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秀莲 张成磊 +3 位作者 孟繁君 祝茜 代超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 分析宁夏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 检测2 062名医务人员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 所有医务人员血清25-(OH)D平均为(17.91±16.59)ng/m L,缺乏、不足共... 目的 分析宁夏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方法 检测2 062名医务人员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 所有医务人员血清25-(OH)D平均为(17.91±16.59)ng/m L,缺乏、不足共计1 765例,高达85.6%。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60岁组平均水平最高,为(21.69±18.73)ng/m L。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某医院医务人员25-(0H)D营养状况不佳,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应当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医务人员 评估
下载PDF
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董辉 顾铃毓 +1 位作者 俞梦楚 张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目的 探讨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及L0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干扰及过表达circRNA CCND1... 目的 探讨circRNA CCN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及L0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干扰及过表达circRNA CCND1后,通过qRT-PCR检测circRNA CCND1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和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HepG2细胞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LO2细胞高(P <0.05)。Si-circRNA CCND1组circRNA CCND1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和Si-NC组下降(P <0.05),Oe-circRNA CCND1组较Control组和Oe-NC组升高(P <0.05)。各组细胞培养0、24、48、72和96 h后细胞增殖活性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ontrol组及Si-NC组比较,Si-circRNA CCND1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 <0.05),G_(0)/G_(1)期比值升高(P <0.05),S及G_(2)/M期比值下降(P <0.05);与Control组及Oe-NC组比较,OecircRNA CCND1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G_(0)/G_(1)期比值下降(P <0.05),S及G_(2)/M期比值升高(P <0.05)。Si-circRNA CCND1组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较Control组、Si-NC组少(P <0.05),Oe-circRNA CCND1组较Control组及Oe-NC组多(P <0.05)。结论 circRNA CCND1能够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circRNA CCND1 HEPG2 细胞生理学现象
下载PDF
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艳 邸师红 +3 位作者 吴俊 梁倩 童静 郝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确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结果。结果 200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男132例(66.0%),女68...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确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结果。结果 200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男132例(66.0%),女68例(34.0%)。开放性骨折是引起骨科血流感染常见诱因。本组患者中单发伤62例(31.0%),多发伤89例(44.5%)。单一菌感染182例(91.0%),复数菌感染18例(9.0%);有基础疾病史患者55例(27.5%)。共计分离出2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8株(49.5%)、革兰阳性菌91株(41.7%)、厌氧菌10株(4.6%)、真菌9株(4.1%)。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株(18.8%)、大肠埃希菌27株(12.4%)、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0.6%)、肺炎克雷伯菌19株(8.7%)、鲍曼不动杆菌14株(6.4%)及铜绿假单胞菌11株(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9.1%(9/23)和78.0%(32/4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3.0%(17/27)和47.4%(9/1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8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均≥80%。厌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均敏感。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骨科血流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病原菌,应加强骨科病房感染防控措施,降低骨科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血流感染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WS/T 403-2012和6σ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史清梅 杨晓燕 +1 位作者 孟繁君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作为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判断标准,在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2014年某检验室6次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及各项目室内... 目的探讨卫生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常规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作为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判断标准,在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2014年某检验室6次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及各项目室内质控数据的累积变异系数(CV%);按照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判断和分析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并以行业标准WS/T 403-20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的σ水平,并判断各项目的性能。结果全部23个检测项目,2013年度其中10个项目的σ水平>6σ,14个项目的σ水平>3σ,<2σ的项目有3个。2014年度质评结果 5个项目的σ>6σ,17个项目的σ水平>3σ,其中<2σ的项目1项。结论应用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6σ标准分析室间质评数据,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有助于临床实验室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生化 室间质量评价 结果分析 允许总误差 6σ标准
下载PDF
宁夏地区rs17042171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凯 杨震 +2 位作者 王利新 马全萍 于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4q25区域rs1704217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宁夏地区人群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315例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 目的探讨染色体4q25区域rs1704217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宁夏地区人群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宁夏医科大学心脑血管病医院315例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组164例,对照组(non-atrial fibrillation,NAF)151例。应用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rs17042171位点基因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检测指标等。结果AF组与NAF组rs1704217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AA(17.3%,24.8%)、AC(44.4%,51.7%)、CC(38.3%,23.5%)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39.5%,50.7%)、C(60.5%,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CC、AC基因型的人群与携带AA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更易发生房颤。结论染色体4q25区域SNP位点rs17042171可能与宁夏地区心房颤动的发生存在风险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7042171 宁夏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占君 焦婷婷 +3 位作者 张成磊 刘亚鑫 杨秀莲 杨晓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究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门诊、急诊科及ICU确诊为DIC患者10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门诊、急诊科及ICU确诊为DIC患者10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用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TAT)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TM和TAT检测结果,对血浆TM和TAT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TM和T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IC患者血浆中的TM和TAT单独和联合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M和TA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75.0%,均高于TM和TAT的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 TM、TAT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早期DIC的检出率,而且能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有早期诊断DIC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下载PDF
普外科无菌体液多重耐药菌特征及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邸师红 代超 +2 位作者 祝茜 韩鹏鹏 杨晓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无菌体液病原菌感染特征以及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通外科住院且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以及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分离出病原菌...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无菌体液病原菌感染特征以及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通外科住院且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以及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分离出病原菌的数量分为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2组资料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后,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筛选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82例患者,共检出1 07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50株(32. 56%),革兰氏阴性菌622株(57. 86%),念珠菌85株(7. 91%),厌氧菌18株(1. 67%),排前5位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以及念珠菌。单一感染700例(79. 37%),混合感染182例(20. 63%),混合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组合感染模式为主。与单一感染组相比,混合感染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 <0. 05),且混合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 <0. 05),病死率明显升高(P <0. 05)。多因素结果筛选显示,高龄、恶性肿瘤、多脏器功能衰竭、基础疾病≥2种、侵入性治疗、近期住院超过7 d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无菌体液混合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 普通外科患者无菌体液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多,耐药形势严峻,影响普外科混合感染的因素较多,根据监测结果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降低混合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无菌体液 多重耐药菌 混合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免疫组室间质评结果回顾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成磊 祝茜 +2 位作者 黄勇翔 刘亚鑫 王利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总结分析质评结果,监控实验室分析性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质量改进。方法对该科室免疫组在2011~2014年参加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的感染性疾病血清... 目的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总结分析质评结果,监控实验室分析性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质量改进。方法对该科室免疫组在2011~2014年参加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的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A、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C、内分泌、肿瘤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完成27项检测指标990个检测结果,966个符合NCCL标准,合格率达97.6%。内分泌、肿瘤标记物、HbA1c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满足总误差要求。结论该实验室室间质评合格率较高,应当继续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坚持做好室内质控,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达到全面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量评价 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内分泌 肿瘤标志物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10236例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秀莲 孟繁君 +3 位作者 焦婷婷 张成磊 韩鹏鹏 王利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0期-,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控制对策。方法查阅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及病历,对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36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6例,发生率为0.35%,其中过敏反应24例,占66.67%;发热反... 目的探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控制对策。方法查阅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及病历,对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36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6例,发生率为0.35%,其中过敏反应24例,占66.67%;发热反应12例,占33.33%。6012例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2例,发生率为0.53%,4224例无输血史/娠妊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0.09%,有、无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至2014年度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输注血液制剂的成分有关,红细胞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及冷沉淀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反应常见,有输血史/妊娠史者易发生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 发热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繁君 张成磊 +3 位作者 代超 祝茜 黄勇翔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模式1(全阴性)、模式2(抗-HBs+)、模式3(抗-HBs+、抗-HBc+)、模式4(抗-HBs+、抗-HBe+、抗-HBc+)所占比例,分别为24.6%、23.0%、20.3%和12.9%,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少见模式,且HBs Ag阳性的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11.3%)。结论住院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较为复杂,且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组合模式的探讨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感染模式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成磊 杨宝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模式。肿瘤生物治疗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生物治疗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模式。肿瘤生物治疗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天然产生的针对性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CIK细胞 肿瘤 生物治疗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红英 杨秀莲 +4 位作者 杨丽娟 白芳云 陈孟 陈璟 陈志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尚未服用抗凝剂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按照房颤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标准》(0分、1分、≥2分3个标准)分为低危组(14例)、中危组(22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尚未服用抗凝剂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按照房颤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标准》(0分、1分、≥2分3个标准)分为低危组(14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24例)。同期将入选30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次日清晨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各项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PT、APTT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D-D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TEG参数中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Angle角、MA、C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A2DS2-VASc评分的不同,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组间的R值、K值、Angle角、MA值、C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TEG参数中R值、K值缩短,Angle角、MA值、Cl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EG参数中R值缩短,Angle角、MA值、Cl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R值、K值与D-D、FIB呈负相关性,Angel角、MA值、Cl值与D-D、FIB呈正相关性。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D-D、FIB具有相关性,TEG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非瓣膜性房颤 血栓栓塞风险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波 张成磊 +1 位作者 孟繁君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0-341,共2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 813份标本分别采用CM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 2 813份标本中,TPPA阳性为361...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 813份标本分别采用CM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 2 813份标本中,TPPA阳性为361例,阳性率为12.8%。以TPPA为金标准,CMIA的敏感性为96.5%(361/374),特异性为99.4%(2 439/2 452);TRUST的敏感性为28.3%(102/361),特异性为100%(2 452/2 452)。结论 CM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实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试验
下载PDF
435例慢性腹泻粪便标本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秀莲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17-318,共2页
目的对慢性腹泻粪便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435例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进行培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5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未培养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其他致病菌。其中415例培养出酵母样真菌,... 目的对慢性腹泻粪便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435例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进行培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5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未培养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其他致病菌。其中415例培养出酵母样真菌,培养阳性率为95.4%。其中老年人和儿童阳性率高,分别为48%和31%。从43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670株酵母样真菌,其中念珠菌属460株,占68.7%,酵母菌属212株,占31.3%.念珠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念珠菌属的68.6%。药敏结果:念珠菌属对氟胞嘧啶(FC)、两性菌素B(AMB)、氟康唑(FCA)、伏力康唑(VRC)、伊曲康唑(ITR)的耐药性分别为1.3%、0.6%、0.2%、3.2%、4.1%。结论抗生素长期不合理应用,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造成酵母样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慢性腹泻,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儿童及老年人培养阳性率高,对此类人群尤其要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样真菌 慢性腹泻 大便培养
下载PDF
FUS-200与H-800联合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小琴 代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对比FUS-200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对尿红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1年11月12日至2011年12月10日,共500份住院病人及体检病人的晨尿,将尿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 目的对比FUS-200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对尿红细胞检测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1年11月12日至2011年12月10日,共500份住院病人及体检病人的晨尿,将尿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FUS-2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对照组用显微镜(Olympus CX31)进行检测(RBC>3/HP为异常标本),将显微镜检测作为实验的金标准,测得的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结果测尿标本中红细胞,FUS-200与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χ2=21.04,P<0.05),H-800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χ2=4.50,P<0.05。FUS-200与H-800联合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进行比较时χ2=2.25(P>0.05),同时进行Kappa检验,所得结果 Kappa=0.9716,对Kappa值进行假设检验,U=22.28,P<0.01。结论 FUS-200尿沉渣分析仪与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大减少镜检所带来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 尿沉渣镜检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患者病原学分布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邸师红 马倩 +1 位作者 代超 苏春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死亡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ICU科确诊的脓毒血症患者198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死亡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ICU科确诊的脓毒血症患者198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37例)和死亡组(61例),对患者29项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2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58.1%)、革兰阳性菌78株(37.1%)、真菌8株(3.8%)、厌氧菌2株(1.0%);排前六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4%)、肺炎克雷伯菌(1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2%)、鲍曼不动杆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7.2%)及肠球菌属(7.6%);210株致病菌中共检出99株多重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1.2%和68.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9.0%和41.4%,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占21.3%;对死亡组和生存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PACHE II评分≥18分、糖尿病、基础疾病≥2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侵入性治疗、NT-proBNP和PC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脓毒血症患者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高,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监测管理,早期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血症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Ⅰ、肌钙蛋白Ⅰ联合心肌标志物对微小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成磊 黄勇翔 +2 位作者 邸师红 马倩 王利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2期3353-3355,共3页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常规心肌标志物在微小心肌损伤(MM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72例胸痛患者血清hs-cTnⅠ、cTnⅠ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常规心肌标志物在微小心肌损伤(MM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72例胸痛患者血清hs-cTnⅠ、cTnⅠ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常规心肌标志物的水平。MMD组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6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4例。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早期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I联合4项指标检测阳性率为99.4%,高于cTnI的阳性率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最高。结论早期诊断MMD中,血清hs-cTnI比cTnI更敏感,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I 心肌标志物 微小心肌损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4项心肌指标联合检测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邸师红 代超 +3 位作者 焦婷婷 马倩 李占君 杨晓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0期3026-3029,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高龄ACS患者...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高龄ACS患者132例(ACS组),非缺血性胸痛患者98例(NICP组)和健康对照者100例(对照组)。ACS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0~<3h、3~<7h、7~<12h3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液中IMA、H-FABP、cTnI、CK-MB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IMA、H-FABP、cTnI、CK-MB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NICP组与对照组(P<0.05);死亡组这4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与H-FABP联合检测诊断ACS的AUC为0.815,4项心肌指标联合检测诊断ACS的AUC为0.941,其中敏感度(90.5%)、特异度(91.3%)、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89.5%)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IMA与H-FABP联合检测。结论 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高龄患者ACS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降低患者漏诊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尿红细胞位相、血尿红细胞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小琴 代超 +4 位作者 邸师红 焦婷婷 张成磊 杨秀莲 王利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2924-2927,2932,共5页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位相,血、尿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指标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肾内科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142例,非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位相,血、尿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指标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肾内科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142例,非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差显微镜检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中红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血、尿红细胞MCV,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C1q、胱抑素C(CysC)、肌酐(Cr)、尿素(UREA)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中可见变形红细胞,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中变形红细胞检出率(61.63%)明显高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0.36%)和非肾小球性肾炎患者(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补体C1q、Cr、UREA、Cys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肾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来评价诊断肾小球肾炎的效能,MCV差值法与尿红细胞位相法联合检测诊断肾小球肾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于两种方法单独检测,但特异度仅为79.2%,而3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肾小球肾炎的AUC为0.940,灵敏度(92.0%)、特异度(91.5%)、阳性预测值(89.0%)、阴性预测值(92.5%)明显高于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和某一方法单独检测结果。结论采用尿红细胞位相,血、尿红细胞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指标联合检测,既可排除检测人员的主观判断误差,又可提高诊断肾小球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红细胞位相 血尿平均红细胞体积差值 血清补体C1q 胱抑素C 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应用ROMA指数评估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丹 席向红 +3 位作者 张建荣 崔洁 焦婷婷 王利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3期3461-3463,3466,共4页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风险评估(ROMA)指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8例,采用Cobas 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132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56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CA)1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风险评估(ROMA)指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88例,采用Cobas 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132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56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糖类抗原(CA)125水平,计算ROMA指数及ROMA风险评估的截断值,联合绝经状态评估患者患卵巢恶性肿瘤的风险性。结果血清CA125、HE4及ROMA指数在卵巢癌组中分别为302.60(104.69,595.03)U/mL、222.65(116.38,485.30)pmol/L、83.85%(58.89%,95.46%),均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7)。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A125水平有升高(P<0.017)。ROMA指数最优截断值拟定为绝经前9.96%,绝经后43.35%。绝经前各指标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如下:ROMA指数(Youden指数0.639,灵敏度83.8%,特异度80.1%,曲线下面积0.896),HE4(Youden指数0.662,灵敏度66.2%,特异度100.0%,曲线下面积0.886),CA125(Youden指数0.578,灵敏度88.2%,特异度69.6%,曲线下面积0.854)。绝经后分别是:ROMA指数(Youden指数0.882,灵敏度93.2%,特异度95.0%,曲线下面积0.958),HE4(Youden指数0.750,灵敏度75.0%,特异度100.0%,曲线下面积0.953)、CA125(Youden指数0.748,灵敏度89.8%,特异度85.0%,曲线下面积0.952)。结论应用ROMA指数能显著提高卵巢恶性肿瘤风险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ROMA指数 截断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