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截肢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汉霖 马春艳 +7 位作者 侯晓刚 黄永禄 高剑 张博闻 张宇翔 赵凤梅 李镜 巩凡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最终截肢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92例。年龄为54~91岁,平均年龄为(65.94±9.07)岁,平均患糖尿病时间为(11.20±3.44)年,将病例分为截肢组(75例)和非截肢组(117例)。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最终截肢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92例。年龄为54~91岁,平均年龄为(65.94±9.07)岁,平均患糖尿病时间为(11.20±3.44)年,将病例分为截肢组(75例)和非截肢组(117例)。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患病时间、血糖控制情况、骨质疏松情况、吸烟史、溃疡的特征、Wagner分级、是否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否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升高情况、血红蛋白降低情况。结果192例患者中,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控制情况、是否骨质疏松、溃疡特征、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白细胞升高情况、血红蛋白降低情况、Wagner分级与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截肢有关(P<0.05)。其中,患者溃疡特征、是否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Wagner分级、白细胞升高情况是影响患者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溃疡特征、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Wagner分级、白细胞升高情况是影响糖尿病足患者是否截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糖尿病足溃疡 截肢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开放与微创手术方式对兔急性跟腱断裂愈合影响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高剑 吴建科 +8 位作者 马国续 李晓亮 张汉霖 张博闻 丁一 康毅 黄永禄 巩凡 赵飞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 通过构建动物建模以及分子层面的检测对比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对兔跟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构建兔跟腱断裂模型并分组进行手术处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术后1周和8周的跟腱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 目的 通过构建动物建模以及分子层面的检测对比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对兔跟腱愈合的影响。方法 构建兔跟腱断裂模型并分组进行手术处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术后1周和8周的跟腱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术后8周各组跟腱组织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术后8周各组跟腱组织中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检测术后8周跟腱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和Ⅲ型原蛋白(Collagen typeⅢ,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术后8周各组跟腱抗张力和弹性模量。结果 术后8周,微创手术术后跟腱组织炎症反应弱于开放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炎性因子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弱于开放手术组;微创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比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更高,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更低;微创手术组的跟腱抗张力和弹性模量都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手术组相较于开放手术组术后引发炎症反应更弱,新生血管形成更快,跟腱术后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 跟腱断裂
下载PDF
带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汉霖 康毅 +5 位作者 李亚岚 吴建科 李晓亮 马国续 高剑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cm~6 cm×7 cm,所有患者均一期行清创VSD覆盖创面,二期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法治疗,皮瓣的供区缝合张力小的选择直接缝合,对于缝合张力过高可能出现皮肤坏死的选取同侧大腿皮肤游离植皮修复。所有患者均采取上门、电话、微信拍照或者视频随访。定期随访患者患肢皮瓣外形、功能、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对创面加强换药后局部瘢痕愈合。随访13~22个月,平均(16.55±2.60)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瓣呈现出正常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未发现任何异常,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患足行走功能不受限。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12例,评分在60~80分为2例,评分在60分以下为1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应用腓动脉在外踝后肌间隙穿出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成网的优势,使皮瓣成活更可靠,血运更加理想,是修复足背侧创面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HSP90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4
作者 张汉霖 曹彩霞 +5 位作者 高剑 李晓亮 吴建科 马国续 黄永禄 巩凡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37-74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HSP90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向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背部打孔(直径2 cm),形成创面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凡士林治疗组(凡士林组)、胰岛素凡士林治疗组(胰岛素组)、HSP9... 目的研究HSP90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向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背部打孔(直径2 cm),形成创面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凡士林治疗组(凡士林组)、胰岛素凡士林治疗组(胰岛素组)、HSP90凡士林治疗组(HSP90组),分别进行治疗,第3、5、10、15 d在同一深度、同一方向切取背部创面。通过对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HSP90的表达。结果HSP90治疗可以增加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愈合率,与对照组及凡士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SP90治疗后创面愈合效果较胰岛素治疗创面愈合更显著(P<0.05)。结论HSP90局部创面使用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创面组织HSP90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创面 创面修复 HSP90
下载PDF
腕部小切口腕横韧带完全切断与部分切断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张博闻 贾怀续 +7 位作者 张巧霞 黄永禄 巩凡 吴建科 丁一 马国续 张梓炀 赵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整理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TCL)完全切断与腕横韧带部分切断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目的通过整理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TCL)完全切断与腕横韧带部分切断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为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2月在本院手足外科接受腕部小切口行腕横韧带部分切断(观察组)与腕横韧带完全切断(对照组)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经严格的纳入标准筛查后,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7例。对术前及术后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正中神经功能评分、握力改变等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探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CTS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术后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未出现柱状痛、弓弦状畸形等并发症。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正中神经功能评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部握力测定,术后6个月内腕横韧带部分切断者较完全切断者握力更强,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握力强度数据统计提示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重度CTS可获得同等疗效。但腕部小切口部分切断腕横韧带较完整切断TCL比较,具有手术切口小,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切实可靠,不破坏握力解剖结构,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腕横韧带 小切口 部分切断
下载PDF
手外伤患者65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田艳玲 赵飞 +2 位作者 肖艳波 黄永禄 赵凤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129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由康复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3~4周由康复医生指导进...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129例手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由康复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后3~4周由康复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2组患者术后8周门诊复查时采用手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量表进行患手功能评定,以手指关节总活动范围对患手功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患者AD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指活动度评为优良61例,总优良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有效地改善手外伤术后手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早期康复 介入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赵凤梅 王丽梅 丁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基础。方法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创面患者27例,均为Ⅱ期修复,缺损面积:4.0 cm×3.0 cm^17.0 cm×7.0 cm,术中记录穿支数量及穿支浅出点的分布...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的临床应用及解剖基础。方法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创面患者27例,均为Ⅱ期修复,缺损面积:4.0 cm×3.0 cm^17.0 cm×7.0 cm,术中记录穿支数量及穿支浅出点的分布,随访观测皮瓣及供区外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本组2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2例皮瓣略显臃肿。6个月后行皮瓣修薄,术后效果满意。患者均无溃疡发生,感觉恢复至S3级以上,供区均行I期闭合,肢体活动无障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缺损型创面质地良好,血供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副动脉 穿支皮瓣 虎口 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博闻 张梓炀 +7 位作者 赵飞 丁一 方芳 张汉霖 巩凡 吴建科 马国续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创面患者17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1 cm×2.4cm~12.5 cm×5.7 cm。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创面形状及位... 目的探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创面患者17例,创面缺损范围为4.1 cm×2.4cm~12.5 cm×5.7 cm。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创面形状及位置,选择距创面部位最近的腓动脉穿支作为旋转点设计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中探查血管蒂后切开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牵拉闭合或取同侧患肢全厚皮植皮,皮瓣无张力缝合并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穿支皮瓣存活率、皮瓣形态。结果术后17例患者穿支皮瓣全部存活,3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暗红、后期转归仅部分表皮坏死,13例患者皮瓣供区一期牵拉闭合,4例患者皮瓣供区行全厚皮植皮。经半年随访,皮瓣形态不臃肿,质地柔软,皮瓣肤色接近周边皮肤。结论选择小腿远端蒂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缺损具有创面全覆盖、住院时间短、术中不损伤重要血管、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术后皮瓣外观自然、无臃肿、走路步伐自然、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皮瓣成活率
下载PDF
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博闻 铁军 +7 位作者 丁一 马国续 张梓炀 吴建科 张汉霖 康毅 赵飞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态及大小,CTA检查腓动脉穿支分布情况,术前使用Doppler超声精准定位远端穿支选择远端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供区直接闭合,观察切取皮瓣的血供后,将皮瓣与创面无张力缝合。结果22例患者腓动脉远端穿支皮瓣存活状态良好,其中3例患者皮瓣局部出现静脉危象,后期转归。经半年随访,19例患者患肢皮瓣不臃肿,3例患者患肢皮瓣略臃肿,均未见瘢痕形成,行走无差异。采用美国AOFAS标准评价患足功能的优良率为90.90%。结论腓动脉最远端穿支近踝关节水平通过CTA及术前Doppler超声定位,其修复足踝部小面积缺损安全性较为可靠且具有距离优势、供区直接闭合、术后皮瓣色差小、美容效果佳、无臃肿、步态自然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 小面积缺损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与原位减压术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凯 张博闻 +7 位作者 高剑 丁一 张汉霖 吴建科 马国续 贾怀续 石楠 赵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89-791,共3页
目的研究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与原位减压术在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中度肘管综合征55例患者资料,分为2组,筋膜下前置组30例,原位减压组25例。分别行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和原位减压术,对比2组术式患者术后的疗效。... 目的研究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与原位减压术在治疗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中度肘管综合征55例患者资料,分为2组,筋膜下前置组30例,原位减压组25例。分别行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和原位减压术,对比2组术式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原位减压组短于筋膜下前置组(P<0.05);筋膜下前置组与单纯减压组术后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肘管综合征采用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与尺神经原位减压术术后疗效无差异,但原位减压术操作更简单、术程更短、切口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筋膜下前置 原位减压 肘管综合征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间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汉霖 吴继德 +5 位作者 张潇 拓一帆 马达 罗迪 顾文博 袁海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间固定手术治疗28例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规范化口服抗布鲁氏菌病... 目的观察及分析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间固定手术治疗28例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规范化口服抗布鲁氏菌病药物治疗,术前X线、CT及MRI检查,判定病灶节段病椎椎弓根和椎体骨质破坏情况和炎性浸润范围,术后复查X线、CT、MRI,观察椎体稳定及植骨融合情况,对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超敏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转阴率、SAT滴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8例患者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脊柱炎性症状和中毒症状均消失。VAS由术前(6.39±1.17)分恢复至术后1个月(2.75±0.57)分,末次随访为(1.68±0.55)分(Z/F值256.33,P<0.05);ESR由术前36.35 mm/h恢复至术后1个月10.00 mm/h,末次随访为4.0 mm/h(Z/F值42.98,P<0.05);CRP由术前45.17 mg/L恢复至术后1个月3.75 mg/L,末次随访为1.06 mg/L(Z/F值41.29,P<0.05)。结论严格规范化的抗布鲁氏菌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病椎间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术式创伤小、操作简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灶清除 椎间植骨 病椎固定
下载PDF
一期原位回植联合VSD技术治疗下肢完全皮肤脱套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吴建科 黄永禄 +7 位作者 郭静 张汉霖 丁一 马国续 贾怀绪 张梓炀 张博闻 赵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 分析一期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完全皮肤脱套伤的疗效,为临床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下肢完全脱套伤(占体表面积20%以上)患者25例,研究组14例行一期剥脱皮肤原位回植联合VSD治疗,对照... 目的 分析一期原位回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完全皮肤脱套伤的疗效,为临床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下肢完全脱套伤(占体表面积20%以上)患者25例,研究组14例行一期剥脱皮肤原位回植联合VSD治疗,对照组11例一期行彻底清创,VSD敷料覆盖,二期取对侧大腿皮植皮,观察对比植皮成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价远期患者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研究组14例患者脱套皮肤回植成活率为(90.65±2.25)%,对照组为(80.86±3.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活效果优为11例,良为2例,差为1例,对照组成活优为5例,良为3例,差为3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8%;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皮肤大面积脱套伤行一期原位回植联合VSD治疗,回植皮肤成活率高,皮肤成活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脱套伤 原位回植 负压封闭引流 远红外线治疗
下载PDF
平足畸形合并由跟骨畸形导致的腓骨长短肌腱复杂性撕裂1例
13
作者 石楠 巩凡 +3 位作者 马国续 贾怀绪 赵子航 赵飞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6-78,83,共4页
扁平足,由于其足弓结构改变和生物力学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足母]外翻、膝关节痛、胫骨骨膜炎、跟腱炎、骨质增生等并发症。SANDLIN等分析认为,腓骨长短肌腱撕裂容易发生在3个区域,即外踝、跟骨滑车、长方体,其中,跟骨滑车容易发生部分... 扁平足,由于其足弓结构改变和生物力学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足母]外翻、膝关节痛、胫骨骨膜炎、跟腱炎、骨质增生等并发症。SANDLIN等分析认为,腓骨长短肌腱撕裂容易发生在3个区域,即外踝、跟骨滑车、长方体,其中,跟骨滑车容易发生部分撕裂,长方体容易发生完全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足畸形 跟骨畸形 腓骨长短肌撕裂 腓骨长短肌重建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误诊临床分析
14
作者 高剑 夏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OVCF 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季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7例,以嗳气、食欲减退、腹痛和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OVCF 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季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7例,以嗳气、食欲减退、腹痛和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就诊7例。7例腰背部叩击痛,8例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7例X线检查仅发现胸腰椎侧弯。首诊误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和肋间神经痛各7例。给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转我院。误诊时间12~20 d。后经询问病史及胸腰椎MRI检查等确诊OVCF。给予骨质疏松相关药物治疗并行后路经皮胸腰椎后凸成形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椎体愈合,脊柱活动基本正常。结论OVCF易误诊。临床接诊无明显外伤史,以季肋部疼痛或消化系统症状就诊患者时,应仔细查体,详细询问病史及疼痛特点,尽早行X线或MRI检查,且注意勿被早期X线检查骨折阴性干扰诊断,以降低OVCF早期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误诊 胃肠神经官能症 肋间神经痛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宁夏地区带蒂皮瓣远端蒂覆盖软组织缺损延迟愈合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飞 巩凡 +7 位作者 李晓亮 丁冬 温鹏 黄永禄 姚占川 杨子洋 马建明 沈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评价宁夏地区使用带蒂皮瓣远端蒂覆盖软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93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后采用带蒂皮瓣远端蒂覆盖创面,评价创面一期愈合的情况和皮瓣坏死情况。收集患... 目的评价宁夏地区使用带蒂皮瓣远端蒂覆盖软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93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均在彻底清创后采用带蒂皮瓣远端蒂覆盖创面,评价创面一期愈合的情况和皮瓣坏死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贫血史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等暴露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筛选出危险因素,然后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皮瓣成活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93例患者中有59例甲级愈合,7例患者皮瓣完全坏死需再次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创口需长时间开放换药后乙级愈合,8例患者皮瓣皮缘坏死需手术时扩创后开放换药愈合。单因素χ2检验皮瓣延迟愈合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是否贫血、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有血清前白蛋白降低有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皮瓣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清前白蛋白降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降低可能影响皮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皮瓣 软组织缺损 延迟愈合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丁冬 赵飞 +8 位作者 黄永禄 李晓亮 巩凡 姚占川 张博闻 杨子洋 马建明 沈军 温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7例在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型创面的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37例在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42.6±2.3)岁。小腿远端创面12例,足踝部创面25例。切取皮瓣大小9 cm×4 cm~19 cm×10 cm,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换药等治疗,随访期间记录皮瓣术区两点辨别觉。结果37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4)个月。37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仅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内踝创面术后因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泡,皮缘坏死,后期换药后创面自愈。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慢性渗出,局部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5~15 mm,平均为(11.2±1.7) mm,后期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 软组织缺损 小腿远端 足踝
原文传递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28例患者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飞 巩凡 +7 位作者 李晓亮 丁冬 温鹏 黄永禄 姚占川 杨子洋 马建明 沈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通过5年随访研究比较开放治疗与经皮微创治疗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完成的2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其中男21例.女7例。经皮微创缝合患者11例;开... 目的通过5年随访研究比较开放治疗与经皮微创治疗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完成的2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其中男21例.女7例。经皮微创缝合患者11例;开放缝合患者17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使用AOFAS和ATRS评分进行随访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60~72个月,平均61.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Ⅵ相关并发症发生;没有发生跟腱再断裂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开放组、经皮微创组ATRS评分分别为(81.23±3.99)分和(88.27±4.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以后.两组每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开放组、经皮微创组AOFAS评分分别为(69.00±6.23)分和(79.27±4.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开放组、经皮微创组分别为(85.53±4.93)分和(89.90±3.3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以后,两组每年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管使用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还是使用开放治疗.术后2年均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经皮治疗患者术后2年内的评分要高于开放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急性闭合性 微创治疗 开放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枸杞多糖影响大鼠背部皮瓣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博闻 黄永禄 +7 位作者 马国续 巩凡 李晓亮 高剑 丁一 吴建科 张梓炀 赵飞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状态及术后炎性因子、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取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在大鼠背部依照样布设计4.5 cm2的任意皮瓣。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L...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状态及术后炎性因子、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取8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在大鼠背部依照样布设计4.5 cm2的任意皮瓣。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LBP0组),实验组术后用200、400、800 mg/(kg·d)LBP灌胃,分别为LBP200、LBP400、LBP800组,持续时间为2周。记录各组大鼠皮瓣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炎性渗出、水肿、皮瓣张力、皮温及坏死。各组分别于术后0.5、1、3、5、7、10及14 d随机选取3只大鼠测算皮瓣存活面积。切取皮瓣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皮瓣组织中TNF-α、Caspase-3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大鼠背部任意皮瓣造模后3 d,各组皮瓣创面均可见不同程度渗血及肿胀,部分皮瓣逐步出现暗红至青紫,术后7 d皮瓣坏死逐渐显现,术后10 d坏死边界渐清晰,术后2周坏死区域结痂翘起。各组大鼠术后1周内,皮瓣存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LBP800与LBP0组相比,TNF-α因子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0 d差异更明显(P<0.01)。术后5 d,LBP400与LBP0组相比,TNF-α因子mRNA表达量也存在差异(P<0.05);LBP800与LBP0组相比,Caspase-3因子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P<0.05),且术后14 d两组差异更明显(P<0.01)。术后7 d,LBP400与LBP0组相比,Caspase-3因子mRNA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LBP干预可显著降低皮瓣炎性反应因子及凋亡因子的mRNA表达,有助于降低皮瓣组织坏死的风险,改善皮瓣存活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大鼠 外科皮瓣 枸杞多糖 炎性因子 凋亡因子
原文传递
枸杞多糖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飞 丁冬 +8 位作者 温鹏 巩凡 黄永禄 姚占川 杨子洋 李晓亮 马军 张多强 王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1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大耳白兔胫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取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1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大耳白兔胫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取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LBP组、支架组、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组(联合组)。于大鼠左后肢股中部切除长度10mm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2周后用LBP或(和)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进行桥接修复。各组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行神经支架大体形态观察、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MNCV%)测定、移植体的神经纤维组织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模型组与LBP组坐骨神经断端形成瘤性膨大,模型组神经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较LBP组严重,支架组与联合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分布大量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联合组较LBP组及支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分布密集、排列规则整齐。术后12周空白组、模型组、LBP组、支架组、联合组坐骨神经MNCV%和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能成功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 枸杞多糖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皿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GustiloⅢ型骨折15例体会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飞 丁冬 +6 位作者 何仲义 姚占川 黄永禄 巩凡 李晓亮 张博闻 温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GustiloⅢA型4例,GustiloⅢB型11例;小腿中上段6...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在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GustiloⅢA型4例,GustiloⅢB型11例;小腿中上段6例,小腿中下段9例。一期急诊手术有限清创,修复血管、神经、肌腱,骨折临时固定,有限清除部分失活组织,待创面范围确定,二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7.0cm×4.0cm~16.0cm×10.0cm,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换药、功能锻炼等治疗,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6.2个月。开放性骨折断端对位及力线维持良好。骨折正常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15例皮瓣术后成活良好,1例术后皮瓣远端因静脉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泡.皮缘发黑、坏死,后期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痊愈。所有患者后期均未见骨髓炎形成.皮瓣无溃疡及慢性渗出。后期患肢功能和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架分期治疗小腿GustiloⅢ型骨折,皮瓣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小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