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电磁式薄膜振动能量采集器动力学建模与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霞 王炜 张琪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27-133,共7页
将柔性薄膜和磁铁弹簧相结合,借助振子的阱间运动特性,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类具有双稳态形式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对系统中的主要非线性因素(具有中心质量的薄膜振子大变形以及非线性形式的磁场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进而结合虚功原理... 将柔性薄膜和磁铁弹簧相结合,借助振子的阱间运动特性,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类具有双稳态形式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对系统中的主要非线性因素(具有中心质量的薄膜振子大变形以及非线性形式的磁场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进而结合虚功原理建立了系统的振动控制方程。采用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等手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证明了控制方程的准确性,也验证了双稳态所表征的阱间运动能够有效地拓宽结构的工作带宽、提高输出功率。研究结果对于类似柔性体结构多稳态能量采集器的设计、优化,理论分析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薄膜 磁铁弹簧 双稳态能量采集器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工程中非线性效应浅谈
2
作者 陈予恕 张华彪 +1 位作者 曹树谦 郭虎伦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第25届中国科协年会提出了10个前沿科学问题,其中第四个重大问题难题是“非线性效应会随尺度变化吗?”.本文重点叙述工程领域的非线性效应(现象),以及工程领域中建模中的一些非线性因素,包括结构或者材料变形的非线性、非光滑系统、转... 第25届中国科协年会提出了10个前沿科学问题,其中第四个重大问题难题是“非线性效应会随尺度变化吗?”.本文重点叙述工程领域的非线性效应(现象),以及工程领域中建模中的一些非线性因素,包括结构或者材料变形的非线性、非光滑系统、转轴裂纹、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非线性力、结构的滞回非线性、电路非线性、流致振动等,为探索该问题提供某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因素 综述
下载PDF
弹性边界与边缘场对静电微梁谐振器非线性动力学影响研究
3
作者 常云霞 张琪昌 韩建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5-131,共7页
微加工误差、制造缺陷或创新设计,均可导致微机电系统微梁谐振元件的实际边界偏离理想固支边界,因此研究弹性边界谐振器的静动力学问题成为微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综合考虑中性面变形、静电力边缘效应、弹性边界等因素建立了静电驱动微... 微加工误差、制造缺陷或创新设计,均可导致微机电系统微梁谐振元件的实际边界偏离理想固支边界,因此研究弹性边界谐振器的静动力学问题成为微机电技术发展的必然。综合考虑中性面变形、静电力边缘效应、弹性边界等因素建立了静电驱动微梁谐振器的分布质量模型,应用Galerkin方法研究了弹性边界和边缘场对于系统静态位移与谐振频率的影响,进而以收敛的五阶离散静态解为基础,引入单自由度离散模型,并应用多尺度方法研究了小幅振动情况下弹性边界和边缘场对于系统主共振频响特性的影响。通过将上述分析与高阶Galerkin离散结果对比,可得到以下结论:与理想固支边界对比,弹性边界可导致系统基频下降,临界位移增大,静态吸合电压降低,幅频响应曲线的幅值增大;边缘效应使得静电力增大,对系统产生类似弹性边界的影响。该结果为实现节能谐振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微梁谐振器 弹性边界 边缘效应 多尺度方法 伽辽金离散方法 主共振
下载PDF
中介轴承波纹度对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静 曹树谦 郭虎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94-1804,共11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获得系统动力学特性,借助时变刚度曲线、幅频响应曲线、三维瀑布图、分岔图以及庞加莱截面图等,对比分析了理想中介轴承-双转...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根据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获得系统动力学特性,借助时变刚度曲线、幅频响应曲线、三维瀑布图、分岔图以及庞加莱截面图等,对比分析了理想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和考虑波纹度的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的时变刚度特性、中介轴承力、主共振、频谱特征以及分岔与混沌特性。结果表明,中介轴承波纹度使双转子系统运动状态更加复杂,尤其在较低转速下,波纹度会对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中介轴承 中介轴承波纹度 双转子系统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时滞位移反馈作用下多自由度微陀螺的刚度非线性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淑英 宋宇昊 +3 位作者 李伟雄 张琪昌 冯晶晶 韩建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63-169,213,共8页
为揭示多自由度微陀螺非线性系统中位移反馈项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对非线性的控制方法,以一类四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法对微陀螺受控系统在频域和时域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时滞量... 为揭示多自由度微陀螺非线性系统中位移反馈项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对非线性的控制方法,以一类四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法对微陀螺受控系统在频域和时域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时滞量为整周期或半周期时反馈增益可有效的对系统共振频率进行调节;时滞量为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周期时,反馈增益主要影响幅值大小,共振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反馈控制参数选取得当可消除非线性引起的多稳态解,增加陀螺的灵敏度稳定性,选取不当会导致系统出现复杂的概周期运动使灵敏度稳定性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微陀螺 多尺度法 时滞位移反馈 刚度非线性
下载PDF
速度反馈对多自由度微陀螺非线性影响的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淑英 宋宇昊 +3 位作者 李伟雄 张琪昌 刘君 冯晶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7-234,共8页
为揭示多自由度微陀螺非线性系统中速度反馈项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减小或消除非线性影响的控制方法,以一类4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时滞速度反馈控制反馈增益对微陀螺输出响应的影响规律。... 为揭示多自由度微陀螺非线性系统中速度反馈项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探索减小或消除非线性影响的控制方法,以一类4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时滞速度反馈控制反馈增益对微陀螺输出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时滞量为零的条件下,反馈增益主要影响幅值大小;正的速度反馈增益会放大非线性的影响,系统出现新的不稳定区域,灵敏度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负的速度反馈增益对刚度非线性的影响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通过负增益的合理取值可完全消除刚度非线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不降低灵敏度的前提下利用速度反馈增益调阻作用来控制微陀螺灵敏度稳定性的方法,此方法为含刚度非线性多自由度微陀螺动态性能的优化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多自由度微陀螺 多尺度法 速度反馈 刚度非线性
下载PDF
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局部连接刚度辨识方法研究
7
作者 任彦松 马志赛 +3 位作者 李亚南 于佳晖 张忠 丁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连接结构在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存在,连接位置处的局部非线性特征对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特性预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非线性结构系统局部连接参数未知或难以测量的问题,本文从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频响函数变换的局... 连接结构在工程应用领域广泛存在,连接位置处的局部非线性特征对结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特性预示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非线性结构系统局部连接参数未知或难以测量的问题,本文从结构动力学反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频响函数变换的局部线性连接刚度辨识方法,通过与时域非线性子空间辨识方法相结合,可进一步获取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局部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刚度。设计并搭建三自由度结构系统的数值算例和实验系统,开展辨识方法的数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分离并辨识得到非线性结构系统的标称线性系统频响函数和非线性参数,进而实现局部线性和非线性连接刚度的联合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刚度辨识 连接结构 非线性系统 非线性子空间辨识方法
下载PDF
基础激励下含间隙折叠舵面非线性系统辨识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博 马志赛 +2 位作者 丁千 张欣 杨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8,135,共8页
间隙在飞行器折叠舵面中普遍存在且不易准确描述,通过辨识方法获得间隙的真实非线性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直接参数估计方法建立基础激励下含间隙非线性系统辨识模型,利用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的多项式表征非线性系统的恢复力;引入显著... 间隙在飞行器折叠舵面中普遍存在且不易准确描述,通过辨识方法获得间隙的真实非线性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直接参数估计方法建立基础激励下含间隙非线性系统辨识模型,利用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的多项式表征非线性系统的恢复力;引入显著因子剔除多项式中影响度较低的基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求解得出恢复力多项式中各项系数,由不同自由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组装出整个系统的辨识模型;通过比较基于辨识模型的系统响应和实测系统响应之间的均方误差来评价辨识精度。基础激励下含间隙三自由度结构系统数值算例的辨识结果表明:含间隙非线性系统的恢复力可通过增加刚度立方项进行准确逼近;选取折叠舵面上两处测点分别在无间隙和有间隙的工况下进行辨识,辨识所得运动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两测点的动力学特性,对含间隙折叠舵面非线性系统的离散化建模与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舵面 基础激励 间隙非线性 系统辨识
下载PDF
检测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灵敏度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淑英 李会杰 +3 位作者 张辰卿 张琪昌 冯晶晶 李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6-52,71,共8页
为揭示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灵敏度稳定性及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复指数法求解双检测方程线性稳态响应,采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摄动分析,并考虑科氏力对检测输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高维非线性方程耦合项的方法... 为揭示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灵敏度稳定性及精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复指数法求解双检测方程线性稳态响应,采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摄动分析,并考虑科氏力对检测输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高维非线性方程耦合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检测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的幅频曲线、共振频率偏移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检测的刚度非线性造成检测一和检测二的幅频曲线出现硬化、振幅跳跃、多解及共振频率偏移等复杂非线性行为,导致微陀螺灵敏度失稳;微陀螺灵敏度的稳定性及失稳的带宽范围对刚度非线性十分敏感,当刚度非线性达到某一值时其微小的增长都会严重影响微陀螺的灵敏度的稳定性并使失稳的带宽范围显著增加,如此会导致线性系统设计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检测微陀螺 复指数法 刚度非线性 振幅跳跃 灵敏度
下载PDF
非线性减振器抑制旋转叶片受迫振动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虎伦 曹树谦 陈予恕 《强度与环境》 2016年第4期41-48,共8页
采用非线性减振器NES(Nonlinear Energy Sink)抑制旋转叶片的受迫振动响应。首先采用拟Hamilton原理建立了旋转叶片与NES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采用Galerkin离散得到了系统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而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得了旋转叶片受... 采用非线性减振器NES(Nonlinear Energy Sink)抑制旋转叶片的受迫振动响应。首先采用拟Hamilton原理建立了旋转叶片与NES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采用Galerkin离散得到了系统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而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求得了旋转叶片受迫振动一阶响应幅值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分别讨论了转速、NES质量、阻尼、非线性刚度和安装位置对振动抑制的影响。分析发现,NES能够随着转速的变化自动匹配叶片的共振频率,从而起到降低叶片共振响应的作用。另外,增大NES质量、阻尼、非线性刚度或将NES安装在靠近叶片自由端都能有效降低叶片的共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非线性减振器 NES 振动抑制
下载PDF
多维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复动频率法
11
作者 张琪昌 杨阳 +1 位作者 王炜 郝淑英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611,共6页
在机电耦合系统中,常会附加半自由度的方程。为了求解与这类方程有关的强非线性振动系统,在单自由度复动频率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平衡规则,使其可应用于一个半自由度系统,得到Duffing振子强迫振动的渐近解和幅频响应关系。为进一步拓展... 在机电耦合系统中,常会附加半自由度的方程。为了求解与这类方程有关的强非线性振动系统,在单自由度复动频率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平衡规则,使其可应用于一个半自由度系统,得到Duffing振子强迫振动的渐近解和幅频响应关系。为进一步拓展该方法的使用范围,通过增加新的待定频率和动态频率,使复动频率法可用于分析两自由度强非线性振动系统,据此得到两自由度Duffing‑Van der Pol振子的渐近解。通过与多尺度法、数值解结果对比,证明了使用复动频率法研究多自由度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线性振动 渐近解 复动频率法 一个半自由度 两自由度
下载PDF
静电力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谐振频率及灵敏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淑英 李伟雄 +3 位作者 李会杰 张琪昌 冯晶晶 张昆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142,共7页
为探究如何避免静电力非线性的影响或利用高电压下的静电力非线性和微梁几何非线性对冲以实现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微陀螺的设计。考虑边缘效应下的静电力非线性和刚度立方非线性同时存在时,结构参数对双检测微陀螺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探究如何避免静电力非线性的影响或利用高电压下的静电力非线性和微梁几何非线性对冲以实现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微陀螺的设计。考虑边缘效应下的静电力非线性和刚度立方非线性同时存在时,结构参数对双检测微陀螺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梳齿未交叠长度越小,直流偏置电压越大,则共振频率偏移量越大,静电力的软化效果也越显著;梳齿未交叠长度存在一阀值,大于此值时静电力非线性弱化为零且对幅值的影响存在饱和现象,利用此特性可保持灵敏度的稳定性。通过微梁几何非线性的设计和控制调节驱动刚度非线性导致的硬化特性来平衡静电力带来的软化特征,使幅频曲线呈现理想的线性状态,避免了因硬化、软化特性造成的频率失稳和振幅跳跃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静电力非线性 刚度立方非线性 双检测微陀螺 灵敏度
下载PDF
考虑弯扭耦合运动的旋转带冠叶片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麻岳敏 曹树谦 郭虎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4,共8页
针对旋转叶片的气动弹性问题,将带叶冠的叶片简化为末端加质量块的均质悬臂梁。悬臂梁受到离心力和气动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耦合振动变形。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叶片的偏微分运动方程。对方程无量纲化,运用Galerkin方法对其离散,得... 针对旋转叶片的气动弹性问题,将带叶冠的叶片简化为末端加质量块的均质悬臂梁。悬臂梁受到离心力和气动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耦合振动变形。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叶片的偏微分运动方程。对方程无量纲化,运用Galerkin方法对其离散,得到两自由度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叶片颤振速度和极限环响应,并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极限环响应与数值解进行对比。最后,讨论了结构参数对颤振速度和极限环响应幅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带冠叶片 耦合颤振 弯扭变形 极限环(LCO)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子空间的非线性系统载荷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志雅 马志赛 丁千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7-885,1031,共10页
由于非线性描述函数选定困难,在不同激励水平下会导致时域非线性子空间辨识过程重复繁琐。针对此问题,基于不同激励水平下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方法重构的非线性恢复力数据和测量的非线性位置响应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等效代替响应-非线性... 由于非线性描述函数选定困难,在不同激励水平下会导致时域非线性子空间辨识过程重复繁琐。针对此问题,基于不同激励水平下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方法重构的非线性恢复力数据和测量的非线性位置响应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等效代替响应-非线性恢复力映射关系,使得辨识过程不再依赖系统模型,只需已知非线性位置的响应即可获取非线性恢复力,计算效率得以提高。针对非线性系统外载荷难以测量的问题,利用响应-非线性恢复力映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非线性恢复力,进一步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和子空间法的载荷识别方法,并通过间隙非线性结构的数值与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载荷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空间辨识 神经网络 载荷识别 间隙非线性
下载PDF
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的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功率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佳诚 王志霞 +1 位作者 王炜 王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输出功率分析是振动能量采集器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依据。有鉴于传统功率分析方法比较复杂,以一类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功率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并借... 输出功率分析是振动能量采集器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依据。有鉴于传统功率分析方法比较复杂,以一类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振动能量采集器功率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非线性振动方程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并借助传递函数开展功率优化分析。首先,考虑非线性磁力以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建立了通用化的采集器1.5自由度七次非线性机电耦合模型;其次,将动态频率法用于求解该系统控制方程,采用高阶谐波成分替代方程中的非线性项,实现了原有系统控制方程的等效线性化;最后,利用传递函数推导了输出功率表达式,分析等效线性化系统负载,机电耦合系数等因素对于输出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等效线性化为基础的功率分析,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非线性能量采集器系统功率分析方法复杂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动态频率法 能量采集 等效线性化
下载PDF
刚度及静电力非线性对多自由度微陀螺静态特性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赢男 郝淑英 +2 位作者 宋宇昊 张琪昌 刘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4,共4页
为揭示静电力非线性及刚度非线性综合作用下多自由度微陀螺的静态特性,以一类四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原理分析了微陀螺在静电力及刚度非线性综合作用下的静态性.系统静态特性对偏置电压的敏感性随着刚度非线... 为揭示静电力非线性及刚度非线性综合作用下多自由度微陀螺的静态特性,以一类四自由度静电驱动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原理分析了微陀螺在静电力及刚度非线性综合作用下的静态性.系统静态特性对偏置电压的敏感性随着刚度非线性的加强而增加,随着直流偏置电压的增大,非零非稳定平衡点逐渐向零稳定平衡点靠近,同速轨道消失异速轨道转化为同速轨道,当直流偏置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整个相空间中均为不稳定流形,吸合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陀螺 多自由度 静电力非线性
下载PDF
驱动刚度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淑英 李伟雄 +2 位作者 李会杰 张琪昌 冯晶晶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1-137,共7页
驱动刚度非线性的存在会导致幅频曲线出现典型的非线性硬化特性,从而影响双检测微陀螺检测输出信号和灵敏度的稳定性。为对比线性刚度和非线性刚度对微陀螺检测输出的影响规律,首先求解线性刚度下系统的稳态响应,其次采用多尺度法求解... 驱动刚度非线性的存在会导致幅频曲线出现典型的非线性硬化特性,从而影响双检测微陀螺检测输出信号和灵敏度的稳定性。为对比线性刚度和非线性刚度对微陀螺检测输出的影响规律,首先求解线性刚度下系统的稳态响应,其次采用多尺度法求解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近似周期解,并考虑科氏力对检测输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驱动刚度立方非线性对双检测微陀螺系统主共振的幅频曲线、共振频率、灵敏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驱动模态共振频率与刚度非线性及振动峰值密切相关;刚度非线性越强,固有频率的漂移量对振幅的变化就越敏感。较弱的驱动刚度非线性就会导致检测一和检测二在驱动模态频率处的幅值大幅下降,由此对微陀螺的输出信号产生极大影响,降低了微陀螺检测信号的稳定性,并与基于线性设计的灵敏度值产生极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检测微陀螺 多尺度法 科氏力 驱动刚度立方非线性 灵敏度
下载PDF
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的数据驱动建模和响应预测
18
作者 蔡君同 尹强 丁千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108,共8页
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利用力学原理建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常难以满足精度需求。基于数据驱动的系统建模和响应预测,利用动力学状态方程的数值解模拟实验中测得的不同外激励下的系统响应,并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构建包含训练... 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利用力学原理建立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常难以满足精度需求。基于数据驱动的系统建模和响应预测,利用动力学状态方程的数值解模拟实验中测得的不同外激励下的系统响应,并用于训练神经网络,构建包含训练数据间已知关系的损失函数以提高模型精度,得到表达系统状态关系的数据模型。将该神经网络模型纳入常微分方程求解器,可预测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响应,并获得幅频响应关系。将建模方法分别应用于含立方型和间隙型非线性的弹簧质量系统,计算结果表明,可根据响应数据建立准确的数据模型,并获得非线性系统主共振时的滞后和跳跃响应。研究还表明,训练数据越多、数据覆盖状态越完整,数据模型精度越好,且预测响应的误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数据驱动 系统建模 响应预测
下载PDF
汽车振动下突出腰椎间盘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
19
作者 贾通举 刘军 +4 位作者 李晓骏 戴博 魏柯 刘清 张春秋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8-1065,共8页
目的研究汽车振动下突出腰椎间盘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羊腰椎间盘制作突出和健康试样,分别以前屈和垂直方式进行压缩加载,模拟不同坐姿下汽车驾驶员的腰椎受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蠕变试验。使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动态蠕变... 目的研究汽车振动下突出腰椎间盘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羊腰椎间盘制作突出和健康试样,分别以前屈和垂直方式进行压缩加载,模拟不同坐姿下汽车驾驶员的腰椎受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蠕变试验。使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动态蠕变时腰椎间盘的黏弹性力学行为,计算动态蠕变应变、应变率、弹性模量,分析本构方程的物理意义。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试样的动态蠕变应变显著大于健康试样,而振幅基本不变;振动加速度对于动态蠕变应变基本没有影响,而对于振幅影响显著;前屈方式对于动态蠕变应变略有影响,而对于振幅影响显著。本构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结论研究结果对预防汽车驾驶员腰痛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振动 本构模型 黏弹性 动态蠕变
原文传递
面向时变模态仅输出辨识的递推动态模式分解方法研究
20
作者 范霆威 马志赛 +2 位作者 丁千 祁峰 王檑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针对工程结构的激励难以测量、时变模态辨识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式分解(DMD)的时变模态仅输出递推辨识方法。借鉴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算法和滑动窗思想对现有DMD方法进行理论拓展,提出DMD方法的递推格式,能够对系统... 针对工程结构的激励难以测量、时变模态辨识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式分解(DMD)的时变模态仅输出递推辨识方法。借鉴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算法和滑动窗思想对现有DMD方法进行理论拓展,提出DMD方法的递推格式,能够对系统矩阵和本征正交分解基进行递推更新,可用于时变模态的仅输出递推辨识。设计时变质量三自由度结构系统数值算例,搭建变质量充液筒结构系统实验平台,分别对所提递推DMD方法进行数值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递推DMD方法能够仅基于结构系统的振动响应数据准确辨识得到其时变模态,具备良好的仅输出递推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系统 模态辨识 动态模式分解 仅输出递推辨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