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结构、分型及治疗方案研究
1
作者 王春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71-573,共3页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分型为Neer分型、AO/OTA分型、Codman-Hertel分型、HGLS分型、AST分型、Edelson分型。常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肩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等。不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优势、不足,临床医师应...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分型为Neer分型、AO/OTA分型、Codman-Hertel分型、HGLS分型、AST分型、Edelson分型。常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肩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等。不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优势、不足,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骨折分型、身心情况、患者功能需求等因素选取适宜治疗方案。术后康复应依据不同治疗方法选取适宜康复训练。为进一步认识肱骨近端骨折分型、治疗方法,本研究从肱骨近端骨折分型、治疗方法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 康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进展
2
作者 张国强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含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IE)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据统计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表现的;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故静脉血栓疾病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含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IE)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据统计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表现的;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故静脉血栓疾病是人类“无声的杀手”。在西方国家.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年发病率分别约为1%。和0.5%。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防治 骨科 肺血栓栓塞症 血栓疾病 临床表现 年发病率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雯 《医疗装备》 2019年第4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D-二聚体浓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同组术前(P <0. 05),观察组D-二聚体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肢体疼痛、肢体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可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肢体疼痛、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展军 阚世廉 +1 位作者 丁尔勤 李文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Rüedi-Allgwer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治疗组行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每组各30...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Rüedi-Allgwer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治疗组行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每组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AGFA Operation system version 3.0.18系统测量数据。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对比,治疗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疗效评估、放射学评价等各指标进行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感染病例2例(6.7%),未存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对照组感染者3例(10.0%),骨折部位延迟愈合者2例(6.7%),骨折不愈合者2例(6.7%),内置物断裂者1例(3.3%)。结论相对于解剖钢板治疗,LCP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更佳,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解剖钢板 手术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0
5
作者 徐华 蔡宇 +2 位作者 李文成 刘秦松 丁尔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54-2556,共3页
目的比较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因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接受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双切口锁定钢板联合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因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接受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支持钢板固定;B组采用双支持钢板固定。对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4个月的随访,并对比评估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结果共有79例患者获得最终24个月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A组38例,B组41例。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其中3例出现深部感染,7例出现复位丢失,3例出现对线丢失,10例出现膝关节不稳。在24个月随访时,A组与B组的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分别为79.0±7.9和77.8±9.4。两组病例在临床及影像学各观察指标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令人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锁定钢板联合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双钢板固定 支持钢板
下载PDF
选择适宜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军明 李文成 +1 位作者 蔡宇 丁尔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79-1686,共8页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Gamma钉,髓内钉",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Gamma nai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17篇。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包括保守治疗、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锁定钢板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治疗等。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观点已摒弃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尽量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②临床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选择主要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髓外固定装置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股骨远端倒置微创固定系统,髓内固定装置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等。③每种治疗方法和植入物内固定装置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综述 股骨近端骨折 植入物内固定 金属植入物 外固定支架 锁定钢 动力髋螺钉 微创固定系统 经皮加压钢板 GAMMA钉 髓内钉
下载PDF
肩锁关节脱位重建:金属植入物的选择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宇 王凯 梁晶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1-724,共4页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及其内固定物的选择,评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以"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金属置入物置...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及其内固定物的选择,评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以"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金属置入物置入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Rockwood分型Ⅲ型~Ⅴ型患者。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有单纯的克氏针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Bosworth法、喙锁间钢丝内固定、钛缆代替钢丝固定法、改良Weaver法或用肌腱、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法等,各有利弊。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4例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情况。6~12个月内固定取出后2例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均未行喙锁韧带修复。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4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RockwoodⅢ型~Ⅴ型 内固定 硬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文成 孙庆华 张敬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819-282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髋动力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CCP(PCCP组)和DHS(DHS组)治疗的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髋动力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CCP(PCCP组)和DHS(DHS组)治疗的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12~15个月,平均(13.3±1.8)个月随访,随访率100%。(1)PCCP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CP组术后髋内翻和切钉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PCCP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负重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及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 髋动力螺钉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文成 刘秦松 +2 位作者 蔡宇 徐华 张国强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评价其疗效差异。结果...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评价其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膝关节功能指标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折 锁定钢板 逆行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半肩关节置换与 philos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庆华 马文泽 +1 位作者 李文成 丁尔勤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3211-321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半肩关节置换与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单号收入院的13例患者(关节置换组)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双号收入院的25例患者(内固定组)采用... 目的探讨分析半肩关节置换与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单号收入院的13例患者(关节置换组)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双号收入院的25例患者(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从术前等待时间、术中情况、术后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及优良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0~15个月随访,平均(10.3±1.8)个月,随访率100%。(1)关节置换组平均术前准备时间要高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时,关节置换组的Neer评分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间的Neer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半肩关节置换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hilos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优良率方面,内固定组要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Ⅲ型骨折各具有优劣势,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术后期望值及自身对每种手术的熟练程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但针对于Ⅳ型骨折患者我们建议术前多考虑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philos钢板 半肩关节置换 老年
下载PDF
延迟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下端AO-C型骨折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国强 丁尔勤 +3 位作者 蔡宇 李长青 李文成 徐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延迟切开复位 钢板 PILON骨折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滋洋 施佳 +3 位作者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 CAS 2015年第5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足损伤 腿损伤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文泽 李文成 丁尔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21-3923,共3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通过卵巢摘除手术(OVX)构建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造成大鼠股骨中段骨折,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于术后...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通过卵巢摘除手术(OVX)构建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造成大鼠股骨中段骨折,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1周给予唑来膦酸0.1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显微CT、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骨质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分析股骨结构和宏观及微观强度。结果骨折术后6 w,实验组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连按密度(Conn.D)、骨体积分数(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周,实验组1Tb.N、Tb.Th、Conn.D、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S/B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验组2 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 Tb.N、Conn.D、BV/TV显著低于实验组1,BS/BV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1。实验6 w和12 w,实验组骨痂最大弯曲载荷和位移及骨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够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早期愈合,增加骨痂强度,并且尽早给药有助于断端骨痂恢复至更高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唑来膦酸
下载PDF
腹部S形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套状撕脱伤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长青 费起礼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手指撕脱伤 多指套状撕脱伤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王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929-3937,共9页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对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对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资源,筛选老年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利用Stata11.0软件对老年髋部骨折死亡危险因素进行Meta数据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OR)及95%置信区间(95%CI),从患者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2个方面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经检索共获得4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27篇;2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于60岁、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高、骨折到手术延迟时间、骨折前日常生活能力差、骨折类型、骨折前肺病、骨折前心血管疾病和骨折前痴呆是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3结果表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高可能是老年人生理状况、手术因素、术后康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选择适宜的手术类型,从而减小相关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危险因素 死亡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髋部骨折 老年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文泽 梁晶峰 李文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18-1624,共7页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 背景:可吸收骨锚治疗锤状指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方法。目的:比较金属夹板外固定与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病例40例,其中采用金属夹板外固定治疗24例,采用可吸收骨锚内固定治疗16例,受伤至给予治疗时间均为1周以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4个月以上,最长随访时间14个月。参照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法,金属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66.7%;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优良率93.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金属夹板固定组有2例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出现复发;骨锚组有1例功能锻炼时出现局部肿痛、皮肤发红,经物理治疗后好转,表明可吸收骨锚内固定组的疗效显著优于金属夹板外固定组。可吸收骨锚系统治疗过程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早期闭合性锤状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其价格昂贵,未能广泛开展;金属夹板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治疗过程中管理困难,复发率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吸收骨锚系统 骨锚 金属夹板 夹板 锤状指 闭合性 内固定 外固定 TAM系统评定法 活动度 骨关节植物入图片文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大鼠软骨细胞MMP-13表达的影响及miR-27b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欣 秦宇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β对大鼠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及mi R-27b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只提取软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1β刺激软骨细胞0 h、24 h、48 h各时间点MMP-13表达变化;mi RNAs微阵列分...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β对大鼠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及mi R-27b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只提取软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1β刺激软骨细胞0 h、24 h、48 h各时间点MMP-13表达变化;mi RNAs微阵列分析48 h内软骨细胞差异表达的mi RNAs;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筛选出下调最为明显的mi RNA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 R-27b与MMP-13的靶定调控关系。结果 IL-1β刺激软骨细胞后,MMP-13蛋白在0 h、24 h、48 h各时间点表达逐渐增加(P<0.05);mi RNAs微阵列分析发现48 h内软骨细胞有36个mi RNAs出现表达变化,变化最为明显的有6个,分别为mi R-27b、mi R-31、mi R-26a、mi R-26b、mi R-23、mi R-204;Real-time PCR显示mi R-27b下调最为明显;mi R-27b拟似物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共转染软骨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IL-1β刺激软骨细胞后,出现mi R-27b的表达下调和MMP-13蛋白的表达上调,mi R-27b与MMP-13存在靶定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微RNAS 白细胞介素1Β 微阵列分析 微小RNA-27b
下载PDF
髓内钉InterTan与重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文泽 梁晶峰 李文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76-2578,共3页
目的比较髓内钉InterTan与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重建钉组)和28例采用InterTan内固定(InterTan组)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分别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 目的比较髓内钉InterTan与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重建钉组)和28例采用InterTan内固定(InterTan组)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分别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差别。结果 InterTan组与重建钉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完全负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 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手术 INTERTAN 重建钉
下载PDF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文泽 李文成 丁尔勤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2162-2163,共2页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临床较常见,属于波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发病原因一般由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所导致,预后欠佳,并发症多,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加强诊断及治疗,是确保患者预后良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临床较常见,属于波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发病原因一般由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所导致,预后欠佳,并发症多,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加强诊断及治疗,是确保患者预后良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髋部骨折植入物的选择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11-7818,共8页
背景:临床上髋部骨折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而增加了术后继发合并症的危险。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0月Pub Med和CNKI中... 背景:临床上髋部骨折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而增加了术后继发合并症的危险。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0月Pub Med和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文章,英文检索词"hip fracture,implants,complications";中文检索词"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共检索到128篇相关文献,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包括医学方面及手术治疗本身的。文章依据髋部骨折的临床分类不同,分两方面对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以髋部骨折手术常用植入物为切入点阐述其常见的并发症;另一方面以髋部骨折部位为切入点阐述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髋部骨折植入物相关的常见并发症有髋内翻、关节脱位、植入物退出或切割股骨头等。早期内固定、抗血栓和预防感染、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精神错乱的及时发现和控制、正确的尿路管理、预防营养不良、补充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早期功能活动的改善,是髋部骨折患者的最佳保养建议。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术后处理的日益完善,以及早期康复的介入,更多的学者主张早期内固定治疗,目的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再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假体植入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髋部骨折 并发症 发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