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作品精选
1
作者 赵安宁 屠楠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1期I0004-I0004,共1页
下载PDF
天津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和实验室建设
2
作者 高天芸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6-98,共3页
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也逐渐被更为重视起来。在专业学科的建设中,实验室的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天津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成立,并归属于学校国家级美术学实验中心... 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也逐渐被更为重视起来。在专业学科的建设中,实验室的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天津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成立,并归属于学校国家级美术学实验中心,在打破原有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为艺术类院校的更为多元化、多样化的实验室平台,提升实验室教学水平,已是现阶段对艺术类院校实验室平台的更高要求。基于对艺术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多年探讨,学校提出了艺术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课程建设的两翼,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平台和管理机制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培养。”本文便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对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建设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类实验教学 文物保护与修复 专业学科建设 实验室
下载PDF
“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研讨会发言摘编
3
作者 喻建十 郭雅希 高岭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0-51,共32页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2020年11月20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终于与大家见面。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分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类别隔年交替进行展示,此次的展览为美术学类,展出了天美美术学类...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2020年11月20日,“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终于与大家见面。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分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类别隔年交替进行展示,此次的展览为美术学类,展出了天美美术学类173位教师共330余件作品,检阅和展示了教师近年来教学、科研、艺术创作成果。展览研讨也于同日举行。展览和研讨互为补充,为天美的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教师作品 美术学 研讨会发言 学科类别 艺术创作成果 交替进行 展览
下载PDF
高居翰心中的“诗意画”与当下中国画教学认知——评《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
4
作者 霍岩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31-I0031,共1页
人们谈到传统绘画,总会自然想到绘画的"诗意"表达。传统绘画已被解读千年,诗意有时是作品自有的,有时是观者体悟的,也有后人强加的。我们不禁要问:真正可以被称为"诗意画"的中国绘画到底有多少,这种诗意画是阶段性... 人们谈到传统绘画,总会自然想到绘画的"诗意"表达。传统绘画已被解读千年,诗意有时是作品自有的,有时是观者体悟的,也有后人强加的。我们不禁要问:真正可以被称为"诗意画"的中国绘画到底有多少,这种诗意画是阶段性的还是一以贯之的?笔者曾阅读了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的《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一书,通读下来可以看到作者高居翰个人艺术审美视角下的"诗意画"以及他对中国画(院体画和文人画)研究的得与失,也使笔者对"诗意画""文人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日本 诗意画 审美视角 中国画教学 传统绘画 得与失 文人画 认知
原文传递
中国画中的“线韵”美学刍议--以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道一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8-30,共3页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的“线条”受到众多艺术家的关注,“气韵”又是中国画品评中的首位,那么,线中的“韵”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基于此点,这一问题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线”与“韵”“书画同源”等含义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哲学的...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的“线条”受到众多艺术家的关注,“气韵”又是中国画品评中的首位,那么,线中的“韵”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基于此点,这一问题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线”与“韵”“书画同源”等含义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哲学的“阴阳观”出发,运用图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着重分析了晚清近代三位艺术家——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以及绘画特点,以探讨“线韵”的真正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韵 书画同源 吴昌硕 黄宾虹 齐白石
下载PDF
谈中国画教学现状
6
作者 李孝萱 《收藏与投资》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之于中国画教学,近人二十世纪就山水与花鸟画教学而言,虽然也倡导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且由于画种的限置在教学手段上依旧对接着传统的方式,先临摹后写生再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 教学现状 中国画 为人民服务 教学手段 花鸟画 再创作 写生 临摹
下载PDF
中国画欣赏在中小学生自然观培养中的作用
7
作者 孙燕飞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36期11-12,17,共3页
中国的传统绘画博大精深,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还体现了古人在艺术领域对大自然的关照。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中国的传统绘画博大精深,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还体现了古人在艺术领域对大自然的关照。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向自然学习的谦卑态度,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自然观 审美能力
下载PDF
“学院工笔 • 当代工笔画教学论坛”实录
8
作者 周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38-52,共15页
周午生(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尊敬的贾广健院长,尊敬的陈孟昕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上午的画展和下午的论坛。首先我代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 周午生(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尊敬的贾广健院长,尊敬的陈孟昕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上午的画展和下午的论坛。首先我代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我们很荣幸承办这次展览和论坛,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在此,我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参加这次活动再次表示感谢。首先请天津美术学院贾广健院长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 当代工笔画 贾广健 教学论坛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视域下山东年画的海外收藏与影响力研究
9
作者 窦良羽 王坤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山东年画自清代晚期向海外传播,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外汉学家的系统收集,一方面源自山东知名年画店的跨区域经营。此外,作为年俗主要图像载体的山东年画(主要出自高密、潍坊)在文化与艺术双重层面影响了朝鲜半岛民俗版画的生成与发展。分... 山东年画自清代晚期向海外传播,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外汉学家的系统收集,一方面源自山东知名年画店的跨区域经营。此外,作为年俗主要图像载体的山东年画(主要出自高密、潍坊)在文化与艺术双重层面影响了朝鲜半岛民俗版画的生成与发展。分析流传海外的山东年画的内容、图示、传播路径与存在样态,有助于提取山东传统年画的核心基因,更好地阐释民间艺术的精髓。与此同时,随着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在全球的兴起,探索海外对山东年画的持续收藏、展示与研究的因由及效果,有助于提升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对外传播力,使以山东多地年画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在充满活力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山东年画 海外 收藏 影响力
下载PDF
“三远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刘丰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9期48-50,共3页
“三远法”由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不仅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构图智慧的深刻省思,还是对其边界的创造性拓宽。此法犹如一扇窗,引领观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步入一个浩瀚无垠、诗意盎然的审美宇宙,尽显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深邃与高远... “三远法”由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不仅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山水构图智慧的深刻省思,还是对其边界的创造性拓宽。此法犹如一扇窗,引领观者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步入一个浩瀚无垠、诗意盎然的审美宇宙,尽显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深邃与高远。其诞生,不但稳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根基,还以独特的灵活性和深邃性,对现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与技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促进了审美观念与艺术思维的双重飞跃,激励着后世画家不断追寻与拓展山水画艺术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远法” 构图 山水画 艺术创作 《林泉高致》
下载PDF
度物象而取其真——论“真”的内涵与山水画创作
11
作者 刘丰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荆浩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地位与影响,特别是其作品《笔法记》以及“度物象而取其真”中“真”的理念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指导意义。方法:为了深入研究山水画中“真”的含义,荆浩通过个人实践及对《笔法记》等古典文学...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荆浩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地位与影响,特别是其作品《笔法记》以及“度物象而取其真”中“真”的理念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指导意义。方法:为了深入研究山水画中“真”的含义,荆浩通过个人实践及对《笔法记》等古典文学和绘画理论的探讨,来阐释其中蕴含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理念。这一方法着重于去除伪饰,发掘事物的本色和本质,在画面上追求形神兼备,展现物象内在的气质与精神。此外,借鉴书籍以及网络文献中对“真”的理解,荆浩将自然之道与物之本质融入绘画创作中,提倡情感充实饱满,并通过毛笔表现出人与宇宙精神交融后的淳朴和天真。结果:荆浩的山水画作品及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如《笔法记》等,成为后世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参考,其“真”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绘画实践中。荆浩所倡导的“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关键作用,不仅提高了山水画的审美价值,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创作理念。结论:荆浩通过对“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在山水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后世画家树立了典范。他的作品和理论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推动了中国画艺术持续发展。荆浩对“真”的追求和阐释,对于提升绘画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 《笔法记》 山水画 审美标准 创作理念
下载PDF
“六要论”的内涵与山水画创作——论五代荆浩《笔法记》
12
作者 刘丰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在《笔法记》中,荆浩提出备受瞩目的“图真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正是他提出的“六要”原则。文章聚焦荆浩的山水画理论——“六要论”,深入探讨其内涵与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方法:文章深入剖析《笔法记》中的“六要论”,对其核心思... 目的:在《笔法记》中,荆浩提出备受瞩目的“图真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正是他提出的“六要”原则。文章聚焦荆浩的山水画理论——“六要论”,深入探讨其内涵与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方法:文章深入剖析《笔法记》中的“六要论”,对其核心思想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在结合个人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其中关于山水画理论的主要观点,发现其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重视笔势的流畅与变化、主张笔墨技巧的精湛与独特、追求真实表达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历代画者的实践中,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结果:《笔法记》一书精准提炼了荆浩的创作精髓,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核心理论问题,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及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结论:荆浩长期隐居洪谷山,以自然为灵感之源,他通过深入观察和深思熟虑,总结出北方山水画的独特创作方法,并将其巧妙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记》 “六要论” 荆浩 创作
下载PDF
杨哲、左新龙作品
13
作者 杨哲 左新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画院画师:要当好自己的角色,唱好自己的“戏”——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答主持人问
14
作者 贾广健 《中国画画刊》 2018年第4期20-28,共9页
主持人:中国的画院是世界美术体系结构中的特例。这样的状态对于全球美术界具有何等意义?中国的画院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美术作出了何种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画院体制,中国美术和世界美术将会失去什么?
关键词 主持人 画院 中国美术 画师 院长 天津 美术界 体系结构
原文传递
接续传统 直面未来--从敦煌石窟艺术现状看与中国绘画材料与技法研究相关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栗晖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4-76,共3页
色彩的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件“T”形帛画,画面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重彩绘画的表现形式,画中使用矿物质颜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绘画艺术历经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融合... 色彩的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件“T”形帛画,画面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重彩绘画的表现形式,画中使用矿物质颜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风貌。绘画艺术历经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融合,文化艺术呈现出较为开放的局面。重彩绘画大量存在于不同时期的墓室之内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石窟之内,其中以位于新疆境内的石窟群落和甘肃敦煌地区最为著名,尤其是敦煌莫高窟,汇聚了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历经千年的绘画艺术珍品,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没有间断的古代绘画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绘画材料 颜色 技法研究
下载PDF
“山水小品创作与理论分析”教改项目的成果汇报
16
作者 刘金库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7-99,共3页
“山水小品创作与理论分析”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一个集体项目,而成功申请并作为天津市教委的教改项目。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的总体思路上,秉承中国画学院百年办学的经验,坚持赓续中国传统文脉,并积极探索在当... “山水小品创作与理论分析”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一个集体项目,而成功申请并作为天津市教委的教改项目。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的总体思路上,秉承中国画学院百年办学的经验,坚持赓续中国传统文脉,并积极探索在当下新时代要求下的发展路径和教学整体方向的改革;二是调整和梳理中国画在各种西方艺术思潮下所进行的所谓中西融合及“为形式而形式”的炫技而不入道的“无情感无内涵式”的错误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教改项目 教学路径 集体项目 发展路径 中西融合 内涵式 成果汇报
下载PDF
百年身世同云散
17
作者 方勇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0期134-134,共1页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中国书画》杂志是一本集书画理论研究、文脉探源钩方勇沉以及当代作品解读为一体,贯通历史文脉与当下个体意识的研究性刊物,思考角度、研究深度丰富多元。我多年阅读《中国书画》杂志,数次参加杂志举办的...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中国书画》杂志是一本集书画理论研究、文脉探源钩方勇沉以及当代作品解读为一体,贯通历史文脉与当下个体意识的研究性刊物,思考角度、研究深度丰富多元。我多年阅读《中国书画》杂志,数次参加杂志举办的学术活动,并发表作品。我从诸多优秀研究者对于书画脉络细微且独到的研究文章中受益良多,也从中了解同时代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动态,增长见闻。祝愿《中国书画》杂志始终站在深入而宽广的学术前沿,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活动 作品解读 书画艺术研究 学术前沿 思考角度 个体意识 研究性 历史文脉
下载PDF
周午生作品
18
作者 周午生 《当代教育家(下半月)》 2023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下载PDF
云生万壑——浅析李唐《万壑松风图》中的云气
19
作者 赵龙海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0-54,共5页
“云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体现画面的意境之妙,也影响作品的审美格调。自山水画从作为人物画渲染背景中逐渐分离,至唐宋山水画自成一科,到了北宋末年时期,山水画取得了新的发展,在构图与技法上都发生了转变,北宋山... “云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体现画面的意境之妙,也影响作品的审美格调。自山水画从作为人物画渲染背景中逐渐分离,至唐宋山水画自成一科,到了北宋末年时期,山水画取得了新的发展,在构图与技法上都发生了转变,北宋山水画多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山峦雄伟壮观的气势。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这个时期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云气作为营造空间与表达气韵的视觉符号,体现在《万壑松风图》画面中,展现出特殊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气 《万壑松风图》 缥缈意境
下载PDF
潘天寿绘画款识“题款美”之概念解析
20
作者 陈昭 《书画世界》 2023年第9期30-33,共4页
宋元文人画发展以来,款识艺术于中国画体系中逐渐发展为诗、书、画、印不断融合的载体,且由隐至显,由补充画面空虚、“不可侵画位”至与画面画材、空白布置产生联系、变化,进而达到“题款美”的境界,甚至有“每侵画位,翻多奇趣”之妙。... 宋元文人画发展以来,款识艺术于中国画体系中逐渐发展为诗、书、画、印不断融合的载体,且由隐至显,由补充画面空虚、“不可侵画位”至与画面画材、空白布置产生联系、变化,进而达到“题款美”的境界,甚至有“每侵画位,翻多奇趣”之妙。潘天寿“题款美”概念的提出,是潘天寿对中国画款识艺术审美论的总结与思考,是其相关绘画款识思想的重要建树与创新,亦是其对中国画款识艺术实践发展的概括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款识 题款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