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IB、HB、FOBT、CEA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侯晓慧 张玉英 +5 位作者 谢小亮 王良方 冯丽君 杜沛静 李刚 师志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癌胚抗原(CEA)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结直肠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 目的 评价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癌胚抗原(CEA)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结直肠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癌症组,选取同期病房收治的43例良性结直肠疾病患者为非癌症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癌症组及非癌症组常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常规、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FOBT)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构建诊断结直肠癌的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癌症组患者血FIB、CEA水平及FOBT阳性率高于非癌症组,A/G、HB水平低于非癌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IB、HB、FOBT、CEA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4项指标联合检测模型:P=1/[1+e^(-(13.792-0.144×X_(1)+1.057×X_(2)+0.560×X_(3)+3.029×X_(4)))],其中X_(1)为HB水平,X_(2)为FIB水平,X_(3)为CEA水平,X_(4)为FOBT检测结果(阳性=1,阴性=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最大约登指数为0.841时,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7.7%,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0.933~0.988)。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图,结果提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FIB、HB、CEA和FOBT 4项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也为临床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抑癌基因Smad4/DPC4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苏进达 张海明 +3 位作者 赵少辉 邢林帅 张金枫 谢小亮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053-1059,共7页
Smad4抑癌基因又称DPC4,位于染色体18q21.1,编码的Smad4/DPC4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中心介质。Smad4/DPC4基因在结直肠癌(CR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分... Smad4抑癌基因又称DPC4,位于染色体18q21.1,编码的Smad4/DPC4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中心介质。Smad4/DPC4基因在结直肠癌(CR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分子之一。文章综述Smad4/DPC4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阐明Smad4/DPC4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以期为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DPC4基因 抑癌基因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治疗
下载PDF
血清25-(OH)D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3
作者 常鑫 吴婧 +3 位作者 张浩鹏 纪琴 陈盼 李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4-11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 目的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其中女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男性患者,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突破肌层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未突破肌层患者,TNM分期中T4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T1、T2和T3期,N1、N2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N0,Ⅱ、Ⅲ、Ⅳ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Ⅰ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与中分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高分化者;结直肠癌患者CEA异常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组;VEGF、EGFR阳性表达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阴性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类型、肿瘤最大直径以及CA199水平与血清25-(OH)D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存在差异,异常CEA水平以及VEGF、EGFR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较低,血清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伟杰 彭根远 +2 位作者 姜韬 张宁妹 李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同时结合Western blot法和ELISA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TIGIT和CD15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3/80)和83.8%(67/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8%(7/80)和18.8%(15/80)](P<0.05)。肿瘤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1),且随着分期增高,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TIGIT及CD155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 CD155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小亮 夏羽菡 +2 位作者 李海 张东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0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对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并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为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使用NRS-2002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为有营养风险组,<3分者为... 目的对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并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为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使用NRS-2002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者为有营养风险组,<3分者为无营养风险组,分组后结合患者肿瘤发生部位、年龄与蛋白检测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20例,NRS评分<3分者42例(35.0%),≥3分者78例(65.0%),不同肿瘤部位、不同年龄患者的NR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RS评分患者的术前蛋白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同肿瘤部位、不同年龄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有差异。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结合营养状态评估,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来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前 营养风险 NRS-2002
下载PDF
5-烷基间苯二酚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春 李恒 +3 位作者 李海 王宇峰 孟玲 杨银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9期2621-2630,共10页
目的探讨5-烷基间苯二酚(5-alkylresorcinols,5ARs)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与BCL2、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应用5AR s直接对HT29、HCT116进行干预诱导.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Rs对HT29、HCT116干预后细胞... 目的探讨5-烷基间苯二酚(5-alkylresorcinols,5ARs)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与BCL2、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应用5AR s直接对HT29、HCT116进行干预诱导.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Rs对HT29、HCT116干预后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5ARs诱导人HT29及HCT116抑制率.Annexin V-F ITC/P I流式细胞术检测5ARs诱导人HT29及HCT116凋亡.Western-blot检测分析不同浓度5ARs诱导HT29及HCT116后凋亡相关蛋白变化(BCL2、Bax、PARP1和Caspase3).结果5A R 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 T 2 9及HCT116增殖(P<0.05);5ARs可诱导HT29及HCT116凋亡,并可增强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抑制BCL2表达,并提高Bax/BCL2的比值比例(P<0.05).结论5ARs可诱导HT29及HCT116凋亡,并且可能与激活Bax、PARP1和Caspase3表达及增加Bax/BCL2比值比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烷基间苯二酚 细胞凋亡 结直肠肿瘤 Bax/BCL2比值
下载PDF
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 D- 二聚体、CEA 和 CA199 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施磊 李海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同...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期选择30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对照组血浆或血清中D-二聚体、CEA、CA199的含量。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D-二聚体、CEA及CA199水平均高于术后3个月和对照组(P均<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二聚体、CEA、CA199单独检测时,灵敏度分别为47.25%、55.12%和38.58%,特异度分别为66.67%、63.33%和73.33%。D-二聚体+CEA+CA199联合检测(并联)时,灵敏度升高至75.59%,特异度下降为36.67%,约登指数为12.26%。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CEA水平呈上升趋势,D-二聚体和CA199Ⅱ、Ⅲ、Ⅳ期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结论 D-二聚体、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对手术前后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结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下载PDF
HIF-1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裸小鼠成瘤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宝 王婧 +2 位作者 陈超 周洁 李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7-38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因子,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裸小鼠移植瘤实验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结直肠癌...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因子,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裸小鼠移植瘤实验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成瘤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HIF-1α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验证细胞转染率;采用Annexin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对照组(PBS组)、实验组(si-HIF-1α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将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分别注入裸小鼠体内,进行肿瘤细胞移植瘤实验,然后测量各组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评估抑制HIF-1α的表达水平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转染后,si-HIF-1α组HIF-1α的表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裸小鼠瘤体的体积和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组裸小鼠的瘤体体积和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HIF-1α的表达水平,能够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成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流式细胞术 裸小鼠 移植瘤
下载PDF
大鼠结直肠腺瘤—癌序列模型的APC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伟 张曹 +2 位作者 李海 杨银学 屈玉玲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35-63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SD大鼠结直肠"腺瘤—癌"序列模型不同病变阶段正常组织、腺瘤和癌变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盐建立结直肠"腺瘤—癌"序列动... 目的探讨SD大鼠结直肠"腺瘤—癌"序列模型不同病变阶段正常组织、腺瘤和癌变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盐建立结直肠"腺瘤—癌"序列动物模型。按30mg·kg-1体质量,每周皮下注射1次,连续注射20周。造模完成后取同时存在正常、腺瘤和癌组织的30例SD大鼠结直肠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P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PC阳性表达率在癌、腺瘤、正常组织中均不同(P<0.05);APC阳性率正常组高于腺瘤组和癌变组,腺瘤组高于癌变组(P<0.0125)。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在腺瘤-癌序列进展过程中,阳性细胞数与染色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SD大鼠"腺瘤—癌"序列动物模型中,APC蛋白在不同阶段表达水平不同,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癌”序列 1 2-二甲基肼盐 APC基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宝 王健 +5 位作者 王婧 蒋波 李恒 杨春 马晓强 李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炭组与对照组,纳米炭组应用纳米炭在结直肠癌术前肿瘤周边黏膜下注射,实现结直肠癌淋巴结示踪,分析比较术后两组淋巴结检出...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纳米炭组与对照组,纳米炭组应用纳米炭在结直肠癌术前肿瘤周边黏膜下注射,实现结直肠癌淋巴结示踪,分析比较术后两组淋巴结检出、黑染及转移情况。结果纳米炭组平均检出黑染淋巴结数高于对照组[(12.56±3.4)枚/例vs(11.24±1.3)枚/例](P<0.01);纳米炭组中≤3mm和≤5mm的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纳米炭组中≤3mm和≤5mm的淋巴结的黑染率(86.4%和77.3%)高于>3mm、>5mm淋巴结的黑染率(48.7%和34.3%)(P均<0.01),黑染淋巴结的转移率(16.9%)高于非黑染淋巴结(8.7%)(P<0.01)。纳米炭组淋巴转移患者共检出侧方淋巴结94枚,其中黑染53枚,未黑染41枚,转移的淋巴结8枚(其中黑染的淋巴结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8.5%。纳米炭组术后病理提示检出前哨淋巴结(SLN)的50例患者中SLN的转移率(29.5%)高于非前哨淋巴结(NSLN)的转移率(11.7%)(P<0.01)。结论应用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有助于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病例的准确分期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制订;通过对侧方淋巴结和前哨淋巴结的染色,达到术中示踪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 淋巴示踪 结直肠癌 侧方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姜烯酚6衍生物M14通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诱导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 李恒 +2 位作者 董欣宇 谢小亮 张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09-112,128,共5页
目的探讨姜烯酚6衍生物M14(S6-M14)诱导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姜烯酚6衍生物M14对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ATP显色法检测姜烯酚6衍生物M14促进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剂量... 目的探讨姜烯酚6衍生物M14(S6-M14)诱导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姜烯酚6衍生物M14对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ATP显色法检测姜烯酚6衍生物M14促进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的剂量依赖效应;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内Keap1和Nrf2蛋白及核内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0.25、0.5、1、2、4 mmol·L^(-1)S6-M14均可抑制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P均<0.001);姜烯酚6衍生物M14剂量依赖性地诱导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凋亡;姜烯酚6衍生物M14下调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胞质内Keap1和Nrf2蛋白表达,促进Nrf2蛋白的核易位(P均<0.05)。结论姜烯酚6衍生物M14抑制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有潜在的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烯酚6衍生物M14 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 细胞凋亡 Keap1/Nrf2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原发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小亮 杨春 +2 位作者 李海 师新荣 杨银学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 74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多原发结直肠肿瘤患者的2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268例患者分为3组,即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组,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组,结直肠单发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 74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多原发结直肠肿瘤患者的2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268例患者分为3组,即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组,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C)组,结直肠单发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对3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位置、肿瘤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肿瘤分期及浸润深度)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患者中多原发结直肠癌共36例,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总数的2.05%(36/1 749),3组患者肿瘤位置、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好发部位为直肠及乙状结肠,同时性多原癌组低分化腺癌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理大体类型均以溃疡型为主,同时性多原癌浸润型癌灶数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结论多原发结直肠肿瘤以溃疡型多见,发病部位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侵袭性强,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腺瘤性息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结直肠癌 腺瘤性息肉 临床病理学特点
下载PDF
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恒 庄肃非 +1 位作者 杨春 赵晓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蛋白hMSH6、hMLH1和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灶组织以及癌灶旁正常组织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SH6、MLH1与VEG...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蛋白hMSH6、hMLH1和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灶组织以及癌灶旁正常组织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SH6、MLH1与VE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的h MLH1和hMSH6缺失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P<0.05);结直肠癌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P<0.05);hMSH6、hMLH1的缺失率和VEGF阳性率在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有无转移和发生远处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缺失率与VEGF阳性率,hMSH6缺失率与VEGF阳性率均呈正相关(r=0.489、0.497,P=0.018、0.021)。结论错配修复蛋白MSH6、MLH1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SH6 HMLH1 VEGF
下载PDF
2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中结肠灌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波 关旭 蒋耀昌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肠道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左半结肠或直肠切除,术中采用生理盐水结肠灌洗清洁肠道后行一期肠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肠道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左半结肠或直肠切除,术中采用生理盐水结肠灌洗清洁肠道后行一期肠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切口感染2例(8.7%)。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灌洗 左半结肠癌 直肠癌 肠梗阻
下载PDF
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
15
作者 马丽君 王立斌 +4 位作者 李海 叶萍 谢晓亮 李玉奎 杨银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从人结直肠肿瘤细胞中分离培养结直肠肿瘤干细胞(Colon cancer stem cell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对其体外增殖能力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记CD133、CD... 目的从人结直肠肿瘤细胞中分离培养结直肠肿瘤干细胞(Colon cancer stem cell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MTT比色法对其体外增殖能力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记CD133、CD166、CD24、CD47、CD200、CD90、CD44、EPCAM的表达情况;PCR检测Oct4、Sox2、Nanog、C-myc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量。结果三例能够形成肿瘤球的原代培养细胞CD166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61.9%、52.4%、47.8%,CD47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99.8%、97.2%、99.9%;不能形成肿瘤球的原代培养细胞中CD166阳性细胞为10.8%,CD47阳性细胞为0.1%;CD133、EPCAM、CD24、CD200四个表面标记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0.5%,CD44、CD90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95%;与原代细胞相比,克隆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并且高表达Oct4(P<0.05)、C-myc(P<0.01)及Sox2基因,不表达Nanog基因。结论人结直肠肿瘤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可将其分离、培养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细胞
下载PDF
整合素α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王勇 荣诗阔 +3 位作者 李海 刘晓明 陈冬梅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30-53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1(Integrinα1,ITGA1)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0例CRC患者术前血浆和50例健康人群血浆,同时收集40份CRC患者术中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RC... 目的探讨整合素α1(Integrinα1,ITGA1)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0例CRC患者术前血浆和50例健康人群血浆,同时收集40份CRC患者术中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RC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ITGA1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CRC患者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ITGA1的表达。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检测CRC患者血浆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199,CA199)的含量。结果 CRC患者血浆ITGA1的浓度(4.19±1.82)μg·m L-1高于健康人群血浆的(1.79±0.43)μg·m L-1(P<0.01);CRC患者血浆中ITGA1与CEA检测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6,P<0.01);CA199阳性患者血浆中ITGA1浓度高于阴性患者,不同TNM分期CRC患者血浆中ITGA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TGA1阳性率(82.5%)高于癌旁组织(42.5%)(χ~2=13.653,P<0.01)。结论 ITGA1联合CEA、CA125和CA199,可为CRC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 整合素Α1 血液 组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LH1、MSH6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7
作者 李恒 庄肃非 +1 位作者 杨春 李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错配修复基因MSH6、ML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及同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30例结直肠... 目的通过研究错配修复基因MSH6、ML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及同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30例结直肠黏膜正常者、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分别比较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6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以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分析MLH1、MSH6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MLH1、MSH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不同肿瘤部位、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中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程度不同(P<0.05);不同年龄、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中MSH6蛋白的表达缺失程度不同(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LH1、MSH6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MLH1、MSH6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MLH1、MSH6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血清CRP、CA19-9与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佳义 王金凯 +3 位作者 周鲁 荣诗阔 李海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41-644,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链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入15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进行CRP、CA19-9和CEA水平检测,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建立CRP、CA19-9和CEA诊断II^IV期结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链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入15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进行CRP、CA19-9和CEA水平检测,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建立CRP、CA19-9和CEA诊断II^IV期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以进行诊断试验分析。结果 CRP、CA19-9和CEA在不同的病理TNM分期、T分期及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与CA19-9、CEA呈正相关(r=0.63和0.495,P均<0.01);CRP、CA19-9和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665(P=0.007),0.613(P=0.027),0.690(P=0.005);以血清CRP分界值为2.98mg·L-1时诊断II^IV期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64.7%;以CA19-9分界值为13.18U·mL^(-1)时诊断II^IV期结直肠癌,其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55.9%;以血清CEA分界值为5.84ng·mL^(-1)时诊断II^IV期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72.4%,特异度为58.8%。三项指标两两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可分别提高至89.7%,91.3%,90.5%;CRP+CA19-9+CEA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6.6%,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RP、CA19-9和CEA术前检测对评估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其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对辅助诊断结直肠癌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病理分期 C-反应蛋白 糖抗原CA19-9 癌胚抗原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19
作者 杨虹 朱力 +3 位作者 郭玉林 侍明海 谢小亮 罗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0-603,F000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ADC)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ADC)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MeanADC值和MinADC值在预测直肠癌发生的诊断潜力。方法手术前接受常规MR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的直肠癌病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ADC)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ADC)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MeanADC值和MinADC值在预测直肠癌发生的诊断潜力。方法手术前接受常规MR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的直肠癌病例185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测量直肠癌癌灶的MeanADC值和MinADC值,并研究其与直肠癌T分期、N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周围神经侵犯、壁外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MeanADC值、MinADC值与T分期、N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周围神经侵犯、壁外血管侵犯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明显关系(P>0.05);与MeanADC值相比,MinADC值在鉴别高分化、低分化直肠癌的诊断效能更高(高分化以0.930×10-3 mm 2/s为截断值,敏感度80%、特异度88%,低分化以0.750×10-3 mm 2/s为截断值,敏感度94.0%、特异度74.1%)。结论MeanADC值和MinADC值均可作为评价直肠癌侵袭性的定量指标,与MeanADC值相比,MinADC值可以作为鉴别肿瘤分化程度更好地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 平均表观扩散系数 直肠癌
下载PDF
同源异形盒基因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姜韬 马丽园 +4 位作者 邢林帅 赵立鹏 叶子琪 马硕 师新荣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XA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10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T-qPCR检测66例冰冻新鲜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HOXA1基因mRNA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XA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10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T-qPCR检测66例冰冻新鲜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HOXA1基因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3例结肠癌石蜡组织芯片中HOX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RT-qPCR结果显示,结肠癌中HOX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5.634±0.563,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1.893±0.4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OXA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其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5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1.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中HOXA1表达水平与AJCC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组织学分型均有关(P<0.05)。结论HOXA1在结肠癌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相关,是结肠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同源异形盒基因A1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