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卓越医师培养方案的思考与探讨
1
作者 吕秀玲 孙志诚 +2 位作者 李炯 李鹏 陈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为更好地实施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卓越医师培养方案,需要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均衡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资源持续性推动,使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医学影像学专业卓越医师的培养需要突破常态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优化专... 为更好地实施对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卓越医师培养方案,需要根据院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均衡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资源持续性推动,使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医学影像学专业卓越医师的培养需要突破常态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优化专业培养计划,整合并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拓宽教学体系思路,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施行导师制带教管理和教育制度,早接触科研及临床计划,可以尽早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度融合。通过加强国内外医学教育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通过构建新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实现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相互衔接。文章重点对本专业卓越医师培养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为培养优秀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提供新颖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卓越医师 培养方案 教学模式 导师制带教 教育改革
下载PDF
虚拟仿真DR操作智能训练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炯 吕秀玲 +3 位作者 平学军 李鹏 贾晶 陈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蔓延全球各领域,新科技创新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优势。宁夏医科大学把医学教育摆在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校情。通过虚拟仿真直接... 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蔓延全球各领域,新科技创新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优势。宁夏医科大学把医学教育摆在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校情。通过虚拟仿真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 digit radiography,DR)操作智能训练系统教学辅助,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医学影像学新科技教育创新,有利于全方位推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的新定位和新理念。建立具有高等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影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DR操作技术 智能训练系统 新科技创新技术 教育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血常规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吴赓 冯林 +3 位作者 殷荷 党甜甜 李光琪 赵志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73-3379,共7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295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血培养报阳时间和PCT排除血培养污染菌,辅... 目的探讨血常规相关指标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295例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血培养报阳时间和PCT排除血培养污染菌,辅助诊断血流感染。依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单菌感染组和多菌感染组。再将多菌感染组又分为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分析单菌感染组与多菌感染组,以及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PCT及血常规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单菌感染组与多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绝对值(MX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NP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结果阴性、阳性组和革兰染色结果混合组WBC、NEUT%、NEUT#、NLR、NPR、SIRI、SII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和PCT水平升高是发生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BC、PCT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混合细菌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84.3%;WBC、PCT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的AUC为0.94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和90.0%。结论WBC、PCT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及混合革兰染色细菌血流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白细胞计数 血常规指标 降钙素原 血培养
下载PDF
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辅助诊断长病程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方面的应用
4
作者 吴赓 冯林 +3 位作者 殷荷 党甜甜 李光琪 赵志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1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探讨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在长病程患者细菌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23年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以及静脉血样本各20例。利用血培养、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同时检测样本中的病原菌,比... 目的探讨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在长病程患者细菌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23年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以及静脉血样本各20例。利用血培养、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同时检测样本中的病原菌,比较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性能指标。进一步比较疑似混合感染组(SMIG)和单一感染组(SIG)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通过一致性评价和临床性能指标分析后发现,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的结果一致率为80.00%,灵敏度为88.24%,特异性为33.3%。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结果一致率为70.00%,灵敏度为82.35%。通过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疑似混合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以及PCT恢复正常时长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混合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长与病程长于单一细菌血流感染患者,且利用16S rDNA文库构建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血培养技术诊断长病程血流感染病原菌,辅助临床医生针对长病程血流感染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细菌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亚慢性臭氧暴露诱发树鼩多器官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陈玥 苏丹 +1 位作者 贵文娟 孙效容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83-788,共6页
目的观察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各系统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8只树鼩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5)。实验组树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1 ppm),每天8 h,连续28 d,制备亚慢性臭氧暴露树鼩模型。HE染色观察臭氧对树鼩多器官损伤的影响。结果对照... 目的观察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各系统器官的损伤情况。方法8只树鼩分为对照组(n=3)和实验组(n=5)。实验组树鼩暴露于臭氧环境中(1 ppm),每天8 h,连续28 d,制备亚慢性臭氧暴露树鼩模型。HE染色观察臭氧对树鼩多器官损伤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树鼩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树鼩呼吸系统中肺实变明显,肺部正常结构基本消失,肺部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中心区域,表现为渗出性和出血性病变,肺泡腔内有较多蛋白质渗出物沉积和出血,肺泡管严重变形。免疫系统中腭扁桃体淋巴结结构相对松散,被膜下窦增宽,髓质区染色浅,组织排列疏松,淋巴细胞大量崩解坏死;脾脏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崩解,红白髓结构不清,脾小结不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结构不明显,呈现脾脏出血性坏死和脾萎缩的特征。眼呈现严重的全葡萄膜炎表现,角膜上皮与角膜基质层脱离,角膜明显增厚主要为基质层明显疏松结构紊乱且增厚,睫状肌排列紊乱,玻璃体腔内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沉积物,视网膜脱落、断裂,视网膜各层细胞大量减少且排列稀疏,结构不清。结论亚慢性臭氧暴露对树鼩多系统组织器官产生严重损伤,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树鼩 呼吸系统 葡萄膜炎 免疫系统
下载PDF
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玥 苏丹 +1 位作者 贵文娟 孙效容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研究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树鼩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组织学证据。方法6只正常成年树鼩,雌雄各半,经安乐死后大体解剖,并取鼻、喉、肺、气管等呼吸系统重要组织器官,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 目的研究树鼩呼吸系统主要组织器官的组织学特征,为树鼩作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组织学证据。方法6只正常成年树鼩,雌雄各半,经安乐死后大体解剖,并取鼻、喉、肺、气管等呼吸系统重要组织器官,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结果树鼩鼻、喉、气管和肺作为呼吸系统重要器官组织学特征与人类非常接近,树鼩鼻兼有嗅觉器官的组织学特点,气管兼有发声器官的组织学特点。结论树鼩呼吸系统主要器官与人组织学特点相近,树鼩可作为呼吸系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呼吸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