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与代谢调节因子HIF-1α、GLUT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张宁 黄宁波 +1 位作者 朱萌 孟宪垚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1-106,F0003,共7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检测其...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检测其中89例HIF-1α、GLUT1表达。结果160例结直肠癌组织分析显示MLH1、PMS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部位有关,PMS2与癌栓形成有关(P<0.05)。MLH1、PMS2缺失多见于右半结肠,PMS2缺失多见于有癌栓时。MLH1与PMS2、MSH2与MSH6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栓是MMR缺失危险因素(P<0.05)。89例组织分析显示HIF-1α与pTNM分期有关(P<0.05),GLUT1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HIF-1α表达多见于晚期患者,GLUT1表达多见于淋巴结转移和晚期患者。HIF-1α与GLUT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联合检测MMR、HIF-1α、GLUT1有助于结直肠癌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错配修复 缺氧诱导因子 葡萄糖转运蛋白
下载PDF
宁夏某医院2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师志云 郭雅琪 +7 位作者 江海峰 张玉英 赵玥 赵倩颖 何学虎 梁小燕 董洁 贾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某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NSCLC患者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EGFR基... 目的分析宁夏某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NSCLC患者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EGFR基因总突变率50.22%(113/225),最常见突变位点为19外显子19-del及21外显子L858R,突变率分别为21.33%及17.78%,20外显子T790M耐药突变率及20-Ins插入突变(非敏感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3.56%及1.33%;EGFR各外显子双突变共10例;EGFR基因突变率在性别、年龄、民族、季节、标本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份、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PCR可有效应用于临床病理石蜡标本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在19和21外显子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突变亚型能指导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下载PDF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4 位作者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11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可解释性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Ki-67及COL17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
4
作者 王莹 夏潇 韩恩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05-708,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中Ki-67及胶原蛋白17α链(COL17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EC患者(EC组),选取同时间段41例行子宫脱垂与子宫肌瘤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中Ki-67及胶原蛋白17α链(COL17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EC患者(EC组),选取同时间段41例行子宫脱垂与子宫肌瘤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COL17A1表达水平,分析EC患者癌组织中Ki-67、COL17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5年,分析Ki-67、COL17A1表达水平与EC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EC组Ki-67、COL17A1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C中组织学分级为低中分化、FIGO分期为Ⅱ期、淋巴结转移者Ki-67及COL17A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为高分化、FIGO分期为Ⅰ期、淋巴结未转移者(P<0.05);Ki-67阳性表达存活率低于Ki-67阴性表达(P<0.05);COL17A1阳性表达存活率低于COL17A1阴性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为低中分化、FIGO分期为Ⅱ期、淋巴结转移、Ki-67高表达、COL17A1高表达为EC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Ki-67、COL17A1在EC中表达上调,与转移、疾病进展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其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增加而升高,且高表达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KI-67 胶原蛋白17α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5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金萍 李海 +4 位作者 宋国新 张智弘 王震 范钦和 朱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19-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分化差的幼稚单细胞血管腔及实性增生区形成似纤维肉瘤、低分化癌样改变。免疫组化:6例CD31强(+),5例CD34、FLi-1和ERG(+)。结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并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早期发现、完全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达病理完全缓解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蔚 李正正 +3 位作者 刘开惠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42,共9页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者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69例为验证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NAC前MRI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图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线(OR=0.96,95%CI 0.93~0.99,P=0.01),HER-2状态(OR=0.07,95%CI 0.02~0.22,P<0.001),Ki-67指数(OR=1.04,95%CI 1.01~1.07,P=0.002)和信号强化率(OR=1.02,95%CI 1.01~1.03,P=0.002)是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pC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 0.75~0.89)和校准能力(C指数=0.89,95%CI 0.83~0.94)。结论肿瘤最大径线、HER-2状态、Ki-67指数和信号强化率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NAC达pCR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校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列线图 信号强化率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粗针4区11点穿刺诊断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翟学峰 李燕 +1 位作者 马爱玲 赵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753-755,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4区11点粗针穿刺(needle core biopsy,NCB)前列腺组织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证,Gl-eason分级,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8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粗针4区11点穿刺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 目的探讨4区11点粗针穿刺(needle core biopsy,NCB)前列腺组织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证,Gl-eason分级,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8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粗针4区11点穿刺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细胞角蛋白(CK34βE12)、P63、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表达。结果 138例穿刺标本中,84例为前列腺增生,8例伴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6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4例;筛检43例前列腺癌,其中高分化4例,中分化29例,低分化10例;1例前列腺间叶源性肉瘤。免疫组化结果:前列腺癌基底细胞消失,CK34βE12、P63为阴性;前列腺增生症,LGPIN,HGPIN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率分别为90.5%、83.3%、100%、86.0%,前列腺各种病变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04S表达率分别为5.9%、66.7%、75%、76.7%,前列腺增生与其它三种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4区11点穿刺诊断前列腺癌临床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但需仔细进行病理分析并结合免疫组化诊断,还需进行准确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4区11点粗针穿刺 GLEASON分级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薄芝糖肽局封联合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夏莉 李乐 +8 位作者 高琼 扈淑英 秦景 尚元元 喻楠 葛新红 施惠娟 郭靖 杨晓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1200-1202,前插1,共4页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局部封闭联合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LS)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32例LS患者治疗前后表皮、胶原、附属器、血管及炎症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32例LS患者皮损治疗后毛囊等附属器数量增加,浅...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局部封闭联合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LS)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32例LS患者治疗前后表皮、胶原、附属器、血管及炎症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32例LS患者皮损治疗后毛囊等附属器数量增加,浅层毛细血管增多、炎细胞浸润范围、胶原累及范围及胶原细胞核变化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胶原密度由致密、均质化明显转为稍致密有空隙状态,炎性细胞浸润密度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薄芝糖肽局封联合他克莫司乳膏对早期LS炎症控制有一定效果,可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芝糖肽 他克莫司乳膏 局限性硬皮病
下载PDF
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海萍 黑静雅 +1 位作者 马莉琼 孙金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8例,复阅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全部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6例首发,2例复发,首次发病年龄8~61岁。15例肿瘤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髓,...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8例,复阅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全部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6例首发,2例复发,首次发病年龄8~61岁。15例肿瘤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髓,1例位于桥小脑角。术前影像学均提示占位,镜下肿瘤由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毛细血管及间质细胞Vi M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间质细胞EGFR阳性12例,NSE阳性10例,S-100阳性9例,Ki-67指数较低。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的小脑和脊髓,但儿童患者并不少见,脊髓及小脑以外的神经系统,比如垂体柄、鞍上、软脑膜及颅神经、桥小脑角也可发病。临床症状与具体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结合病理学通常可以诊断,但应结合免疫组化和其他组织学对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267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昇 张宁妹 +1 位作者 刘奇伦 马薇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267例中52.0%为Luminal A型,16.5%为Luminal B型,Her-2(+)型占15.4%,Triple Negative型占16.1%。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年龄集中在55岁以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Luminal A型肿瘤分化程度较高,病理TNM分期偏早,晚期病例少,预后良好;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患者中未绝经者比例高。Her-2(+)型乳腺癌肿瘤趋向于低分化,大长径;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原发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
下载PDF
5例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红红 勉睿清 +3 位作者 杨丽娜 刘瑞 宋小萍 肖红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HIV均为阴性,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均表现... 目的 探讨浆母细胞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HIV均为阴性,均发生于淋巴结外,均表现免疫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Ki-67增值指数均较高(70%~95%,平均83%)。结论 浆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形态学上表现出免疫母细胞的形态特征,但表达浆细胞的免疫标记,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差,治疗及诊断仍然是一个难题,更有效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浆母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Ki-67表达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黑静雅 郭巧宁 马莉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Ki-67在年龄≥60岁患者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资料完整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病例99例,其中年龄〉1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 目的探讨Ki-67在年龄≥60岁患者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资料完整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病例99例,其中年龄〉1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GST-π和Top-Ⅱ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的相关性,以及与GST-π和Top-Ⅱ的关系。结果TNBC患者中81例Ki-67阳性(阳性细胞指数≥10%),18例Ki-67阴性(阳性细胞指数〈10%)。老年组TNBC的Ki-67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70.45%(P〈0.05)。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TNBC中,在临床分期Ⅰ期的Kj-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Ⅱ-Ⅳ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TNBC中Ki-67阳性表达率与GST一百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老年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TNBC组织中Ki-67高表达提示癌组织分化更差,且与GST-π相关化疗药耐药有关,检测TNBC中Ki-67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三阴性乳腺癌 老年人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田海萍 黑静雅 孙金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NB的认识,以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0月病理确诊的10例NB,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复阅HE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观察...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NB的认识,以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0月病理确诊的10例NB,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复阅HE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及抗体表达。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2岁6个月。10例中,5例主诉腹痛,4例主诉分别为发热,触及腹部包块,咳嗽、咳痰,颈部淋巴结肿大,另外1例1个月男婴系新生儿体检时发现肾上极占位而就诊。肿瘤原发于腹膜后7例,其中原发于肾上腺4例,。肾上腺外3例;原发于纵膈1例,原发于盆腔1例,1例确诊为NB颈部淋巴结转移,但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灶。肿瘤均呈类圆形或分叶状,最大径3~12cm,大部分包膜完整。病理学亚型: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2例,未分化型2例。免疫表型:神经源性标记(NSE、CgA、Syn)大部分阳性,S-100、CD99灶状阳性,MyoDl、CD45、CK—pan均阴性。结论NB是起源于神经嵴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好发于腹膜后,尤其是肾上腺,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HE染色时与多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加做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海萍 杨永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49-451,I000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原发于腹膜后3例、肾上腺4例、纵隔及盆腔各1例,...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文献进行对比。结果肿瘤原发于腹膜后3例、肾上腺4例、纵隔及盆腔各1例,1例确诊为NB淋巴结转移但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灶。肿瘤类圆形或分叶状,大部分包膜完整。病理学亚型: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2例,未分化型2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NSE、CgA、SYN)大部分阳性,S-100、CD99灶状阳性,MyoD1、LCA、CK-P均阴性。结论 NB是起源于神经嵴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好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HE染色与多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常规加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59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黑静雅 朱萌 张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1264-1267,1310,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胃肠间质瘤标本59例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D117、CD34、S-100、DOG-1、PDGFR-α、Desmin和Ki-67的表达。结果胃肠间质瘤发病年龄高峰为...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胃肠间质瘤标本59例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CD117、CD34、S-100、DOG-1、PDGFR-α、Desmin和Ki-67的表达。结果胃肠间质瘤发病年龄高峰为50~60岁,发病部位集中于胃和小肠,分别占47.46%(28/59)和37.29%(22/59),其余依次为食管6.78%(4/59),结肠、腹腔、腹膜等1.69%(1/59);肿瘤体积大小不等且悬殊,直径0.6~18cm之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17、CD34、S-100、DOG-1、PDGFR-α、Desmin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6%(48/59)、62.71%(37/59)、18.64%(11/59)、91.53%(54/59)、94.92%(56/59)、35.59%(21/59)和27.71%(16/59),各因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显示CD117、CD34和DOG-1与肿瘤部位有关,其它均无关。结论 CD117、CD34是胃肠间质瘤诊断的初步检测指标,DOG-1、PDGFR-α可辅助CD117、CD34检测阴性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S-100 DOG-1 PDGFR-Α DESMIN Ki-67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17
作者 吴海峰 李国富 +3 位作者 刘晓莉 王晶 吴春华 李广永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03-305,236,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TNEN)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8例TNEN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发现8例TNEN,占睾丸肿瘤的1.67%(8/479)。患者发病年龄18~65岁(平均38.5岁),均发生于单侧睾...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TNEN)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8例TNEN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发现8例TNEN,占睾丸肿瘤的1.67%(8/479)。患者发病年龄18~65岁(平均38.5岁),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左侧5例,右侧3例。阴囊彩超多普勒显示睾丸内可见低回声实性团块,肿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标准,8例患者均属于IA期,并均实施睾丸根治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6例为低级别TNEN,2例为中级别TNEN。8例免疫组化NSE、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CK-P均为阳性,而AFP、PLAP、α-inhibin和CD117均为阴性。结论 TNE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镜下肿瘤细胞的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
下载PDF
老年三阴性乳腺癌组织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18
作者 马莉琼 黄辰 黑静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GST-π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9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标本,其中年龄≥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T-π、Top-Ⅱ和Ki-67的蛋白表达情... 目的探讨GST-π在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9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TNBC标本,其中年龄≥60岁(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T-π、Top-Ⅱ和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GST-π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等的相关性,以及与Ki-67、Top-II表达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中,50例为GST-π阳性,49例阴性;GST-π阳性率在老年组(63.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阳性率(34.09%)(P<0.05);在TNBC组织中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的GST-π阳性表达率显著性高于低分化者(P<0.05);老年组TNBC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在Ki67表达时显著性高于阴性者(P<0.05);非老年组TNBC中,GST-π阳性表达率在Top-II阳性表达时明显低于Top-II阴性者(P<0.05)。结论老年TNBC患者可能对GST-π相关化疗药耐药性更强,癌组织增殖活性越高者耐药性也更强,预后更差,检测GST-π表达对指导TNBC患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Π 三阴性乳腺癌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病理、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表达:不同ROI选择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开惠 杨蔚 +3 位作者 田海萍 张治宁 李云霞 何剑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104,11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病理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宫颈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初诊宫颈癌患者为训练组(683例),行盆腔MRI扫描,并对病理标本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参考T2WI及增强扫描图像,分别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所有连续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对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伪彩图上获得各个层面的ADC值,将所有层面的ADC值平均,记作肿瘤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在DWI图像上选择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手动勾画ROI,获得该层面ADC值,记作肿瘤单层面ADC(single section ADC,ADC_(ss));在包含肿瘤实体成分的每一个层面上手动放置若干个圆形或类圆形30~50 mm^(2)的ROI,选取其中一个ROI对应的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记作肿瘤ADC_(min)。比较PD-L1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患者就诊时年龄、治疗前宫颈癌灶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ROI选择所提取的ADC值等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并构建临床病理模型及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De Long检验评估不同ADC值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验证组(332例)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FIGO分期、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ADC_(mean)、ADC_(ss)、ADC_(min)均为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三种ADC值中,ADC_(min)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82,95%CI:0.855-0.905);选择ADC_(min)联合临床、病理模型所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和验证组中均表现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06(95%CI:0.882-0.927)和0.903(95%CI:0.866-0.933);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的临床净收益高于临床病理模型。结论临床、病理及ADC_(min)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宫颈癌PD-L1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免疫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配体
下载PDF
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开惠 杨蔚 +3 位作者 田海萍 张治宁 李云霞 何剑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以临床、病理、MRI特征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采集63例治疗前初诊宫颈癌盆腔MRI,并对病理标本行PD-1/PD-L1免疫组织化...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以临床、病理、MRI特征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定量参数联合模型预测宫颈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采集63例治疗前初诊宫颈癌盆腔MRI,并对病理标本行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PD-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PD-L1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临床、病理、MRI表现及IVIM参数(真实弥散系数D、灌注相关弥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的差异,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宫颈癌PD-1及PD-L1表达阳性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以SHAP法解释其中各变量的贡献价值。结果PD-1阳性组与阴性组、PD-L1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GO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D值均为宫颈癌PD-1/PD-L1表达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及0.89。根据SHAP值,联合模型中FIGO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的贡献最大。结论以宫颈癌临床、病理、MRI特征及IVIM参数D值构建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其PD-1/PD-L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