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辰区30例ISHD女性患者膀胱功能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鑫 于晓辉 +3 位作者 王颖 齐峰 刘一鸣 苗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了解北辰区脑卒中(ISH)与脑卒中合并糖尿病(ISHD)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变化,探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和治疗。方法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患者初始尿意时膀胱灌注量(FDV)、最大膀胱灌注量(MCC... 目的了解北辰区脑卒中(ISH)与脑卒中合并糖尿病(ISHD)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变化,探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和治疗。方法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患者初始尿意时膀胱灌注量(FDV)、最大膀胱灌注量(MCC)、最大尿流量(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残余尿量(PVR)。结果 ISH组与ISHD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SH组与ISHD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ISH患者相比,ISHD患者的Qmax和Pdet-Qmax明显下降,同时伴随PVR、FDV和MCC明显升高(P <0.05)。结论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能引起明显的膀胱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辰区 脑卒中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 尿动力学 膀胱功能障碍
下载PDF
苦参碱对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和miR-15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苗康 李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086-5088,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炎症和miR-150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20 mg/kg苦参碱治疗)、中剂量实验组(40 mg/kg苦参碱治疗)、高剂量实验组(80 mg/kg苦参碱治疗),检测大鼠前列腺指数和前...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炎症和miR-150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20 mg/kg苦参碱治疗)、中剂量实验组(40 mg/kg苦参碱治疗)、高剂量实验组(80 mg/kg苦参碱治疗),检测大鼠前列腺指数和前列腺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前列腺组织炎症进行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6含量,计数前列腺液白细胞数目,对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密度进行评分,qRT-PCR方法检测miR-150表达。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前列腺指数、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组织炎症等级评分、TNF-α含量、IL-1β含量、IL-8含量、IL-6含量、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密度、miR-150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实验组与低剂量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实验组与中剂量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改善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前列腺炎症,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50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前列腺炎 miR-150 炎症
下载PDF
膀胱癌淋巴结清扫术的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德鑫 刘一鸣 齐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1-95,共5页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现已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的标准步骤之一,对于病理诊断、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在清扫数量上,随着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增加,存活率也会增加;淋巴结密度...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现已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的标准步骤之一,对于病理诊断、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在清扫数量上,随着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增加,存活率也会增加;淋巴结密度可以预测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但用于计算密度的两个变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淋巴结清扫程度,建议进行彻底的PLND来改善OS和复发率。常规地对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进行清扫,如果患者足够适合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则无论年龄和合并症如何,都建议行PLND。本文就膀胱癌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数量 淋巴结密度
下载PDF
近距离放疗治疗≤cT3期前列腺癌的远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王增增 李月明 徐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分析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cT3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iochemi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bR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于天津... 目的:分析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cT3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iochemi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bR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125I粒子植入放疗的116例≤cT3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患者术后5、8年的bRFS、OS;分别采用Log-rank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穿刺活检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穿刺活检阳性针数率、危险度分级、前列腺体积与患者术后bRFS、OS的关系。结果:5、8年bRFS分别为75.0%、56.0%;5、8年OS分别为80.2%、62.1%;Gleason评分、穿刺活检阳性针数率、临床T分期、前列腺体积是bR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对于≤cT3a期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穿刺活检阳性针数率、前列腺体积、危险度分级均是bRFS独立预测因素(P<0.05),而Gleason评分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低危组前列腺癌效果理想;中、高危组,尤其是T3a~T3b期及Gleason评分≥8分者,应考虑结合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腺体体积较大不影响术后bRFS和OS;穿刺活检阳性针数率偏高者,术后应加强对PSA值的监测,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明确复发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近距离放疗 生化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放疗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增增 徐勇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放疗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cT1~3N0M0期前列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前列腺癌细胞PD-L1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环境中CD3^(+)T、CD4^(+)T、CD8^(+)T、PD-1^(+)...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放疗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cT1~3N0M0期前列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前列腺癌细胞PD-L1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环境中CD3^(+)T、CD4^(+)T、CD8^(+)T、PD-1^(+)T细胞的表达情况变化。结果:前列腺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为55.6%(35/63);肿瘤组织中均可见CD3^(+)、CD4^(+)、CD8^(+)T细胞浸润;55.6%的组织中可见PD-1^(+)T细胞表达,但数量较少;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肿瘤细胞PD-L1表达率明显上调95.8%(22/23),而且表达强度也增加。结论: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均可见浸润性T淋巴细胞,但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很少;^(125)I粒子植入放疗可以促进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免疫反应,但具有一定时间窗;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是合理的,或许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近距离放疗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房玉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z1期-,共1页
从临床实践来看,膀胱痉挛多见于留置尿管、膀胱手术或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其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性约在50%左右,该并发症不仅会对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难度,更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通过科学有效... 从临床实践来看,膀胱痉挛多见于留置尿管、膀胱手术或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后其发生膀胱痉挛的可能性约在50%左右,该并发症不仅会对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难度,更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护理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痉挛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建国 苗康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祥符区中医院接收的胆石症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采用胆囊胆总管切开...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与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祥符区中医院接收的胆石症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采用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常规组[26.67%(8/30)](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石症,能显著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 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