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卫东 王自立 +2 位作者 马小民 刘斌 朱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32-1935,共4页
目的阐明脊柱结核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8例(43.6%)114例次,以肝功能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胃肠... 目的阐明脊柱结核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8例(43.6%)114例次,以肝功能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胃肠反应及视力损害为主(86.0%),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4例,占2.6%。其中发生1种同类别副作用43例,2种副作用20例,3种以上副作用5例。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多出现于用药早期,2个月内占67.5%。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较常见,临床常易忽视,若发生抗结核药物严重副作用,易引起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抗结核药物 副作用
原文传递
进一步规范脊柱结核的治疗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3-794,共2页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学与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脊柱结核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不断进步,但在脊柱结核临床诊疗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或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予以研究和解决。现就如...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学与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脊柱结核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不断进步,但在脊柱结核临床诊疗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或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予以研究和解决。现就如何进一步规范脊柱结治疗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同道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病 治疗 脊柱外科 结核病学 临床研究 临床诊疗
原文传递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浩宁 陈军 +1 位作者 戈朝晖 朱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771-773,共3页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57例患者中,8例已死亡,为截瘫并发症引起,实际随访到37例,脱位及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均完全恢复,复位节段的椎体间已骨性融合。随访到的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椎体间滑移程度、关节突关节绞索、脊髓压迫的方向及损伤程度决定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脱位 同期颈椎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7
4
作者 戈朝晖 丁惠强 +3 位作者 梁思敏 黑龙 赵浩宁 王自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KP治疗重度OVCFs患者22例(34椎),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8(52~74)岁,病程2~6个月。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 22例(34椎)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2.7 ml,术后平均随访34.2(18~66)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平均高度恢复(2.3±0.6)mm,后凸畸形矫正(1.8±0.4)°。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重度OVFs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8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戈朝晖 赵浩宁 +3 位作者 詹学华 朱禧 丁惠强 王自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36-9540,共5页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7/2008-05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椎弓根外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38例(52椎),男1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34例为原发性骨质疏松,4例因其他疾病有半年以上激素服用历史。结合体检、MRI及X射线平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4~T12。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骨水泥渗漏通过术中透视和术后平片观察,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和椎体外渗漏的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25~55min,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25~4.60mL,平均(3.20±1.40)mL/椎。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36例(95%)背痛明显缓解,术后3d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查X射线平片显示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P<0.05),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0±34.60)%,而椎体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位X射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38例患者中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为经穿刺通道渗漏至椎体侧后缘,2例经椎体静脉系统渗漏至椎体侧方,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三四天出院,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的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副损伤以及术中、术后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下载PDF
老年股骨头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党锋 马巍 +2 位作者 戈朝晖 张飞 郭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4127-4131,共5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伤至置换时间,疼痛等级等均是影响患者置换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的死亡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老年患... 背景: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受伤至置换时间,疼痛等级等均是影响患者置换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的死亡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96例,患者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置换时间、受伤至入院时间、疼痛等级分级、入院血红蛋白含量、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入院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患者入院时输血量、置换前合并症等情况。采用Fisher检验对影响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从受伤到进院的时间>5 d,疼痛等级分级为Ⅲ,Ⅳ级,患者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120 g/L,患者的输血量>1 000 mL,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和伤患上升的死亡率有关(P<0.05);大于86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比70-85岁的伤患的死亡率要高(P<0.05),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7 d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时间<7 d的患者(P<0.05);患者的入院血清白蛋白含量<35 g/L,ASA分级Ⅲ、Ⅳ级是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P<0.05)。结果证实,影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后1年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中输血量、入院至置换时间、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的疼痛等级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股骨头 疼痛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头置换 生存状况 相关因素 疼痛等级 死亡率 老年患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宁奎 王自立 +2 位作者 施建党 师志云 赵志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7期2049-2050,共2页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检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38例结核疑似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类型、不同年份、不同性别的感染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总阳性率为10.27%,晨尿和痰液阳性...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检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38例结核疑似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类型、不同年份、不同性别的感染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总阳性率为10.27%,晨尿和痰液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0.72%、15.79%;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39%和8.70%;>31岁年龄组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1.10%;2009、2010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81%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DNA在银川地区男女两性间的流行特点相同,2009年和2010年感染率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DNA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弘来 陈宵雷 高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6,共6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经皮...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对照组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常规减压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JOA评分、ODI、腰椎解剖学参数、椎管侵占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两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差值、外旋活动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管侵占率比较:(1)不同时间点间的椎管侵占率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管侵占率低于术前(P<0.05);(2)两组的椎管侵占率无差异(P>0.05);(3)两组的椎管侵占率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微创手术 减压 效果
下载PDF
后凸成形中骨水泥量对相邻椎体终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张党锋 马巍 +2 位作者 戈朝晖 张飞 曾思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5418-5422,共5页
背景:最近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存在相邻椎体骨折的问题,推测骨水泥泄露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骨水泥量对相邻椎体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 背景:最近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存在相邻椎体骨折的问题,推测骨水泥泄露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骨水泥量对相邻椎体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骨折椎体内填充10%,20%和30%椎体容积的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三种情况下相邻椎体终板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填充前相比,骨水泥容积按10%,20%和30%填充后,相邻椎体终板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均增加,且随着骨水泥填充容积增加而增加。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骨水泥用量增加,会导致相邻椎体骨折增加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骨水泥 骨折 相邻椎体 终板 应力 有限元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术式的选择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晓辉 黑龙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双氯芬酸、乙哌立松及甲钴胺联合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宁奎 马文鑫 +2 位作者 王自立 施建党 师志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乙哌立松及甲钴胺联合用药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门诊就诊的保守治疗下腰痛伴神经症状患者62例,应用双氯芬酸缓释片、乙哌立松及甲钴胺"三联"治疗,于治疗后第1、2、4周分...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乙哌立松及甲钴胺联合用药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门诊就诊的保守治疗下腰痛伴神经症状患者62例,应用双氯芬酸缓释片、乙哌立松及甲钴胺"三联"治疗,于治疗后第1、2、4周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JOA)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4周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VAS及JOA评分在治疗1、2、4周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组1、2、4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缓释片、乙哌立松及甲钴胺联合用药可以显著缓解下腰痛及神经症状,明显提高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乙哌立松 甲钴胺 下腰痛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宁奎 王自立 +2 位作者 施建党 金卫东 王学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指导早期下地从而早日康复。方法回顾73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损伤类型及程度、手术和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4个...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时间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指导早期下地从而早日康复。方法回顾73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损伤类型及程度、手术和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4个月,15例术后出现腰部酸胀及疼痛,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损伤及手术等情况,更取决于医生的指导及患者的依从性,加强医患沟通不仅能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更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卧床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