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急救型的天津市急救中心
1
作者 李金年 高仁山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1年第10期18-20,共3页
设计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应充分考虑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援任务,设计上坚持以完善院前急救功能为主。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中心 天津市 应急救援 平战结合 设计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100974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王士梅 +1 位作者 胡楠 毕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6期37-41,46,共6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科学全面的创伤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接诊、救治和转送的院前创伤患者100974例相关资料,并将性别、年龄、事件时... 目的分析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科学全面的创伤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接诊、救治和转送的院前创伤患者100974例相关资料,并将性别、年龄、事件时间和地点、致伤原因和受伤部位等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院前创伤患者100974例,创伤患者例数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男性占比57.12%,女性占比42.88%,男女比例为1.33:1。创伤高发年龄段为35~64岁,占总例数的43.76%。按照致伤原因分类,跌倒伤占比最高(36.80%),其次为交通事故伤(29.00%),≥65岁的人群以跌倒伤为主要致伤原因,<65岁人群以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除跌倒伤外,在各类原因所致的创伤例数中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夏秋季创伤患者量较多,跌倒伤主要发生在秋季,交通事故伤主要发生在夏季。上午时段创伤发生例数最多,占33.17%。创伤好发地点首位为交通道路,占39.16%。创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下肢部,分别占25.07%和21.28%,跌倒伤常见于下肢部,交通事故伤常见于头颈部。结论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区院前创伤急救的发生与人群、时间及区域分布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充分掌握创伤病例特征,对于指导院前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建立有效的创伤预防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创伤 天津市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天津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向 裴雅春 张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总结并找出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原因,用以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方法对3年来天津市急救中心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有三:一,急救资源的补充使急救半径缩短,急救人员到达... 目的总结并找出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原因,用以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方法对3年来天津市急救中心院前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有三:一,急救资源的补充使急救半径缩短,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时间提前,患者能够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二,第一目击者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社会对急救工作的关心与参与程度。三,急救中心通过培训专业队伍,在新理论指导下改进临床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整体急救医疗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成功率 第一目击者
下载PDF
电子人事档案在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海怡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化管理正在逐步深入各个领域。电子化管理让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革新,在此情况下,原始人事档案资料必须提升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由此出现了电子人事档案。电子人事档案不仅管理效率高,还能更好地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化管理正在逐步深入各个领域。电子化管理让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革新,在此情况下,原始人事档案资料必须提升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由此出现了电子人事档案。电子人事档案不仅管理效率高,还能更好地保证信息的精准性、便捷性,这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急救中心为例,首先分析电子人事档案在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然后介绍电子人事档案在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电子人事档案在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人事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 急救中心
下载PDF
天津市院外急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5
作者 李继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在人类历史演绎和进化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与文明经过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代代相传、长久不衰,是永恒的,社会通过文化的存在,形成人的历史、社会文明、人类生活。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民族固有的特性,它展示于人类社会... 在人类历史演绎和进化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与文明经过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代代相传、长久不衰,是永恒的,社会通过文化的存在,形成人的历史、社会文明、人类生活。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民族固有的特性,它展示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独特的潜质。医院文化系从企业文化派生,120院外急救虽同源医院急救,但又不同于医院,120急救更具有社会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文化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探索
6
作者 刘洋 王士梅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3,F0003,共5页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有望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创伤救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5G技术 智慧医疗
下载PDF
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掌握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天津市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CPR理论知识调查问卷,以模拟人为考核工具,记录急... 目的:了解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天津市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CPR理论知识调查问卷,以模拟人为考核工具,记录急诊科医生的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结果: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应答率95. 00%。急诊科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为(72. 90±10. 25)分,CPR技能操作得分为(65. 96±9. 28)分,且医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也相对较高,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CPR基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技能掌握程度较低,急需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医生 心肺复苏 理论知识 技能掌握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措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蒋薇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理表现相对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尤为重要。复苏治疗、建立确定性气道及制定救治策略均是临床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理表现相对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尤为重要。复苏治疗、建立确定性气道及制定救治策略均是临床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为临床对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急救措施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擎 李金年 万馨泽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5期19-20,共2页
院前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建立,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和质量,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完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有... 院前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建立,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和质量,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完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联合建立
下载PDF
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凯 《科技资讯》 2019年第5期114-115,共2页
现阶段随着我国不断大力地推出新的医改政策,需要不断对现有的医疗体制模式进行改进,而且在医院中急救中心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医改的趋势下,急救中心需要对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建立,确保在急救中心... 现阶段随着我国不断大力地推出新的医改政策,需要不断对现有的医疗体制模式进行改进,而且在医院中急救中心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医改的趋势下,急救中心需要对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建立,确保在急救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对现有的医疗绩效进行优化组合,不断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确保对人力资源的效能进行充分的发挥与利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急救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建设 实践
下载PDF
院外急救机构处置突发奥密克戎株新冠肺炎疫情回顾性分析
11
作者 张擎 李开涛 +5 位作者 李帅 刘艳 邵小颖 邹文蕊 张颖 李尚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总结院外急救机构应对奥密克戎株新冠肺炎疫情措施。方法 对比分析疫情期间120电话呼入量、派车量变化、增幅明显病患数据。结果 疫情区域120电话呼入量增加598.5%,派车量增加611.6%,透析、孕产妇、肿瘤、新生儿及儿童、发热及心... 目的 总结院外急救机构应对奥密克戎株新冠肺炎疫情措施。方法 对比分析疫情期间120电话呼入量、派车量变化、增幅明显病患数据。结果 疫情区域120电话呼入量增加598.5%,派车量增加611.6%,透析、孕产妇、肿瘤、新生儿及儿童、发热及心血管患者分别增加了23 400.0%、8 642.9%、5 600.0%、3 393.2%、479.6%、250.8%。结论 院外急救机构通过提高接警受理能力、分类调派、区域闭环运行、加强现场感控力量、强化院外院内信息对接等措施能够应对奥密克戎株新冠肺炎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奥密克戎株 新冠肺炎疫情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急救中心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辉 李开涛 李金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在我国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一个分支。急救中心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院外急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院外急救医疗工作己经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院外急救医... 在我国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一个分支。急救中心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院外急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院外急救医疗工作己经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院外急救医学发展现状和天津市急救中心工作的体会,旨在探讨院外急救医学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纠纷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13
作者 包芳芳 沈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9期2915-291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由天津市急救中心转运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由天津市急救中心转运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意识状态、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急救中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促进其意识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昏迷 院前急救 醒脑静注射液
下载PDF
探讨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14
作者 王茂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18-0021,共4页
探讨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3418例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轻症3184例,外伤危重症177例,外伤死亡57例,探究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危险... 探讨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急救中心接受治疗的3418例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轻症3184例,外伤危重症177例,外伤死亡57例,探究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析相应急措施。结果 3418例患者中,院前死亡57例,占比1.67%,主要创伤部位为腹部、头部与胸部;中年与青年是急救创伤死亡主要者,样例中有31例年龄在18~65岁,占比54.39%;其中交通事故是导致急救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由该原因而致死亡的患者20例,占比35.09%;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来看,现场急救、机械通气、ISS评分是导致院前急救中创伤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总结出,创伤评分、现场急救水平以及病人年龄是导致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优化与完善急救流程,做好急救准备,能够及时诊断病因,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中创伤患者 死亡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原文传递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全程急救档案管理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裴雅春 郭亦侬 李金年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49,共2页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反映出急救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中,最紧迫的任务是快速合理处置警情,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调集最好的急救资源抵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将伤病员送往就近和有急救能力的医院。这就要求急救部门必须...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反映出急救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中,最紧迫的任务是快速合理处置警情,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调集最好的急救资源抵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将伤病员送往就近和有急救能力的医院。这就要求急救部门必须建立集成的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高效利用急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救援 突发事件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高效利用 现代化 部门 资源
下载PDF
中国院前急救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金年 裴雅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 ICU 急救中心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颗粒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玉雯 赵凯 +2 位作者 冯利红 于浩 赵岩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8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PM2. 5、PM10)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2015—2017年逐日心脑血管急救数据、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气象资料。采用基于Possion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等的...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PM2. 5、PM10)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2015—2017年逐日心脑血管急救数据、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气象资料。采用基于Possion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GLM),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等的混杂效应分析大气颗粒物(PM2. 5、PM10)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收集到急救总量为351 383人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为34 777。PM2. 5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增加0. 31%(95%CI:0. 01%-0. 63%)。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增加0. 22%(95%CI:0. 02%-0. 42%)。结论天津市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人次的增加可能与颗粒物污染浓度的升高有关,大气PM2. 5对急救人次的影响比PM1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心脑血管疾病 急救 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菲 申洋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到诊方式、接受院前急救时间及院前急救质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患者的预后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120急救送诊组患者死亡率...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到诊方式、接受院前急救时间及院前急救质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患者的预后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120急救送诊组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低于自行送诊组患者;短时院前急救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低于长时院前急救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院前急救患者致残率显著低于普通院前急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可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死亡率 致残率
下载PDF
双向同步激励在院外急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擎 顾乃刚 李尚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索提高院外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在院外急救管理中应用双向同步物质和精神激励,在调整薪酬、职称激励、单病种质控等六方面进行双向同步物质激励,采用职工大会、季度座谈和政策倾斜等五方面措施进行双向同步精神激... 目的探索提高院外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在院外急救管理中应用双向同步物质和精神激励,在调整薪酬、职称激励、单病种质控等六方面进行双向同步物质激励,采用职工大会、季度座谈和政策倾斜等五方面措施进行双向同步精神激励;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相关业务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双向同步物质精神激励应用后,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受理时间由304 s降至210 s,现场送达医院时间由2024 s降至752 s,现场救治时间由2216 s降至1640 s,接报至到达时间由3215 s降至2648 s。结论采用双向同步激励可有效提高院外急救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同步激励 管理 应用
下载PDF
EuroSCORE Ⅱ和SinoSCORE在单中心冠脉搭桥术中预测效能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开涛 白云鹏 郭志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0-707,共8页
目的检验比较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对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4月本中心4 507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 目的检验比较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对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4月本中心4 507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按照预测病死率分为Ⅰ、Ⅱ、Ⅲ、Ⅳ组),并分别预测全组和各亚组患者病死率。预测效能通过辨别力和校准力分析评判。结果全组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35%,EuroSCORE Ⅱ平均预测病死率为1.47%(95%CI:1.43~1.50),Sino SCORE平均预测病死率为2.86%(95%CI:2.76~2.96);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和0.716;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发现EuroSCORE Ⅱ校准度较差,而Sino SCORE校准度尚可。EuroSCORE Ⅱ低估了Ⅳ组患者病死率,但高估了其他组患者的病死率;Sino SCORE低估了Ⅰ组患者病死率,但高估了其他组患者的病死率。EuroSCORE Ⅱ对Ⅰ组患者有较好的辨别力(AUC=0.707),Sino SCORE对Ⅱ组患者有较好的辨别力(AUC=0.754)。EuroSCORE Ⅱ略高估单一行CABG手术患者的病死率而低估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患者的病死率;Sino SCORE高估2组患者的病死率。EuroSCORE Ⅱ和Sino SCORE对单一行CABG手术患者AUC分别为0.694和0.687,对CABG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患者AUC分别为0.772和0.669。结论 EuroSCORE Ⅱ在全组和Ⅰ、Ⅱ、Ⅲ组患者中能有好的预测效能,但低估Ⅳ组患者病死率;Sino SCORE高估全组和Ⅱ、Ⅲ、Ⅳ组患者病死率,低估了Ⅰ组患者病死率。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和建立应着眼于不同心脏疾病及不同风险层次,风险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SCOREⅡ SINOSCORE 风险评分系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