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的考察
1
作者 骆婷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世纪40年代生发并展开,在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初现端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制关系形成的历史考察,重构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同时也确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性的伦理关系;在新的伦理关系中,马克思将“异化”作为其早期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揭露了“异化”伪装下资本主义的“非人性”与“不自由”,同时反向暗含了对自由、尊严、剥削等伦理议题的思考;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共产主义展开本质追寻,开掘了无产阶级团结与联合的美德,提供了一套未来指向的道德方案。马克思早期经济学哲学思想中的伦理致思,不仅从实质上回应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存在论挑战”,而且也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的道德合法性提供了价值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伦理 异化 自由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对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管 高翔翔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82-85,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人心,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掌握并运用到实践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人心,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掌握并运用到实践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法不断进步的历程。在现阶段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迷失的状况。解决他们的信仰问题,必须总结借鉴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经验,要进一步研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方法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晨 《西部学刊》 2022年第20期116-119,共4页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追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丰富,视“自由”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和自觉的、能动的状态,认为自由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制约,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上言论的自由表达...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追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内涵丰富,视“自由”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和自觉的、能动的状态,认为自由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制约,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上言论的自由表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自由的滥用,发生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失范的发生与主体行为失范、后真相时代下的传播环境和新闻公众的情感与理性等因素息息相关。防范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失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网络思政教育引导、网络人格构建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大学生 网络言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丽华 赵旭亮 《观察与思考》 2017年第3期26-30,共5页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遵循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经济范畴是马克思构建经济学理论殿堂的基本材料。马克思理论逻辑结构构建有几大要素:要找到一个适宜的逻辑起点范畴;要找到一个理论主题或主线;要...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必须遵循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经济范畴是马克思构建经济学理论殿堂的基本材料。马克思理论逻辑结构构建有几大要素:要找到一个适宜的逻辑起点范畴;要找到一个理论主题或主线;要有体现理论主线的中心范畴。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抽象出反映中国现实经济关系的各方面经济范畴来,应当抽象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起点范畴、主题主线和中心范畴,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 逻辑结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丽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7期48-51,7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的重要问题。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考核的主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的重要问题。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考核的主要方法。同时,教师要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考核方式改革 教师素质
下载PDF
灌输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兼谈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光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3期31-33,共3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法。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基本原则,并注意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正确把握这些原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灌输论 大众化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史视域下推进中国城镇化的三个转变
7
作者 王新燕 赵洋 《党政研究》 201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城镇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视域推进中国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从生态文明视域推进经济型城镇向生态型城镇转变,从统筹城乡视域推进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促进... 城镇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视域推进中国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从生态文明视域推进经济型城镇向生态型城镇转变,从统筹城乡视域推进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运行,为推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 统筹城乡 城镇化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
8
作者 张永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共5页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9
作者 李晨萍 王子虎 刘国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8-132,139,共6页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向,蕴藏着主体“增智”、客体“转场”、环体“升级”、介体“创新”的新内涵新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教育主客体面对的角色压力、教育过程承载的环境张力以...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向,蕴藏着主体“增智”、客体“转场”、环体“升级”、介体“创新”的新内涵新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教育主客体面对的角色压力、教育过程承载的环境张力以及育人实践面临的方法冲力。基于此,构建多师型队伍结构、打造一体化育人环境、创新混合式教育模式成为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实践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大学生劳动教育 策略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儒家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10
作者 张志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3,共3页
儒学是中国主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儒家思想在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中,在中国长期处于正统地位,教育着中华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经久不衰。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它的价值所在。但到了近代,由于当时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骄傲自大,导致科学文化发展滞... 儒学是中国主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儒家思想在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中,在中国长期处于正统地位,教育着中华一代代的仁人志士,经久不衰。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它的价值所在。但到了近代,由于当时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骄傲自大,导致科学文化发展滞后,终于在一系列失败因素的作用下被西方列强攻破国门,导致一百多年的耻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期间儒学没有能够独立担负起拯救中国的文化历史重任,究其原因是满清政府骄傲自大,不求上进,认为外国科技文化为奇巧淫技,不屑一顾,导致中国文化一直处于父传子,子传孙的那些文字上的文化,又不学以致用,又没有外来文化新鲜血液的注入,最后导致很优秀的文化只能朗朗上口,至于什么意思,怎么去应用,则无所适从,不去探索也不去实践。可见当时大部分国民处于愚钝,迂腐的深渊里,那是不是儒家文化的本身错误呢?当然不是。它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鲜血液的注入,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矛盾 内因 结合
下载PDF
霍耐特对马克思承认思想的误读——错误逻辑下的秕言谬说
11
作者 骆婷 张晨旸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系统阐述了承认理论的三种基本形式,同时也对马克思的承认思想展开分析论述。但是由于受斯密错误的分工逻辑和黑格尔错误的劳动转化逻辑影响,他将马克思主义误读为一种断裂的理论,将社会基本矛盾误读为承认... 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系统阐述了承认理论的三种基本形式,同时也对马克思的承认思想展开分析论述。但是由于受斯密错误的分工逻辑和黑格尔错误的劳动转化逻辑影响,他将马克思主义误读为一种断裂的理论,将社会基本矛盾误读为承认,将马克思的言论误读为对道德的忽视,从而遮蔽了马克思承认思想的合理性。因此,认清霍耐特对马克思的错误认知,将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承认思想,同时掌握更充足的论据回击其他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思想 劳动转化 分工逻辑
下载PDF
哈索克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主体观的继承与发展
12
作者 杨轲珂 杨小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性别视域探讨主体观的哈索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哈索克强调性别在主体观中的重要性,即女性所具有的认知优势,探讨女性主体"现实的人&... 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性别视域探讨主体观的哈索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哈索克强调性别在主体观中的重要性,即女性所具有的认知优势,探讨女性主体"现实的人"的本质属性及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其特殊的生活经验的真实性,是对长期被资本主义父权制下马克思主义及其追随者所忽视的现象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哈索克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主体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兼及当代意识形态问题
13
作者 张檀琴 任晓楠 李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26-31,48,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虚假意识形态,阐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他们把唯物主义通俗地表述为实证科学,并且提出“哲学科学”的概念,因此...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意识形态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虚假意识形态,阐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他们把唯物主义通俗地表述为实证科学,并且提出“哲学科学”的概念,因此唯物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意识形态。根据科学精神彻底与否,意识形态分为开放型、封闭型和极端型三种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开放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封闭意识形态,并且趋向极化,体现为反科学、蒙昧化、偏执狂和冷酷无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是向科学、人民、实践和人类文明的开放,这既是理论逻辑的体现,又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科学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放性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14
作者 赵丽华 安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11,共4页
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力量,使世界万物产生共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扩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带来了一些新的挑... 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力量,使世界万物产生共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形成了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扩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要逐步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体系,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传播的新机遇,实现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发展 创新 领导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问题及实践路径
15
作者 沈卓 翟照照 《山西农经》 202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下,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为了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下,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为了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深远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返乡 创业就业
下载PDF
抗疫精神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16
作者 郝照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出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中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广泛传播,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一批... 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出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中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广泛传播,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一批优秀的青年政治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精神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17
作者 赵丽华 赵旭亮 《观察与思考》 2016年第7期23-31,共9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自由是人的本性、本质得以确证、肯定、实现的状态。人的类特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但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人的个性得以实...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自由是人的本性、本质得以确证、肯定、实现的状态。人的类特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但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人的个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和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的社会特性是人的社会关系规定性,人的社会关系的外在规定,要适应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自由实现的条件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理论 马克思 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
下载PDF
红色文化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莉 崔利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大学生价值观形塑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网络化背景下的信息智能推送、社会亚文化、虚拟假象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大学生价值认知、误导着价值判断、造成其价值选择偏差。针对以上形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挖掘红... 大学生价值观形塑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网络化背景下的信息智能推送、社会亚文化、虚拟假象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大学生价值认知、误导着价值判断、造成其价值选择偏差。针对以上形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挖掘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发挥红色文化爱国情感陶冶、理想信念激励、价值理念教化功能的引导作用,通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融入互联网络、融入日常生活等多种措施来滋养大学生精神境界、补给精神养分、提升其价值认同,为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可行的现实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管 郭春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4期86-89,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总体情况很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错位、道德素质滑坡。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要优化整合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总体情况很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表现为理想信念淡薄、价值取向错位、道德素质滑坡。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校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要优化整合教育工作者队伍,要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而这也是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优势。在培育的具体过程中,还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几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养成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柴坚 孙小悦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2-74,共3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对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媒体成为网络传播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也开辟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对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媒体成为网络传播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也开辟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此篇文章将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从发挥政府管理引导作用、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优化新媒体平台传播策略等方面去探究完善,从而进一步助力于拓宽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