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
1
作者 杨洁 徐大宝 +4 位作者 金毅然 罗桑 杨澈 邹晓洁 刘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 目的:分析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21~2023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TCRA的中、重度两组IUA患者共70例根据术后不同雌激素用量,组内再分为A组(4 mg/d)和B组(6 mg/d)。2月后复查宫腔镜,3月后随访月经量、B超检测分泌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纤维化及血流相关因子。结果:①重度IUA组内,A_(2)组与B_(2)组在宫腔再粘连率无差异,B_(2)组子宫内膜上皮化满意率及子宫内膜腺管密度满意率优于A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月:重度IUA组内,两组在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内膜容积(EV)、子宫内膜血流值(血管指数、血流指数、血管化血流指标)、子宫动脉血流值(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中度IUA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标志物检测:重度IUA组内B_(2)组的增殖标志物(Ki-67)及血管生成标志物(CD31、CD34、CD146、b-FGF、VEGF)表达较A_(2)组高,而纤维化标志物(α-SMA、TGF-β1)表达较A_(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IUA组内A_(1)组和B_(1)两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术后短期应用相对大剂量雌激素(6 mg/d)可以通过对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改善促进子宫内膜更好地修复,而对中度IUA子宫内膜修复影响没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激素 子宫内膜血流
下载PDF
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性别二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茜 周少岚 +2 位作者 党洁 霍正浩 马占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3,共16页
X染色体失活可平衡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的基因剂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活X染色体上存在许多能够逃逸失活的基因。逃逸的机制涉及到DNA、RNA、组蛋白的表观修饰以及众多的调控蛋白和染色质的空间结构。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的研究为人... X染色体失活可平衡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的基因剂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失活X染色体上存在许多能够逃逸失活的基因。逃逸的机制涉及到DNA、RNA、组蛋白的表观修饰以及众多的调控蛋白和染色质的空间结构。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的研究为人类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别二态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已证实包括TLR7、CD40L、IRAK-1、CXCR3、CXorf21等失活X染色体基因逃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女性好发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了失活X染色体上基因逃逸以及与SLE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阐明SLE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入揭示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及调控机理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X染色体 基因 逃逸 性别二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肿瘤环境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冬梅 刘淑丹 +3 位作者 马会明 刘晓明 梁雪云 魏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确定肿瘤环境下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的旁分泌特征变化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MSCs,收集培养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HCT116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板共培养AMSCs与HCT116细胞。通过检测穿透人工... 目的确定肿瘤环境下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的旁分泌特征变化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MSCs,收集培养上清液制备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HCT116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板共培养AMSCs与HCT116细胞。通过检测穿透人工基底胶(Matrigel胶)的能力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HCT116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共培养后AMSCs基因表达和旁分泌因子表达变化。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与AMSCs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HCT116细胞的侵袭能力较AMSCs条件培养液培养显著增强。同时结肠癌细胞系HCT116构成的肿瘤微环境也影响了AMSCs旁分泌因子表达的变化,其中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较正常培养条件下显著上调。结论肿瘤微环境影响下的AMSCs旁分泌因子表达改变,这些变化能够增强结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 旁分泌因子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结肠癌
下载PDF
肿瘤间质细胞分泌成纤维生长因子10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
4
作者 刘淑丹 陈冬梅 +3 位作者 马会明 荣诗阔 刘晓明 梁雪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52-57,共6页
目的确定结肠肿瘤间质细胞的旁分泌因子FGF10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结肠肿瘤间质细胞,ELISA检测其FGF10的表达,并与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共培养。同时设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作为试验对照组。Real-tim... 目的确定结肠肿瘤间质细胞的旁分泌因子FGF10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结肠肿瘤间质细胞,ELISA检测其FGF10的表达,并与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共培养。同时设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作为试验对照组。Real-time-PCR检测HCT116细胞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蛋白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透过Matrigel包被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结肠肿瘤间质细胞高表达FGF10生长因子。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与TAFs共培养系统中,HCT116和SW480细胞中Twist、Snail、Slug、ZEB1基因的表达上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侵袭能力较正常培养细胞显著增强。同时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变化。结论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间质细胞分泌的FGF10能够增强结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 成纤维生长因子10 旁分泌因子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结肠癌
下载PDF
VEGFR 2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宋晓霞 耿芝 +4 位作者 余冰 盛优静 于浩臣 霍正浩 陆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KDR)基因-604T/C,+1192G/A,+1719A/T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KDR)基因-604T/C,+1192G/A,+1719A/T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RSA组(180例,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191例)的VEGFR2基因3个SNPs位点基因型及等位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VEGFR2-604T/C,+1192G/A,+1719A/T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基因+1192G/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2基因-604T/C,+1192G/A,+1719A/T三个多态性位点所构建的TAA单倍型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VEGFR2+1192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宁夏汉族女RSA的发病风险,VEGFR2-604/+1192/+1719构建的单倍型TAA与宁夏地区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复发性自然流产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H_(2)O_(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铁死亡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佳 马丽媛 +2 位作者 母春兰 刘春莲 焦海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 构建并鉴定H_(2)O_(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铁死亡模型。方法 常规培养TM3细胞,采用MTS法选择H_(2)O_(2)的处理浓度,设置TM3细胞常规培养组(T组)、2 mmol·L^(-1)H_(2)O_(2)处理TM3细胞1 h组(H_(2)O_(2)-T组)、1μmol·... 目的 构建并鉴定H_(2)O_(2)诱导小鼠睾丸间质TM3细胞铁死亡模型。方法 常规培养TM3细胞,采用MTS法选择H_(2)O_(2)的处理浓度,设置TM3细胞常规培养组(T组)、2 mmol·L^(-1)H_(2)O_(2)处理TM3细胞1 h组(H_(2)O_(2)-T组)、1μmol·L^(-1)GSH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处理TM3细胞1 h组(RSL3-T组)和3μmol·L^(-1)i FSP1处理TM3细胞24 h组(i FSP1-T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Phen-Green-SK荧光探针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e2+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结果 根据MTS法选择2 mmol·L^(-1)H_(2)O_(2)处理TM3细胞;与T组相比,H_(2)O_(2)-T组ROS水平、MDA和LPO含量均上升(P均<0.001)、SOD活性下降(P <0.001);细胞内Fe2+含量上升(P<0.01),与RSL3-T组和i FSP1-T组相比,H_(2)O_(2)-T组细胞内LPO、Fe2+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_(2)O_(2)-T组细胞线粒体变小皱缩,嵴减少,外膜破裂,与RSL3-T组和i FSP1-T组相似。结论 H_(2)O_(2)可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活性氧 脂质过氧化物 线粒体 Fe^(2+)含量
下载PDF
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党伟 王珊 +3 位作者 刘显阳 贾杰 朱永生 张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7期5226-5229,共4页
目的:NR2A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方法:根据DSM-IV诊断标准,随机选取陕西汉族无亲缘个体4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410例体检健... 目的:NR2A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方法:根据DSM-IV诊断标准,随机选取陕西汉族无亲缘个体4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41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特异荧光物质羧基荧光素FAM标记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377测序仪基因扫描电泳分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各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NR2A基因GT基因座在830个无关个体中共检测出19种等位基因,精神分裂症组(GT)21、(GT)22、(GT)2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GT)26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R2A基因启动子区GT二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NR2A蛋白的表达从而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产生发展影响,(GT)21、(GT)22、(GT)23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保护等位基因,而携带有(GT)26等位基因的个体个能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2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CD38表达对胚胎移植前抗炎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秀 袁莹莹 +1 位作者 黄凌燕 赵君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CD38的表达对不孕或胚胎植入失败患者在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抗炎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且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CD38的表达对不孕或胚胎植入失败患者在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抗炎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且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提示间质CD138、CD38阳性患者145例,根据是否接受抗炎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CD138、CD38阳性率以持续妊娠率为指标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并根据其结果以CD38=10%/HPF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较轻慢性炎组(CD38<10%/HPF)94例(治疗组77例,对照组17例)和较重慢性炎组(CD38≥10%/HPF)51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18例),比较抗炎治疗对不同炎症程度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的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并以持续妊娠为主要终点指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较轻慢性炎组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BMI、抗缪勒管激素(AMH)、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不孕年限、胚胎移植类型、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胚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移植胚胎个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以单胚胎移植为主。两组患者组间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重慢性炎组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BMI、AMH、基础FSH、不孕年限、胚胎移植类型、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胚龄及移植胚胎个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胚胎种植率(50%vs 22.22%,P=0.021)、持续妊娠率(54.54%vs 22.22%,P=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偏高(60.6%vs 33.33%,P=0.083)、早期流产率偏低(5%vs 33.33%,P=0.12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较轻慢性炎患者,在移植前是否给予抗炎治疗对持续妊娠无明显影响,但对于较重慢性炎患者,在移植前给予抗炎治疗是持续妊娠的保护因素(P=0.020,OR=4.705,95%CI=1.284~17.572)。结论以子宫内膜CD38阳性10%/HPF区分慢性子宫内膜炎程度和指导胚胎种植前抗炎治疗可能更合理,当慢性子宫内膜炎程度较轻时是否抗炎治疗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炎症较重时妊娠率呈下降趋势,抗炎治疗可能逆转不良妊娠结局,改善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CD38 抗炎治疗 胚胎着床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月见草油对肥胖型不孕女性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晓婷 于霞 +3 位作者 董来慧 纳莉 牛艳玲 赵君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月见草油对肥胖型不孕女性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22例肥胖型不孕女性给予口服月见草油胶囊1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 目的探讨月见草油对肥胖型不孕女性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22例肥胖型不孕女性给予口服月见草油胶囊1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PINS)、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臀围、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PBF)、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应用月见草油干预后,12例患者自诉头面部脂溢、打鼾、痤疮、闭经、无排卵等症状得到改善,所有患者无排油便与其他不良反应。21例患者血脂结果显示,TG、TC、LDL-C水平下降(P值分别为0.25、0.10、0.63),HDL-C的水平升高(P=0.4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显示,FBG、2hPBG、FINS及2hPINS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38、0.23、0.14、0.56)。9例患者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体质量、BMI、臀围、WHR、PBF的参数下降(P值分别为0.29、0.41、0.17、0.87、0.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围参数明显下降(P=0.04)。6例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及SCFAs分析,检测结果显示,ACE、Shannon及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11、0.67、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aol指数减少(P=0.01)。NMDS分析结果显示β多样性无差异。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均无特征性改变(P均>0.05)。SCFAs中仅有己酸含量减少(P=0.04)。结论月见草油可改善肥胖型不孕女性血脂水平及肥胖相关症状,用药安全、方便、价格低廉,月见草油短期干预对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度及SCFAs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油 肥胖型 不孕女性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扳机日及其后添加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对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晓婷 高文丽 +1 位作者 王婷 赵君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8,共8页
目的 探讨扳机日及其后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且扳机日血清黄体生成... 目的 探讨扳机日及其后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且扳机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1.2 IU/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12个周期,根据扳机日、取卵日、移植日是否单点或多点添加r-hLH分为未添加组(n=483)、添加组(n=429);根据是否活产分为非活产组(n=546)、活产组(n=366)。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hLH添加及活产率的因素。结果 添加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流产率均高于未添加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添加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3.26%)低于未添加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LH(OR:1.597,95%CI:1.313~1.944,P<0.001)、高水平扳机日LH(OR:2.361,95%CI:1.304~4.275,P=0.005)及高OHSS发生率(OR:2.514,95%CI:1.140~5.545,P=0.022)是未添加r-hLH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42,95%CI:1.009~1.076,P=0.001)、高BMI指数(OR:1.060,95%CI:1.015~1.106,P=0.011)是低活产率的危险因素,移植2枚胚胎是低活产率的保护因素(OR=0.554,95%CI:0.404~0.761,P<0.001)。结论 长方案降调相对过度的患者扳机日及其后添加r-hLH可达到理想的助孕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黄体生成素 黄体支持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