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O-MS技术的植物肉风味特征及像真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涵 李佳颖 +3 位作者 刘娜 董婷 孙媛霞 邢竹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7-258,共12页
为探究市售植物肉的风味特征及像真性,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类国产植物肉产品及对应种类动物肉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识别和差异分析。在植物鸡肉、植物牛肉、植物猪肉中分别定性检出30,35和30种... 为探究市售植物肉的风味特征及像真性,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类国产植物肉产品及对应种类动物肉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识别和差异分析。在植物鸡肉、植物牛肉、植物猪肉中分别定性检出30,35和30种风味活性物质。仪器测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明确构成三类植物肉的关键风味物质均以醛类物质为主,分别为庚醛(橡胶味、肉脂香)、(E)-2-辛烯醛(清香、肉脂香)、(E)-2-壬烯醛(肉脂香、咸味、酱香)、(E,E)-2,4-癸二烯醛(肉脂香)。此外,植物鸡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壬醛(芹菜味)、癸醛(蒜味、酸味)和(E,E)-2,4-壬二烯醛(肉脂香、酱香);植物牛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癸醛(豆腥味、烤葱香)、乙基麦芽酚(油脂味)、甲基糠基二硫醚(焙烤香)和(E,E)-2,4-壬二烯醛(肉脂香);植物猪肉组的关键风味物质还有:(E)-2-十一烯醛(煎烤香)、(E,Z)-2,4-癸二烯醛(酱香)和2-乙酰基噻唑(生豆味)。本研究表明醛类物质是组成植物肉整体香气特征的关键呈香物质,加工过程中香辛料风味物质具有掩蔽和模拟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和增强植物肉风味特征的像真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特征 植物肉 动物肉制品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植物肉像真性 相对气味
下载PDF
植物蛋白肉的原料开发、加工工艺与质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艳 郝学财 +1 位作者 董婷 孙媛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8-345,350,共9页
植物蛋白肉以植物蛋白质为主要原料,通过重塑蛋白质的解离聚合行为形成类肉纤维结构,同时添加油脂、色素、粘合剂等非动物来源食品配料,加工定制出接近真实动物肉的形态色泽与风味口感。由于能够有效解决肉类供应不足问题,食品安全性高... 植物蛋白肉以植物蛋白质为主要原料,通过重塑蛋白质的解离聚合行为形成类肉纤维结构,同时添加油脂、色素、粘合剂等非动物来源食品配料,加工定制出接近真实动物肉的形态色泽与风味口感。由于能够有效解决肉类供应不足问题,食品安全性高、生产方式绿色可持续,植物蛋白肉作为肉类替代食品发展迅猛,受到食品工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植物蛋白肉所用的蛋白质等原料组成、挤压法等加工工艺开发以及成型产品的质构特性与营养组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植物蛋白肉的生产研发与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肉 原料组成 加工工艺 质构特性 营养特性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测定不同品牌红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娜 邓莉 张俊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151,155,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对不同品牌大块红腐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及比较。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2g样品置于20mL顶空瓶中,50℃下平衡30min,萃取时间4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对不同品牌大块红腐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及比较。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2g样品置于20mL顶空瓶中,50℃下平衡30min,萃取时间40min。通过实验共鉴定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19种、萜烯类19种、醇类7种、醛类6种、酮类4种、烯烃类3种、酚类2种、杂环化合物2种、烃类2种。腐乳共有挥发性风味成分23种,其中乙醇、α-水芹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乙酯、2-戊基呋喃和茴香脑为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腐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保留指数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浅议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邓磊 董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8-180,共3页
食品卫生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卫生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食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及特... 食品卫生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卫生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食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入手,对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旨在提高食品卫生检验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酶解莲藕释放鲜味物质及其应用研究
5
作者 丁红梅 邓莉 +2 位作者 李文芳 靳林溪 刘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155-157,共3页
[目的]从莲藕中提取能够替代味精的天然鲜味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酶解莲藕对鲜味物质释放的影响条件,采用感官评分的方法确定酶解效果。[结果]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2%、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 h、酶解... [目的]从莲藕中提取能够替代味精的天然鲜味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酶解莲藕对鲜味物质释放的影响条件,采用感官评分的方法确定酶解效果。[结果]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2%、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 h、酶解p H为5时,鲜味物质释放量达到最大。莲藕经酶解后粉碎干燥,得到的莲藕粉具有天然鲜味,在使用中可替代40%味精。[结论]该研究可为莲藕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酶解 鲜味 味精
下载PDF
减油香菇酱工艺优化及天然抗氧化剂的筛选研究
6
作者 李想 张平平 +3 位作者 张焕 兰智翔 肖萍 胡腾蛟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为研究制备含油量低的香菇酱,选择适宜于减油后香菇酱的天然抗氧化剂,以新鲜香菇和黄豆酱为主要原料,研究改进护色、脱水、腌制、炒制等加工工艺,以腌制代替传统油炸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减油香菇酱最适加工工艺;并在减油香... 为研究制备含油量低的香菇酱,选择适宜于减油后香菇酱的天然抗氧化剂,以新鲜香菇和黄豆酱为主要原料,研究改进护色、脱水、腌制、炒制等加工工艺,以腌制代替传统油炸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减油香菇酱最适加工工艺;并在减油香菇酱中分别添加天然抗氧化剂VE、茶多酚(TP),及化学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阳性对照,定期测定香菇酱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比较不同抗氧化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减油香菇酱的最适加工工艺护色剂添加量为Vc0.2%、柠檬酸0.1%、食盐0.75%;香菇在热风干燥45℃下脱水时间40min、腌制时间为30min,大豆油添加量50%,杀菌时间为25 min,杀菌温度为100℃。此条件下制作的香菇酱脂肪含量为36%,比同类香菇酱降低了33%。在抗氧化剂添加量均为0.01%时,茶多酚对香菇酱的抗氧化效果优于VE,添加茶多酚的香菇酱,过氧化值和酸价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低了44.46%和43.31%。本研究在传统香菇酱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油炸,增加了腌制工艺,降低了油脂的含量,选出了适用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加工的减油香菇酱产品风味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酱 减油 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仪器分析与调香技术的香精解析及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学财 刘娜 +2 位作者 邓莉 吕丽 郭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41-144,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精的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进行成分分析,运用香味萃取稀释分析确定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并使用外标法定量还原其组成。而后通过调香手段进行修饰,以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精的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进行成分分析,运用香味萃取稀释分析确定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并使用外标法定量还原其组成。而后通过调香手段进行修饰,以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不断修订配方得到相似度较好的试配香精,得到了仪器分析技术辅助香精调配的现代操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调香 香精 关键香气化合物 香气模拟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分析油脂类食品中塑化剂含量 被引量:22
8
作者 邓莉 郝学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7-1043,共7页
建立了含油脂食品样品中的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方法,经正己烷、乙腈提取,N-苯基乙二胺(PSA)净化,并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建立了含油脂食品样品中的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方法,经正己烷、乙腈提取,N-苯基乙二胺(PSA)净化,并用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2~10 mg/L,加标样品在0.5和5.0 mg/L水平浓度下的回收率都在78%~11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5%~7.3%,检出限为0.03~0.5 mg/L(S/N=3)。本方法性能可靠、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含油脂食品中PAEs的痕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分散固相萃取 含油基质样品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呈味肽的制备、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邓莉 郝学财 刘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48,共7页
采用酶解法以鸡肉为原料进行鸡肉蛋白多肽的制备,通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混合多肽进行不同分子质量片断的分离,确定最优的分离填料为G25、洗脱液为乙醇-水,在此条件下,分子质量<1 000 u的组分通过分离富集含量可达100%、分子质量&g... 采用酶解法以鸡肉为原料进行鸡肉蛋白多肽的制备,通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混合多肽进行不同分子质量片断的分离,确定最优的分离填料为G25、洗脱液为乙醇-水,在此条件下,分子质量<1 000 u的组分通过分离富集含量可达100%、分子质量>5 000 u的组分含量达78%、分子质量1 000~5 000 u的组分含量达70%。通过感官评价、电子舌分析发现,不同分子质量片段多肽提供的风味侧重点不同,分子质量<1 000 u的多肽热反应产物在醇厚感、嗜好性方面最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对该肽段进一步纯化与鉴定,找到其中5条呈味肽,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经感官评价验证其呈味功能,发现在清水评价中,合成的5条多肽呈味效果以酸、甜、鲜味为主;在鸡粉溶液加香评价中,呈现鲜味最强的多肽为γ-L-Glu-L-Glu和γ-L-Glu-L-Val-Gly;呈现醇厚感最强的多肽为L-G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肽 酶解 分离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电子舌对不同工艺制备的海带调味品味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艳 张颖 +2 位作者 郝学财 邓莉 孙媛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海带调味品的应用可能性,采用电子舌SA402型味觉分析系统对1%(W/V)的海带样品进行了味感差别分析。同时,为减少酚类物质对样品鲜味测试的干扰,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40%乙醇提取海带样品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屏蔽。结... 为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海带调味品的应用可能性,采用电子舌SA402型味觉分析系统对1%(W/V)的海带样品进行了味感差别分析。同时,为减少酚类物质对样品鲜味测试的干扰,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40%乙醇提取海带样品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屏蔽。结果显示:电子舌能较准确地辨别不同工艺制备的海带调味品,直观反映各样品的味感差异;5倍质量当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去除40%乙醇提取海带样品0.5%(W/V)中酚类物质对电子舌鲜味传感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味觉分析 海带 多酚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浅谈川菜菜肴中的风味之鱼香味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松林 肖岚 刘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136,140,共3页
川菜菜肴的风味主要包含香气和口味两方面的内容,鱼香味型作为传统典型复合味型具有味感层次丰富多样的特点,其风味的形成除了与调味料的种类、比例有关以外,热加工中的加热温度和烹调时间同样具有影响。
关键词 鱼香味型 川菜 风味
下载PDF
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闻香法测定德州扒鸡风味成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162,共10页
建立了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同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共同测定德州扒鸡风味成分的方法。在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以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液体积3μL,萃取温度20℃,萃取时间1... 建立了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同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联用技术共同测定德州扒鸡风味成分的方法。在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以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液体积3μL,萃取温度20℃,萃取时间15min,搅拌速度1000r/min。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相比,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法定性了34种成分,固相微萃取法定性了28种成分,其中共同鉴定组分20种,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法操作简单快速,实验结果好,重复性好,可用于德州扒鸡中风味成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棒液相微萃取 风味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德州扒鸡 气相色谱嗅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姜油树脂香气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娜 郝学财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5年第4期4-10,27,共8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姜油树脂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可初步鉴定三种不同产地姜油树脂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同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标定2...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姜油树脂的香气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可初步鉴定三种不同产地姜油树脂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同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标定28个共有峰,并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该研究为姜油树脂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不同产地
下载PDF
天然纯鸡肉粉在鸡汤白菜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唐英明 肖岚 +1 位作者 沈赵霞 刘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为探究天然纯鸡肉粉用于菜肴制作的可行性,以鸡汤白菜的制作为例,采用传统烹饪技法,以感官标度评价法研究葱姜水配比、复原鸡汤配方对复原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8g天然纯鸡粉、2kg姜葱水(1kg水添加6g生姜、17g大葱)、30g鸡油... 为探究天然纯鸡肉粉用于菜肴制作的可行性,以鸡汤白菜的制作为例,采用传统烹饪技法,以感官标度评价法研究葱姜水配比、复原鸡汤配方对复原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8g天然纯鸡粉、2kg姜葱水(1kg水添加6g生姜、17g大葱)、30g鸡油烹饪而成的复原鸡汤最接近传统熬制鸡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纯鸡肉粉 鸡汤白菜 复原鸡汤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鸡肉香精配方
15
作者 郝学财 邓莉 周涛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5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葡萄糖、半胱氨酸、D-木糖、鸡肉酶解物、氧化鸡脂、硫胺素对鸡肉膏状香精风味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葡萄糖、半胱氨酸和鸡肉酶解物。利用SAS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考察,确定鸡肉膏...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葡萄糖、半胱氨酸、D-木糖、鸡肉酶解物、氧化鸡脂、硫胺素对鸡肉膏状香精风味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葡萄糖、半胱氨酸和鸡肉酶解物。利用SAS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考察,确定鸡肉膏状香精主要原料的最佳添加量为葡萄糖6.09 g、半胱氨酸3.06 g、鸡肉酶解物78.2 g。经过优化得到的热反应鸡肉香精鲜香自然,具有浓郁的炖煮鸡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香精 酶解 优化配方 响应面分析法(RSA)
下载PDF
固相微萃和同时蒸馏萃取分析酱油挥发性组分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巍 刘娜 吕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117,122,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分别提取市售酱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GC-MS分离鉴定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其中对酱油香气成分贡献最大的是HEMF、4-乙烯基愈创木酚、乙醇、2,3-丁... 采用固相微萃(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分别提取市售酱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GC-MS分离鉴定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其中对酱油香气成分贡献最大的是HEMF、4-乙烯基愈创木酚、乙醇、2,3-丁二醇以及3-甲硫基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固相微萃 同时蒸馏萃取
下载PDF
西兰花种子中黑芥子酶酶解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海亮 邓莉 +1 位作者 杨黾 刘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为探究黑芥子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价值,以10种西兰花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测定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含量,计算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黑芥子酶的酶解活性。发现不同种子黑芥子酶的最适条件不同,其温度范围为50~65℃,pH值的范... 为探究黑芥子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价值,以10种西兰花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测定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含量,计算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黑芥子酶的酶解活性。发现不同种子黑芥子酶的最适条件不同,其温度范围为50~65℃,pH值的范围为5~8。以酶活性最高的种子作为酶源,10种蔬菜作为底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感官评价,评测西兰花种子中黑芥子酶对各种蔬菜香气恢复的程度。结果表明,西兰花种子能够很大程度地恢复十字花科蔬菜香气,并且有恢复部分其他科蔬菜香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种子 十字花科 异硫氰酸烯丙酯 黑芥子酶 香气
下载PDF
复合酶协同发酵紫苏粕制备天然调味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磊 郝学财 +3 位作者 邓莉 祖庆勇 刘媛 周涛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以紫苏粕为主要发酵原料,对米曲霉和黑曲霉制曲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响应面设计,建立了制曲温度、制曲时间和菌种比例作为影响因素与响应值酸性/中性蛋白酶酶活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确定制曲工艺最优条件... 以紫苏粕为主要发酵原料,对米曲霉和黑曲霉制曲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响应面设计,建立了制曲温度、制曲时间和菌种比例作为影响因素与响应值酸性/中性蛋白酶酶活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确定制曲工艺最优条件为制曲温度32℃,制曲时间30h,米曲霉和黑曲霉接种比2.5∶1,在此条件下成曲中性和酸性蛋白酶酶活分别为1572,1023U/g,与理论值基本相符。添加复合酶协同发酵,并与对照发酵组比较,发现复合酶发酵组中的总氮、氨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及水解度均高于对照组,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发酵组相比对照组风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黑曲霉 制曲 协同发酵 呈味物质
下载PDF
卤油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蓉 叶能静 +5 位作者 韩萌 范尹译 李建辉 肖岚 易宇文 郝学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7,共3页
利用微胶囊制备技术探索卤油产品开发新途径。对卤油及卤油微胶囊的配方、生产工艺、工艺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卤油具有良好的感官性能、较好的包埋效果,含水率为3.072%,表面含油率为0.058%,含油率为16.017%,微胶囊化... 利用微胶囊制备技术探索卤油产品开发新途径。对卤油及卤油微胶囊的配方、生产工艺、工艺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卤油具有良好的感官性能、较好的包埋效果,含水率为3.072%,表面含油率为0.058%,含油率为16.017%,微胶囊化效率为99.723%,包埋度为16.081%,理论包埋度为16.757%,已达到商品粉末的质量要求;油脂氧化加速实验表明微胶囊能够减缓卤油氧化酸败速度,延长卤油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油 卤油微胶囊 制备
下载PDF
天然海鲜风味土豆泥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宇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0-123,共4页
随着食品工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天然风味料市场的增长,以动物蛋白,特别是海洋动物蛋白为主的氨基酸类高档风味料是调味品发展的主要趋势。马铃薯营养丰富,其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全部七... 随着食品工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天然风味料市场的增长,以动物蛋白,特别是海洋动物蛋白为主的氨基酸类高档风味料是调味品发展的主要趋势。马铃薯营养丰富,其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全部七大类营养物质,是现代人的理想食物。试验对天然海鲜风味土豆泥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配比和工艺条件,最终得出以马铃薯为主要食材,配以天然海鲜膏为主要辅料,结合科学严谨的烹调方法试验出风味佳、口感好的土豆泥制品,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天然海鲜膏 主要趋势 理想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