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冲击规模和好坏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娜 王珮瑶 +1 位作者 解娜琳 刘精山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6,共16页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文章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 风险溢出 好坏波动 尾部依赖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尾部系统风险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政 赵轶薇 卜林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尾部系统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尾部系统风险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信息质量和资金状况作用于...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尾部系统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尾部系统风险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信息质量和资金状况作用于个股的尾部系统风险。就信息质量而言,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信息操弄程度和股价信息含量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关系。就资金状况而言,数字化转型将降低企业内部现金充裕度,并增强企业金融投资趋势。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尾部系统风险的影响在有数字化研发项目、高管薪酬水平较低、财务风险水平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地方金融监管强度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为深化企业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尾部系统风险 信息质量 资金状况 金融市场稳定
下载PDF
跨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和风险对冲:基于高维VAR for VaR模型的研究
3
作者 杨涛 贾妍妍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金融稳定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与以往文献只是探究两个市场的风险传染不同,本文利用高维VAR for VaR模型将中国的汇市、债市、大宗商品、金融期货和股市等五个金融市场纳入统一框架,分析这5个金融市场在不同状态的风... 金融稳定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与以往文献只是探究两个市场的风险传染不同,本文利用高维VAR for VaR模型将中国的汇市、债市、大宗商品、金融期货和股市等五个金融市场纳入统一框架,分析这5个金融市场在不同状态的风险溢出效应,这有助于捕捉冲击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传播而产生的间接影响。Wald检验和后验分析表明5个市场间只在危机或泡沫状态时存在明显的风险溢出效应。同时,本文利用压力测试发现单个市场的短期冲击影响会被其他金融市场如股市消化吸收,但4个金融市场都处于正常状态会明显降低其他金融市场如股市的左尾风险。此外,本文提出利用单个金融市场在同一时点的不同分位数计算每个金融市场在同一时点的预期收益、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结果更加稳健以及减轻极端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金融市场间是否能够对冲彼此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结果显示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能够有效地对冲其他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但汇市、债市和股市无法对冲其他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 for VaR 风险传染 风险对冲
下载PDF
研究型审计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逻辑理路与实现机制
4
作者 赵星 李向前 孟颖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1,共6页
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是探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究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审计思维角度审视研究型... 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是探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究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审计思维角度审视研究型审计的思维体系构成,为其深化应用奠定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变化和现实挑战,探究研究型审计助力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逻辑理路。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中观和宏观逻辑与研究型审计的理念方法相结合,寻求研究型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现机制,推动研究型审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领域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治理 研究型审计 风险防范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郭娜 解娜琳 胡丽宁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至2021年3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的影响,并进行了机制检验以及调节效应检验,全面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经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金融...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至2021年3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的影响,并进行了机制检验以及调节效应检验,全面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经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扩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绿色声誉以及竞争度是强化金融科技扩大绿色信贷规模的重要因素,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信贷配置效率促进绿色信贷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应用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大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信息甄别能力 信贷配置效率
下载PDF
金融学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学理基础与实现路径
6
作者 于博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通过引入资本收入比和资本收益率与一国资本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分析,阐释了资本收入份额不断集中、贫富不断分化背后的金融学学理基础,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对老龄化、金融化等部分经济现象如何影响共同富裕进行了理论推断。这既实现了... 通过引入资本收入比和资本收益率与一国资本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分析,阐释了资本收入份额不断集中、贫富不断分化背后的金融学学理基础,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对老龄化、金融化等部分经济现象如何影响共同富裕进行了理论推断。这既实现了解当下经济社会现象与共同富裕之间理论联系的目的,也为相关主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还系统性阐述了金融结构与贫富分化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金融结构影响财富不均等的四大传导路径,首次以金融结构改革为视角阐述了消除不均等、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及具体举措,为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金融结构改革来推动共同富裕既提供了理论框架,又提供了行动路径,上述思考与结论实现了以金融学为视角拓展共同富裕改革路径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收入比 贫富差距 金融结构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7
作者 郭娜 石艳菲 郭小刚 《中国西部》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文章采用TVP-VAR-DY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与我国金融市场间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静态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2)方向性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与极端风险... 文章采用TVP-VAR-DY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与我国金融市场间的时变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静态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2)方向性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与极端风险事件关联性更高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呈现更加显著的时变特征。(3)净溢出和净配对溢出效应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我国商品和股票市场属于风险的净传递者,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商品、外汇、股票市场的净配对溢出指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宗商品 中国金融市场 风险溢出 TVP-VAR-DY模型
下载PDF
金融科技、信贷错配与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碧云 关秋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本文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构建包含信贷错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金融科技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 本文将金融科技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置于同一框架下分析,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构建包含信贷错配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金融科技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主要体现为,当存在信贷错配时,不利冲击导致总产出下降较多,而“稳增长”政策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小;金融科技能够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溢价、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率和生产效率,减轻信贷错配程度,从而缓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风险。因此,应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信贷错配 非金融企业部门 杠杆率风险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
9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王一婕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25,共14页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于管理者是激励还是自利,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激励观、外部监督、机会主义、信号传递等角度,分析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考察董责险公司治...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于管理者是激励还是自利,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激励观、外部监督、机会主义、信号传递等角度,分析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考察董责险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了激励效应和监督效应,鼓励管理者积极进取,并约束了其逐利行为,进而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在内生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薪酬激励不足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投保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鼓励管理者积极进取,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同时有利于加强外部对于企业的监管,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抑制作用,支持了该保险积极的治理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进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发展,健全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企业金融化 外部监督 激励效应 机会主义 信号传递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动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天津自贸区的反思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云龙 于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5,共11页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速资本集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以天津自贸区建设为鉴,考察自贸区发展动能及其失灵特征,并为后...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速资本集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以天津自贸区建设为鉴,考察自贸区发展动能及其失灵特征,并为后续自贸区建设提供借鉴方案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利用合成控制法对天津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天津自贸区的设立有效促进了天津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进口贸易的发展,但在"贸易效应""资本效应"及"高端产业集群效应"等领域发挥的增长引领作用仍旧不足,其出口驱动力、FDI驱动力及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力等均处于"失灵"状态。在对比国内外自贸港建设经验及其改革举措基础上,本文以反思天津自贸区建设不足为基点,以双循环发展格局为辐射背景,为如何完善我国后续批次自贸区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自贸区 对外直接投资 跨境资本流动 金融开放 贸易壁垒 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
下载PDF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政策调控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妍妍 武坤 杨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5,共14页
稳增长与防风险是监管当局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在险增长模型(GaR)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低状态方面探讨了影响的异质性,同时探究了不同类型宏观政策对经济脆弱性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稳增长与防风险是监管当局目前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在险增长模型(GaR)考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低状态方面探讨了影响的异质性,同时探究了不同类型宏观政策对经济脆弱性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影响比对经济上行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较长期影响更明显。其次,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状态来看,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降低经济增长,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状态会提高经济增长。最后,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紧缩性价格型货币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宽松性数量型货币政策会降低经济脆弱性,宽松性财政政策会提高经济脆弱性。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为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经济增长 在险增长模型 经济脆弱性 政策调控效果
下载PDF
股权结构特征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驱动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娜 张骏 冯立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4,共10页
金融科技将金融与科技相联结,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而股权结构作为银行治理的基础,将对银行创新活动安排与金融科技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等股权... 金融科技将金融与科技相联结,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而股权结构作为银行治理的基础,将对银行创新活动安排与金融科技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1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探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等股权结构特征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较为集中的股权安排有利于股东充分发挥自身股权优势,集中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从而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非控股股东股权占比的合理增加能够发挥股权制衡作用,提升创新效率,从而有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尽管国有属性的控股股东更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但国有持股比例过高反而不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 股权性质
下载PDF
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管与防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卜林 任硕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5,共14页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从业务模式、业务主体、监管框架及法律规章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风险监管与防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性金融 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 影子银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穿透式监管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创新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资源配置效应还是绿色创新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庆君 陈蓉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18,共13页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高排放强度地区以及污染程度较大的能源类型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效应降低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体表现为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两方面。其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发挥环境规制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能源消费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政策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证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兰 张立乐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6,共8页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形成的产物,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相结合,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形成的产物,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相结合,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贷可获得性来提升企业绩效;还能通过改善研发投入经费不足,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动能;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在未能实现技术创新、未进入产业园,以及地处城镇的企业中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约束 创新动能
下载PDF
重大事件冲击下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春阳 马亚明 马金娅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9,共17页
基于2004年6月至2021年10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混频数据,使用MF-LASSO-VAR模型测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并利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量化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双向风险溢出水平的连续脉冲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实体... 基于2004年6月至2021年10月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混频数据,使用MF-LASSO-VAR模型测度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尾部风险溢出的动态演化,并利用平滑局部投影模型量化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对双向风险溢出水平的连续脉冲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实体经济具有较强的风险净溢出特征,与四大金融市场风险关联水平较高,在网络中地位重要;重大事件期间,实体经济的网络重要性提升,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地,重大突发事件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双向风险溢出的脉冲冲击基本显著为正,该特征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金融监管层在重大事件期间有效防范金融与实体风险共振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事件 金融与实体 尾部风险 溢出效应 平滑局部投影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流动性创造与经营效率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骏 郭娜 刘彦迪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109,共20页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乃至重塑着整个金融体系,其在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视域。本文立足于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将银行风险划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 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乃至重塑着整个金融体系,其在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视域。本文立足于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将银行风险划分为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两方面,运用Python爬虫和词频分析技术度量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利用2009—2019年中国118家银行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应用对两方面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特征与内在机理。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银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水平,而且不会由此带来资产质量的明显恶化,从而得以在总体上同时降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的应用可通过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来提高银行主动风险承担,同时可通过提升银行经营效率来降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另外,通过异质性分析,我们得到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更加侧重于运用金融科技来实现其资产“数量”的扩增,而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更加注重金融科技对资产“质量”状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风险 主动风险承担 被动风险承担 传导路径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家庭社会关系网络风险分担的影响——基于家庭金融脆弱性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博慧 孟新新 赵志尚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1,共18页
提高居民家庭的抗风险韧性、降低其金融脆弱性是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关键。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部分替代熟人借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 提高居民家庭的抗风险韧性、降低其金融脆弱性是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关键。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部分替代熟人借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使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家庭的金融脆弱性,实现对家庭风险的分担,且数字金融发展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数字金融对家庭社会关系网络风险分担功能的影响机制包括:推动家庭使用数字金融形成借贷行为挤出社会关系网络借贷,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需求;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积累审慎性储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促进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实现重大风险转移以降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分担风险的黏性。相比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风险分担功能的替代作用更强;对农村和户主有外出生活或工作经历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与社会关系网络在分担家庭风险时存在互补关系,否则表现出替代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家庭风险分担渠道的变化,并帮助脆弱性家庭提高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社会关系网络 风险分担 家庭金融 脆弱性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提升绿色企业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强 李慧哲 李向前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基于2013—2020年中国169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对绿色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绿色企业价值,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 基于2013—2020年中国169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对绿色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显著提升了绿色企业价值,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同时,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内部ESG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均能正向调节试验区对企业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中国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企业价值 三重差分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债务负担和家庭消费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晓燕 向念 何雨桐 《华北金融》 2023年第9期41-51,共11页
本文基于CFPS2018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债务负担和家庭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消费促进效应,但家庭债务负担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不同类型家庭债务负担对数字普惠金融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住房... 本文基于CFPS2018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债务负担和家庭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消费促进效应,但家庭债务负担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不同类型家庭债务负担对数字普惠金融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住房相关银行债务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非住房相关银行债务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亲友及民间借款对数字普惠金融消费促进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对于城镇家庭、融资约束强、不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债务负担对数字普惠金融消费促进效应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强。本文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提供了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债务负担 家庭消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