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一致性分析
1
作者 张卓 王云霞 +2 位作者 张思捷 施节娟 马浩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中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的一致性,并探讨鼓膜温度传感器(HPT105)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喉罩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81例,男35例,女4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 目的分析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中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的一致性,并探讨鼓膜温度传感器(HPT105)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喉罩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81例,男35例,女4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患者入室后行鼓膜温度监测,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以胃管吸引胃液后拔除胃管,放置食管温度探头至食管下段1/3处,显示温度平稳后记录此时鼓膜温度及食管温度,并记录麻醉后30、60 min、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5 min及拔除喉罩前鼓膜温度及食管下段温度。记录术后进入PACU和转出PACU时鼓膜温度。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差异。结果两种不同监测方法在不同时点监测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具有高度一致性,Bland-Altman的偏倚为(0.12±0.14)℃,95%可信区间(CI)为(-0.15~0.38)℃;Spearman相关系数(r)=0.96(P<0.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老年患者的鼓膜温度与食管下段温度高度一致,鼓膜温度传感器对于核心体温监测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实现高风险低体温患者围术期的全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温度 食管下段温度 喉罩 全身麻醉 低体温 一致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肌筋膜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卓 马浩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76-380,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ERAS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多模式镇痛通过干预多层面的痛觉感知或传导,实现不同作用机制药物或镇痛方法的累加或协同,以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ERAS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多模式镇痛通过干预多层面的痛觉感知或传导,实现不同作用机制药物或镇痛方法的累加或协同,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已成为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阐述了乳腺周围的神经分布和常用的胸肌筋膜平面阻滞操作方法,比较胸肌筋膜平面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重点介绍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的胸肌筋膜平面阻滞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肌筋膜平面阻滞 乳腺癌 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胸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卓 张麟临 +1 位作者 马浩南 王国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L组)和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R组)。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L组和R组喉罩置入后依次进行PECSⅠ、PECSⅡ和TTPB,在上述3点分别注射0.4%复方利多卡因15、15、10 ml(L组)和0.375%罗哌卡因15、15、10 ml(R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10 min时Ramsay评分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_(1)/D_(2)比值)、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_(1)/D_(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R组比较,L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_(1)/D_(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其优化效果较罗哌卡因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胸肌 胸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全身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TAP-RSB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卓 马浩南 +2 位作者 张麟临 孙健 余剑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2-575,共4页
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双侧TAPB(每侧注药20 ml)和双侧RSB(每侧注药10 ml),起始浓度为0.4%,镇痛无效则下一例患者提... 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双侧TAPB(每侧注药20 ml)和双侧RSB(每侧注药10 ml),起始浓度为0.4%,镇痛无效则下一例患者提高1个浓度梯度,镇痛有效则下一例患者降低1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00∶1.15。术后进入苏醒室起至TAP-RSB后8 h内,每隔1 h以数字疼痛评价量表(NRS)评价镇痛效果(NRS≤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Probit法计算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_(50))和95%有效浓度(EC_(95))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复方盐酸利多卡因TAP-RSB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EC_(50)、EC_(95)及其95%置信区间为0.289%(0.232%~0.352%)和0.404%(0.345%~0.970%)。结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TAP-RSB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EC_(50)和EC_(95)为0.289%和0.4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腹肌 腹直肌 神经传导阻滞 腹腔镜检查 结肠癌 麻醉 全身 老年人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