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
1
作者 侯林茹 赵文君 +6 位作者 杨元祯 李姗姗 赵素红 徐明杰 徐枝芳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脏腑功能于相应经脉系统的反映以及针刺十四经脉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围绕肺、胃和肠探讨经脉-脏腑的治疗特异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思路。近年来探讨经脉-脏腑相关从经络诊察法到关注患者异常感觉变化再到基于表征的物理检测手法,研究手段逐步提高,结论更具客观性,但研究仍集中于肺、胃和大肠等脏腑,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注重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研究范围,增加脏腑器官的普适性,为寻找更系统更全面的依据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脉-脏腑相关 脏腑体表相关 经络诊察法 敏化现象
下载PDF
基于“多维证据体”的中医团体标准修订操作流程
2
作者 付华 黑墨然 +6 位作者 马慧娥 郝嫣然 赵雪 任海燕 郭义 陈泽林 徐泽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以团体标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T/CACM 1090-2018)修订为例,介绍基于“多维证据体”的中医团体标准修订操作流程,以期指导其他同类标准的修订,同时帮助养生保健(非医疗)机构从业者正确使用穴位贴敷疗法,更好地为... [目的]以团体标准《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T/CACM 1090-2018)修订为例,介绍基于“多维证据体”的中医团体标准修订操作流程,以期指导其他同类标准的修订,同时帮助养生保健(非医疗)机构从业者正确使用穴位贴敷疗法,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方法]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范围,采用“多维证据体”模式贯穿团体标准修订的全过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以专家经验为依据,以测试应用为参考,从以上3个维度广泛收集证据,对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修订,形成标准送审稿。[结果]项目组通过梳理整合修订意见,共形成13条主要修订内容,涉及穴位贴敷的术语定义、时间选择、药物选取等。[结论]研究采用“多维证据体”模式整合各类证据,从文献、调研、应用3个维度寻找修订证据,确保标准修订过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可为同类标准的修订提供一定参考。未来亦将针对性地开展标准的宣传与解读,推动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非医疗)机构的使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团体标准 标准修订
下载PDF
烧烫伤中医治疗及剂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袁海宁 冯佳英 +3 位作者 杨志玲 许溪彬 王辰 谢盈彧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9期3885-3888,共4页
烧烫伤是机体受到热力、化学、电或放射性物质等侵害,导致人体皮肤组织急性损伤的临床常见意外伤害。西药治疗烧烫伤应用较为广泛,但作用机制单一,缺乏综合疗效,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烧烫伤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烧烫伤是机体受到热力、化学、电或放射性物质等侵害,导致人体皮肤组织急性损伤的临床常见意外伤害。西药治疗烧烫伤应用较为广泛,但作用机制单一,缺乏综合疗效,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烧烫伤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药物种类繁多、剂型丰富、安全实用、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此文通过文献整理,从烧烫伤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以及药物剂型3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中医药在治疗烧烫伤方面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烫伤 中医药疗法 剂型
下载PDF
张仲景“缓中补虚”之浅谈
4
作者 李阳 樊蒙真 郝征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浅论“缓中补虚”内涵,探讨张仲景临床思维。方法: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大黄?虫丸条文及药味进行研究,加以现代“缓中补虚”治法相关临床文献进行补充。结论:“缓中补虚”作为虚劳干血的治则,其中“缓”为干血攻伐药味处方的核... 目的:浅论“缓中补虚”内涵,探讨张仲景临床思维。方法: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大黄?虫丸条文及药味进行研究,加以现代“缓中补虚”治法相关临床文献进行补充。结论:“缓中补虚”作为虚劳干血的治则,其中“缓”为干血攻伐药味处方的核心法则,“补虚”为其目的,代表方大黄?虫丸现代应用广泛,提示张仲景临床思维至今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中补虚 金匮要略 大黄䗪虫丸 干血虚劳
下载PDF
痰饮新解: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
5
作者 孙璇 宋文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3-476,共4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新解 阴阳标本 临床治疗 非温不化 清不远温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后世发挥
下载PDF
基于三棱针典型结构的演变规律探究三棱针标准化发展历程
6
作者 罗薇 吕中茜 +4 位作者 任海燕 房钰鑫 张心怡 付华 郭义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探究三棱针外形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期为制订三棱针的ISO国际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和现代标准中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分析三棱针典型结构的特征并梳理其演变规律。结果共收集... 目的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探究三棱针外形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期为制订三棱针的ISO国际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和现代标准中的三棱针典型结构图,分析三棱针典型结构的特征并梳理其演变规律。结果共收集到16幅三棱针典型结构图,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三棱针外形按其结构特点划分为5种。结论虽然“三棱针标准”字样未曾出现在中医药的古代文献中,但标准化的内涵与实践早已渗透其中。从古至今三棱针的外形虽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着针头呈三棱状、三面有刃、尖端锋锐、针身呈圆柱形的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针 结构 演变 规律 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外周神经-免疫交互探讨针刺对抗炎性疼痛的作用
7
作者 时方圆 李亚男 +7 位作者 贾若 杨霖 曹娇娇 陈志翰 曾佳明 窦保敏 郭义 林小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炎性痛是由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引起的疼痛。近10年来,关于针刺缓解炎症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有了显著性进展。本研究从神经免疫交互的角度,在炎症局部和外周背根神经节(DRG)水平,总结针刺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改善炎性痛的镇痛... 炎性痛是由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引起的疼痛。近10年来,关于针刺缓解炎症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有了显著性进展。本研究从神经免疫交互的角度,在炎症局部和外周背根神经节(DRG)水平,总结针刺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改善炎性痛的镇痛机制。在炎症局部,针刺可通过调节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及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促进阿片肽、大麻素与腺苷类等镇痛物质及其受体的活性,控制炎症级联反应及疼痛的神经传入,减轻炎性痛。在DRG水平,针刺能够通过抑制外周DRG神经元的过度兴奋、TRPV1信号通路的转导及其释放的P物质(SP)、P2X4受体、P2X7受体和酪氨酸羟化酶TH等,改善慢性炎症性疼痛。综上,本研究围绕针刺调节炎症局部与DRG神经-免疫互作改善炎性痛的镇痛机制角度展开论述,为改善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策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思路,也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炎性痛 镇痛 神经-免疫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近5年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皇甫铭宣 孙彧 +2 位作者 郭义 任海燕 史丽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目的]分析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的现状,找出关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及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现状方面,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的流程和规范虽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对针灸优势病种指南研制数量不足;证据收... [目的]分析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的现状,找出关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及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现状方面,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的流程和规范虽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对针灸优势病种指南研制数量不足;证据收集和推荐意见不够规范;推荐方案的形成对患者意愿考虑不足;随机对照试验(RCT)数量有限,质量不高;缺乏交叉型人才;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国际化面临挑战。对策方面,建议增加对针灸优势病种相关标准的研制;形成推荐意见环节清晰化;适当考虑患者意愿;提高RCT质量;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在保留针灸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结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医药靶向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干预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昭 张军平 杨颖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通过一种名为NETosis的程序后形成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诱捕和杀死病原体。同时,NETs也广泛参与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再...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通过一种名为NETosis的程序后形成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诱捕和杀死病原体。同时,NETs也广泛参与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再灌注损伤等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调节NETs已成为防治上述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和单味中药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再灌注损伤等重大疾病病理过程中的NETs,进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该文综述近五年国内外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和单味中药调节NETs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 中药有效成分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外周神经免疫互作在针刺抗炎镇痛中的作用
10
作者 桂勇青 徐枝芳 +4 位作者 李亚男 谢飞 章明星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可以保护机体,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引起炎性痛,给患者造成伤害,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炎性痛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针刺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拥有显著的抗炎... 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可以保护机体,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引起炎性痛,给患者造成伤害,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炎性痛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针刺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拥有显著的抗炎镇痛疗效,同时兼具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自主神经介导了针刺的抗炎效应,针刺通过调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性,影响儿茶酚胺在内的多种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神经递质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影响炎症反应;针刺也能够影响镇痛物质的水平及其受体表达,镇痛物质不仅参与疼痛信息的产生及传递过程,也可以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影响促炎介质的水平。神经、免疫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参与了炎性痛的产生过程,针刺通过外周神经免疫互作发挥抗炎镇痛效应,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轻炎性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抗炎镇痛 神经免疫互作
下载PDF
计算针灸学前沿进展
11
作者 郭义 王江 +3 位作者 刘保延 陈波 郭扬 徐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1-55,共5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针灸研究积累了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背后蕴含哪些特征与规律,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灸学科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计算针灸学”的概念,综述了计算针灸学创立的意义、计算针灸学的特...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针灸研究积累了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背后蕴含哪些特征与规律,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灸学科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计算针灸学”的概念,综述了计算针灸学创立的意义、计算针灸学的特点、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建议,科学阐释了计算针灸学的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计算针灸学将传统针灸学与计算科学交叉融合,以针灸学科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数据为驱动、以计算为手段,揭示针灸的作用规律与机制,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为针灸学科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大数据 计算科学 信息科学 计算针灸学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推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子轩 周鹏 +4 位作者 任海燕 商楚浩 罗静静 郭义 王西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199,共10页
目的:针对急腹症临床诊疗规范化问题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问题,提出基于不完备知识库的关联规则挖掘(AMIE)+随机游走的诊疗推理算法,通过推荐病例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为基层医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中西医结合诊疗急腹症... 目的:针对急腹症临床诊疗规范化问题和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问题,提出基于不完备知识库的关联规则挖掘(AMIE)+随机游走的诊疗推理算法,通过推荐病例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为基层医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中西医结合诊疗急腹症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和临床诊疗指南文本数据,完成知识抽取任务,构建基于Neo4j的急腹症知识图谱。在基于本体规则推理的基础上,使用基于相似证候的规则推理扩展证候推荐结果中Jaccard相似度大于阈值的证候组合;使用语义路径覆盖算法计算症状节点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将症状节点分为10类,扩展同一类别的症状节点,并使用随机游走算法搜索证候连通的症状节点,扩展证候与症状节点的连接规则,以实现AMIE+随机游走的知识推理。结果:急腹症知识图谱包括1320个节点和2464个关系,根据知识推理的链接预测评价指标,对比3种算法在急腹症辅助诊疗应用上的推理结果;AMIE+随机游走算法通过扩展相似证候连接规则和证候-症状的连接规则来补全知识图谱,相较于基于本体规则的知识推理算法,其曲线下面积(AUC)高出15.18%,其精确度高出30.36%,实现了更准确有效的知识推理。结论:该研究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将急腹症的中西医诊断和疗法用药进行可视化,辅助基层临床医生直观查看诊疗过程和数据关系。提出的诊疗推理算法实现了在“病-证-诊-治-方”层面上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推荐,能够辅助基层医生进行疾病诊疗和临床决策,有助于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和临床指南的知识共享及推广应用,提高基层临床诊疗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 Neo4j 知识图谱 知识推理 辅助诊疗 个性化推荐 不完备知识库的关联规则挖掘(AMIE) 随机游走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