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中针灸学治疗特色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鹏 沈燕 王舒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7期1204-1206,共3页
《伤寒论》作为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书中有着丰富的辨证论治内容。其中包含有"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热入营血宜刺络放血""针药并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针灸治... 《伤寒论》作为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临床奠基之作,书中有着丰富的辨证论治内容。其中包含有"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热入营血宜刺络放血""针药并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针灸治疗学思想。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涉及针灸治疗内容的学习,总结和探讨针灸疗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规律,以期对现今临床的诊疗思维和治疗方法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针灸 针法 灸法 刺络放血
下载PDF
针灸基础实验领域中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王舒 樊小农 牟蛟 张俊清 赵帅 张超 焦洋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为探索针灸治病机制、经络实质和腧穴的特异性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工具。围绕活体成像技术,介绍医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活体成像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针灸基础实验领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为探索针灸治病机制、经络实质和腧穴的特异性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工具。围绕活体成像技术,介绍医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活体成像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针灸基础实验领域中应用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针刺研究在活体可视化的状态下,更加客观的揭示针刺的作用机制,消除了过去多次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体差异的误差,为影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找到更好的契合点提供了些许帮助,并讨论影像技术在针灸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活体成像 可见光成像 核素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 超声成像
下载PDF
穴位及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亚男 杨沙 +2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了解穴位和不同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在相同的刺激频率(60次/s),分别用短、中、长(5、60、180s)不同的针刺时间干预水沟穴和非穴,用Zausinger六分法评测针刺后7... [目的]了解穴位和不同针刺持续时间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在相同的刺激频率(60次/s),分别用短、中、长(5、60、180s)不同的针刺时间干预水沟穴和非穴,用Zausinger六分法评测针刺后72hMCAO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了解穴位和非穴的针刺效应。[结果]1)未予针刺治疗(未针刺组),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有提高趋势(P>0.05),提示72h后,MCAO大鼠在神经功能方面可有一定的限度的改善。2)针刺水沟穴后,无论针刺持续何种时间(短、中、长时间),均可改善行为学(P<0.05),提示水沟穴本身具有促进MCAO模型鼠行为学恢复的作用,显示了穴位的特异性。3)针刺非穴后,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针刺持续时间(中、长时间),行为学才有改善(P<0.05),提示此种变化,可能是通过针刺时间发挥主要作用的。[结论]针刺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穴位决定的;针刺持续时间是影响穴位效应的重要因素,好的针刺手法可以弥补取穴不当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特异性 针刺 手法 针刺时间 行为学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下载PDF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成海燕 于建春 +3 位作者 彭应梅 陈付艳 方铁根 韩景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0-633,共4页
针灸被视为阿尔茨海默(AD)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从近年来针灸治疗AD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临床研究重点突出"专病专方"特点;动物实验研究则从不同层面、不同水平进行了分类综述;临床实... 针灸被视为阿尔茨海默(AD)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从近年来针灸治疗AD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临床研究重点突出"专病专方"特点;动物实验研究则从不同层面、不同水平进行了分类综述;临床实验研究对近年来的研究尝试给予了肯定;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SAMP8是一种相对较为完善的AD模型及其在AD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焦洋 孟智宏 +5 位作者 樊小农 张俊清 韩科 牟蛟 张超 赵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654-1657,共4页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作用以及对内源性NSC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有效影响。但是目前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并且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后的作用的机制也同样没有完全清楚,还有很多研究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新的发现,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针刺依然对这些因素的有一定作用,但是否与脑缺血损伤后修复有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缺血性中风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综述
原文传递
针刺组方影响SAMP10脑CaN mRNA特异性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樊小农 温廷益 +4 位作者 刘健 杜元灏 李平 王舒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的针刺配穴组方对快速老化小白鼠(SAMP10)脑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α-32P-dCTP标记探针,Northern杂交法进行mRNA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分别以取穴水沟、内关的醒脑开窍法(针刺泻实组)和取穴肝俞、... [目的]了解不同的针刺配穴组方对快速老化小白鼠(SAMP10)脑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α-32P-dCTP标记探针,Northern杂交法进行mRNA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分别以取穴水沟、内关的醒脑开窍法(针刺泻实组)和取穴肝俞、肾俞的滋补肝肾法(针刺补虚组)干预8月龄SAMP10(模型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aN mRNA表达水平下降。醒脑开窍法可提高CaN mRNA表达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滋补肝肾法有升高其表达的趋势(P>0.05),提示醒脑开窍法优于滋补肝肾法。[结论]CaN mRNA表达水平低下可能是脑老化的机制之一,针刺能提高CaN mRNA表达水平,并具有组方配穴的特异性,提示醒脑开窍法可能是干预脑老化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老化 钙调神经磷酸酶 醒脑开窍针刺法 快速老化小白鼠
下载PDF
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影响内关穴干预MCAO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沙 樊小农 +9 位作者 罗丁 张亚男 魏媛媛 张海涛 陈建飞 贺妮娜 常晓波 王舒 孟智宏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参数对内关穴经穴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基础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针刺组以及内关短时间组(5秒)、中时间组(60秒)和长时间组(180... [目的]探讨慢频率下,不同针刺时间参数对内关穴经穴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随机分为基础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非针刺组以及内关短时间组(5秒)、中时间组(60秒)和长时间组(180秒)共7组,内关穴3组针刺参数是固定1次/秒频率分别应用5、60、180秒的针刺时间,并每12 h针刺1次持续6次。观察效应指标即动物神经功能情况、缺血局部微循环血流量、脑组织梗死率和机制指标包括微循环血管输入支、输出支管径,以及脑组织苏木-伊红HE染色的细胞形态学指标。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即刻,后4组在造模后72 h观察指标。[结果]内关3个组在效应指标的改善上优于模型组、非针刺组(P<0.05),机制指标中,内关皮质、海马、纹状体的微血管数、正常神经细胞数(P<0.05)增加,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以中长时间较优。[结论]针刺内关穴可获得较好效应,针刺时间可影响经穴效应,慢频率下应用较长针刺时间可相对获得更好效应,其内在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调节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针刺时间 效应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科 杨咏红 +7 位作者 樊小农 王舒 张俊清 牟蛟 张超 焦洋 赵帅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67-70,共4页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机理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本研究从针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中的应用和取...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机理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本研究从针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中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基因芯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在针灸临床文献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廖世英 刘健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7期500-503,共4页
随机对照试验(RCT)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将RCT应用于中医药(包括针灸)的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各RCTs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其证据强度,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质量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综述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丽伟 马莎 +2 位作者 陈祥芳 樊小农 王舒 《福建中医药》 2008年第3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尤舒组,参照Cristina Tassorelli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针刺或药物处理,采用时间... 目的研究针刺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尤舒组,参照Cristina Tassorelli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针刺或药物处理,采用时间分段计数法观察造模后大鼠的行为症状变化。结果针刺和尤舒均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且疗效相似。结论针刺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模型 动物 行为学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应梅 张雪竹 +2 位作者 成海燕 于建春 韩景献(指导) 《山西中医》 2008年第3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针刺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研究探析
12
作者 董新蕾 闫钦风 +3 位作者 汶健 燕虹宇 陈晓琳 张丽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脑、肾、血管及眼等多靶器官损害。针刺在降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保护心、脑、肾及血管内皮方面疗效显著,主要涉及调节神经内分泌、代谢、炎症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为进一步总结目前针刺改善高血压靶...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脑、肾、血管及眼等多靶器官损害。针刺在降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保护心、脑、肾及血管内皮方面疗效显著,主要涉及调节神经内分泌、代谢、炎症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为进一步总结目前针刺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整理了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从信号通路层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针刺减压、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提供基因和蛋白层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 靶器官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艾灸预处理防治缺血性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润琛 马雅婧 +6 位作者 刘博涵 马庆韬 秋添 付天聪 李昱萱 王舒 郭扬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08,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的前三位死因,并且因其高致残率对中风的幸存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情绪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向“预防医学”转变的趋势下,艾灸预处理因其具备温热散寒、助元固本的功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在...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的前三位死因,并且因其高致残率对中风的幸存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情绪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向“预防医学”转变的趋势下,艾灸预处理因其具备温热散寒、助元固本的功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在防治缺血性卒中上发挥了自己优势。艾灸预处理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上主要从改善氧化应激、平衡炎症反应、调节神经细胞的自噬与凋亡以及调控以HSP-70、HO-1、NOS为主的蛋白表达的角度发挥作用。该文以艾灸作用机制及多种预处理的干预机制为参考,指出艾灸预处理发挥作用的可能作用靶点,并完善上下游关键节点,希望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艾灸预处理 卒中 脑缺血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自噬 凋亡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萧洪 王舒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20-624,共5页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认可。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针刺治疗取穴及方法进行概述,旨在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取穴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玥 徐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75-2577,共3页
针灸治疗脑卒中(中风)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实惠、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梁润英等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研究郑州市中风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现状,结果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所使用的康复方法中,针灸的使用率最高。运... 针灸治疗脑卒中(中风)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实惠、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梁润英等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研究郑州市中风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现状,结果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所使用的康复方法中,针灸的使用率最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症谱及腧穴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后遗症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论针灸防治高血压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杰 王文慧 +2 位作者 周杰 张亚男 沈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86-90,共5页
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已证实肠道菌群稳态的失衡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防治高血压和调控肠道菌群都有积极作用,以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稳态的失衡为切入点有望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新途径。本研究试结... 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已证实肠道菌群稳态的失衡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防治高血压和调控肠道菌群都有积极作用,以针灸改善肠道菌群稳态的失衡为切入点有望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新途径。本研究试结合中医脾胃理论,基于肠道菌群角度阐述高血压的病理机制以及浅谈从“肠道菌群”论针灸防治高血压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肠道菌群 炎症
下载PDF
“异病同治”在针灸处方当中的应用——以针刺治疗偏头痛和癫痫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晓平 杨沙 沈燕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以针灸治疗偏头痛与癫痫为例,从“异病同治”理念出发,探求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探讨针灸治疗上述两种疾病的方式、方法,为针灸治疗临床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偏头痛 癫痫 异病同治 针灸
下载PDF
基于传统针灸理论刍议针刺临床研究中对照组的干预方法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博涵 王舒 李礼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4-7,共4页
针刺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设计目前得到了国内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对照组中安慰针的设计与具体操作的观点争议颇多,笔者追溯传统针灸起源,从传统针灸理论及手法操作出发,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中安慰针的设计与具体操作,对针灸临床研... 针刺临床研究中对照组设计目前得到了国内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对照组中安慰针的设计与具体操作的观点争议颇多,笔者追溯传统针灸起源,从传统针灸理论及手法操作出发,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中安慰针的设计与具体操作,对针灸临床研究中对照组干预手法的设计提出创新性建议,以求为针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安慰针 对照设置 富集设计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针灸从“窍”论治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同涛 樊小农 +1 位作者 李改改 董慧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386-3389,共4页
“窍”是人体内外信息沟通的通道,分为九窍、脑窍、心窍等,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石学敏院士对“窍”见解独特,从“窍”出发创立多种针法用于临床。通过对针灸从“窍”论治的相关针法总结发现,他非常重视脑窍,治窍不离神,别窍论治,擅用... “窍”是人体内外信息沟通的通道,分为九窍、脑窍、心窍等,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石学敏院士对“窍”见解独特,从“窍”出发创立多种针法用于临床。通过对针灸从“窍”论治的相关针法总结发现,他非常重视脑窍,治窍不离神,别窍论治,擅用内关穴,这些学术思想对指导针灸临床及临证思维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窍 醒神 调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针灸太冲穴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萧洪 王舒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5期1-3,共3页
近年来太冲穴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穴位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对针刺太冲穴降压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太冲穴 高血压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