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CT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冬梅 王杏 +4 位作者 夏爽 李宏军 刘晋新 施欲新 李雪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国内多医学中心56例HI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初次治疗前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7±12.63)岁。56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国内多医学中心56例HI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初次治疗前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7±12.63)岁。56例病人初次治疗前均行CT平扫检查,5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根据Ann Arbor分期将病人分为2组,早期组(Ⅰ~Ⅱ期)14例,晚期组(Ⅲ~Ⅳ期)42例。由2名医师提取CT特征,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同时定期随访病人并记录总生存时间(O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CT影像特征及受累淋巴区域。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预后因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OS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56例病人中,43例(76.8%)肿瘤边界不清,32例(57.1%)存在融合征象,17例(30.3%)病变有坏死,31例(55.3%)有巨块病变,21例(37.5%)CT平扫密度不均匀。41/54例(75.9%)增强CT呈不均匀强化。最常累及腋窝、腹部和头颈淋巴区域,脾受累极少见;最常累及腹部脏器(胰腺为著),其次为肺,其他少见;最常外侵组织为肌肉和皮肤,其次为骨。晚期组病人腹膜和腹膜后淋巴受累比例高于早期组,肿瘤边界不清的比例也高于早期组(均P<0.05)。与OS有关的独立预测因子为IPI评分、累及肺、累及肝脏、肿瘤有融合征象及CT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PI评分3~5分者较0~2分者死亡风险增加,肺和肝脏受累、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以及存在病变融合征象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结论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部分CT影像特征与OS相关,IPI评分和CT影像特征有利于预测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放射治疗的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大海 孟慧鹏 +1 位作者 明鑫 孙小喆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用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追踪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且行VMAT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部位将其分为头部组、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每组纳入20例患者病例数据。将每例患者V...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用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追踪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且行VMAT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部位将其分为头部组、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每组纳入20例患者病例数据。将每例患者VMAT的原始计划移植到CBCT上生成新的计划。结合每周的摆位误差数据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剂量叠加后生成修正后的CBCT计划。记录每例病例基于CBCT和原始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计划靶区(PTV)的两种计划之间98%、2%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2)、D_(98))和平均剂量(D_(mean)),以及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特定剂量学参数。结果:大多数病例的靶区覆盖变差,CI指数降低,靶区实际吸收剂量低于原始计划,CBCT计划与原始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D_(98)、D_(2)、D_(mean)、HI和CI结果相比,靶区D_(2)头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组、腹部组和盆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82,t=-16.048,t=-56.169;P<0.001);靶区HI头部组和盆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组和腹部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2,t=5.293;P<0.05);其他靶区剂量学参数D_(98)、D_(mean)和CI在4组病例中均有统计学差异(t_(头部组)=-11.437,t=-14.919,t=-4.101;t_(胸部组)=-13.056,t=-9.982,t=-5.217;t_(腹部组)=13.842,t=-9.792,t=-4.125;t_(盆腔组)=275.045,t=-47.857,t=-31.196;P<0.001)。结论:基于散射校正后的CBCT图像可用于VMAT放射治疗中靶区实际吸收剂量的追踪,为临床使用中定量评估靶区的实际吸收剂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 吸收剂量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术中低能X射线照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冉 王巍 +4 位作者 杨一宁 胡明 毛翔 祁志强 陈志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低能X射线照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32例耳部瘢痕疙瘩病灶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放...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低能X射线照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32例耳部瘢痕疙瘩病灶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放疗10例,未接受放疗22例。放疗组接受大分割剂量50 kV低能X射线进行照射。分割方式为:第1次于术中放疗10 Gy,第2次于术后第3天放疗8 Gy,总量18 Gy。随访8~52个月,观察其局部疗效及皮肤放射反应。结果:中位随访26个月,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放疗组9例治愈,1例无效,有效率90%;未放疗组9例治愈,13例无效,有效率40.9%。耳部瘢痕疙瘩的复发与患者发病的侧别、部位、病因均无关(P>0.05)。复发与是否接受放疗有关(χ^(2)=4.885,P<0.05),放疗组的复发率(10.0%)明显低于未放疗组(59.1%)。结论:手术切除联合低能X射线照射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采用术中放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术中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一宁 王嵩 +9 位作者 刘清峰 巩欣媛 李牧 李娜娜 江波 彭玉娜 沈萍 朱钰 苑广洁 沈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术中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Sal-miR-58通过HAX1介导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国辉 葛鸿瑶 +1 位作者 杜振宇 杨高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来源的Sal-miR-58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体外合成的不同浓度的miR-Ctl和Sal-miR-58模拟物处理胶质瘤U251细胞,再给予X线照射。MTT检测Sal-miR-58对U251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3... 目的探讨丹参来源的Sal-miR-58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体外合成的不同浓度的miR-Ctl和Sal-miR-58模拟物处理胶质瘤U251细胞,再给予X线照射。MTT检测Sal-miR-58对U251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双染检测Sal-miR-58对照射后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检测Sal-miR-58联合照射对肿瘤细胞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l-miR-58联合照射对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al-miR-58调控抗凋亡蛋白造血细胞特异性蛋白1-相关蛋白X-l(HAX1)及凋亡标志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活化的胱天蛋白酶(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Sal-miR-58能加重照射后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P<0.05)。Sal-miR-58促进U251细胞凋亡,并且增加照射后U251细胞活性氧的产生(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Sal-miR-58增加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43。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Sal-miR-58抑制放射诱导的U251细胞HAX1表达,且Sal-miR-58能通过阻抑HAX1表达进而抑制Bcl-2表达,促进Caspase 9及Caspase 3的活化。结论Sal-miR-58具有增强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Sal-miR-58通过下调射线诱导的HAX1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丹参来源 HAX1基因 放射敏感性 人胶质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