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种技术模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排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8期8-11,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行大豆2行玉米技术模式和6行大豆4行玉米技术模式的大豆品种,试验中皖豆37、濉科23、宿豆051表现较好,可以为太和县大面积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品种 筛选
下载PDF
太和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经验总结
2
作者 孙长红 桑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117-117,共1页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通过土壤测试,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状况,按不同作物需肥特点和农业生产要求,实行有机与无机、中微量元素适当配比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详细介绍了太和县测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基本经验。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经验 推广 安徽太和
下载PDF
太和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及效能建设对策
3
作者 陈华训 晏孟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3期233-233,237,共2页
简要总结太和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效能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 效能建设 对策 安徽太和
下载PDF
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方一平 訾利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7期117-118,173,共3页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太和县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对策措施,以期为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太和县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对策措施,以期为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和县 耕地质量提升 化肥减量增效 措施
下载PDF
太和县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排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9期6-9,共4页
本文围绕安徽省太和县推行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总结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并分析该种植模式对玉米种植土壤环境、玉米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玉米种植应将重点放在深耕细作、选种、密植、施肥、病虫... 本文围绕安徽省太和县推行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总结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并分析该种植模式对玉米种植土壤环境、玉米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玉米种植应将重点放在深耕细作、选种、密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晚收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促进玉米生长和提升玉米产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宽窄行种植 病虫害防治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太和县桔梗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吕倩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68-68,70,共2页
本文总结了桔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基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桔梗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桔梗 高产 栽培技术 安徽太和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解析
7
作者 郑思宁 任慧慧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1年第5期209-209,共1页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势必会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展开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势必会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展开研究,并从政府、企业、合作社以及法律法规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业技术推广 多元主体
下载PDF
太和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探讨
8
作者 陈修奇 桑涛 +1 位作者 刘刚 陈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320-320,322,共2页
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把农业新科技转化为粮食收入的重要举措。提高培训效果,真正让农民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高标准选取学员;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丰富生动的... 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把农业新科技转化为粮食收入的重要举措。提高培训效果,真正让农民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高标准选取学员;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该文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农业发展 动力 新型农民培训 安徽太和
下载PDF
2015年太和县玉米增施锌肥效果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芳 孙长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18-18,20,共2页
2015年在太和县开展玉米增施锌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增产率为7%左右,一般增施硫酸锌30kg/hm2较为理想。
关键词 玉米 锌肥 应用效果 安徽太和 2015年
下载PDF
太和县大豆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华训 晏孟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5期159-159,162,共2页
介绍太和县大豆生产现状,分析太和县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太和县大豆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大豆 生产现状 可持续发展对策 安徽太和
下载PDF
太和县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利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22期46-48,共3页
分析了太和县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播种质量、改良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后期管理、一喷三防等方面提出了对应措施。
关键词 太和县 小麦生产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太和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12
作者 陶西俊 孙长红 王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68-69,共2页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小麦肥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太和县农业生产实际,小麦目标产量为600 kg/667m2...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小麦肥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太和县农业生产实际,小麦目标产量为600 kg/667m2,建议推荐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纯氮1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7 kg/667 m2、氧化钾5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型 推荐施肥量 安徽太和
下载PDF
2014年太和县芝麻与甘薯套种肥效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陶西俊 孙长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35-35,39,共2页
在太和县开展芝麻与甘薯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基施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追施尿素225 kg/hm2处理及基施复合肥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追施尿素112.5 kg/hm2处理模式最佳,效益较高。
关键词 芝麻 甘薯 套种 肥效 安徽太和 2014年
下载PDF
太和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
14
作者 王利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6期1-3,32,共4页
该文从安徽太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了阻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若干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 该文从安徽太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了阻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若干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关键在于保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等)的土地需求,与农民退出土地所生产的土地供给之间的基本同步;当前,应重点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推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现状 调查
下载PDF
2019年太和县小麦配方施肥实施内容及应用效果
15
作者 桑涛 李祥轩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55-55,58,共2页
通过采样测试了解地力、田间试验验证肥料配方是否适应当地小麦生产需要、提出施肥指导意见、采用农企对接送肥到村、建设示范区、开展观摩培训及指导服务等活动开展小麦配方施肥,为了更好地掌握小麦配方施肥的应用效果,太和县农技推广... 通过采样测试了解地力、田间试验验证肥料配方是否适应当地小麦生产需要、提出施肥指导意见、采用农企对接送肥到村、建设示范区、开展观摩培训及指导服务等活动开展小麦配方施肥,为了更好地掌握小麦配方施肥的应用效果,太和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经验模式,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配方施肥 实施内容 应用效果 安徽太和 2019年
下载PDF
2020年太和县大豆不同配方施肥对比试验报告
16
作者 李祥轩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13期174-175,共2页
本文通过对太和县大豆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分析得以检测报告。
关键词 太和县大豆 实验选材 结果分析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冰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为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方面,大豆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耐阴性强且密植性好的稳产型品种;玉米应选用耐密、抗... 为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增产增效,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品种选择方面,大豆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耐阴性强且密植性好的稳产型品种;玉米应选用耐密、抗逆且宜机收的品种。播种管理方面,一般采用6行大豆与4行玉米相间种植为一个栽培单元的种植模式,可在6月中下旬采用机械化种植。田间管理方面,要求及时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栽培过程中,注意粗缩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黏虫等玉米病虫害以及豆蚜、豆天蛾和烟粉虱等大豆虫害的防治;进入成熟期后须及时收获、晾晒和贮藏。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作物间和谐共生,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农业种植新模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品种选择 播种模式 病虫草害防控 适期收获
下载PDF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18
作者 崔丽丽 《中外食品工业》 2024年第16期105-107,共3页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本文以太和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太和县小麦种植历史和现状的深入研究,从种子选择与处理、科学选地与整地、规范化播种、科学施肥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本文以太和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太和县小麦种植历史和现状的深入研究,从种子选择与处理、科学选地与整地、规范化播种、科学施肥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小麦赤霉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等太和县小麦栽培中常见的重大病虫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科学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推动了太和县小麦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 高产高效栽培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9
作者 陈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8-21,共4页
本文结合安徽阜阳太和县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前精细整地,采用精耕细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选择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分拣、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过程中,确保水分... 本文结合安徽阜阳太和县夏玉米生产实践,总结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前精细整地,采用精耕细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选择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品种,并进行分拣、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过程中,确保水分适量供应,适时进行杂草防除、平衡施肥,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水的需求;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综合防控穗腐病、锈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成熟后,适当延后收获,以达到增产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夏玉米生长,从而提升其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适度晚收
下载PDF
阜阳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修奇 孙长红 陶西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83-83,85,共2页
介绍了阜阳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以期为该地区芝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芝麻 选地整地 适时播种 田间管理 安徽阜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