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汤华晓 宋连连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的差异,为提高此类组织病变性质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资料及其术前病理活检资料,分析病理活检和EMR/ESD标...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的差异,为提高此类组织病变性质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资料及其术前病理活检资料,分析病理活检和EMR/ESD标本病理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3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5例浸润性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例不明确瘤变或异型增生, 2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7例浸润性癌。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活检符合49例,符合率为70.0%(49/70)。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率为28.6%(20/70),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诊断升级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升级11例,术后病理诊断降级1例,为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术后病理降级为不明确瘤变或异型增生。结论术前病理活检诊断与EMR/ESD术后病理诊断间有较低的符合率,但其为之前的内镜随访和手术根治提供一定依据,从而减轻病理医师对癌与非癌诊断的压力,对高级别上皮内瘤或早期胃癌活检标本诊断级别降低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EMR/ESD手术,并根据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来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变 早期胃癌 内镜切除术 病理活检
下载PDF
相关血清因子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燕 杨宪鲁 +3 位作者 汤华晓 于洋 梁晓玲 高胜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78-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IL-2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DCIS患者作为DCIS组, 153例IDC患...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IL-2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DCIS患者作为DCIS组, 153例IDC患者作为IDC组,另选取134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根据TNM分期将IDC组患者分为Ⅰ组(轻度IDC患者, TNM分期Ⅰ+Ⅱ期, 62例)及Ⅱ组(重度IDC患者, TNM分期Ⅲ+Ⅳ期, 91例)。DCIS组和IDC组患者接受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IL-6、IL-8、IL-2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SCC-Ag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YFRA21-1水平。比较DCIS组与IDC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组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不同疗效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SCC-Ag和CYFRA21-1水平;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DCIS组及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DCIS组相比, 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DC-Ⅰ组相比, IDC-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DCIS组、IDC-Ⅰ组、IDC-Ⅱ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较稳定(SD)+进展(PD)患者明显下降(P<0.05)。DCIS组和IDC组术后复发患者分别为5例和16例, DCIS组和IDC组患者SCC-Ag和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DCIS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0.0%(3/5), CYFRA21-1阳性率为80.0%(4/5);IDC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2.5%(10/16), CYFRA21-1阳性率为68.8%(11/16)。279例乳腺癌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44.8%(125/279)、18.6%(52/279)、13.3%(37/279)。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而SCC-Ag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 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SCC-Ag阳性患者;CYFRA21-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 CYFRA21-1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 CYFRA21-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CYFRA21-1阳性患者。结论 血清IL-6、IL-8、IL-22、SCC-Ag和CYFRA21-1被认为是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血清因子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ALA-PDT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3 位作者 雷旭光 苏芳 董岩 孙玉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ALA-PDT(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5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治疗组及对照1组采用双波长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同时,... 目的:观察ALA-PDT(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5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治疗组及对照1组采用双波长ALA-PDT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同时,治疗组及对照2组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连续8周。结果: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62.96%及34.38%,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DT 他克莫司 玫瑰痤疮 联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红蓝光联合治疗对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1、IL-6、IL-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1 位作者 雷旭光 董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2200-2202,共3页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对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IL-1、IL-6、IL-8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5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另选择24例...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对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IL-1、IL-6、IL-8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5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另选择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寻常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IL-1、IL-6、IL-8水平。结果: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1、IL-6、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IL-1、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患者抑制了IL-1、IL-6、IL-8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9红蓝光 IL-1 IL-6 IL-8
下载PDF
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9和NF-κB的表达和意义
5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2 位作者 汤华晓 丛涛 李玲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6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结节性红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0月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及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确诊的结节性... 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结节性红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0月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及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确诊的结节性红斑患者52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9和NF-κB的mRNA水平。结果疾病组外周血中TLR9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NF-κB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中TLR9与NF-κB的mRNA水平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89,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结节性红斑患者TLR9 mRNA水平明显降低,NF-κB mRN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LR9和NF-κB可能参与了结节性红斑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外周血 TOLL样受体9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超声人工智能联合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辅助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洪杰 于霞 +2 位作者 张恩东 马立勇 汤华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人工智能联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与报告系统(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0例(共920个结节)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人工智能、T... 目的:探讨超声人工智能联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与报告系统(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0例(共920个结节)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人工智能、TI-RADS分类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一致性。结果:人工智能、TI-RADS及联合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分别为78.80%(725/920)、80.98%(745/920)及85.00%(782/920);敏感度76.36%(252/330)、80.61%(266/330)及86.36%(285/330);特异度分别为80.17%(473/590)、81.19%(479/590)及84.24%(497/590)。ROC曲线分析人工智能、TI-RADS分类及联合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783、0.792及0.853(Z=1.465,P=0.143)。结论:人工智能与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诊断能更有效地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甲状腺影像与报告系统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火针联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90-94,共5页
目的 评价火针联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痤疮(湿热蕴结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目的 评价火针联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痤疮(湿热蕴结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以火针联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7例、对照组42例完成观察。治疗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44.68%、80.85%、93.62%,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6周后与本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80.95%,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火针联合丹参酮胶囊、多西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湿热蕴结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丹参酮胶囊 多西环素 中重度痤疮 疗效
下载PDF
火针、米诺地尔酊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985-987,共3页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渐进性毛囊微小化的脱发,是导致70%男性和40%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脱发的最常见原因[1]。男性通常表现为太阳穴发际线后退和头顶秃顶,而女性通常在保留额发际线的情况下,头皮顶部普遍变...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渐进性毛囊微小化的脱发,是导致70%男性和40%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脱发的最常见原因[1]。男性通常表现为太阳穴发际线后退和头顶秃顶,而女性通常在保留额发际线的情况下,头皮顶部普遍变薄[2]。AGA虽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但是对患者的外观、心理健康、社会认同感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AGA的方法[3]。目前米诺地尔酊仍然是治疗AGA的一线外用药物,临床应用已30多年,大量的文献证明,治疗AGA安全且有效[4]。目前有较多文献报道,火针治疗脱发性疾病效果显著[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米诺地尔酊 火针治疗 外用药物 社会认同感 发际线 文献报道 太阳穴
下载PDF
祛疣方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观察
9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2 位作者 汤华晓 张锐利 于源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观察祛疣方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用祛疣方外洗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上... 目的:观察祛疣方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用祛疣方外洗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上升,CD8+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疣方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较好,复发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跖疣 祛疣方 火针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胸腺五肽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宪鲁 王海燕 +5 位作者 张锐利 于学红 苏芳 董岩 孙玉鲁 雷旭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2530-2533,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胸腺五肽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IL-23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4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1组42例和对照2组45例,观察组采用 ALA-...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胸腺五肽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IL-23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4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1组42例和对照2组45例,观察组采用 ALA-PDT 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1组采用 ALA-PDT 治疗,对照2组采用胸腺五肽治疗,另选择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IL-17、IL-23水平。结果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健康组(t =28.10,P <0.01;t =11.10,P <0.01),治疗后观察组 IL-17、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17,P <0.01;t =28.02,P <0.01)。结论 ALA-PDT 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抑制了 IL-17、IL-23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胸腺五肽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4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燕 杨宪鲁 +2 位作者 汤华晓 丛涛 李玲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市立医院确诊的结节性红... 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威海市立医院确诊的结节性红斑患者43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2、TLR4 mRNA的表达。结果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中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9. 36±2. 71、11. 84±3.4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 57±2 35、1. 84±2.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563、4. 054,均P <0. 01)。结论结节性红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结节性红斑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结节性/血液 Toll样受体2/血液 Toll样受体4/血液
原文传递
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超声表现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海颖 郭娜娜 汤华晓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72-72,共1页
患者女性,27岁,孕1产0,孕24周超声系统检查双眼晶状体、玻璃体透声好(图1)。孕36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眼晶状体透声好,玻璃体内见不规则团块状略高回声,周边见带状高回声(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 患者女性,27岁,孕1产0,孕24周超声系统检查双眼晶状体、玻璃体透声好(图1)。孕36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眼晶状体透声好,玻璃体内见不规则团块状略高回声,周边见带状高回声(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高回声带上见红色血流信号(图3),频谱多普勒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图4),且与视乳头中央动脉血流信号相连续。双眼球后区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继发视网膜脱离。孕妇经产前咨询后选择引产。引产胎儿眼球标本固定后置于水盆中再次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前诊断基本一致,且图像更加清晰(图5,6),高回声主要集中在玻璃体腔中央区,贯穿整个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引产胎儿 超声表现 双眼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Doppler 继发视网膜脱离 异常回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