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代基因测序在重症肺炎早期致病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赵恬 白吉佳 +3 位作者 范玉燕 周文艳 尹磊 马希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重症肺炎(SP)早期致病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SP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胸部影像学资料、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A组检测结果回报需要(23.65±3.20)h,B组检测... 目的探讨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重症肺炎(SP)早期致病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SP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胸部影像学资料、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A组检测结果回报需要(23.65±3.20)h,B组检测结果回报需要(117.46±16.32)h。A组耗时显著短于B组(P<0.05);A组的敏感性高于B组(P<0.05),而其特异性低于B组(P<0.05)。A组的阳性预测值为88.97%、阴性预测值为58.97%,B组的阳性预测值为98.72%、阴性预测值为76.09%;有26例患者根据早期mNGS结果,结合患者体温、炎性指标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调整了抗生素治疗策略,改变用药方案后,其中有21例患者病情好转,有5例患者死亡。纳入的32例患者中死亡7例,28 d病死率为21.9%。结论mNGS对于SP早期致病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提高SP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基因测序 病原学 临床预后 重症肺炎 诊断
下载PDF
PiCCO和床旁动态超声对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临床治疗价值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白吉佳 郑磊 +5 位作者 朱金源 范玉燕 杨晶 黑琴琴 赵恬 马希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和床旁动态超声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PiCCO动态监测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和床旁动态超声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PiCCO动态监测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等指标,以同期20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对照组(B组),通过床旁动态超声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左心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指数(CI)和肺水肿等指标,2组患者入院时密切监测其生理指标、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和液体量等情况,评价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CI、GEDV、ITBV、EVL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B组治疗后SV、LVEDV等指标也有改善(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采用PiCCO技术指导治疗较床旁动态超声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床旁超声 预后
下载PDF
宁夏三级甲等医院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水平与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桂芳 冯磊 +4 位作者 王艳 王丽娟 米光丽 赵兰菊 马荣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19年第8期610-613,共4页
目的了解宁夏三级甲等医院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水平和需求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宁夏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49名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谵妄防控知识知晓情况、谵妄知识获取及期望获取的途径。结果 ICU医护人员谵... 目的了解宁夏三级甲等医院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水平和需求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宁夏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49名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谵妄防控知识知晓情况、谵妄知识获取及期望获取的途径。结果 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得分为(56.10±18.24)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年龄、专业是谵妄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113和4.547;79.19%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经验积累是其获得谵妄知识的主要来源,69.13%的医护人员表示从未接受过谵妄知识相关培训。结论 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知晓水平偏低,且远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建议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以提高ICU医护人员早期预防和识别谵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护士 知识 需求估价
下载PDF
西北某三甲医院连续10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惠 张丹梅 +5 位作者 张志远 赵永珍 马刚 杨宝忠 寇华炜 杨晓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2-808,共7页
目的 分析综合ICU连续10年医院感染相关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结果 共监测患者15 189例,医院感染... 目的 分析综合ICU连续10年医院感染相关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结果 共监测患者15 18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27%,例次发病率为4.73%。连续10年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波动范围分别在2.73%~5.55%和2.83%~6.4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71.34%)、血液系统(14.46%)和泌尿系统(11.96%)为主;发生器械相关感染543例,占比为75.5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分别为1.198‰、0.603‰和9.266‰。连续10年综合ICU器械相关感染总发病率为3.531‰;2014年最高,为5.572‰;2022年最低,为2.226‰。64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2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7.82%),其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居多(48.39%);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65株,占比58.68%,其中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居多(80.27%)。结论 该院连续10年综合ICU医院感染相关的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器械相关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管理仍是综合ICU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器械相关感染 多重耐药菌管理 ICU
下载PDF
ICU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隐性缺勤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5
作者 李桂芳 张桂珍 +2 位作者 黄佳 杨星雨 李嘉颖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ICU护士工作压力与隐性缺勤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2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403名ICU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斯坦福...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ICU护士工作压力与隐性缺勤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2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403名ICU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应用AMOS 23.0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ICU护士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和隐性缺勤得分分别为(99.45±19.22)、(58.94±15.04)和(17.33±4.49)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ICU护士工作压力对隐性缺勤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6,P<0.01),领悟社会支持对隐性缺勤具有反向预测作用(β=-0.04,P<0.01);ICU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隐性缺勤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016),效应贡献为9.09%。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二级及以上医院ICU护士隐性缺勤现象较为严重,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隐性缺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管理者可从工作资源角度调动ICU护士,充分挖掘和利用其社会支持资源来缓解其工作压力,减少隐性缺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工作压力 领悟社会支持 隐性缺勤 工作需求-资源理论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中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爱琴 张震 +2 位作者 徐雅楠 朱金源 张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4,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m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主要是由于各种肺内外损伤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急且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肺纤维化是ARDS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m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主要是由于各种肺内外损伤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急且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肺纤维化是ARDS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之一,是导致AR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ARDS中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决定。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在ARDS肺纤维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制,为ARDS肺纤维化的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床旁无创与有创血压监测的一致性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晓军 冯涛 +3 位作者 李桂芳 李元贵 柳明 周文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评价危重症患者床旁有创血压(invasivebloodpressure,IBP)与无创血压non—invasivebloodpressure,NIBP)监测的-致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0例危重患者,同步进... 目的:评价危重症患者床旁有创血压(invasivebloodpressure,IBP)与无创血压non—invasivebloodpressure,NIBP)监测的-致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0例危重患者,同步进行右侧桡动脉IBP和双侧肱动脉NIBP监测。依据IBP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90mmHg,116例;B组,SBP90~140mmHg,172例;C组,SBP〉140mmHg,212例。采用Bland—Ahman分析、Spearman分析评价NIBP与IBP监测的-致性及相关性。结果:(1)一致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有创SBP值与无创SBP值间差值平均水平为-2.9mmHg(~肱动脉)及-5.6mmHg(右肱动脉),B组为4.5mmHg及1.9mmHg,C组达20.0mmHg及17.3mmHg。A组超-致性上限、下限范围发生率为0%、3.4%(左肱动脉)及0.0%、4.3%(右肱动脉),B组为1.7%、3.5%及1.7%、2.3%,C组达2.0%、0.0%及2.0%、O.0%。(2)一致性分析显示A组患者有创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值与无创DBP值间差值平均水平为-3.5mmHg(左肱动脉)及-5.8mmHg(右肱动脉),B组为-3.2mmHg及-3.5mmHg,C组达0.3mmHg及1.2mmHg。A组超-致性上限、下限范围发生率为6.0%、1.7%(左肱动脉)及3.4%、2.6%(右肱动脉),B组为1.2%、2.9%及1.7%、3.5%,C组达2.4%、4.2%及3.3%、2.8%。(3)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无创SBP与有创SBP间为0.105~0.108,B组达0.417~0.444,而c组降至0.144~0.166。DBP间比较,A组为0.409~0.427,B组达0.598。0.617,C组为0.546~0.596。结论:危重症患者低血压及高血压状态下IBP与NIBP问相关性显著下降,低血压状态下NIBP监测值易高估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而高血压状态下表现低估患者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压 有创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晓军 冯涛 +6 位作者 马玉杰 周文杰 朱金源 张珺 丁欢 靳忻 周文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PN)液对危重症病人肝肾功能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方法:192例危重症病人为研究组,另172例危重症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两组病人PN时间均超过1周。研究组病人选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PN)液对危重症病人肝肾功能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方法:192例危重症病人为研究组,另172例危重症病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两组病人PN时间均超过1周。研究组病人选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H)";对照组选用均衡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其他营养配置、用药和临床治疗无差别。比较两组病人PN前和PN后第1、3、5和7天的肝肾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等变化。结果:①PN治疗第3天后,两组病人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等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治疗第7天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PN治疗第3天后,仅研究组病人血清尿素氮(BUN)呈下降趋势,治疗第7天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PN治疗第3天后,两组病人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PN治疗第7天后,研究组病人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由治疗前的28.6%降至19.8%,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含支链氨基酸的PN液具有良好的肝肾器官保护作用,有利于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支链氨基酸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
原文传递
早期动态Pcv-aCO_(2)及Pcv-aCO_(2)/Ca-cvO_(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9
作者 孙新星 江坤 +1 位作者 张珺 王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_(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_(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_(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5天ScvO_(2)、乳酸及Pcv-a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_(2)/Ca-cvO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_(2)第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_(2)第3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_(2)(第3天)联合APACHE II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早期Pcv-aCO_(2)、血乳酸、ScVO_(2)较Pcv-aCO_(2)/Ca-cvO_(2)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下载PDF
TNF-α下调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表达
10
作者 白吉佳 石国翠 +1 位作者 马申懋 马希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Claudin-5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对大鼠肺血管屏障的损伤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Claudin-5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对大鼠肺血管屏障的损伤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24 h、48 h和72 h组(TNF-α10 mg/L)。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测定ZO-1及Claudin-5的分布。RT-qPCR及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ZO-1及Claudin-5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及内质网等结构,结构正常。TNF-α各组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溶解,核固缩,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呈时间依赖性。ZO-1及Claudin-5呈线状荧光分布于内皮细胞间连接部位。与对照组比较,TNF-α各组细胞ZO-1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TNF-α各组Claudin-5的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TNF-α48 h、72 h组Claudin-5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TNF-α24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下调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ZO-1及Claudin-5的表达,诱导细胞损伤及凋亡,破坏肺屏障,导致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屏障 急性肺损伤 紧密连接蛋白 凋亡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艳 王海霞 马希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重症患者309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HEⅡ)分为轻型组(APACHEⅡ<20)及重型组(APACHEⅡ≥20),根据入...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重症患者309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HEⅡ)分为轻型组(APACHEⅡ<20)及重型组(APACHEⅡ≥20),根据入科14d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检测入住ICU2h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清Ca2+浓度,运用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轻型组比较,重型组患者PLT减少,PT延长,PTA降低,FIB减少,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血清Ca2+浓度降低,PT延长,PTA降低,APTT延长,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D-二聚体最终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D-二聚体可以作为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APACHEⅡ评分 创伤 感染
下载PDF
丁酸钠经AMPK/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健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艳华 刘勤富 杨晓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LC)组、LPS+S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LM)组。通过CCK8检测MH-S细胞活力,筛选出最佳的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5μmol/L ML385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MH-S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AMPK、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IL-6、TNF-α、IL-1β和IL-10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1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记物CD86和CD206的表达。各组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法进行检验。结果通过CCK8选取了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和5μmol/L ML385进行造模和干预。qRT-PCR和ELISA结果一致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抑炎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均P<0.01)。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CD8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LB组CD8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变化趋势与CD86相反。qRT-PCR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促进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与LB组比较,LC组降低了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LM组降低了Nrf2/HO-1的表达(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LB组比较,LC组和LM组逆转了SB对CD86水平的抑制作用(均P<0.01);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表达趋势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相反。结论SB通过激活AMPK/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M1型、促进M2型肺泡巨噬细胞极化,改善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白细胞分化抗原86 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中MicRNA表达谱分析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昭君 刘勤富 +4 位作者 王晓红 王妍柏 张珺 周文杰 杨晓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2-394,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ICU中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MicRNA)表达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MicRNA芯片技术对5例重症肺炎患者和5例非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MicRNA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其中上调表达、下调表达的MicRNA;再通过RT-PC... 目的探讨ICU中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微小RNA(MicRNA)表达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MicRNA芯片技术对5例重症肺炎患者和5例非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MicRNA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其中上调表达、下调表达的MicRNA;再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上述芯片检测的结果。结果建立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的MicRNA异常表达谱,从中筛选出40个上调表达的MicRNA和113个下调表达的MicRNA。通过与非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比,重症肺炎组上调表达基因miR-3686、miR-4455及下调表达基因miR-1323、miR-127-5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686、miR-4455、miR-1323、miR-127-5p在重症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明显表达,提示其与重症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肺泡灌洗液 MicRNA
下载PDF
ICU谵妄非药物干预新进展
14
作者 任航旗 郭燕蓉 +2 位作者 黄艳 马春 丁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4-276,共3页
谵妄是指多因素引起、多机制参与、病情进展迅速的脑功能失调状态,在24 h内注意和意识障碍波动性凸显,并伴随有其他多维度认知功能不全的综合征^([1]),发病率为19%~87%,机械通气患者高达70%。因危险因素相异,病程进展、临床征象及严重... 谵妄是指多因素引起、多机制参与、病情进展迅速的脑功能失调状态,在24 h内注意和意识障碍波动性凸显,并伴随有其他多维度认知功能不全的综合征^([1]),发病率为19%~87%,机械通气患者高达70%。因危险因素相异,病程进展、临床征象及严重性存在差异,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数增加^([2]),医疗成本增高、死亡率增加。谵妄已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怎样恰当地预防ICU谵妄,成为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报告2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李合强 彭秀 王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文报道2例患者均有鸽子接触史,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困难,1例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于发病第4天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血小板计数正常,降钙素原升高,C反应蛋白... 本文报道2例患者均有鸽子接触史,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困难,1例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于发病第4天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血小板计数正常,降钙素原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同程度升高,血清钠、钾、白蛋白降低,1例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1例轻度升高,血、肺泡灌洗液常规培养及血清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原体。胸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表现为一侧肺叶大片渗出和实变,严重者进展快,累及双侧肺叶,出现呼吸衰竭,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及时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并结合鸟类接触史,最终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采用喹诺酮类联合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异常均明显好转,但1例患者影像学吸收不佳,进一步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随访复查胸部CT,病灶基本吸收。通过分析该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过程,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肝损害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16
作者 徐文静 马申懋 +3 位作者 任益苗 邓伟 王高飞 马希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全球患病率为(30~150)/10万[1]。SLE累积神经系统会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导致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其中0.4%~6.6%表现为颅内静脉窦血栓(c...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全球患病率为(30~150)/10万[1]。SLE累积神经系统会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导致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其中0.4%~6.6%表现为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起病隐匿,病情凶险,具有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2-3]。因此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但在临床工作中,CVST发生一般无特异性,因而极易漏诊和误诊,其漏诊率可达73%,40%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10 d以上[4]。现报告1例SLE合并CVS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症状 颅内静脉窦血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时间 神经精神狼疮 ERYTHEMATOSUS LUPUS cerebral
下载PDF
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绍兵 蔡庆 +3 位作者 李莎莎 王晓红 丁欢 杨晓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91-593,共3页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入住ICU病房时间超过48 h、年龄≥18岁的患者作为观察资料。根据入科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2组(APACHEⅡ评分<20...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入住ICU病房时间超过48 h、年龄≥18岁的患者作为观察资料。根据入科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2组(APACHEⅡ评分<20分组、APACHEⅡ评分≥20分组),比较2组患者次日清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乳酸水平及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患者60例作为健康人群组,比较健康人群与危重症患者之间25-羟维生素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14例,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74例、APACHEⅡ评分≥20患者40例。2组血清维生素D_3水平分别为(7.77±4.30)ng/m L、(4.95±2.29)ng/m L(P<0.05),乳酸水平分别为(2.17±1.40)mmol/L、(3.76±2.80)mmol/L(P<0.05),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0.73±3.56)×10~9/m L、(13.68±4.23)×10~9/m L(P<0.05),住ICU时间分别为(5.19±2.73)d、(7.20±3.03)d(P<0.05),28 d病死率分别为0%、20%,上述变量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275,P<0.05)。健康人群组60例,其血清维生素D_3水平中位数为16.48 ng/m L,与危重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_3不足或者缺乏,危重症患者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危重程度加重,维生素D_3水平逐渐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25-羟维生素D水平
下载PDF
16SrDNA测序在细菌性重症肺炎痰液致病菌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军 王晓红 +1 位作者 王妍柏 王振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 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重症肺炎痰液中致病菌构成,探索病原学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V5区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 测序显示痰... 目的 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重症肺炎痰液中致病菌构成,探索病原学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标本中病原菌16SrDNA V3~V5区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 测序显示痰液样本含有的物种种类相对较多,还存在较多未被测序检测到的物种,优势菌属主要为链球菌属、变性菌属、不动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水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等.结论 细菌性重症肺炎痰液致病菌种复杂多样,物种丰富,16S-rDNA测序是临床实践中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重症肺炎 痰液 致病菌 16SrDNA测序
下载PDF
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入室即时血糖检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绍兵 冯涛 杨晓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危重患者,依据人室APACHE II评分,分为3组:①低评分组,APACHE II评分〈10分,95例;②中评分组,APACHE1I评分10—20分,95例;③高评分组,APACHEII评...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危重患者,依据人室APACHE II评分,分为3组:①低评分组,APACHE II评分〈10分,95例;②中评分组,APACHE1I评分10—20分,95例;③高评分组,APACHEII评分≥20分,50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GDH法)检测患者入室即时血糖值,并以实验室己糖激酶法(HK法)检测值为标准对照,对不同评分组间即时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一致性进行评价及误差分析。结果①Clarke误差表格分析显示伴随APACHEII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呈下降趋势。(2)Bland—Altman分析显示伴随APACHEII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与标准对照值间的一致性呈降低趋势。③误差分析显示伴随APACHEⅡ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呈增大趋势。结论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入室即时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即APACHEII评分越高,即时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可能越低,误差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即时检测 葡萄糖脱氢酶 葡萄糖氧化酶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张世昌 马萍 +3 位作者 马萌雪 徐清斌 董丹丹 马晓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15例AHF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15例AHF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R4.2.1统计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并进行Lasso回归初步筛选,再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515例AHF患者中有62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冠心病、扩心病、脑卒中、睡眠差、呼吸频率、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后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回归初步筛选变量后,最终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脑卒中[O^R=7.99(95%CI:3.29,19.59)]、白细胞计数[O^R=1.25(95%CI:1.00,1.52)]、血尿素氮[O^R=1.13(95%CI:1.04,1.23)]、D-二聚体[O^R=1.13(95%CI:1.03,1.2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O^R=0.89(95%CI:0.81,0.96)]、合并房颤[O^R=2.40(95%CI:1.07,5.31)]。基于以上6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所得AUC值为0.81(95%CI:0.75,0.87)。结论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脑卒中、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合并房颤,以此构建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