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前景
1
作者 张兴洲 魏明 +3 位作者 董国强 杜为 罗依雯 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化,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中文检索词,以“Abdominal adhesion,pelvic adhesion,postoperative adhesion,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tem cell 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术后腹腔粘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章,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最终纳入5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任何腹膜炎症、机械损伤、组织缺血和异物植入等病理因素均可引起腹膜表面的损伤,引起术后腹腔粘连;腹腔粘连的形成过程包括腹膜间皮细胞修复、炎性反应、纤溶系统及凝血途径等过程的相互作用,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通路能诱导纤维化和血管生成,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相互协同,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腹膜纤维化;同时,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上调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是目前以再生医学为基础的分子干预腹腔粘连的重要方向,可以参与作用于腹腔粘连中的多种复杂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3)相对于传统治疗腹腔粘连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生物活性、使用安全、无需特殊培养和扩增、更低的免疫原性及较长的稳定性等优势,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一种正常的修复和愈合。(4)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以往研究中均被证明可以参与调节粘连形成的上述各过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以探索适当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方案,来解决临床转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上皮间质转化 炎症反应 纤溶系统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 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小胃肠间质瘤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伟志 吴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82-587,共6页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隐匿,特别是小胃肠间质瘤往往是在普通内镜检查中发现,而由于其是黏膜下病变,明确诊断困难,治疗方法选择意见不统一。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内镜检查和多种...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隐匿,特别是小胃肠间质瘤往往是在普通内镜检查中发现,而由于其是黏膜下病变,明确诊断困难,治疗方法选择意见不统一。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内镜检查和多种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包括内镜下套扎术(EBL)、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和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手术(LECS),明显提高了小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从小胃肠间质瘤的内镜下诊断方法和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胃肠间质瘤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54-456,共3页
胃肠道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是调节胃肠道运动的主要系统。其中,Cajal间质细胞被认为是胃肠道动力的"起搏细胞"及神经信号传导的"中介细胞",在胃肠道运动调节中起关键性作用。近些年,随着各方面研究... 胃肠道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是调节胃肠道运动的主要系统。其中,Cajal间质细胞被认为是胃肠道动力的"起搏细胞"及神经信号传导的"中介细胞",在胃肠道运动调节中起关键性作用。近些年,随着各方面研究的广泛开展,对Cajal间质细胞的病理、电生理、细胞信号传导及与上下游网络结构关系等认识越来越深入。而且发现,Cajal间质细胞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均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酪氨酸激酶受体 干细胞因子
下载PDF
吴茱萸热熨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傅友雯 王玉玲 于向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术后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 h给予吴茱萸热熨脐周和...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腹腔镜结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术后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2 h给予吴茱萸热熨脐周和内关穴。通过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2.2±2.0)h和(19.3±2.4)h(P<0.05),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0.0±3.2)h和(25.5±4.0)h(P<0.05),首次排便时间(42.3±3.6)h和(50.1±5.6)h(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热熨脐周及内关穴对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吴茱萸 热熨疗法
下载PDF
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术后并发血清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慧发 王劭炜 杨士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术后并发血清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8月收治于我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治疗的10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血清肿分为血清... 目的:探讨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术后并发血清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8月收治于我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治疗的10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血清肿分为血清肿组(21例)和无血清肿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组患者中21%并发血清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抗凝药、病程>1年、疝分型Ⅲ/Ⅳ型、疝囊直径≥5 cm、补片胶水固定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是患者术后并发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和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服用抗凝药、病程、疝分型、疝囊直径、补片固定方式和NLR与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膜前横断疝囊法术后并发血清肿相关,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及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横断疝囊 血清肿 腹股沟疝修补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魏明 张兴洲 +3 位作者 孟庆芳 高庆红 罗依雯 李洪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8年12月—2022年7月行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11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8年12月—2022年7月行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11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盆腹腔手术史、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腹腔手术史、贫血是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有盆腹腔手术史、双胎妊娠、贫血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应予以重视,及早预防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发生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梦怡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1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5例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115例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遵医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64%)(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综合性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楠 周振理 +1 位作者 陈鄢津 杨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索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3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回顾性分为西医治疗组(WM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M组),IM组除采用西医治疗外,使用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及大承气汤治疗。结果:WM组治疗... 目的:探索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3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回顾性分为西医治疗组(WM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M组),IM组除采用西医治疗外,使用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及大承气汤治疗。结果:WM组治疗前后腹围差(5.31±3.26)cm明显低于IM组(10.84±5.01)cm,P<0.05,第1d胃肠减压量IM组(1796.25±346.78)mL明显多于WM组(977.89±386.7)mL,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2.34±0.71)d、梗阻缓解时间(3.05±1.01)d及梗阻解除时间(8.07±2.89)d分别较WM组(3.37±1.28)d、(3.82±1.45)d、(12.89±7.25)d明显缩短(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及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肠内营养 中西医结合 大承气汤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肠道结构和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军宏 于向阳 +1 位作者 张楠 周振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8-330,共3页
四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证,是治疗脾虚证的经典方剂。近年来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在肠道免疫系统、肠道黏膜屏障、肠道菌群、肠道神经系统、肠道运动功能和吸收功能、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诸多调节作用。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肠道结构 肠道功能
下载PDF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士民 项琦 +1 位作者 常艳 马跃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研究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恶性肠梗阻(MBO)的治疗效果、损伤的肠黏膜屏障修复和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MBO患者3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 目的:研究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恶性肠梗阻(MBO)的治疗效果、损伤的肠黏膜屏障修复和免疫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MBO患者3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急症放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24 h后开始口服温开水100 mL,每天2次,连服7 d,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温开水改为口服复方大承气汤,服法同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肠屏障损伤指标及免疫指标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放置导管后第4~6天,中药组的每日消化液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导管后3 d,两组复查立位腹平片,大部分患者气液平面消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C)均下降,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IgG、IgM水平均有所升高,中药组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3、C4均有所升高,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8+均有所升高,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联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够提高MBO的疗效,促进MBO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调节MBO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大承气汤 肠梗阻导管 恶性肠梗阻
下载PDF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吕兵兵 徐斌 周振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例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肠梗阻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粘连性肠梗阻970例(48%)、肿瘤性肠梗阻646例(32%)、嵌顿疝149例(7.4%);本组治愈1575例(78%),好转334例(16.5%),未愈54例(2...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例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肠梗阻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粘连性肠梗阻970例(48%)、肿瘤性肠梗阻646例(32%)、嵌顿疝149例(7.4%);本组治愈1575例(78%),好转334例(16.5%),未愈54例(2.7%),死亡57(2.8%)例。结论:腹腔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肠梗阻应早期诊断,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病因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腹股沟复发疝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元海成 董国强 +1 位作者 张楠 杨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070-1073,共4页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由于手术的重建局部解剖的特殊性,疝术后复发是无法避免的,随着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及疝专科的建设,复发率逐渐下降,但仍有复发,如何治疗复发疝是外科医生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腹股沟疝指南建议复发疝再手术...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由于手术的重建局部解剖的特殊性,疝术后复发是无法避免的,随着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发展及疝专科的建设,复发率逐渐下降,但仍有复发,如何治疗复发疝是外科医生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腹股沟疝指南建议复发疝再手术选择相反入路,但支持证据不足,不能包含所有临床问题,本文针对腹股沟复发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复发疝的分型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复发疝 危险因素 腹腔镜疝修补术
下载PDF
阑尾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钟岗 周振理 张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4例阑尾脓肿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8例。西医治疗组给予单纯B超导向下穿刺辅助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给予B超导向下穿刺及抗生素治疗外,同时... 目的:探讨阑尾脓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4例阑尾脓肿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8例。西医治疗组给予单纯B超导向下穿刺辅助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给予B超导向下穿刺及抗生素治疗外,同时口服阑尾清解汤以及局部外敷芙蓉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脓肿消失时间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9.6±14.6)d,远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1.6±5.2)d,西医治疗组住院费用(30 153.7±13 680.3)元也远远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住院费用(18 238.7±7106.1)元。脓肿消失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4.1±1.6)d,而西医治疗组为(5.9±4.2)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比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脓肿消退快,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脓肿 穿刺引流 中药治疗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巨大食管裂孔疝诊断和腹腔镜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元海成 张楠 +2 位作者 董国强 张兴洲 杨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923-927,共5页
临床上巨大食管裂孔疝最常见的是食管旁疝,如果胃向胸腔疝入体积更多,则称为胸腔胃或倒置胃,目前尚无巨大食管裂孔疝的统一定义。巨大食管裂孔疝是临床复杂疾病,症状多样容易误诊,腹腔镜为巨大食管裂孔疝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手术... 临床上巨大食管裂孔疝最常见的是食管旁疝,如果胃向胸腔疝入体积更多,则称为胸腔胃或倒置胃,目前尚无巨大食管裂孔疝的统一定义。巨大食管裂孔疝是临床复杂疾病,症状多样容易误诊,腹腔镜为巨大食管裂孔疝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具体操作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将巨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和腹腔镜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 食管裂孔疝 补片 胃底折叠 复发
下载PDF
双套管引流治疗肠外瘘——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士民 张楠 +2 位作者 陈鄢津 徐斌 杨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肠外瘘的病因、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将30例肠外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同时放置"黎氏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纤维蛋白胶封堵瘘管等综合治疗,对两组肠外... 目的:研究肠外瘘的病因、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将30例肠外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同时放置"黎氏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纤维蛋白胶封堵瘘管等综合治疗,对两组肠外瘘自愈时间、非手术肠外瘘愈合率、治愈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肠外瘘治愈率治疗组(93.3%)优于对照组(60%),非手术肠外瘘愈合率治疗组(73.3%)优于对照组(33.3%),非手术治愈时间治疗组(24.1±4.5)d早于对照组(47.8±5.8)d,P<0.05。结论:肠外瘘采用"黎氏双套管"加纤维蛋白胶封堵瘘管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非手术治疗不成功者可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综合疗法 引流管 双套管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中的优势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钟岗 张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4例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9例,开腹手术组(开腹组)3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4例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9例,开腹手术组(开腹组)3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min和(92±11)min,首次排气时间为(21±10)h和(46±16)h,首次排便时间为(38±15)h和(72±18)h,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而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d,开腹组为(9±3)d。结论: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阑尾炎 慢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TAPP)术中应用不同方式关闭直疝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钟岗 张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比较TAPP术中三种不同方式处理直疝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单侧腹股沟直疝修补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直疝缺损的不同方式分为圈套器组、缝合组及疝钉组,比较... 目的:比较TAPP术中三种不同方式处理直疝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单侧腹股沟直疝修补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直疝缺损的不同方式分为圈套器组、缝合组及疝钉组,比较三组的直疝缺损大小、术中操作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圈套器组的直疝缺损大小与缝合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8),圈套器组和缝合组的直疝缺损小于疝钉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圈套器组的术中操作时间与疝钉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4),圈套器组和疝钉组的术中操作时间小于缝合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三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3)。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三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0.78,P=0.89);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64,P=0.91),三组患者无术后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三种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均具有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如何选择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修补 关闭直疝缺损
下载PDF
针刺辅助麻醉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岗 董国强 张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666-668,共3页
针刺辅助麻醉作为复合麻醉技术一部分,具有术前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术中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术后可以镇痛、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等优势。近年来,针刺辅助麻醉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 针刺辅助麻醉作为复合麻醉技术一部分,具有术前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术中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术后可以镇痛、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等优势。近年来,针刺辅助麻醉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围绕针刺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最新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辅助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恶性肠梗阻的中医防治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钟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恶性肠梗阻又称癌性肠梗阻,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阅读,简述恶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并对其中医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中医 防治
下载PDF
继发性假性肠梗阻26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亮 张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总结继发性假性肠梗阻(SIPO)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继发于内分泌或结缔组织疾病的SIP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均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同时对原发疾病及时给予确定性治疗,经导管行泛影葡胺小肠造影... 目的:总结继发性假性肠梗阻(SIPO)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继发于内分泌或结缔组织疾病的SIP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均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同时对原发疾病及时给予确定性治疗,经导管行泛影葡胺小肠造影除外机械性梗阻因素;全组均治愈;24例获得随访7~32个月,远期治愈率为95.8%(23/24)。结论:SIPO是内分泌或结缔组织疾病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肠梗阻 内分泌疾病 结缔组织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