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宇 王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VM的结构,利用多因素性相关分析阐述VM的临床意义。结果:40例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VM阳性者22例(53.66%)。χ^2检验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具有差异,P=0.013,P=0.04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VM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rank检验法比较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1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8,OR=4.043)。结论:TGCMT中存在VM,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下载PDF
NGAL基因表达上调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慧 孙保存 +5 位作者 刘志勇 赵秀兰 孙燕 张立华 董学易 齐丽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3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7例,绒毛状腺瘤9例)、54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及60例腺癌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腺癌、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瘤、瘤旁/癌旁组织中,NGA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33/60)、37%(20/54)、23%(21/92)和2%(2/94),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44/60)、44%(24/54)、25%(23/92)、6%(6/94),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在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肠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瘤旁/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癌这一过程中两者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二者在腺瘤组中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AL与MMP-9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序列过程中(正常肠黏膜组、腺瘤组、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腺癌组)呈显著正相关(r_8=0.622,P<0.01)。结论:NGAL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肠 腺癌 腺瘤
下载PDF
PICK-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斌 曹文枫 +6 位作者 刘岩雪 张飞 李小莉 林辉 焦振山 曹旭晨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7-403,共7页
目的:主要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与该肿瘤临床病理、其他生物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9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ER、PR、HER2/neu、TlMP-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及... 目的:主要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与该肿瘤临床病理、其他生物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9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ER、PR、HER2/neu、TlMP-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表达间的相关性,以及PICK-1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CK-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7.22%,肿瘤细胞中PICK-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受累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01),且与HER2/neu表达相关(P<0.001),而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P>0.05),同时该蛋白的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02)。PICK-1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相关,分层分析显示PICK-1仅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同时对HER2/neu不同状态患者的影响不同,其中对三阴性乳腺癌(HR-HER-)预后影响最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R状态、HER2/neu表达、TIMP-1表达、肿瘤细胞表达PICK-1均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ER2/neu袁达和PICK-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CK-1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特性相关,同时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1 乳腺浸润性癌 组织芯片 预后HER2/neu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毅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30例ASPS中,男性15例,女...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30例ASPS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67岁,平均30.2岁;病变主要位于下肢深部骨骼肌组织内。临床症状在软组织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位于骨组织者均见骨质破坏。肿物呈结节状,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质实,切面黄白色到灰红色,常有大量出血和坏死。组织学可见具有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样、窦隙样血管环绕,形成器官样结构;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可见伊红色细颗粒状及红染的棒状结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着色较淡,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可见近包膜处血管内瘤栓形成,肿瘤穿透包膜浸润周围骨骼肌组织;间质内纤维组织较少,病程长者纤维组织较多,并可发生透明变性。免疫组织化学:desmin10例阳性,actin5例阳性,SMA3例局灶阳性,vimentin2例局灶阳性。CK、S-100均阴性。结论:ASPS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生长缓慢,但多数早期出现血液转移,切除后易复发,最终预后欠佳。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病理特征 诊断
下载PDF
17-DMAG抑制津白Ⅱ小鼠乳腺癌肝脾转移的实验研究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少艳 崔艳芬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丹芳 张诗武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9-412,416,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HSP90抑制剂17-dimethylamjnoeth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hydrochloride对津白Ⅱ小鼠高转移性乳腺癌生长及肝脾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TA2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只/组,... 目的:动态观察HSP90抑制剂17-dimethylamjnoeth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hydrochloride对津白Ⅱ小鼠高转移性乳腺癌生长及肝脾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TA2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只/组,自小鼠鼠鼷部接种TA2小鼠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1×10^5/只。接种肿瘤后第4天于小鼠腹腔给予17-DMAG,1mg/(只·次),2次,周,于接种后17天和2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处死10只小鼠,收集小鼠移植瘤、肝和脾组织,留取部分新鲜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MMP-7、MMP-9 mRNA的表达差别。剩余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后HE染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接种肿瘤后第17天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6只小鼠中肝转移5例,脾脏转移13例,对照组13只小鼠中肝转移13例,脾脏转移12例;实验组小鼠肝转移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脾转移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下观察实验组肿瘤出现明显的坏死。实验组中MMP-7蛋白和MMP-9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分别为3.049±2.726和21.933±14.304;1.034±0.784和2.318±1.2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DMAG可明显抑制TA2小鼠乳腺癌的生长,尤其是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并可能通过降低MMP-7、MMP-9的表达来抑制TA2小鼠乳腺癌肝脾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抑制剂 TA2小鼠 自发性乳腺癌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内外抗胶质瘤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鹏 于津浦 +3 位作者 高松源 安秀梅 王晓光 李文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对脑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 目的:研究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对脑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用LDH法测定CIK细胞体外对U251的杀伤率,利用无胸腺裸小鼠U251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CIK细胞体内抑瘤作用。结果:CIK细胞在培养2周左右获得大量增殖,CD3+/CD56+双阳性细胞大量增殖>1000倍。体外实验证明,CIK细胞对U251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50%。结论: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和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抑制胶质瘤生长的作用,有可能用于临床上脑胶质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杀伤细胞 生物因子
下载PDF
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滑膜肉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文彬 孙燕 +5 位作者 赵秀兰 魏秀平 蔡文娟 娄丹 班新超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滑膜肉瘤患者复发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并在随访期间未见转移的滑膜肉瘤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和CD31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滑膜肉瘤患者复发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并在随访期间未见转移的滑膜肉瘤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和CD31的表达,应用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比较上述因素及临床病理学参数与复发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1)在随访期间41例(73.2%)患者出现复发,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5个月,患者术后1、2、3、4、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0%、41.0%、34.0%、28.0%和28.0%。2)56例滑膜肉瘤中,Ki-67标记指数为19.98%±11.64%,微血管密度为51.83±21.92个/高倍视野(×400),凋亡指数为0~9.0%。3)组织学类型(P=0.000)和微血管密度分级(P=0.045)在复发与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P=0.009)、组织学类型(P=0.012)、放疗(P=0.014)与滑膜肉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有关。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类型(RR=0.207,P=0.031)、Ki-67表达(RR=1.944,P=0.045)和放疗(RR=0.482,P=0.04)是滑膜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组织学类型和微血管密度可能影响滑膜肉瘤的复发,并且组织学类型和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可能影响滑膜肉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复发 KI-67 微血管密度组织学类型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CT征象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叶兆祥 张晓瑞 +2 位作者 张云亭 孙蕾娜 战忠利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CT征象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复习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上皮肿瘤的63例患者术前的CT影像资料,按照2004年WHO组织学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将观测的CT征象与简化的组织学分型组(低危组胸腺瘤、高危组胸腺...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CT征象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复习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上皮肿瘤的63例患者术前的CT影像资料,按照2004年WHO组织学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将观测的CT征象与简化的组织学分型组(低危组胸腺瘤、高危组胸腺瘤、胸腺癌组)对照。结果63例中,低危组胸腺瘤35例,高危组胸腺瘤16例,胸腺癌组12例。CT显示胸腺癌组更多见不规则轮廓、边缘毛糙/不清、纵隔脂肪层浑浊/消失、淋巴结肿大、胸膜受侵、其他脏器受侵和远处转移等征象;低危和高危组胸腺瘤更多见边缘光滑、分叶和类圆形轮廓、纵隔脂肪层清晰(P<0.05)。结论不规则轮廓、边缘毛糙/不清、纵隔脂肪层浑浊/消失、淋巴结肿大、胸膜受侵、其他脏器受侵和远处转移应提示胸腺癌的诊断,而边缘光滑、分叶和类圆形轮廓、纵隔脂肪层清晰则提示低危组和高危组胸腺瘤的诊断。CT鉴别低危组和高危组胸腺瘤存在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组织学分型
原文传递
309例肺部肿物冰冻切片诊断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蕾娜 张爱丽 +1 位作者 战忠利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目的:分析309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冰冻切片误诊病例之病理特点,归纳以肺癌为主的肺部病变冰冻诊断的要点、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09例肺部病变冰冻切片资料与手术后石蜡切片,对证实为误(未)诊的19例进行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309例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冰冻切片误诊病例之病理特点,归纳以肺癌为主的肺部病变冰冻诊断的要点、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09例肺部病变冰冻切片资料与手术后石蜡切片,对证实为误(未)诊的19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冰冻诊断准确率93.85%,误诊率6.15%(19/309)。误诊率最高的肿瘤是硬化性血管瘤和炎性假瘤。结论:由于硬化性血管瘤和炎性假瘤组织学形态多样,在冰冻诊断中容易漏诊或过诊,需要病理医生特别关注,在全面取材、观察的基础上,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可以有助于作出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超微组织切片术 误诊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在人前列腺癌嗜神经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诗武 谷彦军 +4 位作者 齐丽莎 李熳 徐少艳 崔艳芬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5-348,356,共5页
目的:阐述CXCL12-CXCR4在前列腺癌嗜神经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的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L12和CXCR4、MMP-2、MMP-9在22例人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别... 目的:阐述CXCL12-CXCR4在前列腺癌嗜神经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的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L12和CXCR4、MMP-2、MMP-9在22例人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浸润神经的肿瘤细胞CXCR4和CXCL12的表达。结果: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着较明显的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现象,人前列腺癌组织中CXCL12、CXCR4、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均较前列腺增生组织明显升高(P<0.05),侵犯神经的肿瘤细胞表达CXCR4,神经组织内神经鞘膜细胞表达CXCL12。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肿瘤细胞嗜神经现象,肿瘤肿瘤细胞分泌CXCL12,CXCR4与MMP-2、MMP-9促进了癌细胞的嗜神经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2 CXCR4 前列腺癌 嗜神经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和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齐丽莎 张诗武 +3 位作者 孙保存 张丹芳 殷晓进 王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57只,进行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实验,将小鼠分多西环素组(D)、多西环素加内皮抑素组(DE)、内皮抑素组(E)和空白对照组(C)4组,给予内皮抑素和多...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57只,进行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实验,将小鼠分多西环素组(D)、多西环素加内皮抑素组(DE)、内皮抑素组(E)和空白对照组(C)4组,给予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处理,取瘤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各组坏死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三个药物处理组MVD数量均较对照组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8,P<0.05),表明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由于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减少了肿瘤血供进而抑制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坏死,三个处理组瘤细胞坏死率均较对照组高,其中多西环素加内皮抑素组(DE)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9,P<0.05),PCNA在各处理组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29,P<0.05)。结论: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联合使用,影响黑色素瘤组织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肿瘤坏死率 MVD PCNA
下载PDF
c-FLIP(L)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对凋亡的调节 被引量:3
12
作者 臧凤琳 魏熙胤 +2 位作者 孙蕾娜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41-845,共5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FLIP(L)蛋白的表达,探讨c-FLIP(L)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c-FLIP(L)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FLIP(L)蛋白的表达,探讨c-FLIP(L)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c-FLIP(L)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TUNEL标记肿瘤细胞凋亡指数,Ki-67标记增殖指数,分析c-FLIP(L)与细胞凋亡、增殖的相关性。结果:c-FLIP(L)蛋白定位于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胞浆中,ER、PR、Ki-67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核,Her-2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膜,TUNEL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核。c-FLIP(L)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低年龄(<35岁)、绝经前、未发生远处转移、较早的pTNM分期(Ⅰ~Ⅱ期)密切相关:与家族史、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复发等临床病理因素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总病例中,ER阳性64例(55.17%),PR阳性43例(37.07%),Her-2阳性19例(16.38%)。c-FLIP(L)高表达与ER、P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无关。c-FLIP(L)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凋亡指数正相关(r=0.544,P<0.05),虽然呈现c-FLIP(L)表达越高增殖指数越低的趋势,但二者之间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0.148,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c-FLIP(L)阳性表达提示患者较为良好的临床预后,该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细胞凋亡过程,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L) 乳腺癌 临床病理意义 凋亡
下载PDF
津白Ⅰ和津白Ⅱ杂交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岩 张诗武 +3 位作者 贾兴红 谷彦军 容哲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观察津白Ⅰ和津白Ⅱ小鼠杂交后的杂交一代自发性乳腺癌发生,分析父系遗传和母系遗传在TA1和TAⅡ自发性乳腺癌小鼠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TAⅠ雄性小鼠和TAⅡ雌性小鼠杂交,TAⅠ雌性小鼠和TAⅡ雄性小鼠杂交,产生的... 目的:观察津白Ⅰ和津白Ⅱ小鼠杂交后的杂交一代自发性乳腺癌发生,分析父系遗传和母系遗传在TA1和TAⅡ自发性乳腺癌小鼠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TAⅠ雄性小鼠和TAⅡ雌性小鼠杂交,TAⅠ雌性小鼠和TAⅡ雄性小鼠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分别命名为F1代和F1’代,再各自交配,记录杂交一代雌鼠发瘤情况,并与TAⅡ自发性乳腺癌相比较。结果:9只F1代雌鼠中有8只发瘤,平均发瘤时间为201天,发瘤时平均生产7.67次;8只F1’代雌鼠中有3只发瘤,平均发瘤时间为190天,发瘤时平均生产5.67次。F1代自发瘤发瘤时间明显短于F1’代和TAⅡ自发性乳腺癌小鼠(P<0.05)。结论:母系遗传在TAⅡ自发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F1和F1’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时间比TAⅡ小鼠明显缩短。Rb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TAⅡ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一个较为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自发性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多西环素抑制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恒磊 孙保存 +4 位作者 孙涛 赵楠 董学易 车娜 赵秀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6-428,432,共4页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WM351、WM451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浓度进行处理,利用MTT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比较其差异。C57/BL小鼠20只进行黑色... 目的:研究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对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WM351、WM451分别以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浓度进行处理,利用MTT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比较其差异。C57/BL小鼠20只进行黑色素瘤动物实验,接种B16F10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多西环素和NaCl溶液处理,取瘤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MTT实验显示"贴壁前"给药组的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贴壁后"给药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实验分析显示多西环素对3种黑色素瘤细胞均有抑制黏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10t结果显示利用多西环素处理12h后,3种细胞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FAK表达水平降低。荷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FAK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FAK及其磷酸化,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黏附作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后续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黑色素瘤 细胞黏附 FAK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表达与滑膜肉瘤融合基因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文娟 孙燕 +2 位作者 王巍 韩春荣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SYT-SSX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不同融合基因类型在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p21WAF1/CIP1、p27等表达上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融合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 目的:研究SYT-SSX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不同融合基因类型在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p21WAF1/CIP1、p27等表达上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融合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4月~2005年8月收治的滑膜肉瘤患者中SYT-SSX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病例54例,提取石蜡包埋组织中的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YT-SSX亚型的表达,制作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融合基因CvclinD1、CDK4、p21WAF1/CIP1、p27的表达情况,比较这些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分别在SYT-SSX1和SYT-SSX2阳性病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54例滑膜肉瘤患者中SYT-SSX1型患者22例(40.74%),SYT-SSX2型患者32例(59.26%),SYT-SSX1与SYT-SSX2阳性滑膜肉瘤中,CyclinD1,CDK4,p21WAF1/CIP1和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X1型滑膜肉瘤患者与SYT-SSX2型患者相比,肿瘤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SSX1型的融合基因表达更多的CyclinD1/CDK4,而表达较少的抑制肿瘤的CDI家族p21 WAF1/CIP1、p27,提示可能是因为SSX1促发了某种转录机制使得细胞较SSX2型更易进入细胞周期而获得恶性表型,同时促使肿瘤细胞逃避细胞增殖的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融合基因 SYT—SSX SYT—SSX1 SYT—SSX2细胞周期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向前 高明 +3 位作者 李亦工 魏松锋 李小龙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302-1305,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通过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大多能将两者鉴别。但临床上有些病例如甲状腺、肺、颈部淋巴结甚至腋窝淋巴结均发现病灶,临床及影像检查难以...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通过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大多能将两者鉴别。但临床上有些病例如甲状腺、肺、颈部淋巴结甚至腋窝淋巴结均发现病灶,临床及影像检查难以确定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还是细支气管肺泡癌,抑或是双原发,加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在病理学上有些相似之处,如沙粒体的出现、TTF-1表达阳性等,给鉴别诊断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两者的鉴别应结合临床、病理、影像学等多方面考虑,综合分析,以求诊断明确,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癌 细支气管肺泡癌 TTF-1 沙粒体
下载PDF
异位嗜铬细胞瘤17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严 赵鹏 +1 位作者 柳建中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8-571,共4页
目的: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5年至2008年共17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良性者占70.59%(12/17),恶性者占29.41%(5/17)。单发者... 目的: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5年至2008年共17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良性者占70.59%(12/17),恶性者占29.41%(5/17)。单发者占88.24%(15/17),多发者占11.76%(2/17)。血压正常者占52.94%(9/17),伴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7.06%(8/17)。17例患者中检测24小时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共11例,其中7例高于正常,VMA异常升高阳性率为63.64%(7/11)。17例中1例发生于膀胱,余16例均发生于腹部:腹主动脉旁41.18%(7/17)、下腔静脉旁17.65%(3/17)、肾门附近11.76%(2/17),邻近胰头、降结肠、十二指肠水平部、骶骨前各5.88%(1/17)。位于脊柱左侧占52.94%(9/17),位于脊柱右侧占41.18%(7/17),位于脊柱中央占5.88%(1/17)。病灶最大直径>5cm者占82.35%(14/17),<5cm者占17.65%(3/17)。17例中手术治疗者占94.12%(16/17),根治性切除肿瘤者占70.59%(12/17),姑息性切除肿瘤者占5.88%(1/17),无法切除仅行病理学检查明确病理者占17.65%(3/17)。开腹手术中触摸或挤压肿物时,46.67%(7/15)出现血压明显增高。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很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其恶性发病率较发生在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高;病理学检查不是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的金标准。患者常伴高血压病史;病灶多邻近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门;单发者较多;就诊时肿瘤最大直径常在5cm以上;检测24小时尿VMA是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术中触摸或挤压肿物时易出现血压明显增高。根治性切除预后良好;手术成败关键之一是良好的术前扩容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下载PDF
Rho蛋白与细胞骨架调节的细胞运动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文枫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835-837,共3页
细胞迁移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关键环节,细胞骨架的重组过程是细胞发生移动的基础,受多种信号分子的调节。肿瘤细胞可以表现出多种类型的运动方式,而每种细胞运动方式可由不同的分子机制调节,其中细胞骨架蛋白actin的重组在肿瘤细胞... 细胞迁移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关键环节,细胞骨架的重组过程是细胞发生移动的基础,受多种信号分子的调节。肿瘤细胞可以表现出多种类型的运动方式,而每种细胞运动方式可由不同的分子机制调节,其中细胞骨架蛋白actin的重组在肿瘤细胞的运动中至关重要。Rho蛋白家族的小GTP酶蛋白在肿瘤细胞中被活化,可以通过调节细胞骨架actin的重组,引起细胞侵袭、转移。其活化方式包括:Rho蛋白及其调节子的活化突变、灭活突变和Rho家族蛋白和作用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等,通过自身活化将细胞外的趋化信号传递给细胞内的下游效应分子,导致细胞骨架依赖性的反应,影响细胞的移动功能。因而,对Rho家族的小GTP酶蛋白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是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蛋白 细胞骨架 细胞运动
下载PDF
WHO 2004年版肺癌组织学分类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战忠利 孙蕾娜 《当代医学》 2009年第8期145-147,共3页
WHO“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类型的定义基本上以光镜观察为基础,辅助技术(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电镜、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可在致癌因素、组织发生和分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仅对肺和胸膜肿瘤分类中常见的上皮性... WHO“肺和胸膜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类型的定义基本上以光镜观察为基础,辅助技术(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电镜、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可在致癌因素、组织发生和分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仅对肺和胸膜肿瘤分类中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和一些概念进行介绍,并讨论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分类 临床意义 WHO 肺癌 胸膜肿瘤 组织学分型 分子生物学 上皮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