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外伤患者65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田艳玲 赵飞 +2 位作者 肖艳波 黄永禄 赵凤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129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由康复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3~4周由康复医生指导进...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129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由康复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3~4周由康复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2组患者术后8周门诊复查时采用手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量表进行患手功能评定,以手指关节总活动范围对患手功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患者AD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指活动度评为优良61例,总优良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地改善手外伤术后手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早期康复 介入
下载PDF
康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海滨 贾小飞 +4 位作者 田艳玲 周钰 常敬鹏 马学忠 李宏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对膝关节周围骨折(FA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确诊为FAK并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配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分配在对照组的37例患者予以术后康复指导及在陪护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关节...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康复对膝关节周围骨折(FA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确诊为FAK并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配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分配在对照组的37例患者予以术后康复指导及在陪护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佳时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在3个月的干预周期结束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膝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LKSS评分为(87.80±11.03)分,对照组为(71.46±1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M为(116.30±15.48)分,对照组为(87.12±13.4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K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明显提高其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关节周围骨折 围手术期康复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晓冬 李芬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67-668,共2页
为了解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方法对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将6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取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物理因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 为了解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方法对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将6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取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物理因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要抑郁、焦虑)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颈椎病 物理治疗
下载PDF
微波并中频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田艳玲 肖艳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452-454,共3页
目的评价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牵引治疗,即单纯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 目的评价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牵引治疗,即单纯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即综合治疗。以JOA评价量表为工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次后的临床症状、体征、ADL能力等指标打分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指标改善率进行横向疗效判定。结果单纯治疗及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0次后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20次治疗显著优于10次治疗(P<0.05);综合治疗10、20次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治疗(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电脑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间歇牵引 微波 电脑中频
下载PDF
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佐瑶 马海滨 +3 位作者 杨小燕 刘佳妮 冉丽 丁小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6个月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无长期运动史和运动习惯的60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太极拳组50例、核心肌力训练组47例、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组50例、对照组45例。对... 目的探讨连续6个月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收集192例无长期运动史和运动习惯的60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太极拳组50例、核心肌力训练组47例、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组50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未予干预训练,其余3组连续进行6个月(每周>4次)太极拳、核心肌力训练、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运动干预。记录运动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的老年人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结果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太极拳组、太极拳组、核心肌力训练组运动前后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组、太极拳组、核心肌力训练组运动6个月后步速、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与运动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6个月后,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组步速、6 min步行试验(6 mWT)、跌倒风险指标评分与太极拳组、核心肌力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与太极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力或太极拳单一或联合训练均可以改善老年人改善步行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的发生,而核心肌力联合太极拳运动对增加步速、6 min步行距离及降低跌倒风险指标效果优于单一进行核心肌力训练或太极拳运动,但对起立-步行时间的作用与太极拳组无明显差异。因此可针对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运动,更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肌力训练 太极拳 老年人 步行能力 跌倒风险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沙彦娟 马佐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2期72-72,74,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相比较,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予以温针灸治疗,可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偏瘫 温针灸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邦向 孙冠男 陈耘东 《人民军医》 2020年第8期807-809,共3页
脑积水多由脑部疾病或手术后继发,是脑外科常见病。手术是治疗脑积水效果最佳、预后最好的方法,常见手术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第三脑室造瘘术(ETV)、腰池腹腔分流术(LPS)等,其中以VPS临床应用最广泛。但VPS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 脑积水多由脑部疾病或手术后继发,是脑外科常见病。手术是治疗脑积水效果最佳、预后最好的方法,常见手术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第三脑室造瘘术(ETV)、腰池腹腔分流术(LPS)等,其中以VPS临床应用最广泛。但VPS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感染、分流管梗阻、过度分流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不仅会加重原有病情,而且可能诱发新的问题。该文综述了VPS术后感染的病因、形成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研究进展,对于VPS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监测有无感染指征,早发现、早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