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微泵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复发率探讨
1
作者 秦耐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1-0024,共4页
观察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钠进行微泵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依照研究条件,招募共计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加相关活动,并均符合消化道出血诊断内容。自2022年1月... 观察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钠进行微泵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依照研究条件,招募共计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加相关活动,并均符合消化道出血诊断内容。自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开展研究案例收集整理。依照黑箱随机抽样结果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划分,保证每组的研究案例对等均为31例。按要求区分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保证对照组按照注射奥美拉唑的方案开展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进行微泵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重点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出血部位止血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通过组间对比整理研究结果。结果 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数据96.77%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用时为(16.04±3.11)h、再次出血率为(3.23%),对照组患者的止血用时则为(25.42±3.70)h、再次出血率为(41.9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更好,且发生再次出血的情况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症因子水平分别为相较于对照组,其数据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采取微泵治疗干预消化道出血症状,是较为理想且符合临床需求的。其功效证明该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满足快速止血的需求,帮助患者减少再次出血带来的风险,帮助患者更好的摆脱病痛干扰,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复发率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消化道出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改善评价
2
作者 秦耐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08-0111,共4页
探究四联疗法治疗消化道出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 本文观察对象为消化道出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60例,收取时间段在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以四联疗法、常规三... 探究四联疗法治疗消化道出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 本文观察对象为消化道出血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60例,收取时间段在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以四联疗法、常规三联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各指标结果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止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p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还能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 四联疗法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SAMD5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
3
作者 沈晓健 朱郁飞 +2 位作者 谢美丽 丁益宏 张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SAMD5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胃癌诊断提供新型分子标志物。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经本院病理确诊胃癌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58.6±5.9)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SAMD5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胃癌诊断提供新型分子标志物。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经本院病理确诊胃癌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58.6±5.9)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中SAMD5蛋白阳性表达,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SAMD5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SAM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SAMD5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MD5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阴性表达患者,低分化增多,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增多,TNM分期(Ⅲ-Ⅳ)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组织SAMD5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SAMD5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临床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AMD5 病理特征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冯海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探讨广基结直肠息肉病人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共纳入58例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方法将入组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病人,内镜下粘膜... 探讨广基结直肠息肉病人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共纳入58例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方法将入组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病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用于对照组病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用于实验组病人,针对术中用时、术后身体恢复时间、治疗有效性、并发症、疾病反复性展开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术中用时(85.32±6.75)min,多于对照组的(30.53±16.34)min,P<0.05;实验组术胃肠功能、肛门直肠、排便等时间分别(1.45±0.57)月、(29.78±3.51)h、(82.55±6.47)min,与对照组(1.56±0.48)月、(28.35±5.52)h、(84.69±7.08)min比较,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0%高对照组的86.21%,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当,P>0.05;实验组疾病反复性低,P<0.05。结论 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较,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病人更适合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式,除手术用时稍长以外,其术后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当,但预后更好,复发率更低,其临床优势绝佳,是可以阻止病情反复的医疗措施,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广基结直肠息肉 反复性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