦凯 王志贤 粟艳 王贺 肖盟 刘昌孝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7-106,共20页
SARS-CoV-2感染是对全世界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严重威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全球流行病。SARS-CoV-2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诡异性和多变性。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是紧迫且有针对性的。然而,疫苗和目前... SARS-CoV-2感染是对全世界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严重威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全球流行病。SARS-CoV-2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诡异性和多变性。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是紧迫且有针对性的。然而,疫苗和目前使用的药物一般不具有上述特点。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恢复期血浆在危重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已显示出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全人源重组多价中和纳米抗体可能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不足。基因工程技术已被应用于开发特异性中和抗体(nAB)药物,用于治疗世界范围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些候选的nAB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并且可以很快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在本综述中,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和研究nABs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进展和前景:1)SARS-CoV-2感染的生物学和临床特点;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的可行性;3)开发nAB药物的技术路线;4)开发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现状;5)困难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中和抗体(nA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