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敏 弋良朋 陈巧娥 《低碳世界》 202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围城"和垃圾分类问题备受重视。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和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及态度。结果表明,应加大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围城"和垃圾分类问题备受重视。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和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及态度。结果表明,应加大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监管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学习相关单位的优秀经验,巩固现有垃圾分类的成果,提高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美化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垃圾分类 调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鸟类组成初步研究
2
作者 罗丹 廖辞霏 +4 位作者 宋原吉 刘佳欣 殷瑞洁 李玥嘉 莫训强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37-45,共9页
本文采用路线调查法、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内鸟类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共统计到鸟类156种,隶属于17目49科。其中校园繁殖鸟类共有53种,占总数的34%;校内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麻雀、喜鹊、斑嘴鸭和小;5类主要生境类型中... 本文采用路线调查法、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内鸟类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共统计到鸟类156种,隶属于17目49科。其中校园繁殖鸟类共有53种,占总数的34%;校内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麻雀、喜鹊、斑嘴鸭和小;5类主要生境类型中,湿地和林地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校园建设和野生鸟类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野生鸟类保护
下载PDF
天津南港工业区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潘隆 方晶 +4 位作者 田立柱 李杨 王福 齐乌云 王中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通过对南港工业区毗邻海域采集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做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为粘土质粉砂,仅有少数3个采样点为粉砂,1个采样点为砂质粉砂.又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组沉积环境:I组沉积物平均粒... 通过对南港工业区毗邻海域采集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做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为粘土质粉砂,仅有少数3个采样点为粉砂,1个采样点为砂质粉砂.又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组沉积环境:I组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大,沉积物砂含量较高,水动力为中低能,根据沉积物粒径和海域位置又分为受河流影响较强沿岸流影响较弱的沉积环境(I-1组)和受河流影响较小潮流影响较大的沉积环境(I-2组); II组为受较强河流水动力和潮流水动力双重影响的潮下带沉积环境; III组沉积物整体上颗粒较粗,水动力环境较为稳定,为受季节性湾内环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另外,研究区西南岸潮间带向东北部,沉积物粒径变细,原因是西南岸河流将粗颗粒物质携带至潮间带,在河流和沿岸流共同作用下向北运行,受到南港工业区阻挡,粗粒沉积物沉积,细颗粒物质随水流反弹向南回流后,又在向北移动的环流作用下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该海域沉积物偏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粒度特征 表层沉积物 沉积环境 南港工业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元 韩俊扬 罗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贡献度等,定量分析2000—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 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贡献度等,定量分析2000—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天津市“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增加,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面积减小,三种一级用地类型中,生产用地数量约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4.46%。(2)从土地利用转移来看,生态用地流出最多,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流入最多,其中在2010—2015年生活和生产用地转入明显减少,开始逐渐向牧草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转入。(3)天津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40 3、0.329 6、0.316 0、0.314 1,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在减弱。农业生产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转换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各类型生产、生活用地向生态用地转换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天津市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转移贡献率
下载PDF
地缘战略交汇区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地缘环境效应--以乌克兰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帅 李永宁 +3 位作者 胡志丁 葛岳静 王淑芳 刘玉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1,共11页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 文章将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首先提出地缘介质概念,论证了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及其传导权力的效率差异,并阐明不同地缘介质的地缘功能,然后以乌克兰为案例,揭示地缘行为体挖掘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产生的地缘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地处地缘战略交汇区的乌克兰,其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显著,这为地缘行为体在乌克兰进行权力施动提供了空间中介。2)乌克兰地理环境中各介质要素的地缘功能及其对地缘行为体权力传导的效率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具有地缘安全功能,自然资源的地缘经济功能强大,政党和民族的地缘政治功能较强,语言和宗教的地缘文化功能较为凸显。自然资源、政党、民族、宗教的介质属性较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介质属性在逐渐减弱。3)不同地缘行为体(利益集团)争相利用地理环境的介质属性进行权力的空间施动,使其在乌克兰的地缘位势此消彼长,致使乌克兰地缘环境激烈震荡。从地缘介质的视角探索权力施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效应,对提升中国在周边的地缘影响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交汇区 地理环境 地缘介质 地缘环境 乌克兰
下载PDF
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勇 韩静艳 张兵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2期21-23,27,共4页
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地理科学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实验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不足、教... 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地理科学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要求。实验教学是培养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实验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手段局限和教学内容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改进评价指标,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区域特色,扩充教学资源、应用新型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融合教学科研,拓展教学内容等措施改进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政修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双一流 地理科学 实验教学 高质量
下载PDF
贵州贫困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晚晴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2年第8期56-58,共3页
从古到今,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影响着人类发展。自古以来,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赤贫、疾病和战争。贫困问题,关系到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关系到民生幸福和社会安定。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理论... 从古到今,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影响着人类发展。自古以来,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赤贫、疾病和战争。贫困问题,关系到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关系到民生幸福和社会安定。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理论指导,浅析贵州贫困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贫困问题 地理环境 经济 交通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交通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天津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裴新蕊 郭鹏 +2 位作者 吴佳莉 孙艳玲 钟世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9,共6页
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步行、公交和驾车3种交通方式下的通行时间,利用改进的多交通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居住区尺度下的公园绿地可... 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步行、公交和驾车3种交通方式下的通行时间,利用改进的多交通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居住区尺度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下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布特征,并采用Moran′s I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剖析可达性差异化模式及成因。结果表明:①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步行、公交和驾车交通模式可达性差异显著;②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集聚特征与其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低—低聚类居住区数量占比最高;③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不合理,西南部区域供大于求,东北部区域供不应求,亟须改善。改进的多交通模式两步移动搜索法可应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规划,也可为其他地理现象的可达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性 多交通模式 高德地图API 天津市
下载PDF
天津农田包气带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9
作者 向兰欣 彭潇贤 薛冬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土壤包气带硝酸盐累积会造成地下水氮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土壤包气带硝酸盐削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天津农田土壤包气带(0~3 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并... 土壤包气带硝酸盐累积会造成地下水氮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土壤包气带硝酸盐削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天津农田土壤包气带(0~3 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并构建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结果显示:天津农田土壤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最高,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pH值、铵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性.氮循环分子生态网络中出现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细菌以及NC10门细菌等.反硝化菌群是硝酸盐削减的主要驱动力,并与以氨氧化古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细菌为代表的其他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形成竞争为主的相互关系,使微生物群落保持稳定性.同时,群落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了氮循环转化,进而保证硝酸盐削减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氮循环 微生物群落特征 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
下载PDF
2000—202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
10
作者 陈明超 崔铁军 +1 位作者 何龙 刘朋飞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4,共11页
为探究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地表覆盖时空变化模式,揭示其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格局,选取天津市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对天津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模式和... 为探究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地表覆盖时空变化模式,揭示其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格局,选取天津市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对天津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模式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津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约占天津市总面积的60%,其次为水体和建设用地.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整体变化稳定,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2个时间段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0.58%.③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其余地类之间存在小幅度转换.④耕地和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水体和草地空间分布格局趋于分散,林地空间分布格局趋于集中.各地类空间分布趋于“南-北”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标准差椭圆 地学信息图谱 天津市
下载PDF
新时代建筑类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思政融入模式分析
11
作者 汪德根 翟云利 赵美风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和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论文写作指导作为研究生必修课,不仅承担着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的教育与引导责任。通... 中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承载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和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论文写作指导作为研究生必修课,不仅承担着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的教育与引导责任。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以苏州大学建筑类工学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构建了以“立德树人,研立‘诚信’”为基石,“家国情怀,研系‘报国’”为指引,“科学铸魂,研学‘精神’”为动力,“多元思融,研贵‘践行’”为目的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具体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融入模式 学术研究 建筑类研究生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研究
12
作者 吴越 郝慧清 +3 位作者 郝永红 盖玉婧 李泽溦 刘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68,共9页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地的土壤年均体积含水量分别为0.154、0.113和0.254 m^(3)/m^(3),红杉林和橡树林等乔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长年低于同等条件下草地的值,且差异在冬季更加显著.②在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降水、温度均呈显著的绝对相关性.降水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温度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③在月际至半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温度的因果关系很弱,与降水的因果关系较强.④土壤体积含水量峰值的出现早于当年降水和温度的峰值.上述差异化现象与不同植被的根系固水、吸水能力以及叶片的保温能力、覆盖面积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相关性分析 植被 降水
下载PDF
集中供暖与非集中供暖城市的冬季大气污染状况——以天津和上海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晶 朱兆洲 杨鑫鑫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解集中供暖和非集中供暖2种不同模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天津和上海冬季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不同供热模式下大气污染物的长时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和上海采暖期PM2.5、PM10、CO、NO2和SO... 为了解集中供暖和非集中供暖2种不同模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天津和上海冬季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不同供热模式下大气污染物的长时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和上海采暖期PM2.5、PM10、CO、NO2和SO2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天津采暖期PM2.5、PM10、CO和SO2浓度较高主要是受到集中供暖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和大气逆温层2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上海虽然处于非集中供暖区,但也受到了北方城市供暖区远距离污染物传输的影响.天津集中供暖模式产生的PM2.5、PM10、CO和SO2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高于非集中供暖城市上海.与非采暖期相比,天津和上海采暖期NO2浓度的增加量几乎一致,说明供暖活动对大气中NO2的贡献并不明显;天津和上海采暖期O3浓度均低于非采暖期,表明供暖活动未对O3排放产生显著作用.采暖活动明显改变了天津PM2.5、PM10和CO的日变化特征;受采暖活动和逆温层的影响,SO2和NO2浓度均在夜间呈现升高趋势;O3的日变化趋势未受采暖活动影响.与非采暖期对比,采暖期上海的非集中供暖未对污染物的日变化趋势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冬季 集中供暖 非集中供暖 天津 上海
下载PDF
1957-2007年汾河上游径流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陈之鸿 郝慧清 +3 位作者 张琴琴 王凯妍 赵娟 郝永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利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别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对汾河上游静乐站监测的径流量进行变异点诊断,并采用多元分析法计算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突变的贡献程度.在分析流域变异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小波分析法探究径流量、降水和潜在... 利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别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对汾河上游静乐站监测的径流量进行变异点诊断,并采用多元分析法计算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突变的贡献程度.在分析流域变异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小波分析法探究径流量、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I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汾河上游径流的变异点为1970年,研究期间径流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②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对径流量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8.46%、-24.73%;③径流量在不同季节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春季潜在蒸散发对径流量的影响最大,而夏季径流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④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与ENSO事件的关系在变异点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 径流变异 趋势变异诊断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元耦合模型的流域生态修复分区与用地模拟评估——以滇池流域为例
15
作者 王佳恒 颜蔚 +3 位作者 段学军 段岩燕 李卓娜 邹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科学划定流域生态修复分区并模拟各分区的用地情景,可为流域生态修复、生态风险规避和用地指标制定等国土空间相关规划方案设计提供重要支撑。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测算模型、PLUS模型、GIS分析等方法,识别滇... 科学划定流域生态修复分区并模拟各分区的用地情景,可为流域生态修复、生态风险规避和用地指标制定等国土空间相关规划方案设计提供重要支撑。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测算模型、PLUS模型、GIS分析等方法,识别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分区并进行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6.14亿元下降到192.71亿元,生态风险较高及以上区域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6.24%增长到2020年的19.30%;2)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分区空间分布呈圈层式结构,以滇池湖体为中心向外分为生态修复核心区、生态修复重要区、绿色发展区和生态修复保育区,所占用地面积分别为362.09、109.99、791.92和1590.89 km^(2);3)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预测滇池流域建设用地增长189.92 km^(2),生态修复情景下预测建设用地增长53.75 km^(2);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修复情景城镇扩张速度减缓、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出4.3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土地利用模拟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 滇池流域
下载PDF
煤改气后天津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征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晶 朱兆洲 +1 位作者 李绪威 杨鑫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4-331,共8页
燃煤供暖被认为是中国北方采暖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国家计划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作为取暖燃料以减轻大气污染。基于2016-2017年天津采暖期前后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探究"煤改气"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 燃煤供暖被认为是中国北方采暖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国家计划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作为取暖燃料以减轻大气污染。基于2016-2017年天津采暖期前后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探究"煤改气"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煤改气后天津采暖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有PM_(2.5)、PM10和NO_2 3种,CO日均质量浓度有超标现象发生,SO_2和O_3日均质量浓度均低于二级标准限值。与使用燃煤采暖时期相比,大气中SO_2、PM_(2.5)、PM_(10)和CO的日均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SO2浓度降幅高达70%,但NO_2质量浓度没有有效降低。从日变化特征来看,采暖期PM_(2.5)、PM10和CO的日变化规律受到了采暖活动影响,呈单峰单谷型的变化趋势。NO_2、SO_2和O_3的日变化规律与非采暖期相似,受采暖活动影响较小。由于受供暖和大气逆温层的影响,采暖期晚上至上午时段大气污染物(O3除外)的质量浓度远远高于非采暖期相同时段的质量浓度。天津大气污染物在非采暖期呈现出典型的"周末效应",但是在采暖期没有出现"周末效应"。冬季,周末白天人为活动较工作日更为活跃,与之相对应增加的城镇生活源可能是造成周末白天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偏高及"周末效应"消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暖期 大气污染 时空分布 天津市
下载PDF
生活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兵 李军 +3 位作者 曹佳蕊 韩静艳 赵勇 王中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29,共8页
通过稳定氢氧同位素结合水化学的方法,在2017年采集天津市主要区(县)自来水的基础上,于2019年重点收集中心城区和西青区的直接供水和二次供水的自来水,分析水样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分和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自来水中稳定氧同位素δ18... 通过稳定氢氧同位素结合水化学的方法,在2017年采集天津市主要区(县)自来水的基础上,于2019年重点收集中心城区和西青区的直接供水和二次供水的自来水,分析水样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分和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自来水中稳定氧同位素δ18O的范围为-4.41‰^-10.06‰,氢同位素δD的范围为-52.4‰^-74.4‰。引江水为水源的自来水中的同位素位于全球大气降水线附近,水库蓄存会导致水中同位素富集;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的稳定同位素贫化。天津市中心城区、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和蓟州的自来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3,滨海新区和宝坻的水化学类型为Na·Mg-SO4,宁河的水化学类型为Na-HCO3。天津市自来水的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二次供水对水化学组成无显著影响。引江水的自来水水质较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好;滨海新区由于水库蓄存,自来水中Na+和SO42-的离子质量浓度高;宁河区的Na+和蓟州区的NO3-质量浓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 自来水 水质
下载PDF
天津市夜间经济业态时空分异及其影响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悦 赵美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夜间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间分布对于夜间经济集聚区优化布局、激发国内消费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夜间经济业态数据,运用信息熵、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夜间... 夜间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间分布对于夜间经济集聚区优化布局、激发国内消费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夜间经济业态数据,运用信息熵、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夜间经济业态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夜间经济业态整体呈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态势,表现为多中心分级发展模式,业态发育相对均衡,均衡度从中心向外围显著下降;(2)7类业态多以点状集聚分布,以和平区为核心呈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程度不同,层级结构明显;(3)不同营业时间节点网点数量差异明显,可划分为夜间延伸型、夜间专项型和全天营业型3种营业时间模式;(4)人口集聚度、交通通达度、经济社会活跃度、政策支持度等因素均影响夜间经济业态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业态 时空分异 机理 天津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的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例
19
作者 魏永强 刘昌军 +3 位作者 陈奕如 吕倩 张晓蕾 马美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1期19-23,64,共6页
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洪水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中小型水库的洪水灾害预警预报准确性不高,因此,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斗山桥水库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引入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和地貌水文响应单元... 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洪水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中小型水库的洪水灾害预警预报准确性不高,因此,以湖南省斗山桥水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斗山桥水库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引入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和地貌水文响应单元的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对库区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斗山桥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对应的径流系数、径流深和径流量一致,场次洪水的预报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洪水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 降雨径流 斗山桥水库 湖南省
下载PDF
全息地理空间本体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斌 李宏伟 崔铁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12期1-6,I0001,共7页
提出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数据划分方法,构建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地理空间数据特征的概念模型框架。利用本体描述空间数据具有的地理特征和空间特征,设计由空间数据本体、地理数据本体和空间关系本体共同组成的全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旨在揭... 提出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数据划分方法,构建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地理空间数据特征的概念模型框架。利用本体描述空间数据具有的地理特征和空间特征,设计由空间数据本体、地理数据本体和空间关系本体共同组成的全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旨在揭示地理空间认知过程中从地理空间到意识空间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全息 本体 全息地理空间数据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