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4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五位一体”提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
作者 胡勇 张少华 +2 位作者 刘宝胜 郑建军 李虹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129-131,135,共4页
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学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工程师资格认证、学科竞赛和实验教学相贯通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主观能动... 提升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学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工程师资格认证、学科竞赛和实验教学相贯通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研究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程实践能力
下载PDF
依托“专业思政”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光明 潘丽芳 +3 位作者 董朝辉 何奕波 陈慧琴 王芳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1年第2期62-67,共6页
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在此背景下,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落实“三全育... 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在此背景下,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实施“专业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而且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方面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和系统性。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具体实践为案例,以构建“专业思政”体系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课程思政实施、基层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可以为高校在专业层面建立意识形态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教育 课程思政 专业思政 师德师风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究——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专业毕业设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兴旺 关明 +2 位作者 常志梁 郑晓华 齐会萍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5期79-81,共3页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第一,采用三维绘图软件...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第一,采用三维绘图软件辅助设计;第二,基于产品、团结协作;第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学生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保证了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这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慧琴 张克维 +2 位作者 刘光明 郭艳萍 李科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1年第2期59-61,共3页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大使命,也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本文基于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培养特点,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和培养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探析
5
作者 金亚旭 田玉明 +1 位作者 房大庆 柴跃生 《人力资源管理》 2013年第6期216-218,共3页
本文阐述了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意义与重要性,并结合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特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 本文阐述了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意义与重要性,并结合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特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下载PDF
基于渐进损伤模型的热固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头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6
作者 赵艺 赵刚 +3 位作者 范欣愉 闫忠伟 葛亚琼 徐剑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研究了拉剪载荷下热固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头强度的尺寸效应,揭示了不同搭接尺寸对焊接强度和焊接界面渐进损伤行为的影响规律。为了研究焊接界面的渐进损伤行为,引入双线性内聚力单元,进而建立焊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电阻焊接的... 研究了拉剪载荷下热固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头强度的尺寸效应,揭示了不同搭接尺寸对焊接强度和焊接界面渐进损伤行为的影响规律。为了研究焊接界面的渐进损伤行为,引入双线性内聚力单元,进而建立焊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电阻焊接的拉剪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搭接尺寸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搭接长度或者宽度可以提高接头结构的承载能力,但是当搭接长度较长时,在搭接区域边缘易发生翘曲失效,降低了接头单搭接剪切强度,而宽度则对接头的剪切强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阻焊 内聚力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应用型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宝胜 张敏刚 +3 位作者 房大庆 宫长伟 张代东 郑建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5期68-69,89,共3页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多、课时长、理论性强,这些特点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特点,探索了现有的教学基础上,侧重于应用型教学方法,以实际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实际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多、课时长、理论性强,这些特点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特点,探索了现有的教学基础上,侧重于应用型教学方法,以实际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际应用帮助理解基础理论,以此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达到毕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应用型教学 毕业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
下载PDF
消失模铸造工艺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录才 李乔 +3 位作者 游晓红 王芳 高鸿翔 杨云山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6年第6期54-56,共3页
消失模铸造工艺具有过程简单、环保、近无余量以及模型设计和制造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等特点。本文采用消失模工艺,成功铸造了太原科技大学校徽、自行车和杯子三种艺术品铸件。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相交汇,培养提... 消失模铸造工艺具有过程简单、环保、近无余量以及模型设计和制造具有很大的自由度等特点。本文采用消失模工艺,成功铸造了太原科技大学校徽、自行车和杯子三种艺术品铸件。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相交汇,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铝合金 工艺品 大学生创新训练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闫晓燕 梁丽萍 +2 位作者 赵新新 张敏刚 刘宝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年第1期37-39,共3页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为了体现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分析了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为了体现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分析了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材料研究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两性一度”的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宝胜 任晓霞 +2 位作者 赵新新 闫晓燕 赵菲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年第17期81-83,共3页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通过教学活动实施体现课程的“创新性”,通过提高考核要求体现课程的“挑战度”,使疫情期间材料科学基础的云课堂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通过教学活动实施体现课程的“创新性”,通过提高考核要求体现课程的“挑战度”,使疫情期间材料科学基础的云课堂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最终实现学生能够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云课堂 一流专业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材料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亚旭 秦凤明 +1 位作者 宫长伟 郑建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
学科竞赛顺应当前“新工科”建设需求,聚焦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工程认知、资源整合等能力,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了学科竞赛在材料类专... 学科竞赛顺应当前“新工科”建设需求,聚焦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工程认知、资源整合等能力,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了学科竞赛在材料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太原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从课程体系、学习模式、管理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学科竞赛 材料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管理探讨
12
作者 田玉明 金亚旭 柴跃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4期4-5,共2页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管理的特点,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这一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对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专业实践质量管理存在问...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管理的特点,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这一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对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专业实践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藉此达到使学位培养单位能够完善现有专业实践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并为完善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 专业实践 质量保障 学位研究生
下载PDF
利用煤气化半焦回收赤泥构建Fe/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
13
作者 梁丽萍 刘雪琴 +3 位作者 高旭洲 石树平 苏宁静 力国民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10,共8页
基于煤加氢气化半焦(简称半焦,SC)与赤泥(RM)高温固相反应一步回收赤泥制备Fe/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调节体系组成以优化吸波性能。研究发现,在Ar气氛、900℃条件下,源自SC与RM质量比为0.4∶1-0.7∶1的复合物均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且当SC... 基于煤加氢气化半焦(简称半焦,SC)与赤泥(RM)高温固相反应一步回收赤泥制备Fe/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调节体系组成以优化吸波性能。研究发现,在Ar气氛、900℃条件下,源自SC与RM质量比为0.4∶1-0.7∶1的复合物均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且当SC与RM质量比为0.6∶1时,复合物性能最优。其最低模拟反射损耗为-48.3 dB,相应的有效吸收带宽为4.6 GHz。材料强的本征衰减能力源于石墨化碳及大量相界与缺陷引起的介电损耗;其良好的波阻抗匹配得益于体系组成调变对复合物电磁参数的有效调控。此外,Na_(2)O、Al_(2)O_(3)与SiO_(2)之间的高温固相化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赤泥引起的强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煤气化半焦 赤泥
下载PDF
利用煤气化残渣构建Fe_(3)O_(4)和Fe负载的碳基复合吸波材料
14
作者 力国民 侯如愿 +3 位作者 毛璐涛 王喆 张克维 梁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0,共9页
本研究以煤气化残渣作为碳基载体,通过湿化学浸渍法和焙烧处理制得不同磁性组分负载的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缓慢的碳热还原反应,磁性组分物相由Fe2O3、Fe_(3)O_(4)转变为Fe,同时碳热还原反应消耗掉一部分活性... 本研究以煤气化残渣作为碳基载体,通过湿化学浸渍法和焙烧处理制得不同磁性组分负载的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缓慢的碳热还原反应,磁性组分物相由Fe2O3、Fe_(3)O_(4)转变为Fe,同时碳热还原反应消耗掉一部分活性较高的碳,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变差。由于良好的阻抗匹配与衰减特性,复合材料FeCGR1000体现出更佳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2.0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值为−25.3 dB,在涂层厚度为1.5 mm时,有效带宽达到4.0 GHz。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实现了煤气化残渣资源化利用,而且为煤气化残渣的高附加值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残渣 复合 微波吸收材料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富铁低锆Sm_(2)Co_(17)型烧结永磁材料磁性能提升机理研究
15
作者 王帅 雍辉 +2 位作者 韩婷 朱亚武 胡季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2-1207,共6页
高磁能积Sm_(2)Co_(17)型烧结永磁体的磁性能和其合金成分及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调整Fe、Zr含量,优化微观结构,使磁体最大磁能积(BH)_(max)和内禀矫顽力H_(cj)得到了同步提升。采用PFM、EPMA、TEM等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微观结... 高磁能积Sm_(2)Co_(17)型烧结永磁体的磁性能和其合金成分及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调整Fe、Zr含量,优化微观结构,使磁体最大磁能积(BH)_(max)和内禀矫顽力H_(cj)得到了同步提升。采用PFM、EPMA、TEM等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微观结构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Fe含量由15%增加到19%,Zr含量由3%降低到2.6%(质量分数),磁体剩磁B r由1.07 T增加到1.13 T,(BH)_(max)也由217.15 kJ/m^(3)增加到241.19 kJ/m^(3),同时,磁体H_(cj)也得到一定提高,由2641.13 kA/m增加到2774.86 kA/m。通过提高Fe含量,降低Zr含量,可以使磁体内避免生成块状富Zr相,提高磁体B r和(BH)_(max)。当Fe含量为19%(质量分数),Zr含量为2.6%(质量分数)时,磁体获得了较大尺寸的胞组织,胞壁处有较高的峰值Cu浓度(26.9%(质量分数)),这是磁体H_(cj)同时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Co_(17)型永磁材料 微观结构 Fe含量 内禀矫顽力 磁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16
作者 李亚杰 秦凤明 +1 位作者 高珊 李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0144-0147,共4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结合金属增材制造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知识理论、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三位一体”专业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复杂工程实践环节设计以及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塑造,促进学生... 针对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结合金属增材制造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知识理论、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三位一体”专业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复杂工程实践环节设计以及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塑造,促进学生能够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为导向的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下载PDF
赤泥在铁、钪元素回收及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梓 赵爱春 +4 位作者 叶鑫 刘宸嘉 李旭 曾淼 康丽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3,共8页
赤泥中含有丰富的铁资源,还含一定量的稀有金属,若是堆存处置,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浪费金属资源。本文在对赤泥产出及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赤泥回收铁和钪的新技术以及在建筑材料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火法处理赤泥工... 赤泥中含有丰富的铁资源,还含一定量的稀有金属,若是堆存处置,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浪费金属资源。本文在对赤泥产出及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赤泥回收铁和钪的新技术以及在建筑材料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火法处理赤泥工艺金属提取效果较好且可以实现有价元素的分步回收,缺点是铁精矿品位较低,成本高;湿法工艺技术简易,成本及能耗低,但存在酸耗量大且多种元素同时浸出、废液无害化处理难度大等缺点。采用火法-湿法冶金联合工艺提钪可以实现赤泥中铁和钪的分步分离,缺点是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及能耗较高。由于赤泥含大量钠碱,在制作水泥等建筑材料时会出现“泛霜”等现象,抑制了其在制备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因此,低成本绿色环保大规模利用赤泥仍是未来铝工业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赤泥预处理成超细粉,提高溶出率;研究金属回收过程中的闭环工艺,尽量减少废液产生;研究赤泥脱碱及减放射性工艺,与其他工业废渣废液协同开发利用,实现以废治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铁回收 钪回收 建筑材料 绿色冶金 赤泥脱碱 以废治废
下载PDF
二茂铁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翔宇 申羽佳 +4 位作者 崔展翔 张敏刚 张秀玲 郭婷婷 闫娟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175,181,共6页
以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与溴代十二烷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FC-DBAB)。用FC-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对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和未改性产品的表面... 以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与溴代十二烷合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二茂铁)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FC-DBAB)。用FC-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对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和未改性产品的表面性质进行分析;以改性材料为正极制备组装锂硫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使碳纳米管/硫复合颗粒表面电负性增大,含有二茂铁基团的表面活性剂改性效果更为显著;改性后的锂硫电池在高倍率下充放电性能更好,二茂铁基团还起到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的作用。FC-DBAB-CNTs@S电池在1 C下充放电循环300圈,单圈衰减率为0.1%,比DTAB-CNTs@S电池下降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锂硫电池 表面改性 穿梭效应
原文传递
水溶性热塑性聚酰亚胺上浆剂对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清清 王飘飘 +2 位作者 钱鑫 张永刚 杨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以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间苯二胺和1,3-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热塑性聚酰亚胺上浆剂,对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HMCF)表面进行上浆处理并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单体摩尔比对上浆剂特性以及上浆处理后纤维... 以双酚A型二醚二酐(BPADA)、间苯二胺和1,3-二(4′-氨基苯氧基)苯(TPE-R)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热塑性聚酰亚胺上浆剂,对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HMCF)表面进行上浆处理并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单体摩尔比对上浆剂特性以及上浆处理后纤维表面结构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热塑性上浆剂对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醚酮酮(PEKK)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ADA与TPE-R的单体摩尔比为1∶1时,合成得到的热塑性上浆剂不仅分子量分布均匀,而且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如温度554℃其热失重仅为5%。上浆处理后,高强高模碳纤维表面O/C由0.08增至0.18,提高了125%;上浆后纤维强度略有增高,模量几乎无变化;上浆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善明显,HMCF/PEKK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由处理前38.5 MPa提升至最高59.4 MPa,增幅高达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聚醚酮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