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预测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裴慧慧 刘振东 高宇博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近年来,关于患儿苏醒期谵妄(ED)术前预测的研究备受关注。预测患儿ED的发生对于术前干预和术后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患儿ED的发生率较高,但目前术前预测ED的方法相对有限,且存在诸多不足。患儿的基本特质仅可简单识别ED的高危... 近年来,关于患儿苏醒期谵妄(ED)术前预测的研究备受关注。预测患儿ED的发生对于术前干预和术后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患儿ED的发生率较高,但目前术前预测ED的方法相对有限,且存在诸多不足。患儿的基本特质仅可简单识别ED的高危人群。术前焦虑对预测ED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但其主观性较高。此外,通过对围术期炎性因子检测和生理功能监测,可以探索其与患儿ED的相关性。然而,更加精准、客观的预测工具仍需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谵妄 术前焦虑 监测 生理 生物标记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AA1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影响麻醉术后老年小鼠谵妄样行为
2
作者 刘君 先元晖 +3 位作者 李家辉 吴燕 裴慧慧 高宇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16-124,134,共10页
目的探究老年小鼠脑内海马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表达对麻醉手术后小鼠谵妄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6只18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麻醉/手术组(A/S组)、正常老年小鼠+SAA1抑制剂组(C+SGA360组)和麻醉/手术老年小鼠+S... 目的探究老年小鼠脑内海马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表达对麻醉手术后小鼠谵妄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6只18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麻醉/手术组(A/S组)、正常老年小鼠+SAA1抑制剂组(C+SGA360组)和麻醉/手术老年小鼠+SAA1抑制剂组(A/S+SGA360组)。对C组、A/S组小鼠应用旷场实验、觅食实验检测小鼠谵妄样行为,应用Western blot、RT-qPCR检测小鼠脑内海马SAA1蛋白和mRNA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变化。麻醉术前3 d给予C+SGA360组、A/S+SGA360组腹腔注射20mg·kg^(-1) SAA1抑制剂SGA360,每天1次,麻醉术后24 h对各组小鼠进行谵妄样行为(旷场实验、觅食实验)观察并提取脑组织,RT-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SAA1和Iba1的mRNA表达,检测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CD86 mRNA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区SAA1、Iba1和CD86的荧光表达分布,并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A/S组老年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谵妄样行为,SAA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SAA1、Iba1、CD86及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SAA1、CD86荧光表达量增加,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胞体增大、突起分枝减少(P均<0.05)。与A/S组相比,A/S+SGA360组小鼠谵妄样行为明显改善,SAA1、Iba1、CD86及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降低,SAA1、CD86荧光表达量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胞体减小、突起分枝增多(P均<0.05)。结论麻醉手术后,老年小鼠脑内SAA1表达升高,可能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引发小鼠谵妄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小胶质细胞活化 老年小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围手术期脑卒中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李佩佩 马刚 +1 位作者 屈保福 张彩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围手术期脑卒中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中动脉缺血(MCAO)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ex-L组,0.5μg/(kg.h)]、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Dex-M组,2μg/(kg.h)]与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围手术期脑卒中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中动脉缺血(MCAO)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ex-L组,0.5μg/(kg.h)]、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Dex-M组,2μg/(kg.h)]与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ex-H组,10μg/(kg.h)],每组20只。通过中动脉栓塞手术构建围手术期脑卒中大鼠模型,缺血期间静脉输注不同剂量Dex。24 h后,参考改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将大鼠处死,取外周血及全脑组织,部分脑组织中分选出缺血核心区组织,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域,ELISA法检测血清和缺血核心区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免疫荧光检测缺血核心区甲酰肽受体1(FPR1)、跨膜蛋白119(TMEM119)、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核心区FPR1、核因子κB(NF-κB)、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大鼠脑梗死区域面积占比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增高,血清和脑组织缺血核心区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明显增加,脑组织缺血核心区FPR1、TMEM119、p-NF-κB、NLRP3、CD31、V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且FPR1与TMEM119存在明显的共表达情况。与MCAO组比较,Dex-M组和Dex-H组大鼠脑梗死区域面积占比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血清和脑组织缺血核心区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减少,脑组织缺血核心区FPR1、TMEM119、p-NF-κB、NLRP3、CD31、V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Dex具有减轻围手术期脑卒中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PR1蛋白表达,以及发挥抗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侧支循环血管新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肽受体1 右美托咪定 围手术期脑卒中 小胶质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鹏 邹丽丽 张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BIS监测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观察组(采用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各43例。对比两组不同时刻[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切皮时(T_(2))、拔管时(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对比两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2、12 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力评分;对比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时,两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BI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及术后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肌力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肌力评分
下载PDF
Iduna调控Hippo/YAP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围术期小鼠的神经认知障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尚国政 高宇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9-416,共8页
目的:探讨Iduna对老龄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Hippo/YAP信号通路在此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只C57BL/6老龄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模型(model)组(行剖腹探查术诱导建立PND小鼠模型),每组10只,用荧光定... 目的:探讨Iduna对老龄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过程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Hippo/YAP信号通路在此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只C57BL/6老龄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模型(model)组(行剖腹探查术诱导建立PND小鼠模型),每组10只,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ND小鼠脑组织中Iduna的mRNA水平。在PND造模前,通过侧脑室注射Iduna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载体、sh-Iduna AAV载体和(或)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CA3。将40只C57BL/6老龄小鼠分为control+AAV9-Con组、control+AAV9-Iduna组、model+AAV9-Con组和model+AAV9-Iduna组,每组10只,在造模后7 d,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行为,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YAP和TAZ表达,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IL-6、TNF-α、TGF-β1和IL-10水平。将40只C57BL/6老龄小鼠分为control+DMSO组、control+CA3组、model+DMSO组和model+CA3组,每组10只,在造模后7 d,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行为,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将60只C57BL/6老龄小鼠分为control+AAV9-Con组、control+AAV9-sh-Iduna、control+AAV9-sh-Iduna+CA3组、model+AAV9-Con组、model+AAV9-sh-Iduna组和model+AAV9-sh-Iduna+CA3组,每组10只,在造模后7 d,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行为,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control比较,model组小鼠脑组织中Iduna的mRNA表达下调(P<0.05)。与model+AAV9-Con组比较,model+AAV9-Iduna组小鼠神经认知障碍显著减轻(P<0.05),脑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5),TGF-β1和IL-10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model+AAV9-sh-Iduna组中的上述情况与model+AAV9-Iduna组相反。Iduna可负向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和TAZ表达。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CA3的作用与AAV9-Iduna相似,可抑制PND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0.05),降低脑组织中IL-6和TNF-α水平(P<0.05)。结论:Iduna通过抑制Hippo/YAP信号通路减轻老龄小鼠PND,降低脑组织中IL-6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una蛋白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炎症 Hippo/YAP信号通路
下载PDF
闭环链式管理下IAPI评估量表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姜燕 郭珊珊 +1 位作者 米英 李海宁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闭环链式护理管理模式下应用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晚期卵巢癌手术患者发生IAPI的应用护理效果,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Ⅲ、Ⅳ期卵巢癌手术患者40例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多学科闭环链式护理管理模式下应用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晚期卵巢癌手术患者发生IAPI的应用护理效果,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Ⅲ、Ⅳ期卵巢癌手术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术中压力性损伤管理模式及Braden评估量表作为对照组(40例),同时收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44例),采用多学科闭环链式护理管理模式下IAPI评估量表,分析两组IAPI预测能力及其发生率、体位安置规范率、防护措施达标率.结果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比较,研究组中华手术护理学会(COR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raden评分,IAPI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术后IAPI风险评估准确率、防护措施合格率、皮肤规范交接单执行率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链式护理管理模式促进了IAPI的闭环实施,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更加准确地预测IAPI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晚期卵巢癌手术患者IAPI的发生率,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链式管理 护理 卵巢癌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TGF-β/Smad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晓梅 马万 +1 位作者 杨海燕 杨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14例行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组,每组38例,分别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14例行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组,每组38例,分别以0.2、0.4、0.8μg/(kg·h)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镇痛、镇静及认知功能评分,TGF-β1和Smad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丙泊酚用量低于A、B组,B组丙泊酚用量低于A组(P<0.05)。给药后10 min(T1),C组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A、B组,B、C组收缩压(SBP)低于A组(P<0.05);拔管时(T2),B、C组心率(HR)、SBP低于A组,C组SpO2低于A、B组(P<0.05)。拔管后15 min(T3),B、C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A组,Ramsay评分高于A组(P<0.05);拔管后30 min(T4),C组VAS评分低于A组,Ramsay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B、C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A组(P<0.05)。术后7 d,B、C组TGF-β1、Smad2水平低于A组,C组TGF-β1、Smad2水平低于B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脑外科术中以0.8μg/(kg·h)速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手术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2蛋白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手术室外麻醉镇静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张玉 李翔 +1 位作者 杨凡 马汉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疾病诊疗的要求从单纯治疗疾病转变为在舒适、安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1])。随着外科手术和临床检查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始向手术室外、微创、快速康复的方向转变,如胃肠...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疾病诊疗的要求从单纯治疗疾病转变为在舒适、安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1])。随着外科手术和临床检查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始向手术室外、微创、快速康复的方向转变,如胃肠镜诊疗、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介入手术及放射科的检查等,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的需求显著增加^([2])。手术室外麻醉镇静多在非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进行,没有安全可靠的气道,且在麻醉镇静状态下,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手术室外麻醉 镇静 低氧血症
下载PDF
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新型托盘的设计及应用
9
作者 刘永超 刘静 张盈颖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新型托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本手术室进行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的患者63例,按手术奇偶数日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新型手术托盘进行...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新型托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本手术室进行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的患者63例,按手术奇偶数日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新型手术托盘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门”字形接地式托盘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新型托盘弥补了“门”字形接地式托盘缺点,满足清醒麻醉下颅脑手术使用需求,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麻醉 颅脑手术托盘 应用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马杰 王兆贇 +2 位作者 王蓉 付园园 马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术后疼痛控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4年8月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术后疼痛控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4年8月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接受全身麻醉复合ESPB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指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不同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和按压次数及镇痛药补救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术后NK细胞、CD4+T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ESPB,可减少疼痛介质释放,减轻全身炎症水平,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炎症因子 疼痛
下载PDF
应用头皮神经阻滞对神经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患者在幕上肿瘤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屈伸 马婷 +2 位作者 陈易 王建珍 王志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对神经外科加速康复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符合ERAS标准的择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1组患者接受全静脉麻醉(K组),另1组患者接受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静脉麻醉(S组),每...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对神经外科加速康复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符合ERAS标准的择期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1组患者接受全静脉麻醉(K组),另1组患者接受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静脉麻醉(S组),每组30例。K组不进行头皮神经阻滞。S组在诱导后上头架前15 min行头皮神经阻滞。比较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15min(T_(1))、诱导后(T_(2))、上头架(T3)、切头皮即刻(T_(4))、剪硬膜(T5)、术中(T6)、缝皮时(T_(7))、出手术室时(T_(8))各时间点的MAP、HR,以及T_(1)、T_(4)、T_(7)时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的水平,T_(1)、T_(4)、T_(7)、T_(8)时血糖水平。记录6 h、12 h和24 hVAS评分。结果S组T_(4)、T_(7)、T_(8)时血糖水平均低于K组(P<0.05)。2组患者T_(1)时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4)和T_(7)时,S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S组6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K组(P<0.05)。结论在加速康复手术方案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进行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且能降低术后急性疼痛程度,提高了术后24 h恢复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头皮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神经外科精准手术治疗研究
12
作者 陈鹏飞 王亚楠 +2 位作者 王世雄 邢翼翔 孙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浅表病变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术前定位;观察组患者采用AR技术进行术前定位。比较2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浅表病变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术前定位;观察组患者采用AR技术进行术前定位。比较2组患者术前定位的准确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感觉功能分级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准确度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P<0.05),2组患者间神经损伤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0.05)。结论基于AR技术的术前病灶定位方式,其准确度高于传统定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神经外科 病灶 术前定位 精准治疗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蕾 史永强 +2 位作者 黄丽娟 陈易 吴玉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对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年龄≥18岁前置胎盘在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56例产妇资料。根据首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121例)及椎管内麻醉组(3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对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年龄≥18岁前置胎盘在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56例产妇资料。根据首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121例)及椎管内麻醉组(3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母婴结局指标,包括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总输液量、是否成分输血、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输注量≥4 U及输注量≥8 U比例)、血浆量、输注冷沉淀和血小板比例、纤维蛋白原及氨甲环酸比例、总出血量(总出血量≥1000 mL、总出血量≥5000 mL及≥总出血量10000 mL比例)、尿量、低血压及严重低血压比例(血压<80%基础值或血压<60%基础值)、接受缩宫素≥2种、子宫切除、二次手术、转ICU(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产妇住院期间死亡率、新生儿Apgar 1 min、5 min评分及评分<7分比例、新生儿科转科及新生儿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接受介入治疗者居多、手术时间更长、总输液量、成分输血比例、红细胞悬液输注量≥4 U比例、冷沉淀输注比例、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比例、二次手术比例、ICU转科比例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低(P<0.05)、新生儿转科率高(P<0.05)。结论相比于全身麻醉,接受椎管麻醉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产妇结局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术后谵妄小鼠外周血源性外泌体对BV2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汤莎灵 张芸 +2 位作者 冯蓓 杨晓霞 高宇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小鼠外周血源性外泌体对BV2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12~14月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POD组,采用莫里斯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POD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随...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小鼠外周血源性外泌体对BV2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12~14月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POD组,采用莫里斯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POD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随后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对血清中的外泌体进行鉴定,用PKH26染料标记外泌体。将BV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or组)、正常小鼠外周血源性外泌体组(Con-Exo组)和麻醉/手术小鼠外周血源性外泌体组(POD-Exo组),共孵育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相对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POD组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BV2细胞能够内吞被PKH26染料标记的外泌体;与Nor组和Con-Exo组比较,POD-Exo组BV2细胞活性下降(P<0.001),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T-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升(P均<0.001)。结论 POD小鼠外周血源性Exo可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BV2细胞 外泌体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对胃减容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海燕 李佩佩 +2 位作者 韦晓勇 袁瑞 闵红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研究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对胃减容手术肥胖患者全麻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驱动压导向组(D组),每组各30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以PEEP 5 cm H_(2)O维持至术毕;D组... 目的研究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对胃减容手术肥胖患者全麻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驱动压导向组(D组),每组各30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以PEEP 5 cm H_(2)O维持至术毕;D组患者于气腹建立后5 min,将PEEP从2~10 cm H_(2)O逐步滴定,每个PEEP水平维持10次呼吸,记录2组患者最低气道平台压(Pplat)并计算驱动压(DP),选择驱动压最低时的PEEP值维持至术毕。记录2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腹后5 min(T_(2))、气腹后30 min(T_(3))、气腹后1 h(T_(4))的Pplat、DP及动态肺顺应性(Cdyn);于术前(T 0)、气腹5 min(T_(2))、气腹30 min(T_(3))、气腹1 h(T_(4))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_(2)、PaCO_(2),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2组患者的HR、MAP;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日。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在T_(3)、T_(4)时刻PaO_(2)、O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在T_(3)、T_(4)时刻DP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肥胖患者,采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改善患者术中氧合,降低驱动压,提高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呼气末正压 驱动压 氧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提高GDNF释放发挥抗缺血性卒中损伤作用
16
作者 杨海燕 马晓梅 +1 位作者 吴芳 王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9-1736,共8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发挥抗缺血性卒中作用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释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右美托咪定组(Sham+Dex组),缺血性卒中组(IS组),缺血性卒中+右美托咪定组(IS+Dex组),缺血...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发挥抗缺血性卒中作用时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释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右美托咪定组(Sham+Dex组),缺血性卒中组(IS组),缺血性卒中+右美托咪定组(IS+Dex组),缺血性卒中+右美托咪定组+anti-GDNF(IS+Dex+anti-GDNF组),每组15只。采用Longa线栓法构建IS模型,24 h后各组取大鼠开展神经功能评分,将大鼠处死,取脑脊液和外周血检测GDNF含量,取全脑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缺血梗死区域面积,取全脑组织包埋、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取缺血核心区组织通过qRT-PCR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表型。结果与Sham组相比,Sham+Dex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I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出现了明显的局部梗死区域,外周与中枢系统中GDNF释放增加(P<0.05),且IS造成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性表型基因表达都明显升高(P<0.05);与IS组相比,IS+Dex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P<0.05),局部梗死区域面积明显降低(P<0.05),且GDNF释放进一步增加(P<0.05),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神经保护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然而,与IS+Dex组相比,anti-GDNF抗体的干预明显逆转了Dex的治疗作用。结论Dex通过抑制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提高神经保护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占比,进一步促进GDNF释放,发挥抗I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星形胶质细胞 极化 GDNF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全麻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宋凤香 武淑晶 +2 位作者 侯海涛 马晶晶 邓立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单次给予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全麻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单次给予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全麻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诱导时地塞米松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1组(DEX 1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 mg)及观察2组(DEX 2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估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2 d的睡眠质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每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程度。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空腹血糖、褪黑素(MLT)和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 d PSQI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术后1 d相比,三组患者术后2 d 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尚未达到术前水平(均P<0.05)。但三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 d、术后2 d 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相比,DEX 1组与DEX 2组患者术后2、4、8、12、24 h内静息状态VAS评分明显更低(均P<0.01),但术后48 h各组间静息VAS评分趋于相似(P>0.05);与DEX 1组相比,DEX 2组患者各时间节点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各时间节点运动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相比,DEX 1组患者与DEX 2组患者术后2 d PONV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前血糖、MLT、COR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1 d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 d和2 d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三组术后1 d和术后2 d ML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COR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 d血糖、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MLT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对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虽可缓解患者术后静息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对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术后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吴龙 翟鹏 +2 位作者 赵鑫 庞龙 李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对比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与传统入路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Wiltse肌间入路组(n=20)及传统组(n=22),记录并比较... 目的对比经Wiltse肌间入路长节段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有限减压与传统入路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Wiltse肌间入路组(n=20)及传统组(n=2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Wiltse肌间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矢状位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中,与传统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入路置钉联合有限减压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保护椎旁肌、最大限度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入路 胸腰段爆裂骨折 长节段 椎弓根钉内固定 有限减压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差异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9
作者 李翔 张永海 +6 位作者 杨凡 张玉 杨万吉 高冉 文岳 马少玲 马汉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分析静脉注射利多卡因(IVL)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IVL 1.5 mg·kg^(-1)后再以3 mg·(kg·h)^(-1)持续泵注30 min。IVL前和IVL后1 h各采集静脉血5 mL,通过串联质谱...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分析静脉注射利多卡因(IVL)前后血清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5例,IVL 1.5 mg·kg^(-1)后再以3 mg·(kg·h)^(-1)持续泵注30 min。IVL前和IVL后1 h各采集静脉血5 mL,通过串联质谱标记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鉴定IVL后差异表达蛋白,并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结果检测到IVL前后的血清中差异蛋白共15种,其中上调蛋白6种、下调蛋白9种。GO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蛋白参与了细胞进程;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多数差异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区域及细胞质;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多数蛋白参与炎性反应调节、B细胞的活化调控和蛋白质加工。上调蛋白组KEGG通路富集到p53信号通路。通过对上调组和下调组差异蛋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依托泊苷诱导的2.4号蛋白(EI24)参与p53信号通路且调控钙离子浓度。结论IVL可能通过调控依托泊苷诱导的EI24和上池蛋白(SBSN)抑制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EI24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参与IVL产生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蛋白 基因本体论 富集分析 串联质谱标签 利多卡因
下载PDF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冯蓓 杨晓霞 高宇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29-933,共5页
目的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9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94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苏醒期谵妄分为谵妄组(19例)和非谵妄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 目的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9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94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苏醒期谵妄分为谵妄组(19例)和非谵妄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参数,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术后儿童疼痛行为量化评分表(FLACC)评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患儿中有19例(25.3%)发生苏醒期谵妄。谵妄组患儿年龄低于非谵妄组,mYPAS评分、术后FLACC评分>4分的比例高于非谵妄组,术前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非谵妄组,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低于非谵妄组(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比值比(OR)0.66,95%置信区间(CI)0.445~0.991,P<0.05]、术前淋巴细胞计数高(OR 1.57,95%CI 1.026~2.402,P<0.05)、mYPAS评分高(OR 1.03,95%CI 1.004~1.057,P<0.05)、术后FLACC评分>4分(OR 5.95,95%CI 1.797~19.687,P<0.05)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FLACC评分>4分(OR 5.32,95%CI 1.470~19.232,P<0.05)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发生率为25.3%。FLACC评分>4分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期 儿童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苏醒期谵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