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221例青少年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晓雷 马信龙 +3 位作者 薛惠予 杨倩 刘学庆 陆静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天津市12~19岁青少年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了解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健康状况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天津医院门诊221例12~19岁青少年进行腰椎(L1~4)、股骨... 目的研究天津市12~19岁青少年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为了解青少年骨骼发育的健康状况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天津医院门诊221例12~19岁青少年进行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BMD的检测,以Z值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比较青少年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之间的差异。结果男女间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股骨颈和全髋BMD显著高于女性(P<0.01);腰椎、股骨颈及全髋BMD总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BMI越大的青少年其腰椎、股骨颈及全髋的BMD也相应增加。结论青少年BMD与性别、年龄及BMI存在密切的关系,应重视青少年营养健康和体质指标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青少年 体质指数 Z值
下载PDF
正常与坏死股骨头骨小梁空间结构与代谢情况对比分析研究
2
作者 王岩 马剑雄 +2 位作者 董本超 杨培川 李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28,共1页
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目前尚无理想早期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正常与坏死股骨头骨小梁空间结构与代谢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从而寻找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突破口。方法收集正常与坏死股骨头临床标本,将正常股骨头分为4个区域... 目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目前尚无理想早期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正常与坏死股骨头骨小梁空间结构与代谢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从而寻找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突破口。方法收集正常与坏死股骨头临床标本,将正常股骨头分为4个区域:A1区(近端压力小梁区),B1区(压力张力小梁交界区),C1区(远端压力小梁区),D1区(非承重区);将坏死股骨头分为对应的4个区域:A2区(塌陷断裂区),B2区(硬化区),C2区(远端压力小梁区),D2区(非承重区)。通过MicroCT扫描和定量计算、石蜡切片HE染色以及OPG、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正常和坏死股骨头不同区域骨小梁空间结构和代谢活性的差异。结果与正常股骨头A1区和B1区相比,坏死股骨头两个非健康区域A2区和B2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和代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正常股骨头C1区和D1区相比,坏死股骨头两个健康区域C2区和D2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和代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股骨头内骨小梁空间结构与代谢活性的异常是造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股骨头进一步塌陷的重要原因,提示可通过改善股骨头内骨小梁的空间结构和骨代谢异常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临床中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坏死股骨头 代谢情况 空间结构 代谢活性 近端 骨小梁 交界区
原文传递
老年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岩 马剑雄 +1 位作者 董本超 杨培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4-314,共1页
目的本文综述老年人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的机制,揭示肌肉和骨骼质量和力量丧失的关键突破口,为今后老年人群废用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提供基础和新思路。方法以老年人群、废用、骨骼、肌肉、调节机制、Elder population、D... 目的本文综述老年人肌肉与骨骼系统相互调节作用的机制,揭示肌肉和骨骼质量和力量丧失的关键突破口,为今后老年人群废用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研究提供基础和新思路。方法以老年人群、废用、骨骼、肌肉、调节机制、Elder population、Disuse、Skeletal、Muscular、Regulatory mechanisms、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 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3年12月的文献,根据标准最终纳入33篇参考文献。结果肌肉和骨骼通过机械力和其分泌的相关骨分泌因子与肌分泌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也可将其相互调节的方式分为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两大类型。物理调节是指通过施加于肌肉和骨骼的机械力对其具有调节作用,机械力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重力引起的外部载荷和通过运动引起的内部载荷。在许多情况下,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联系还可能是由于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在废用环境中探讨连接肌肉和骨骼这两大系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抑制肌肉和骨量丢失并最终预防老年废用性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结论在后续针对老年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与肌肉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中,可以从最先开始发生改变的肌肉组织入手,从而逆转肌肉与骨骼系统的异常状态,达到改善和预防老年人由于废用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与肌肉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系统疾病 废用性 肌肉减少症 骨骼系统 分泌因子 骨量丢失 诊疗研究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围手术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靳洪震 王岩 +7 位作者 柏豪豪 孙磊 卢斌 王颖 孙亚迪 于晓猛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股骨头内部不同区域骨小梁压缩及循环载荷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卢斌 马剑雄 +7 位作者 柏豪豪 王颖 孙磊 王岩 董本超 靳洪震 李岩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7-607,共1页
目的人体股骨头为适应并且满足人体负重需求,在股骨头内部形成复杂的小梁系统。本研究通过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测试验证骨小梁的各向异性,明确股骨头内各区域骨小梁在力学传导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力学调控系统在股骨头内空间结构改变... 目的人体股骨头为适应并且满足人体负重需求,在股骨头内部形成复杂的小梁系统。本研究通过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测试验证骨小梁的各向异性,明确股骨头内各区域骨小梁在力学传导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力学调控系统在股骨头内空间结构改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照股骨头内部小梁走向可分为压力张力小梁交界区、近端压力小梁区、非承重张力小梁区、远端压力小梁区4个区域,并分别切割出1 cm正方体骨块,一部分进行压缩破坏研究,另一部分进行轴向加压疲劳研究,各加载间隔行Micro-CT扫描。结果非承重区张力小梁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显著小于其他小梁区。疲劳结果显示:(1)张力区首先出现明显形变,无法对比分析;(2)近端压力区与交界区相比,加压12、24 h,前者断裂数显著多于后者;(3)远端压力区与近端压力区、交界区相比,两区域断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股骨头内主压力小梁区相比,非承重张力小梁区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均偏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近端主压力小梁的主要力学性能为承受压应力,并且具有很明显的各向异性。在相同的负荷环境下,近端压力区对疲劳损伤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股骨头内骨小梁结构与功能的不匹配会降低股骨近端松质骨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结构 股骨近端 交界区 小梁 股骨头 受压应力 极限强度 循环载荷
原文传递
对比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评估髌骨脱位的可靠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陈佳晖 马剑雄 +4 位作者 张士雄 王颖 柏豪豪 卢斌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32,共1页
目的报告髌骨不稳定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的参数特征,并评估他们在预测髌骨脱位时的可靠性,为选择截骨方式提供可参考的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连续的髌骨不稳定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下肢血管造影且无髌股关节疾病的人群... 目的报告髌骨不稳定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的参数特征,并评估他们在预测髌骨脱位时的可靠性,为选择截骨方式提供可参考的指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连续的髌骨不稳定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下肢血管造影且无髌股关节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基于下肢CT测量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统计发生过真实性髌骨脱位的病例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的诊断能力,确定测量的临界值。结果观察组的股骨前倾角(21.60±9.0)和TT-TG间距(20.05±4.76)高于对照组(10.59±7.86和15.64±4.58)(P<0.001)。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对髌骨脱位的AUC分别为0.869和0.712,病理阈值分别为18.24°和18.16 mm。股骨前倾角和TT-TG间距的OR值分别为1.185和1.125(P<0.05)。结论股骨前倾角相比TT-TG间距在预测髌骨脱位方面更具有优势。当髌骨脱位患者出现股骨前倾角(>18.24°)和TT-TG间距(>18.16 mm)的病理值时是潜在的截骨手术指征。同时因为后髁角的存在,基于后髁切线测量的股骨前倾角病理阈值比更大。每增加1°的股骨前倾角和1 mm的TT-TG间距会提高18.5%和12.5%的髌骨脱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前倾角 髌骨脱位 曲线下面积 观察组 回顾性队列研究 CT测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髌骨不稳定
原文传递
物理修饰外泌体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洪伟 马剑雄 +12 位作者 王岩 周丽芸 李光 孙亚迪 李奕扬 申佳慧 马天成 王祺钰 封潇添 董本超 杨培川 李岩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4-644,共1页
目的近年来,外泌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关注度显著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目的近年来,外泌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关注度显著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脂质体、纳米颗粒等合成载体相比,外泌体的内生性和异质性使其在疾病诊疗领域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优势。然而,外泌体的储存稳定性差、低产量、低纯度、和弱靶向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冲击波、电修饰、声波修饰、机械力学、疏水和膜融合、磁引导、金属粒子、温度影响、紫外线和辐射修饰对外泌体进行刺激,具有提高外泌体产量,提高表达,增强其靶向性的作用。结果冲击波、电修饰、声波引导、机械力学、温度、辐照等均可对外泌体数量和产量产生影响。而电修饰、疏水与膜融合、磁引导都可以增强外泌体的靶向性。在其特定的情况下,疏水与膜融合、磁引导、金属粒子表现出较好的靶向性能;电修饰和声波修饰则在提高外泌体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相较于其他物理修饰方法,具有时间短、成本低、性价比高的优势;磁引导和辐射修饰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着独特的功能。结论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适当选取一种或多种物理修饰方法,以提高外泌体数量和产量,并增强其靶向性,以更高效和精准的方式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疾病诊疗 金属粒子 机械力学 膜融合 靶向性 储存稳定性 病理过程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洪伟 王岩 +12 位作者 周丽芸 孙亚迪 李奕扬 申佳慧 李光 马天成 封潇添 王祺钰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085,1092,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随之上升,医疗财政支出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康复是骨质疏松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但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认识程度不足,治疗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缺乏规范化的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随之上升,医疗财政支出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康复是骨质疏松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但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认识程度不足,治疗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因此,笔者围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为中心主题,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了应提高对术前康复程度的规范化,加强评定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变化的分析,合理运用康复器具,加强冲击波和水疗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采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综合分析等观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康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封潇添 马剑雄 +12 位作者 王岩 申佳慧 周丽芸 李奕扬 孙亚迪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李光 马天成 崔洪伟 王祺钰 马信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63-2370,共8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联系紧密,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中草药是我国中医学的结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低成本、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中药单体 中药复方 药理研究进展 PI3K/AKT信号通路 内皮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三周期极小曲面骨支架生物学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亚迪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3-533,共1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PMS骨支架的生物学性能,为骨支架的构建和应用提供深入的学术基础。方法为详细了解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影响,以“TPMS、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bone scaffold、Biomechanics、三周期极小曲面、骨支...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PMS骨支架的生物学性能,为骨支架的构建和应用提供深入的学术基础。方法为详细了解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影响,以“TPMS、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bone scaffold、Biomechanics、三周期极小曲面、骨支架、生物学”等作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结果TPMS骨支架因其独特的生物性能,如渗透性、比表面积、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成为骨缺损修复的热门选择之一。结论TPMS骨支架作为一种有效的骨缺损治疗方法,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推动临床上骨缺损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架 生物学性能 知识服务平台 生物性能 学术基础 骨缺损修复 极小曲面 中国知网
原文传递
基于微血管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机制系统综述
11
作者 马天成 马剑雄 +5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董本超 杨培川 李奕扬 孙亚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0-630,共1页
目的对微血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NFH发生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股骨头内微血管对ONFH发生作用相关研... 目的对微血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NFH发生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股骨头内微血管对ONFH发生作用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血运受损被认为是SANFH发生的关键。股骨头内存在大量微血管,其中H型血管在“血管生成-成骨耦合”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会使得股骨头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型(PDGF-B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表达减少,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CS)活性降低等导致血管生成受损和抑制,尤其是H型血管的生成受抑制;股骨头微血管血运受损,成骨减少,成骨破骨平衡破坏,SANFH发生。结论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凝血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生成受损引起股骨头血运损伤,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HIF-1α、PDGF-BB、VGEF等因子的表达,抑制H型血管的生成,从而对股骨头“血管生成-成骨耦合”造成损害,降低股骨头坏死重建和修复能力,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内皮功能障碍 糖皮质激素 凝血功能障碍 股骨头血运 血管生成 微血管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三周期极小曲面对骨支架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亚迪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2-532,共1页
目的本综述旨在探讨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影响,为骨支架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骨缺损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疗的影响,评估当前主要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并重点研究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品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关注TPMS结... 目的本综述旨在探讨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影响,为骨支架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骨缺损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疗的影响,评估当前主要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并重点研究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品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关注TPMS结构在骨支架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并探讨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具体影响。结果骨缺损治疗过程中常伴随的并发症如骨髓炎和软组织挫伤,使得治疗过程复杂且愈合缓慢,严重影响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尽管骨支架显示出作为骨移植替代品的潜力,但在边缘设计和组织相容性方面仍存在问题。TPMS结构因其平均曲率为零和可通过数学公式精确表达的特点,在骨支架中的应用显示出较低水平的应力集中,但其对骨支架性能的全面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结论TPMS结构在骨支架设计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全面了解不同类型TPMS对骨支架性能的具体影响,从而推动骨支架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架 组织相容性 骨移植 骨组织结构 平均曲率 极小曲面 骨缺损 软组织挫伤
原文传递
三周期极小曲面骨支架微观结构对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亚迪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2-532,共1页
目的探究三周期极小曲面的孔隙结构对骨支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骨支架性能,提高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指导其设计和制备,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方法以bone scaffold、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 目的探究三周期极小曲面的孔隙结构对骨支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骨支架性能,提高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指导其设计和制备,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方法以bone scaffold、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pore等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检索2017~2023年的文献;以“骨支架”“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孔隙”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2017~2023年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文献进行参考并综述。结果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用于细胞内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这有助于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促进骨支架与周围组织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下降,但满足松质骨修复的力学性能要求。结论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应用于骨支架的设计中,可以增加骨支架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促进细胞的附着、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调节骨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骨支架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助于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架 细胞内生 生物学性能 新生血管 数据库检索 骨组织 生物相容性 极小曲面
原文传递
机械刺激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天成 马剑雄 +5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董本超 杨培川 李奕扬 孙亚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4-314,共1页
目的对机械刺激促进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NFH修复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机械刺激对ONFH修复机制相关研究进展。结果废用或缺乏载荷刺激会加速... 目的对机械刺激促进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ONFH修复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机械刺激对ONFH修复机制相关研究进展。结果废用或缺乏载荷刺激会加速骨吸收,骨量快速下降;骨的过度负荷会导致骨内的显微损伤,会促进骨的重建。然而长期过度负荷导致损伤大于重建,促进坏死进展。适宜的机械应力通过力学感受器(主要为Piezo1蛋白)调控股骨头内力学敏感细胞代谢:骨细胞通过Wnt1和Sost分泌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通过分泌RANKL抑制破骨;并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增加成骨;同时激活Piezo1离子通道增强HIF-1α/VEGF轴和调节H血管生成,促进成骨-成血管耦合。然而对于力学刺激强度与骨坏死修复效果之间的定量关系不同研究所使用力学刺激参数不尽相同,动物实验主要根据研究对象体重进行衡量,临床治疗如体外冲击波等主要参考现有治疗指南,进行对照,调节相关参数进行机制研究。结论适宜的动态力学载荷通过诱发成骨反应,抑制破骨促进骨形成和坏死修复,同时适宜力学刺激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增加成骨-成血管耦合,促进ONFH修复,延缓股骨头坏死塌陷,延缓股骨头置换时间,对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股骨头坏死 骨坏死 机械刺激 修复机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废用 体外冲击波
原文传递
不同单胞结构设计骨支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亚迪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王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3-563,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单胞结构对骨支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骨支架性能,提高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指导其设计和制备,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方法以“bone scaffold”“regular cell structure”“irregular cel... 目的探究不同单胞结构对骨支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优化骨支架性能,提高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指导其设计和制备,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方法以“bone scaffold”“regular cell structure”“irregular cell porous structure”“topology optimization”“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等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检索2017~2023年的文献;以“骨支架”“规则单胞”“不规则单胞”“拓扑优化”“三周期极小曲面”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2017至2023年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文献进行参考并综述。结果规则单胞结构骨支架制作简单且易于控制,但其边缘常呈尖锐形状,导致无法与人体原生骨紧密结合。不规则单胞结构其内部结构的均匀性仍然存在挑战。近年来,基于拓扑优化方法构建的骨支架应用于流体应用场景的拓扑优化则变得极其困难。在这方面,TPMS成为创建具有可控内部微观结构多孔材料的最佳选择。结论研究骨支架的多孔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为不同位置对骨支架的力学性能有不同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在骨支架和宿主骨之间建立最佳生物固定界面方案,同时减轻二者之间的应力屏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架 生物学性能 宿主骨 单胞 数据库检索 中国知网 极小曲面 骨组织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天成 王岩 +12 位作者 周丽芸 孙亚迪 李奕扬 申佳慧 李光 崔洪伟 封潇添 王祺钰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7-762,共6页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指长期制动或运动不足、机械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骼肌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或丧失。其原因主要是在废用状态下,由于肌细胞能量不足、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等各种因素引起骨骼肌肌肉蛋白质...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指长期制动或运动不足、机械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骼肌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或丧失。其原因主要是在废用状态下,由于肌细胞能量不足、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等各种因素引起骨骼肌肌肉蛋白质合成下降,而骨骼肌肌肉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骨骼肌肌肉蛋白质降解超过其合成。适宜的电刺激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清晰。本文根据在废用状态下骨骼肌发生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综述了国内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机制的研究及进展,期望对骨骼肌废用性萎缩临床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研发相关神经肌肉电刺激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蛋白质合成 肌蛋白质降解 废用性萎缩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脾肾互赞”论述中医药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申佳慧 马剑雄 +7 位作者 王岩 周丽芸 李奕扬 孙亚迪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81-584,共4页
中医手段治疗骨科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脾肾互赞”理论基于脾肾在五行中的相互作用阐释两脏之间的关系,脾肾作为与肌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两个脏腑,在骨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脾肾互赞”角度出发探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 中医手段治疗骨科疾病有着独特的优势。“脾肾互赞”理论基于脾肾在五行中的相互作用阐释两脏之间的关系,脾肾作为与肌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两个脏腑,在骨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脾肾互赞”角度出发探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手段在骨伤、骨质疏松、骨关节炎(OA)等骨科类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为中医治疗骨科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进而促进“脾肾互赞”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骨科 中医中药 针灸 补肾
下载PDF
干细胞机械敏感性对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丽芸 王岩 +4 位作者 董本超 杨培川 申佳慧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77-882,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兴威胁,其特征是骨量和微结构的系统性损伤,导致脆性骨折。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纳米级囊泡微粒,具有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了骨代谢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兴威胁,其特征是骨量和微结构的系统性损伤,导致脆性骨折。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纳米级囊泡微粒,具有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了骨代谢过程中骨相关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并具有稳定性高、无免疫原性及靶向能力强等优势,弥补了传统药物及干细胞疗法的不足。源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骨再生,改善骨形态、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损伤,而且机械微环境中源自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在诱导成骨方面更有效,显著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作用,促进骨再生。就间充质干细胞的机械敏感性,机械响应的功能化外泌体进行综述,探讨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外泌体 间质干细胞 骨髓 机械刺激
下载PDF
机械性骨骼肌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岩 王岩 +7 位作者 马天成 佟雪 田爱现 董本超 杨培川 孙磊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1-604,共4页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组织,经常受到各种类型的损伤。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骨骼肌损伤类型,通常分为3类:挫伤、拉伤和撕裂伤。损伤模型是骨骼肌损伤发病机制实验研究的基础,不同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不同。所以,在为实验选...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组织,经常受到各种类型的损伤。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骨骼肌损伤类型,通常分为3类:挫伤、拉伤和撕裂伤。损伤模型是骨骼肌损伤发病机制实验研究的基础,不同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不同。所以,在为实验选择最合适的造模方式时,必须考虑一些具体的特征。挫伤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挫伤和肌肉再生的机制;拉伤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复制损伤过程,其中离心收缩是最常用的方法;撕裂伤模型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纤维化和它的治疗方式,并且比其他损伤过程(挫伤和拉伤)更具可重复性。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基础。本综述的目的是分析和比较用于模拟人类机械性骨骼肌损伤的动物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机械性骨骼肌损伤 动物模型 综述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机械性骨骼肌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
20
作者 李岩 王岩 +7 位作者 马天成 佟雪 田爱现 董本超 杨培川 孙磊 马剑雄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2-642,共1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用于模拟人类机械性骨骼肌损伤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以1999年1月至2023年2月为检索时间范围,以“骨骼肌损伤,机械性骨骼肌损伤,挫伤,拉伤,撕裂伤,动物模型”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以skeletal muscle injury... 目的分析和比较用于模拟人类机械性骨骼肌损伤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以1999年1月至2023年2月为检索时间范围,以“骨骼肌损伤,机械性骨骼肌损伤,挫伤,拉伤,撕裂伤,动物模型”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以skeletal muscle injury、contusion、muscle strain、laceration、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与机械性骨骼肌损伤及动物实验相关的文献,最终共纳入文献28篇。结果和结论挫伤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挫伤和肌肉再生的机制;拉伤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复制损伤过程,其中离心收缩是最常用的方法;撕裂伤模型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纤维化和它的治疗方式,并且比其他损伤过程(挫伤和拉伤)更具可重复性。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撕裂伤 实验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离心收缩 动物实验 损伤过程 拉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