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井田夹矸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亚丽 文雪琴 曾凡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3-771,共9页
为探明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井田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HG-AFS)、发射光谱法(ES)等方法对杜儿坪井田2号、3号和... 为探明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井田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HG-AFS)、发射光谱法(ES)等方法对杜儿坪井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发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中矿物以高岭石、石英为主;与华北上地壳相比,杜儿坪夹矸中富集有害微量元素Cd、Se、Mo、Pb、Be、Cu、Th和U,山西组夹矸中有害元素含量大于太原组(除Mo、Pb和U);所有夹矸样品中Li、Ga的含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山西组夹矸稀土元素总含量高于太原组夹矸,所有夹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反映其与陆源碎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得到该区夹矸形成期间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北部的花岗岩;太原组夹矸形成过程受海水影响;稀土元素与Al和Si等造岩矿物的聚类分析表明,夹矸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夹矸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太原西山七里沟石炭系煤系页岩组成结构及热解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晨雅 王传格 曾凡桂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6期16-25,83,共11页
以太原西山煤田七里沟石炭系煤系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质谱(TG-MS)研究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热解行为。结果表明:①东大窑段底部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最高,对热解生烃的促进作用最大;②... 以太原西山煤田七里沟石炭系煤系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质谱(TG-MS)研究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热解行为。结果表明:①东大窑段底部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最高,对热解生烃的促进作用最大;②畔沟段、晋祠段和毛儿沟段页岩为Ⅲ型干酪根,东大窑段页岩均为Ⅱ型干酪根。畔沟段页岩中芳香类化合物含量最多,东大窑段底部页岩的生烃潜力‘A’最大,脂肪结构最为富集;③400℃之前,毛儿沟段页岩的热失重量最大,C_(2)H_(6)生成强度最大,受沉积环境影响,产生大量含硫气体;400~650℃,东大窑段底部页岩的热失重量最大,CH_(4)等烃类气体生成强度最大;650~950℃,畔沟段页岩的热失重量较大,生成大量H_(2)和C_(6)H_(6);④样品的热解参数与其结构参数有关,随着脂肪结构占比和生烃潜力“A”的增大,400~650℃的热失重量增大;随着芳香结构占比和芳香缩聚程度指数DOC_(1)的增大,650~950℃的热失重量分段性增大;随着有机质成熟度‘C’的增大,最大热失重速率峰温分段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 生烃潜力 矿物组成 结构特征 热解 气态产物
下载PDF
太原西山上古生界含煤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蓓蕾 曾凡桂 +2 位作者 刘超 崔秀琦 王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太原西山是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标准层型剖面所在地,自1882年以来,已广泛进行了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绝对年代学数据,年代地层界线多次变更,从而影响了地层划分与对比... 太原西山是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标准层型剖面所在地,自1882年以来,已广泛进行了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绝对年代学数据,年代地层界线多次变更,从而影响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了确定太原西山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时间,应用LA-MC-ICPMS对该剖面太原组、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作为标志层的8个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确定了它们的最大沉积年龄,为地层形成时限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太原组底部晋祠砂岩及上部的七里沟砂岩的YC1δ(24-)年龄分别为296±4Ma和277土2Ma,且在七里沟砂岩-A中,62颗锆石构成了271~301Ma年龄谱,其单颗粒最年轻年龄(YSG)271±7Ma代表了其最大沉积年龄。山西组底部北岔沟砂岩及其上覆下石盒子组底部的骆驼脖子砂岩所获得的U-Pb年龄均大于七里沟砂岩,不能用来限定山西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与太原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的比较表明,太原组沉积于早二叠世是确定无疑的,但是,碎屑锆石U_Pb定年结果表明太原组包含Asselian、Sakmarian、Artinskian和Kungurian4个时期的沉积,甚至进入了中二叠世,而非牙形石确定的只为Asselian期沉积,石炭-二叠系界线可能位于晋祠砂岩底界或其以下。结合前人对太原西山地区及华北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学、岩石学、事件地层学等的结果,认为不能排除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存在盆内岩浆与火山活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碎屑锆石 U—Pb定年 上古生界含煤地层 牙形石 太原西山剖面
下载PDF
西山煤田马兰矿区8号煤及其夹矸的微量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蓓蕾 曾凡桂 +1 位作者 李美芬 齐福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对马兰8号煤顶板、煤样、夹矸及黄铁矿结核中的矿物组成、微量与稀土元素及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美国大部分煤、中国大部分煤及华北...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对马兰8号煤顶板、煤样、夹矸及黄铁矿结核中的矿物组成、微量与稀土元素及常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美国大部分煤、中国大部分煤及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对比:煤样中富集Li、Zn、Ga、Sr、Hf、U、Zr、W、Sn和REEs等元素;顶板样品中富集V、Cr、Zn、Rb、Cs、Sr、Hf、U、Zr、W、Tl、Pb、N i和REEs等元素;夹矸中富集Li、V、Cu、Ga、Sr、Ba、Hf、Th、U、Zr、Sn、W、Pb和REEs等元素;黄铁矿结核中富集Cr、Cu、As、Se、Cd、Sb、W、Tl和Pb等元素,其中有害微量元素V、Cr、N i、Cu、Zn、As、Se、Ba、Th、Cd、Sn、Sb、Tl和Pb主要分布在黄铁矿结核、顶板及夹矸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煤层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同时受海水的影响,不同分层受海水影响程度不同。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产率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与A l和Si等造岩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马兰8号煤层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REE)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太原西山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约束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超 孙蓓蕾 曾凡桂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79-1587,共9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界向中生界过渡的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发生了地史时期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石千峰组作为华北地台二叠系—三叠系过渡阶段沉积,其时代归属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至关重要。本文应用LA-MC-ICPMS...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界向中生界过渡的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发生了地史时期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石千峰组作为华北地台二叠系—三叠系过渡阶段沉积,其时代归属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至关重要。本文应用LA-MC-ICPMS对华北中部太原西山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刘家沟组中4件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4件砂岩样品(SNF、XM、K8、LJG)分别给出了最年轻锆石峰值年龄270Ma、296Ma、250Ma、262Ma,表明太原西山上石盒子组师脑峰砂岩(SNF)的沉积时间不早于270Ma,石千峰组底部K8砂岩(K8)沉积时间不早于250Ma。因此,太原西山地区石千峰组应归属于早三叠世,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应位于石千峰组K8砂岩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西山 石千峰组 砂岩碎屑锆石 U-PB 定年 二叠系-三叠系
下载PDF
东北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及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冯志强 刘永江 +8 位作者 金巍 蒋立伟 李伟民 温泉波 李小玉 张铁安 杜兵盈 马永非 张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36,共17页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蛇绿岩 洋壳残片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吕梁山区黄土边坡工程地质分区及强度参数选取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慧丽 龙建辉 +2 位作者 刘海松 籍延青 张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 在山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分区图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最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I区)的53个典型公路黄土边坡,根据边坡类型、地层组合形式以及边坡破坏模式等要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晋西北(I a)、晋西(I b)和晋西南(I c)3个亚区;并对53个边坡的黄土进行了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边坡黄土在不同直剪试验方法下的峰值强度、"启动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参数值。根据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调查类比,对3个亚区边坡在3种强度参数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统计和数值分析,结合应力变形计算实例分析发现:强度参数在不同地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晋西北区(I a)降雨少,构造活动不频繁,边坡以坡面破坏为主,采用峰值强度进行边坡设计更为合适;晋西区(I b)构造发育,老滑坡较多,且地震活动使得土体强度相对下降,公路边坡设计的强度参数选用残余强度,有较高的安全保证;晋西南区(I c)降雨多,优先选用"启动强度",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区 黄土边坡 工程地质分区 强度 参数
下载PDF
低煤级煤热解H_2生成动力学及其与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美芬 曾凡桂 +1 位作者 孙蓓蕾 齐福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97-2603,共7页
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研究了7种低煤级煤的热解特征、H2的生成动力学特征以及它们与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关系.结果显示,煤热解失重率在碳含量(Cdaf)为80%(质量分数)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0ax)为0.60%附近发生转折;氢气... 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研究了7种低煤级煤的热解特征、H2的生成动力学特征以及它们与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关系.结果显示,煤热解失重率在碳含量(Cdaf)为80%(质量分数)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0ax)为0.60%附近发生转折;氢气生成的特征温度参数以及动力学参数均在Cdaf为80%(Rm0ax为0.60%)左右表现为最低;氢气的总产率在此处最大.这些特征参数的极值点刚好与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点一致,说明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第一次煤化作用跃变的发生.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获得的煤结构特征,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解释,认为是由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1)煤中脂肪类含氧官能团的演化特征;(2)可溶有机质的低温热缩聚作用;(3)有机质的"两极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煤热解 动力学 煤化作用跃变 热缩聚反应 两极分化
下载PDF
太原西山煤田新生代隆升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蓓蕾 曾凡桂 +1 位作者 刘超 朱亚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4,共12页
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缘的太原西山煤田不但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基地,同时也是煤层气开发基地。多年开发实践表明该煤田煤层气分布非均质性强、无气-低产井比例高,因此理解控制该煤田煤层气分布的地质因素是预测富集高产区的基础。由于构造... 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缘的太原西山煤田不但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基地,同时也是煤层气开发基地。多年开发实践表明该煤田煤层气分布非均质性强、无气-低产井比例高,因此理解控制该煤田煤层气分布的地质因素是预测富集高产区的基础。由于构造抬升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因此认识煤层生气高峰后的隆升史可以确定煤层气保存的关键时期。通过太原西山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标志层的5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结合前人在西山煤田西北部边缘及西部吕梁山中段核部前寒武基底地层的磷灰石热年代学数据,可以确定,该煤田在46±4~52±6Ma左右抬升退出磷灰石退火带,而核部前寒武基底地层则在早白垩世已抬升退出磷灰石退火带,吕梁山具有核部抬升早、边缘抬升晚的特点。自新生代以来,太原西山煤田经历了3个抬升阶段:48Ma以前的快速抬升,48±4~10±2Ma的缓慢抬升和10±2Ma以来的剧烈抬升,与前人获得的吕梁山存在缓慢抬升(120~65 Ma)、加速抬升(65~23 Ma)及强烈抬升(23 Ma以来)3个隆升演化阶段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表明吕梁山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隆升史。10Ma以后的剧烈抬升与晋中盆地成盆及快速堆积期相一致,它们具有盆山耦合关系,该阶段也是西山煤田煤层气保存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西山煤田 磷灰石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煤层气保存 吕梁山
下载PDF
豫淮盆地太原组顶部斯威特刺(Sweetognathus)种的分类修正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莲凤 丁惠 万晓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82,共13页
作者通过对豫淮盆地太原组顶部灰岩中牙形刺的研究,发现Sweetognathus动物群较为丰富,计4属10种,含一个新种:Sweetognathuspraeiranicussp.nov.。其中以Sweetognathus最为繁盛,并对其种的分类进行了修正,将原定的Sweetognathusinornatu... 作者通过对豫淮盆地太原组顶部灰岩中牙形刺的研究,发现Sweetognathus动物群较为丰富,计4属10种,含一个新种:Sweetognathuspraeiranicussp.nov.。其中以Sweetognathus最为繁盛,并对其种的分类进行了修正,将原定的Sweetognathusinornatus的大部分标本归入Sweetognathusmerrilli。根据新的分类,建立了两个组合带,即Sweetognathusmerrilli带和Sweetognathuswhitei-Xuzhougnathusmonoridgosus带。通过与国内外相当牙形刺组合带(带)的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属中、晚萨克马尔到早亚丁斯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威特刺 牙形刺 太原组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二叠纪 豫淮盆地 豫西 苏北 皖北
下载PDF
辽北地区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丽 张超 +5 位作者 刘永江 李伟民 葛锦涛 冯志强 陈井胜 付俊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94-2412,共19页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中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低于变质酸性火山岩,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Sr、P元素,结合野外产出面积和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34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俯冲带附近岩石圈地幔,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下二台岩群"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单元叠置混杂而成,称其为"下二台"构造杂岩更为准确。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表明在早石炭世初,古亚洲洋板块已经南向俯冲,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原岩为这一俯冲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 “下二台岩群” 构造杂岩 早石炭世
下载PDF
五台滹沱群建安村组地质时代界定及其意义
12
作者 李超 雷勇 +5 位作者 韩伟 冯志强 李建荣 闫涛 唐臣燕 崔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 【目的】滹沱群属古元古代地层,作为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代地层之一,滹沱群年龄的再限定对早前寒武地层年代格架的建立以及对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探讨和板块拼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滹沱群东冶亚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采集了滹沱群建安村组变质砂岩24颗碎屑锆石样品,从年龄相近的23颗碎屑锆石得出滹沱群底界加权平均年龄为2469Ma,并且大约在1855 Ma时五台地区发生过区域构造运动。整理前人所做关于滹沱群1109颗锆石年龄数据得出滹沱群中大于2.5 Ga的锆石来自下伏的高凡亚群,滹沱群底界年龄为古元古代早期。【结果】结果表明,五台地区在2376、2170、2066、1988和1825 Ma时地壳不稳定,发生多次岩浆的侵入或者喷发,其中1825 Ma的锆石年龄可以进一步指示吕梁运动的发生,从而为古元古华北克拉通的拼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滹沱群 建安村组 锆石U-PB测年 古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Pb^(2+)、Zn^(2+)在改性高岭石中吸附特性的分子模拟
13
作者 陈少航 房晓红 +1 位作者 曾凡桂 李晓俊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201-206,220,共7页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探究重金属Pb^(2+)和Zn^(2+)在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体中的吸附机理,采用分子模拟的技术,在268、283、298 K和恒压0.1 MPa的条件下,分别在Pb^(2+)、Zn^(2+)的单一体系和共存体系中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探究重金属Pb^(2+)和Zn^(2+)在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体中的吸附机理,采用分子模拟的技术,在268、283、298 K和恒压0.1 MPa的条件下,分别在Pb^(2+)、Zn^(2+)的单一体系和共存体系中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单独对Pb^(2+)、Zn^(2+)吸附时,吸附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等量吸附热也具有同样的趋势,吸附量和等量吸附热均为Pb^(2+)>Zn^(2+),自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Zn^(2+)>Pb^(2+);在竞争吸附中,变化规律与单独吸附一致,且Pb^(2+)、Zn^(2+)的吸附量和等量吸附热均小于单独吸附时的值,自扩散系数均大于单独吸附时的值,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体 模拟计算 单独吸附 竞争吸附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力系实测及预应力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坤 龙建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118,124,共8页
目前,对于预应力影响下抗滑桩外荷载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以山西离柳焦煤新民二矿南山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抗滑桩桩背土压力及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进行了长期的现场实测,重点分析了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变化情况以... 目前,对于预应力影响下抗滑桩外荷载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以山西离柳焦煤新民二矿南山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抗滑桩桩背土压力及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进行了长期的现场实测,重点分析了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变化情况以及锚索预应力的损失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预应力施加阶段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主要与初始预应力大小以及锚索抗滑桩结构形式有关;滑坡推力作用阶段对土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影响,在预应力锚索长期作用下,滑坡推力分布趋于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抗滑桩 监测 土压力 滑坡推力 预应力 影响效应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奥陶系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志强 刘永江 +2 位作者 李伟民 赵英利 蒋立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9-1488,共20页
东北陆块群是中亚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关于其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属性的判别、古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及增生造山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热点。兴安增生地体被认为是东北陆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前寒武纪沉积-岩浆记录的大量缺失,使... 东北陆块群是中亚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关于其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属性的判别、古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及增生造山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热点。兴安增生地体被认为是东北陆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前寒武纪沉积-岩浆记录的大量缺失,使得奥陶纪沉积-岩浆事件成为研究其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对出露于兴安增生地体奥陶系的多宝山组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分析,旨在准确限定多宝山组的沉积时限,揭示其沉积环境及物源区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大扬气镇南、花朵山南部及伊尔施西北部三个地区的多宝山组变质砂岩的最年轻锆石年龄分别为481±5Ma (D9088)、462±5Ma (296NJ-1) and 473±11Ma (HDG06),类似于其对应加权平均年龄482±3Ma (n=12)、475±6Ma (n=10)和483±8Ma (n=7),由此限定多宝山组的沉积下限为早-中奥陶世。其中<1.0Ga样品数量最多的锆石年龄为462~520Ma,峰值年龄为516Ma、497Ma和482Ma;次者在790~980Ma,该年龄区间出现969Ma、830Ma、788Ma、760Ma等峰值;> 1.0Ga的具有较弱的峰值(1321~2410Ma),主要为1882Ma和2410Ma两个峰值,以上所有峰值与额尔古纳地块内部同期岩浆岩体完全吻合,说明所研究样品的物源区主要来自额尔古纳地块。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多宝山组碎屑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发现自东向西越靠近额尔古纳地块,多宝山组碎屑锆石ε_(Hf)(t)值越小,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越老,暗示物源区基底古老物质逐渐增多。结合奥陶系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推测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反映了由活动大陆边缘向额尔古纳地块内部过渡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奥陶统 碎屑锆石 多宝山组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关于山西省工程地质环境“3F”问题链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龙建辉 崔丽鹏 +1 位作者 郭启明 经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5-974,共10页
脆弱的地质环境(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加上大量的工程活动(Fulsome engineering activities)造成了山西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破坏事件频发(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简称"3F"问题链)。脆弱的地质环境表现在... 脆弱的地质环境(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加上大量的工程活动(Fulsome engineering activities)造成了山西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破坏事件频发(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简称"3F"问题链)。脆弱的地质环境表现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吕梁(山)太行(山)夹五盆"的多山地形地貌格局、汾河地堑贯穿山西中部和新构造活动活跃、黄土红土软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土均有分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人类工程活动过度:山区城镇建设、工程开发和矿业活动具有密度大、强度高等特点,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十分强烈。各种工程诱发或矿区地质灾害具有成链成族的关联性特征、地质环境破坏形式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分析"3F"问题链的基础上,探讨了科学解决该类问题应具有系统观和全局观、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整体思路;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3F"问题链也是解决山西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婧 孙蓓蕾 +1 位作者 刘超 曾凡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02-107,共6页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 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为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标准层型地层剖面。采用岩石学和重矿物学方法对太原西山七里沟剖面太原组砂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的母岩类型主要为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沉积岩,部分为岩浆岩和变质岩。Dickinson碎屑组分三角图解显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古水流特征,认为太原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物源区的风化剥蚀从寒武-奥陶系的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岩开始,向下逐渐剥蚀到新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太原组砂岩 太原西山
下载PDF
煤显微组分结构特征及其与热解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传格 张妮 陈燕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6,共6页
利用XRD和FTIR对平朔煤和神东煤的惰质组和镜质组结构进行了测试,并利用TG/MS对其热解脱挥发分行为进行了升温速率为20℃/min条件下的在线测试.通过XRD测定,揭示了煤的类石墨结构特征,计算了样品的晶格结构参数:d002,dγ,Lc,La,Me和fa... 利用XRD和FTIR对平朔煤和神东煤的惰质组和镜质组结构进行了测试,并利用TG/MS对其热解脱挥发分行为进行了升温速率为20℃/min条件下的在线测试.通过XRD测定,揭示了煤的类石墨结构特征,计算了样品的晶格结构参数:d002,dγ,Lc,La,Me和fa.利用FT-IR测定,计算了表征煤结构特征的三个重要参数:脂氢与芳氢比率、脂肪侧链的链长和芳香氢取代情况,揭示了样品的富氢程度、脂肪链的连接及芳核氢的取代情况.样品的热失重和挥发分析出行为与其结构特征相关,重点分析了C1~C4轻质烃类、氢气、苯和苯基的析出行为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显微组分 XRD FTIR 热解 生成机理
下载PDF
跃进山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伟 冯志强 +4 位作者 刘永江 周建波 李小玉 张铁安 范修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89-2509,共21页
那丹哈达地体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直接记录,包括跃进山杂岩和饶河增生杂岩。跃进山杂岩出露于那丹哈达地体的西缘,属于地体早期阶段的增生产物,对揭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泛大洋... 那丹哈达地体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直接记录,包括跃进山杂岩和饶河增生杂岩。跃进山杂岩出露于那丹哈达地体的西缘,属于地体早期阶段的增生产物,对揭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泛大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之间的转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明确了跃进山杂岩是一套构造混杂岩,主要由硅质岩、石英片岩、大理岩、二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变玄武岩、辉长岩、纯橄榄岩、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组成。LA-MC-ICPMS锆石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变玄武岩原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03±2Ma和278±2Ma,此外前人报道了跃进山杂岩中最年轻的玄武岩形成于232±5Ma,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限定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于303~232Ma。大量地球化学研究数据证实了跃进山杂岩中的玄武岩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糜棱岩化绿泥石-绢云母板岩的绢云母^(40)Ar/^(39)Ar测试结果为193±1Ma,根据跃进山杂岩中最年轻的原岩时代为~220Ma,本文限定了跃进山杂岩的最终就位时代为220~193Ma。结合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增生杂岩及佳木斯地块和松辽地块东缘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岩浆弧,本文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古亚洲洋和泛大洋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丹哈达地体 跃进山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增生杂岩 构造域转换
下载PDF
SketchUp虚拟建模在工程地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超 龙建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97,共4页
介绍了基于二维地形图结合Auto CAD软件和Sketch Up软件的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分析了利用等高线数据建模及利用高程离散点数据建模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等高线与高程离散点联合使用的三维地貌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在保证建模速度的同... 介绍了基于二维地形图结合Auto CAD软件和Sketch Up软件的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分析了利用等高线数据建模及利用高程离散点数据建模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等高线与高程离散点联合使用的三维地貌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在保证建模速度的同时,能够较好地还原地形地貌,尤其是对微地貌环境的表现。借助三维地貌模型及后期完成的效果图、演示动画等,能够以简明、直观的形式准确传递和表达原始地质信息和工程设计理念,为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TCH Up AUTO CAD 三维地貌建模 微地貌 地质信息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