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R4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爱静 张宁妹 +2 位作者 潘小丽 唐振宁 黄凌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C-C型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ctivation regulates chemokines,TARC/CCL17)与巨噬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 C-C型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ctivation regulates chemokines,TARC/CCL17)与巨噬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s,MDC/CCL22)是其高亲和力受体。CCR4在某些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和转移,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同时,CCR4可以通过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鉴于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其靶向治疗药物莫加珠单抗(mogamulizumab,mAb)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 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以及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s,CTCLs)中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mAb在实体瘤中的应用还不明确,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索。由于CCR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机制和意义不同,以及其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的差异,本研究就CCR4在不同肿瘤中的双重作用以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4 肿瘤免疫逃逸 实体瘤 双重作用 莫加珠单抗
下载PDF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2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下载PDF
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宏 余建军 +2 位作者 刘兰 张鹏举 倪文思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7例)及同期入院的外科非肿瘤女性患者(107例)进行调查,用条件Log... 目的探索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7例)及同期入院的外科非肿瘤女性患者(107例)进行调查,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乳腺癌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OR=10.078,95%CI=2.873~35.355)、初潮初产间隔时间长(OR=2.552,95%CI=1.259~5.173)、A型性格(OR=1.932,95%CI=1.060~3.523)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豆类食品(OR=0.399,95%CI=0.217~0.733)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宁夏地区女性乳腺癌与生理、饮食、心理因素有关。加强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治,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人乳腺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斌 何亚琴 +3 位作者 吴立刚 陈冬梅 范恒 贾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乳腺肿瘤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临床术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经机械剪切联合酶消化法获得肿瘤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实时定量PCR(qPCR)鉴定细胞Sox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乳腺肿瘤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临床术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经机械剪切联合酶消化法获得肿瘤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实时定量PCR(qPCR)鉴定细胞Sox2、Nanog等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特异性蛋白Bcl-2、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所获得的细胞呈克隆球样形态生长,鉴定结果发现其具有CD44+/CD24-表型,该细胞高表达Sox2、Nanog基因,且Bcl-2、PR蛋白均阳性表达。结论:人乳腺肿瘤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表达CD44+/CD24-的乳腺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长期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肿瘤 干细胞
原文传递
p53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文达 高平 杨文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9期971-976,共6页
在人体正常细胞的活动中,p53(mtp53)基因通过参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和DNA的修复等,发挥着避免受损DNA堆积、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及调节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等功能活动。2000年,Vogelstein和Levine等学者提出了p53基因网络... 在人体正常细胞的活动中,p53(mtp53)基因通过参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和DNA的修复等,发挥着避免受损DNA堆积、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及调节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等功能活动。2000年,Vogelstein和Levine等学者提出了p53基因网络的概念,认为许多基因形成网络协同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不应该孤立地观察单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信号通路 肿瘤
下载PDF
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磊 张栋 +1 位作者 范浩 高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 目的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结果 GSTT1(-)基因型和GSTP1基因的GG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GSTT1(-)、GSTP1*GG基因型的个体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型及GSTP1*GG基因型是宁夏回族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及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在宁夏回族贲门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对贲门癌的发病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GSTT1 GSTP1 多态性
下载PDF
CYPIA1,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食管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平 田野 +3 位作者 叶晓峰 葛箭 张栋 徐文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6-199,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CYP1A1,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回族住院病例的石蜡组织切片和80例健康回族查体者外周血标本,树脂型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PCR扩增特异性片段,酶切、... 目的研究探讨CYP1A1,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回族住院病例的石蜡组织切片和80例健康回族查体者外周血标本,树脂型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PCR扩增特异性片段,酶切、电泳。结果食管癌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基因型的Msp1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食管癌组及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T1(-)基因型(P<0.05)在食管癌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TM1(-)基因型(P>0.05)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T1(-)M1(+)、T1(+)M1(+)在食管癌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GSTT1及GSTM1联合基因型在食管癌组及对照组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但T1(-)M1(-)tc/cc联合基因在食管癌组呈现增高倾向(OR=2.212)。结论 CYP1A1的Msp1位点多态性不能单独导致回族食管癌的发生,GSTT1(-)基因型是宁夏回族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GSTM1(+)在回族食管癌组及回族正常对照组中分布有明显差异,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GSTT1及GSTM1基因型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YP1A1基因 GSTT1基因 GSTM1基因
下载PDF
肿瘤源性外泌体miR-106a调控间皮细胞Smad7表达影响胃癌腹膜转移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萌 张宁 +2 位作者 卢新兰 和水祥 马经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6,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源性外泌体(exosome)对间皮细胞Smad7表达的影响以及外泌体miR-106a调控胃癌腹膜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AGS来源的外泌体,与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共培养,CCK8检测HMrSV5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MrSV5... 目的探讨肿瘤源性外泌体(exosome)对间皮细胞Smad7表达的影响以及外泌体miR-106a调控胃癌腹膜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AGS来源的外泌体,与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共培养,CCK8检测HMrSV5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MrSV5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HMrSV5细胞Smad7表达;收集inhibitor-106a处理后的外泌体作用于HMrSV5细胞,CCK8实验观察HMrSV5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eal-time PCR检测HMrSV5细胞Smad7的表达改变;在组织标本(人胃癌配对样本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miR-106a与Smad7的负相关关系。结果外泌体抑制HMrSV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下调细胞内Smad7表达;当给予inhibitor-106a后,外泌体miR-106a表达降低,外泌体原先抑制HMrSV5细胞增殖的作用得到部分恢复(P<0.05),同时伴随Smad7表达的上调(P<0.001);检测人胃癌和癌旁配对样本发现,miR-106a在胃癌中的表达量为3.05±2.04,Smad7的表达量为0.65±0.81。检测裸鼠移植瘤模型发现,Smad7阳性表达见于antagomiR-106a处理后的组织中。结论低分化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转运miR-106a影响腹膜间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平衡,并可能进一步通过与细胞内Smad7的靶向调控关系影响胃癌腹膜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外泌体 微小RNA Smad同源物7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汉族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1524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建桥 王冠华 +5 位作者 杨文君 代国锋 张宏飞 谢琳 于梦雅 叶晓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949-1955,共7页
目的:探究1524例回汉族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2-01/2012-12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经胃镜和病理证实的1524例AEG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包括性别... 目的:探究1524例回汉族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2-01/2012-12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经胃镜和病理证实的1524例AEG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包括性别、年龄、血型、烟酒嗜好、病理分化及TNM分期等指标,输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回汉族患者间各指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524例AEG患者中回族273例(17.9%),汉族1251例(82.1%),回汉族AEG患者间在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8,P=0.716),两组患者年龄均以>60岁为主;回汉族AEG患者间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x2=0.313,P=0.622),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回汉族AEG患者间ABO血型、家族史分布皆无统计学意义(x2=2.995,P=0.392;x2=0.222,P=0.894);两组AEG患者有吸烟、饮酒史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21,P<0.0001;x2=34.176,P<0.0001);虽然回汉族AEG患者间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过两组间皆以低分化腺癌主(51.0%,50.2%),TNM分期以Ⅳ期主(49.1%,48.2%).结论:回汉族AEG患者间在年龄构成、性别、A B O血型、家族史、病理类型以及T N M分期方面无明显差异.回汉族A E G患者皆好发于老年男性,有吸烟饮酒史者;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TNM分期Ⅳ期多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早诊早治是预防AEG发生以及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少数民族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4 位作者 尹清云 张宁妹 张朝林 刘开惠 吴林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11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可解释性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递归特征消除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伴微浸润
11
作者 周晓平 杨蔚 +2 位作者 尹清云 张朝林 张宁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递归特征消除支持向量机(RFE-SVM)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伴微浸润(DCI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6例女性单发乳腺癌(DCIS 244例、DCISM 52例)作为训练集,另前瞻性收集120例女性单发乳腺癌(DC... 目的观察基于递归特征消除支持向量机(RFE-SVM)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伴微浸润(DCI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96例女性单发乳腺癌(DCIS 244例、DCISM 52例)作为训练集,另前瞻性收集120例女性单发乳腺癌(DCIS 87例、DCISM 33例)作为验证集;比较集间一般资料、乳腺钼靶及MRI表现,筛选最优特征子集并构建ANN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NN模型鉴别DCIS与DCISM的效能。结果位列前10的最优特征子集依次为Ki-67指数、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_(min))、核分级、ADC_(异质性)、病灶最长径、年龄、P63、病灶强化类型、病灶钙化状态及病灶坏死。ANN模型鉴别训练集DCIS与DCISM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AUC分别为91.55%、63.46%、97.54%、84.62%、92.61%及0.950,在验证集分别为80.00%、69.70%、83.91%、62.16%、87.95%及0.896;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走行均基本一致(P=0.355、0.480),且具有较高临床净收益。结论RFE-SVM ANN模型可有效鉴别DCIS与D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经伟 王涛 +1 位作者 吴波 叶晓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开展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标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8... 目的评估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开展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标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评估并比较患者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反应、血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安全性。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死亡。观察组40例均成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无严重营养管置入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与对照组(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支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均低于术前(P均<0.05)。营养支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总蛋白、白蛋白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血红蛋白水平维持稳定(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疗效好、耐受性好、且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蛋白合成代谢,是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鼻-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达病理完全缓解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蔚 李正正 +3 位作者 刘开惠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4-742,共9页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者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69例为验证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NAC前MRI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图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线(OR=0.96,95%CI 0.93~0.99,P=0.01),HER-2状态(OR=0.07,95%CI 0.02~0.22,P<0.001),Ki-67指数(OR=1.04,95%CI 1.01~1.07,P=0.002)和信号强化率(OR=1.02,95%CI 1.01~1.03,P=0.002)是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pC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 0.75~0.89)和校准能力(C指数=0.89,95%CI 0.83~0.94)。结论肿瘤最大径线、HER-2状态、Ki-67指数和信号强化率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NAC达pCR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校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列线图 信号强化率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acyBP/SIP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 廉斌 +2 位作者 吕叶 王宁菊 李少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观察干扰小RNA(siRNA)介导的Cacy BP/SIP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Cacy BP/SIP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Cacy BP/SIP 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至MDA-MB-231细胞(Cacy BP/SIP siRNA组),MTT比色法... 目的观察干扰小RNA(siRNA)介导的Cacy BP/SIP基因沉默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Cacy BP/SIP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Cacy BP/SIP siRNA),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RNA至MDA-MB-231细胞(Cacy BP/SIP siRNA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231细胞内Bcl-2、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另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Cacy BP/SIP siRNA组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Caspase-3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靶向沉默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acy BP/SIP基因表达后,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Caspase-3和Bax表达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acy BP/SIP基因 干扰小R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诊疗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经伟 胡志强 郭卫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9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2年8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GIST的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GIST的发生部位:胃3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直肠2例。除4例为体检时发现,31例临床表现为:腹部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2年8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GIST的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GIST的发生部位:胃3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直肠2例。除4例为体检时发现,31例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便血、呕血、排便困难。除2例放弃治疗,33例均手术切除。结论 GIST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等非特异症状,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颖 刘心蕊 +5 位作者 陈志强 王志忠 王冠华 孙冬冬 田超永 杨文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公开发表论文,使用STATA 11.0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 目的综合评价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公开发表论文,使用STATA 11.0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作为效应指标。同时,评价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共有9篇p53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的公开发表论文被纳入本研究,共包括病例3032例,对照3924例。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Pro等位基因相对于Arg的合并OR值为1.34,95%CI为1.17~1.53;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下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30(1.13~1.50)和1.27(1.10~1.45);纯合基因型Pro/Pro相对于Arg/Arg的合并OR值及95%CI为1.67(1.27~2.18),P均〈0.01。结论 p53第72位密码子的Pro等位基因是食管癌的易感因素,Pro/Pro纯合基因型使食管癌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多态性 食管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267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昇 张宁妹 +1 位作者 刘奇伦 马薇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267例中52.0%为Luminal A型,16.5%为Luminal B型,Her-2(+)型占15.4%,Triple Negative型占16.1%。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年龄集中在55岁以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Luminal A型肿瘤分化程度较高,病理TNM分期偏早,晚期病例少,预后良好;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患者中未绝经者比例高。Her-2(+)型乳腺癌肿瘤趋向于低分化,大长径;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原发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孕激素及原癌基因和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新兰 葛建 +1 位作者 陈萍 崔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7期632-635,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雌激素(ER)、孕激素(PR)、原癌基因C-erbB2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gp、BCRP、LRP...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雌激素(ER)、孕激素(PR)、原癌基因C-erbB2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gp、BCRP、LRP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P-gp、BC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6%、38.89%和65.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4.28%1,6.67%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阳性表达高于P-gp和BCRP阳性表达率(χ2分别为21.3和28.6,P均<0.01);②P-gp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呈正相关(r=0.298、0.283,均P<0.01),BCRP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0.369,P<0.01);LRP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r=0.264,P<0.01);③P-gp、BCRP和LRP阳性表达率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r=0.2825、.9422、.42,P<0.01或P<0.05);BCRP阳性表达率与ER和PR呈明显负相关(r=-0.354、-0.252,P<0.01)。④P-gp和BCRP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74%及48.98%,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35.14%及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p、BCRP、LRP这3种耐药蛋白均参与了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P-gp和BCRP的表达可预测乳腺癌的预后,LRP不能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蛋白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雌激素 孕激素 原癌基因CerbB2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VEGF、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经伟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2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探讨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rvivin及VEGF在8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go61%,均明显高于二者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率(P〈0.01),组织学分级3级乳腺癌组织中VEGF、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2级乳腺癌(P〈0.05),结论vEGF、Survivin的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Survivin的表达增强对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其具体分子病理学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 SURVIVIN
下载PDF
柠檬苦素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伯霞 申琴 +2 位作者 焦海燕 李涛 陈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40-345,362,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AGS、MGC-803)进行体外培养。随后,利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检测柠檬苦素(0、180、260、340、420、500μmol·L-1)对胃癌细胞增殖...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对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AGS、MGC-803)进行体外培养。随后,利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检测柠檬苦素(0、180、260、340、420、500μmol·L-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划痕愈合实验研究柠檬苦素(0、40、60μmol·L-1)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进而建立裸鼠胃癌细胞BGC-823腹腔种植转移模型,给予柠檬苦素[0、12.5、25 mg·(kg·d)-1]腹腔注射治疗28 d后,检测其对胃癌转移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Western blot初步研究柠檬苦素与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STAT3)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结果 MTS检测结果显示,柠檬苦素在500μmol·L-1浓度下对多种胃癌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率不足50%。但划痕愈合实验发现,在40μmol·L-1浓度下可抑制多种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AGS、MGC-803)的迁移。体内实验显示,给药处理21 d,25 mg·kg-1柠檬苦素能预防并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转移灶的数量,且在该剂量下对小鼠体质量影响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柠檬苦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肿瘤组织中的STAT3磷酸化和MMP-9蛋白的表达,但对增殖标记物Ki-67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发现,该单体化合物能降低BGC-823细胞STAT3酪氨酸705位点的磷酸化(p Tyr705-STAT3)。结论柠檬苦素能有效预防并抑制胃癌细胞的转移,其作用机制与抑制STAT3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胃癌 转移 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