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实验室,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俊文 张振荣 梁镇海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1-62,共2页
本文介绍了《化工原理》实验课通过开放实验室 ,促进了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验室潜力发挥以及科学化管理 ,丰富了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 ,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 ,从整体上推进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 本文介绍了《化工原理》实验课通过开放实验室 ,促进了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实验室潜力发挥以及科学化管理 ,丰富了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 ,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自身素质 ,从整体上推进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化工原理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开放 实验室
下载PDF
大豆生物质基多位点Co_(2)P催化甲酸脱氢
2
作者 王碧溪 刘泽宇 +9 位作者 吴亚北 杨言言 杨颂 王荀 叶子 董洪亮 朱峰 余焕焕 吕英英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3-892,共10页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P可与钴盐结合并热解成Co_(2)P,该位点可裂解HCOO^(-)的H-C键。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当Co(NO_(3))_(2)·6H_(2)O/大豆的质量比为1:15时,所得Co_(2)P催化剂对甲酸脱氢反应的产气率可达237.47 mL/(g·h),并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甲酸选择性产氢用非贵金属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多相催化剂 生物质 脱氢反应
下载PDF
工科化工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3
作者 申峻 王志忠 《化工高等教育》 2001年第4期51-52,共2页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中国入世已成定局,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在新世纪中,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中国入世已成定局,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在新世纪中,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特别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技术经济课 教学设计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煤沥青和石油沥青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利鹏 申峻 +2 位作者 王玉高 刘刚 徐青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9-3759,共11页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沥青,降低对外来沥青的依赖,提高煤沥青的资源化利用,但是煤沥青中存在大量毒性多环芳烃(PAHs),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二者共混的改性方法,并对其...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沥青,降低对外来沥青的依赖,提高煤沥青的资源化利用,但是煤沥青中存在大量毒性多环芳烃(PAHs),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二者共混的改性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对比现有改性沥青的研究,发现当前的改性手段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改性效果最佳,得出改性过程的主要局限在于如何抑制煤沥青中PAHs的毒性,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分析并阐释了共混改性沥青可能的物理和化学改性过程及作用机理,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从物理增容剂的开发和化学催化剂的筛选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希望为国内外的沥青改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多环芳烃 石油沥青 改性 共混
下载PDF
模拟技术在聚乳酸材料改性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雷高伟 许从洁 +1 位作者 陈军伟 李哲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52-54,62,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模拟技术在聚乳酸材料合成和改性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模拟技术在聚乳酸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相容性性能模拟、有限元分析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模拟技术在聚乳酸材料合成和改性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模拟技术在聚乳酸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相容性性能模拟、有限元分析和降解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分子结构、能量和力学等模拟计算,可以深入了解聚乳酸材料的分子行为、热力学性质、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降解行为。未来的模拟研究应注重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应用多种模拟手段,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聚乳酸材料的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方法 聚乳酸 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碳气凝胶负载Cu催化剂在DMO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文宇 程铭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原料,无水碳酸钠为催化剂,经溶胶-凝胶、干燥、焙烧后制备出碳气凝胶(CA)载体,随后通过浸渍法制备出Cu/CA催化剂。通过优化一系列实验条件得出:催化剂中Cu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190℃、压力为2.5 MPa、氢酯比为15...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原料,无水碳酸钠为催化剂,经溶胶-凝胶、干燥、焙烧后制备出碳气凝胶(CA)载体,随后通过浸渍法制备出Cu/CA催化剂。通过优化一系列实验条件得出:催化剂中Cu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190℃、压力为2.5 MPa、氢酯比为150、LHSVDMO=0.6 h-1时,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此时MG收率高达42.0%。催化剂在上述条件下连续运行200 h后,DMO转化率和MG选择性仅略有下降,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A催化剂 碳气凝胶 催化性能
下载PDF
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的合成、表征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伯周 来蔚鹏 +2 位作者 刘愆 廉鹏 薛永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7,共6页
以三氨基胍硝酸盐、戊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氧化、取代等反应合成了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亚硝酸钠/乙酸代替了二氧化... 以三氨基胍硝酸盐、戊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缩合、氧化、取代等反应合成了3,6-双(1H-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亚硝酸钠/乙酸代替了二氧化氮/N-甲基吡咯烷酮,改进了氧化步骤,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合成工艺.用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其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其稳定的几何构型和键级;在振动分析的基础上求得体系的振动频率、IR谱及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得到了温度对热力学性能影响的关系式;探讨了其热解机理,推断出四唑环开环时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6-双(1H-1 2 3 4-四唑-5-氨基)-1 2 4 5-四嗪 合成 量化计算 几何构型 热力学性质 热分解机理
下载PDF
粒度对多相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薛永强 杜建平 +1 位作者 王沛东 王志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8-762,共5页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多相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反应物粒径的减小,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减小,而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增大,并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与反应物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反应物粒度是通过摩尔表面积、摩尔表面能和摩尔表面熵三个方面影响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锌 多相反应 速率常数 活化能 反应级数 指前因子 动力学
下载PDF
3,3'-二氰基二呋咱基醚(FOF-2)的合成、表征及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范艳洁 王伯周 +4 位作者 来蔚鹏 廉鹏 姜俊 王锡杰 薛永强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4-620,共7页
以3-氨基-4-酰胺肟基呋咱(AAOF)为原料,经两次氧化、分子间醚化得到3,3'-二氰基二呋咱基醚(FOF-2),收率90.9%,并通过IR,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DSC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硝基分子间醚化合成FOF-2的反应机理;... 以3-氨基-4-酰胺肟基呋咱(AAOF)为原料,经两次氧化、分子间醚化得到3,3'-二氰基二呋咱基醚(FOF-2),收率90.9%,并通过IR,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DSC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硝基分子间醚化合成FOF-2的反应机理;确定了Caro'sacid氧化、分子间醚化的最佳条件.用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其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其稳定的几何构型和键级;在振动分析的基础上求得体系的振动频率、IR谱及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并得到了温度对热力学性能影响的关系式;探讨了其热解机理,计算出醚键断裂时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氰基二呋咱基醚 合成 量化计算 几何构型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中溶剂的作用和种类 被引量:31
10
作者 薛永兵 凌开成 邹纲明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讨论了煤液化中溶剂的作用和种类. 煤液化中溶剂的作用为溶解溶胀作用、稀释分散煤粒以及对煤热裂解生成的自由基的保护作用. 并着重讨论了供氢溶剂的供氢作用和转移氢作用. 溶剂的种类分为工业和研究中常用的普通混合溶剂, 煤焦油... 讨论了煤液化中溶剂的作用和种类. 煤液化中溶剂的作用为溶解溶胀作用、稀释分散煤粒以及对煤热裂解生成的自由基的保护作用. 并着重讨论了供氢溶剂的供氢作用和转移氢作用. 溶剂的种类分为工业和研究中常用的普通混合溶剂, 煤焦油、石油渣油等重质油溶剂和废塑料、废橡胶等废化学品溶剂. 初步分析了它们的供氢作用和传递转移活性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活性氢 煤炭液化 种类 直接液化
下载PDF
煤油共处理过程中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申峻 凌开成 +1 位作者 邹纲明 王志忠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9,共5页
主要从煤中键的裂解、氢转移机理以及逆反应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在煤液化过程特别是煤油共处理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溶剂、催化剂对氢转移机理的影响, 指出今后应加强对煤油共处理反应机理的研究, 用于指导将来可能... 主要从煤中键的裂解、氢转移机理以及逆反应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在煤液化过程特别是煤油共处理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介绍了溶剂、催化剂对氢转移机理的影响, 指出今后应加强对煤油共处理反应机理的研究, 用于指导将来可能的工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处理 煤油 液炭液化
下载PDF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及催化对热解油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曹青 刘岗 +1 位作者 鲍卫仁 吕永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83-1289,共7页
生物质稻壳与废轮胎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在管式固定床内共热解,MCM-41和SBA-15作为催化剂,对产生的热解油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轮胎在混合物中比例增加,热解油产率和热值在增加,而黏度和密度在降低。当稻壳占到60%(质... 生物质稻壳与废轮胎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在管式固定床内共热解,MCM-41和SBA-15作为催化剂,对产生的热解油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轮胎在混合物中比例增加,热解油产率和热值在增加,而黏度和密度在降低。当稻壳占到60%(质量)时,热解液体产率为44.5%(质量),热解油热值为40MJ.kg-1,热值与柴油接近;温度对热解油的产率和组分柠檬精油的生成影响较大。对组成一定的混合物,在热解温度500℃时二者均达到最大。通过对热解油主要组分柠檬精油和氧含量的分析说明,共热解过程中组分间可以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协同效果,体现在柠檬精油组分的含量低于加权后的浓度,氧含量大于加权后的数值;与没有催化剂存在情况相比,MCM-41和SBA-15的存在能显著降低热解液体的黏度和密度,其中,SBA-15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废轮胎 共热解 催化
下载PDF
再生气氛对CuO/AC脱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振宇 牛宏贤 +1 位作者 朱珍平 刘守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13,共1页
本文考察了不同气氛再生后CuO/AC脱硫剂的二次脱硫活性,并藉借助XRD和XPS表征技术以及对再生后脱硫剂残硫的分析,探讨了脱硫剂以不同还原剂在不同温度下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脱硫剂经H_2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 本文考察了不同气氛再生后CuO/AC脱硫剂的二次脱硫活性,并藉借助XRD和XPS表征技术以及对再生后脱硫剂残硫的分析,探讨了脱硫剂以不同还原剂在不同温度下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脱硫剂经H_2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比出现大幅度下降,H_2气氛中添加H_2O可提高其二次脱硫活性;经NH_3在300℃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当,两次再生后仍未观察到活性的明显下降,NH_3再生时脱硫活性的改善并非由于脱硫剂表面碱性含氮官能团=NH,-NH_2和NH_3浓度的增加,而应归因于还原性较弱的NH_3未将CuSO_4还原为单质Cu,活性组分铜物种在AC表面未发生明显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脱硫剂 烟气 脱硫 再生气 氧化铜 催化剂活性
下载PDF
浅池型TiO_2/ACF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樊彩梅 梁镇海 +2 位作者 闵延琴 郝晓刚 孙彦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08,共5页
为了提高光催化过程的降解速率,本文以涂覆法制得的二氧化钛 活性炭纤维(TiO2 ACF)为光催化剂,300W(365nm)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浅池型反应器中苯酚在TiO2 ACF上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探讨了光强度、高压汞灯滤光以及光源种类对降解反应... 为了提高光催化过程的降解速率,本文以涂覆法制得的二氧化钛 活性炭纤维(TiO2 ACF)为光催化剂,300W(365nm)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浅池型反应器中苯酚在TiO2 ACF上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探讨了光强度、高压汞灯滤光以及光源种类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并对光氧化,光催化和吸附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氧化对苯酚的降解无效果,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与吸附速率常数之比为3 35 1;光强越大,光催化降解速率越快;高压汞灯不滤光时光催化降解速率明显加快,但光催化反应仍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波长为254nm紫外杀菌灯的降解效果高于波长为365nm高压汞灯滤光后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二氧化钛 活性炭纤维 光催化
下载PDF
钛基氧化物电极的分形维数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镇海 董黎君 +1 位作者 陈新国 孙彦平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Several Ti supported oxide anodic materials are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anodic kinetic parameters ( a,b,i 0) are determined in 1 mol/L H 2SO 4 solution. The SEM photographs of the electrodes a... Several Ti supported oxide anodic materials are prepar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anodic kinetic parameters ( a,b,i 0) are determined in 1 mol/L H 2SO 4 solution. The SEM photographs of the electrodes are scanned and saved as a BMP image file, from which a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with graph and grey scale is obtained. T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electrode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formula D B( F ) =log N δ(F )/-log δ and a calculation program. 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des is discussed combining with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kinetic parameter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lectrode composition on the kinetic parameters are also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ual barrier model and mechanism of the oxygen evolution at oxide an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electrodes is, the better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钛基氧化物电极 电催化性能 多相催化反应 电极材料
下载PDF
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能及脱硫机理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润生 李沛沛 +5 位作者 孙磊磊 何义 陈灵波 于洋 木仁 余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采用变温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探针及XRD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疏水性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酸性特征及循环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可以在不超过240℃的条件下循环使用;具有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共同特点;Fe3+/Fe2+离子对... 采用变温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探针及XRD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疏水性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酸性特征及循环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可以在不超过240℃的条件下循环使用;具有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共同特点;Fe3+/Fe2+离子对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氧化硫化氢脱硫,所得硫磺产物属于单斜晶系;升高温度可以显著提高其硫容和脱硫效率。由此,以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为酸性脱硫液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机理是活性成分Fe3+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磺并转化成还原态Fe2+,经氧气氧化再生后Fe2+回到氧化态Fe3+。上述脱硫过程不需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咪唑铁离子液体 硫化氢 中高温脱硫 湿法氧化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与废旧塑料共熔油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汤子强 赵金安 王志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用自制的反应装置研究了预处理后的低温煤焦油与废旧塑料共熔油化所得到的油品的性质,并分别与低温煤焦油和废旧塑料热裂解油品的性质进行了比较,考察了主要工艺条件对共熔油化过程的转化率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添加... 用自制的反应装置研究了预处理后的低温煤焦油与废旧塑料共熔油化所得到的油品的性质,并分别与低温煤焦油和废旧塑料热裂解油品的性质进行了比较,考察了主要工艺条件对共熔油化过程的转化率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添加煤焦油后,从废旧塑料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得到的汽油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对柴油的质量影响不大。采用低温煤焦油与废旧塑料共熔油化的工艺不仅为“白色污染”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煤焦油 废塑料 共熔油化 催化裂化 热裂解
下载PDF
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顺华 凌开成 +4 位作者 罗化峰 冯伟 申峻 张卫帅 王迎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采用GJ-2型共振搅拌反应釜,首先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煤液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而且煤在该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液化反应;接着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 采用GJ-2型共振搅拌反应釜,首先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煤液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而且煤在该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液化反应;接着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1)在无催化液化条件下,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几乎不参与煤液化反应;2)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氢气能够快速溶解于煤液化溶剂中,因此氢气的溶解过程不是其未有效参与煤液化反应的主要原因;3)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添加高分散性铁系催化剂和助剂硫,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参与了煤液化反应,进而使液化总转化率提高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初始高活性 液化 反应机理 氢气溶解规律 兖州煤
下载PDF
SO_2在Co-Mo/AC催化剂上的还原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守军 刘振宇 +1 位作者 朱珍平 牛宏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9-525,共7页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_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_2/SO_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_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_2/SO_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催化剂对SO_2+2H_2→S+2H_2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温度300℃,H_2/SO_2摩尔比为3,空速6000 L·kg^(-1)·h^(-1)条件下,生成硫的产率可达85%,在Co-Mo/AC上H_2对SO_2的还原机理与Co-Mo/Al_2O_3上的相同,即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在硫化钴和硫化钼活性相上H_2将SO_2加氢还原成H_2S(SO_2+3H_2→H_2S+2H_2O),然后生成的H_2S和气相中的SO_2在活性焦活性相上发生Claus反应(SO_2+2H_2S→3S+2H_2O),生成元素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氢气 还原 硫磺 催化剂 脱硫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中液速分布与颗粒循环流动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晓刚 张忠林 +1 位作者 郭金霞 孙彦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明,液体通量的径向分布为抛物线,液流有效粘度和液含率与表观液速有关;颗粒通量的径向分布也为抛物线且颗粒上流区与回流区的分界点在0.577D,循环流动强度取决于液含率和液体密度,但颗粒循环分界点的位置与颗粒类型和操作液速无关。实验观察支持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模型 液速分布 颗粒循环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