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薛雨源 刘雷 石琪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4年第11期221-223,共3页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然而,现有人才培养策略在实施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太原理工)精细化工专业开展了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文章采用文献研究、行...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然而,现有人才培养策略在实施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太原理工)精细化工专业开展了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文章采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围绕精细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该专业紧密围绕化学产品工程,聚焦于煤基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该专业以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采取课程体系优化、校企合作等举措,构建了新时代下电子级精细化学品课程渗透式教学体系、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等特色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 创新人才 精细化学品课程 校企合作 本科生导师制
下载PDF
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工人才培养中的融合与教学策略
2
作者 章日光 姜召 段培高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0期193-196,共4页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要性逐渐凸显,环境化学在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中变得尤为关键。文章探讨了将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化工教育的策略,包括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以及跨学科合...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要性逐渐凸显,环境化学在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中变得尤为关键。文章探讨了将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化工教育的策略,包括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以及跨学科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法涉及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未来化工人才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结论显示,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校企合作,以及强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合作技能,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可持续发展 化工人才培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3
作者 章日光 姜召 段培高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79-82,共4页
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工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能促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探讨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计算方法、计算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工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能促进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探讨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计算方法、计算软件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基本原理讲解、软件使用演示、计算作业布置与教学效果评估,展示了量子化学计算在化工教育中的应用与重要性。研究发现,通过引入量子化学计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物分子设计、催化过程、材料性质预测以及化学反应机理等领域中的复杂问题。量子化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丰富了化工专业课程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化工问题的新工具,为他们将来的学术或工业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化工专业教学 基础知识
下载PDF
宁东典型中低阶煤热解过程中氮和硫元素赋存形态与其变迁规律的关联性研究
4
作者 崔明果 陈慧君 +3 位作者 申岩峰 鲍卫仁 常丽萍 王建成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6,共15页
作为分级转化比较理想的中低阶煤,认识和理解宁东典型中低阶煤在热转化过程中氮、硫元素迁移转化行为对污染物的调控至关重要。目前,煤热转化工艺多以气化为主,其中热解作为气化的基础阶段,在煤热转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在深入认识煤... 作为分级转化比较理想的中低阶煤,认识和理解宁东典型中低阶煤在热转化过程中氮、硫元素迁移转化行为对污染物的调控至关重要。目前,煤热转化工艺多以气化为主,其中热解作为气化的基础阶段,在煤热转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在深入认识煤质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宁东地区典型中低阶煤所含硫、氮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不仅有望为宁东中低阶煤的热转化工艺条件优化及污染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目前的气化工艺过程污染物调控提供基础数据。基于此,以宁东地区的羊场湾煤(YCW)、上湾精煤(SW)与梅花井煤(MHJ)为研究对象,使用固定床反应器,探究三种不同硫含量的煤在热解过程中HCN,NH_(3)与H_(2)S的释放规律,主要考察元素的赋存形态、热解温度(300℃~900℃)与升温速率(3℃/min~10℃/min)对氮、硫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CN的释放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NH_(3)的释放主要集中在500℃~900℃,最大释放峰温为700℃,H_(2)S的释放主要集中在400℃~900℃,最大逸出峰温为600℃和800℃(分别对应于硫铁矿硫与部分不稳定有机硫的分解);较高的灰分含量能够阻止自由基间相互结合,使更多的含氢自由基与含氮自由基结合生成HCN,季氮含量越高,NH_(3)的释放量越大,不稳定有机硫占比越高的煤样,H_(2)S的释放越多;适宜的升温速率有利于HCN发生二次反应生成NH_(3),随着升温速率增大,产生热滞后现象,当升温速率由3℃/min提高至10℃/min时,MHJ的HCN,NH_(3)和H_(2)S转化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HCN转化率由4.02%降至1.28%,NH_(3)转化率由13.80%降至3.91%,H_(2)S转化率由38.33%降至26.04%。综上,元素赋存形态、热解温度与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中氮、硫元素迁移影响均较大。灰分含量、季氮含量与不稳定有机硫含量较低的煤样在10℃/min热解条件下,氮、硫污染物的释放量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氮迁移 硫迁移 热解温度 升温速率 元素赋存形态
下载PDF
Mg改性CuZnAlY催化剂对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影响
5
作者 王雷 崔海涛 +4 位作者 李国强 李枫 李彪 刘刚 李磊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2,共11页
CO_(2)加氢制备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Mg对CuZnAlY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系统研究了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PR、TP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Mg的添加... CO_(2)加氢制备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Mg对CuZnAlY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系统研究了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PR、TP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Mg的添加构筑了合适的碱性位点,增强了CO_(2)吸附能力,提升了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其中CZAYM_(2.5)复合催化剂时空产率最高,在T=250℃,P=3.0 MPa,GHSV=4000 mL/(mL·h),反应气n(H2)∶n(CO_(2))=3∶1(物质的量比)条件下,CO_(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时空产率分别达到了18.95%、51.49%和0.1549 g/(g·h)。在提高反应压力P=5.0 MPa条件下进行了720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CO_(2)转化率达到了22.00%,CH_(3)OH选择性保持在63.00%左右,时空产率保持在0.2100 g/(g·h)左右,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CO_(2)加氢 甲醇 复合催化剂 Mg改性
下载PDF
COF-LZU1在醋酸缓冲溶液中的合成及固定化酶研究
6
作者 刘孟 徐毅 +4 位作者 杨帆 周全 任晶 任瑞鹏 吕永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在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合成了COF-LZU1,并用于固定化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优化反应浓度、时间、缓冲溶液pH值、温度、洗涤溶剂和干燥方式等条件,在pH=4.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30 min,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COF-LZU1,其比... 在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合成了COF-LZU1,并用于固定化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优化反应浓度、时间、缓冲溶液pH值、温度、洗涤溶剂和干燥方式等条件,在pH=4.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30 min,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COF-LZU1,其比表面积高达501 m^(2)/g,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48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COF-LZU1为载体,采用原位包埋法对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活性高达84.26%和73.66%(相对于游离酶活性),且在循环使用10次后,其相对活性仍保持约80%.通过多个结合位点,COF-LZU1可有效稳定酶的活性构象,使其不易发生结构变形,提高了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等.醋酸缓冲溶液是生化实验中常用的缓冲溶液,本研究中其既作为溶剂又作为催化剂,与现有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生物分子的稳定性,并有望为固定化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ZU1 醋酸缓冲溶液 室温 固定化酶
下载PDF
工业固废制备复合助熔剂用于调控高灰熔点煤灰的熔融特性研究
7
作者 何鑫 孔令学 +3 位作者 白进 申峻 杜安稳 李文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煤灰的熔融特性是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添加助熔剂是降低高灰熔点煤灰熔融温度的主要方法。复合助熔剂可利用不同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助熔剂添加量,提高煤气化整体效率。选取钢渣(GZ)和赤泥(CN)两种工业固废制备复合助熔剂,考察气... 煤灰的熔融特性是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添加助熔剂是降低高灰熔点煤灰熔融温度的主要方法。复合助熔剂可利用不同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助熔剂添加量,提高煤气化整体效率。选取钢渣(GZ)和赤泥(CN)两种工业固废制备复合助熔剂,考察气化条件下复合助熔剂对高灰熔点潞安煤(LA)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高温下煤灰中矿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量为2%~8%的钢渣、赤泥和钢渣与赤泥制备的复合助熔剂,均能降低潞安煤灰的熔融温度,且随钢渣与赤泥混合质量比的增加,潞安煤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呈“V”型变化;钢渣与赤泥对降低潞安煤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且协同作用与添加量、钢渣与赤泥的混合质量比密切相关;添加量为2%与混合质量比为9∶1、添加量为4%与混合质量比大于5∶5、添加量为6%和8%与所有混合质量比条件下,添加复合助熔剂后潞安煤灰的熔融特征温度均低于单独添加钢渣、赤泥后潞安煤灰的熔融特征温度。高温下潞安煤灰矿物质组成表明,添加量为2%与混合质量比为9∶1,添加复合助熔剂显著降低了潞安煤灰中莫来石和硅线石的含量;添加量为4%~8%,高温下潞安煤灰中钠长石与钙长石、方钙石、钙铝黄长石等含钙矿物质发生低温共熔,这是复合助熔剂对降低潞安煤灰熔融特征温度存在协同作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高灰熔点煤 工业固废 复合助熔剂 煤灰熔融性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乙醇气相羰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鹏 王晓斌 +5 位作者 丁传敏 孟园园 王明义 吴华帅 武爱莲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乙醇气相羰基化法是一种非石油途径生产丙酸的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该反应。为了提高该催化剂催化活性,在Ni基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掺杂铁、铜和铈元素,制备了一系列Ni-X(X=Fe、Cu或Ce)双金属催化剂,通过N_(2... 乙醇气相羰基化法是一种非石油途径生产丙酸的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该反应。为了提高该催化剂催化活性,在Ni基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掺杂铁、铜和铈元素,制备了一系列Ni-X(X=Fe、Cu或Ce)双金属催化剂,通过N_(2)物理吸/脱附、XRD和XPS等探究了金属分散性与Ni^(0)相对含量(n(Ni^(0))/n(Ni^(0)+Ni^(2+)+Ni^(3+)))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在250℃、0.1 MPa和原料(n(CO):n(C_(2)H_(5)OH):n(C_(2)H_(5)I)=40:20:1)体积空速为1.2 h^(-1)条件下,对Ni-X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乙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i-Ce双金属催化剂表面存在Ni物种与Ce O_(2)之间的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促进Ni^(2+)还原为Ni^(0),使催化剂表面出现更多活性位点,同时抑制了Ni金属表面堆积,促进了Ni金属分散。相比于Ni-Fe和Ni-Cu双金属催化剂,Ni-Ce双金属催化剂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反应6 h时该催化剂的乙醇转化率、丙酸与丙酸乙酯联合选择性以及丙酸与丙酸乙酯联合时空收率分别为70.9%、28.0%以及220.4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乙醇 气相羰基化 分散性 活性位点 活性炭
下载PDF
去溶剂绿色化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文昊 王琪 +3 位作者 王恺华 陈杨 李晋平 李立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8,共12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一类新型的晶态多孔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催化、气体分离、传感和药物传递等领域,特别是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该类材料得以工业化应用的前提是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地制备。然而,传统溶剂热法合成MOF需... 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一类新型的晶态多孔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催化、气体分离、传感和药物传递等领域,特别是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该类材料得以工业化应用的前提是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地制备。然而,传统溶剂热法合成MOF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具有产量低、耗能大、废液处理难等缺点,不符合绿色化工发展的要求。绿色制备MOF的方法正逐渐向无溶剂化发展,以实现工业生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发展。该文以MOF的去溶剂绿色化合成为主题,从少溶剂及绿色溶剂合成直到微量甚至无溶剂合成,先后综述了蒸汽相辅助合成、机械化学合成、无溶剂直接转化以及加速老化合成等策略,并评价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实现规模化放大合成的必要性,最后展望了未来MOF投入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溶剂制备 绿色合成 蒸汽相辅助 机械化学 加速老化
原文传递
Ti_(3)C_(2) MXene负载Cu基催化剂的草酸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催化性能
10
作者 石晓丹 赵江涛 +2 位作者 张雨 艾培培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7,共11页
乙醇酸甲酯(MG)作为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的关键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MG是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与增值利用的途径之一。但MG是DMO不饱和加氢的产物,现有催化剂难以实现其高效制备。Cu... 乙醇酸甲酯(MG)作为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的关键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MG是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与增值利用的途径之一。但MG是DMO不饱和加氢的产物,现有催化剂难以实现其高效制备。Cu基催化剂虽在DMO加氢反应中应用广泛,但其更倾向于催化DMO深度加氢。选用二维层状Ti_(3)C_(2) MXene为载体,对其进行碱处理制备了alk-Ti_(3)C_(2) MXene,进而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了alk-Ti_(3)C_(2) MXene负载Cu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碱处理不仅可以增大载体的层间距(由1.02 nm增大至1.25 nm左右)和比表面积(由3.61 m^(2)/g增大至7.10 m^(2)/g以上),同时也能增加载体表面—OH数量,进而调控载体表面—OH和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Cu物种的粒径以及价态组成。NaOH处理后的Na-Ti_(3)C_(2) MXene载体负载Cu催化剂(Cu/Na-Ti_(3)C_(2) MXene)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其MG收率高达60.63%(反应26 h),且230 h内未出现失活现象。相对适宜的Cu粒径(43.4 nm)、较高的n(Cu^(0))/n(Cu^(0)+Cu^(+))(71.17%)以及Cu物种与载体表面—OH间的强相互作用,使Cu/Na-Ti_(3)C_(2) MXene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MXene 草酸二甲酯加氢 Cu基催化剂 乙醇酸甲酯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碱性电解质煤电化学强化浮选脱硫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宪姝 胡晓洁 +1 位作者 屈文山 王志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42,共4页
以镇城底高硫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在NaOH,KOH,Ca(OH)2碱性电解液中电化学强化浮选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3种介质中Ca(OH)2为电解质时精煤产率和脱硫率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电解质。
关键词 电化学 浮选 脱硫 碱性电解液
下载PDF
Ni/yMnO_(x)-ZrO_(2)催化愈创木酚加氢制环己醇的性能
12
作者 凤雏 涂椿滟 +2 位作者 刘路含 刘春婷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 采用行星球磨法合成了不同Mn/Zr摩尔比的复合氧化物(yMnO_(x)-ZrO_(2)),并负载Ni制备了一系列的Ni/yMnO_(x)-Zr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NH_(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_(2)物理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的表征。以愈创木酚为原料,考察了Ni/yMnO_(x)-ZrO_(2)系列催化剂在愈创木酚加氢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的掺杂促进了Ni/yMnO_(x)-ZrO_(2)催化剂弱酸及中强酸的形成,有利于愈创木酚通过脱甲氧基形成以苯酚为中间体的反应路径制备环己醇;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环己醇收率,但也会导致环己醇过度加氢转化为环己烷;当Mn/Zr摩尔比为0.20时,Ni_(0.20)M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60℃、H_(2)初始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愈创木酚转化率和环己醇选择性分别为100%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NI基催化剂 ZrO_(2) MN掺杂 愈创木酚 环己醇
下载PDF
MER沸石的K^(+)调变及其对O_(2)和N_(2)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白晓炜 唐轩 +3 位作者 王亚婷 张飞飞 李晋平 杨江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通过调变原料中矿化剂KOH的加入量,实现对K-MER沸石微孔结构的精确调控,致使O_(2)和N_(2)在该沸石孔道中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Si摩尔比的增大,沸石有效孔径减小,其中K-MER-0.41(K/Si摩尔比为0.41)在298 K下... 通过调变原料中矿化剂KOH的加入量,实现对K-MER沸石微孔结构的精确调控,致使O_(2)和N_(2)在该沸石孔道中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Si摩尔比的增大,沸石有效孔径减小,其中K-MER-0.41(K/Si摩尔比为0.41)在298 K下的O_(2)/N_(2)动力学选择性达到最高值(3.2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K-MER-0.41中O_(2)的扩散速率大于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附动力学 氧气/氮气 动力学选择性 扩散速率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粒子群算法的LBM多相流模型优化
14
作者 侯亚祺 张玮 +2 位作者 张鸿 高飞雨 胡嘉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1132,共13页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进一步优化LBM建模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建立了LBM-机器学习-粒子群算法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弹状流流动参数对气泡演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建LBM多相流模型能预测复杂条件下气泡伸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伸长率分析找到了最优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关系,有效解决了低毛细数下弹状流流动不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法 微通道弹状流 机器学习 粒子群算法 模型优化
下载PDF
Zr助剂含量对Cu/SiO_(2)纳米管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赵丽娜 张慧丹 +1 位作者 赵金仙 任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 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迅猛发展,乙二醇(EG)需求量持续增大,使用助剂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乙二醇产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一锅法制备了Zr助剂掺杂的Cu/SiO_(2)纳米管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采用XRD、N_(2)吸/脱附、FT-IR、TEM、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重点考察了Zr助剂含量(n(Zr)/n(Cu))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r助剂(n(Zr)/n(Cu)=0.05)的引入有利于活性组分Cu均匀分布在纳米管上,提高了Cu物种的分散度。此外,Cu与Zr之间的电子转移增强了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稳定,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为210℃、反应压力为2.4 MPa、原料n(H_(2))/n(DMO)为110、质量空速为0.405 h^(-1)和反应时间为40 h条件下,Cu-Zr_(0.05)/SiO_(2)催化性能最佳,其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达到99.1%和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草酸二甲酯加氢 Zr助剂 Cu/SiO_(2)纳米管
下载PDF
不同孔径的阴离子柱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离C_(2)H_(2)/C_(2)H_(4)
16
作者 叶张苗 刘兆壮 +3 位作者 王铭浠 王丽 杨江峰 李晋平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选用具有不同长度的阴离子柱NbOF_(5)^(2-)和SiF_(6)^(2-)合成了两种孔径分别为0.68 nm和0.56 nm的柱撑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NbOF_(5)-TPPY及CuSiF_(6)-TPPY(TPPY为5,10,15,20-四(4-吡啶基)卟啉)。利用XRD、TG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材... 选用具有不同长度的阴离子柱NbOF_(5)^(2-)和SiF_(6)^(2-)合成了两种孔径分别为0.68 nm和0.56 nm的柱撑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NbOF_(5)-TPPY及CuSiF_(6)-TPPY(TPPY为5,10,15,20-四(4-吡啶基)卟啉)。利用XRD、TG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单组分气体吸附和混合气体穿透实验研究了两种材料对C_(2)H_(2)/C_(2)H_(4)的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孔径略小的CuSiF6-TPPY对C_(2)H_(2)/C_(2)H_(4)混合气体具有更好的分离能力,在298 K、1×10^(5)Pa下C_(2)H_(2)/C_(2)H_(4)选择性可达4.41,且该材料经多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后仍保持着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乙烯 阴离子柱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吸附分离
下载PDF
CoSb_2结构5d过渡金属二氮化物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7
作者 迟美 韩培德 +2 位作者 张竹霞 刘旭光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9-522,526,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具有CoSb2结构5d过渡金属二氮化物TMN2(TM=Hf、Ta、W、Re、OsI、r、Pt、Au)的晶格常数、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结构的二氮化物,除AuN2外,均同时满足热力学...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具有CoSb2结构5d过渡金属二氮化物TMN2(TM=Hf、Ta、W、Re、OsI、r、Pt、Au)的晶格常数、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结构的二氮化物,除AuN2外,均同时满足热力学和机械稳定性标准;其中OsN2具有最高的体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418和257GPa;态密度分析表明,过渡金属原子的5d轨道与氮原子的2p轨道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杂化现象,二者之间形成了较强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d过渡金属二氮化物 密度泛函理论 力学性质
下载PDF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in CaAl-hydrotalcite to construct high density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N-Heteroarene hydrogenation
18
作者 Jieting He Yu Liang +4 位作者 Binbin Zhao Lei Liu Qian He Dingsheng Wang Jinxiang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Metal oxides as support for constructing precious metal single-atom catalysts hold great promise for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but achieving a high-loading of thermally stable metal single atoms on such ... Metal oxides as support for constructing precious metal single-atom catalysts hold great promise for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but achieving a high-loading of thermally stable metal single atoms on such supports has been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an innovative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high-density single-atoms(Rh,Ru,Pd)catalysts on Ca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Al-LDH)via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The Rh species have occupied Ca^(2+)vacancies within CaAl-LDH laminate by ion-exchange,facilitating a substantial loading of isolated Rh single-atoms.Such catalysts displayed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to quinoline,pivotal for liquid organic hydrogen storage,and the universality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N-heter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was also verified.Combi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the pathway of quinoline hydrogenation over Rh1CaAl-LDH was proposed.This synthetic strategy mark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of single-atom catalysts,expanding their horizons in green chem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High-loading Single-atom catalyst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下载PDF
热化学清洗技术在油泥处置过程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建建 李文林 王伟建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油泥作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亟须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与油泥的其他处置方法相比,热洗具有适用范围广、技术相对成熟、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投资低等优点。本文对在油泥热洗过程中不同类型清洗... 油泥作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亟须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与油泥的其他处置方法相比,热洗具有适用范围广、技术相对成熟、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投资低等优点。本文对在油泥热洗过程中不同类型清洗剂的组成、特点、表面活性剂与油泥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以及清洗剂、温度、搅拌速率、清洗时间、液固比、pH、清洗次数等工艺参数对油泥热洗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 热洗 表面活性剂 油泥处置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催化剂微纳孔道内液体推进剂流动与分解反应过程研究
20
作者 侯宝林 韩若曦 王晓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4-4263,共10页
单组元能源属于燃气能源,不同于依赖氧气燃烧释能的常规能源,它是无须空气条件下通过催化分解含能液体化学品生成高温高压气体,流经拉瓦尔喷管产生推力或吹动涡轮输出轴功率。特点是高可靠,快响应,低成本,飞行高度不受限,常被用于为航... 单组元能源属于燃气能源,不同于依赖氧气燃烧释能的常规能源,它是无须空气条件下通过催化分解含能液体化学品生成高温高压气体,流经拉瓦尔喷管产生推力或吹动涡轮输出轴功率。特点是高可靠,快响应,低成本,飞行高度不受限,常被用于为航空航天装备提供轨道维持和应急保障的动力。该类能源动力系统启动时,液体推进剂进入到反应催化床内与催化剂接触,并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浸入载体微-纳孔道内被贵金属纳米粒子活化,发生催化分解反应生成高温高压小分子气相。受催化剂孔道结构、尺寸及表面活性影响,孔道内催化分解产气速率大于流体向外运动速度时,内部气相压力会急剧升高,甚至破坏载体毛细孔道结构导致失活。本文采用Poiseuille流描述催化剂孔道内的气相产物流动、毛细管力驱动牛顿第二定律解析气-液界面移动、反应物扩散-反应模型预测产气速率,揭示肼推进剂催化分解反应启动时在催化剂微纳孔道内的流动,催化反应以及气相压力形成过程,解析了启动过程中孔道内压过大导致催化剂破坏失活的物理现象,为单组元推进剂分解用催化剂孔道结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EUILLE流 毛细管 肼分解 扩散 反应 催化剂孔道 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