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痫发作期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情况及与Wnt3a信号分子表达的关系
1
作者 蔡海燕 闫雨 +2 位作者 李艳茹 谷新梅 丁银秀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究癫痫发作期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及与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和Wnt3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鲁卡品成功制备SD大鼠癫痫模型(Se1d、Se2d、Se3d、Se7d和Se14组)和建立体外Astrocytes/Microglia细胞共培养体系... 目的探究癫痫发作期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及与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和Wnt3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鲁卡品成功制备SD大鼠癫痫模型(Se1d、Se2d、Se3d、Se7d和Se14组)和建立体外Astrocytes/Microglia细胞共培养体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TREM2和Wnt3a的阳性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分析法测定TREM2和Wnt3a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蛋白电泳结果显示,在癫痫发作的较早期,与Con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相比,GFAP(Se1d、Se2d和Se3d组)和IBA1(Se1d和Se2d组)蛋白表达量上调(P均<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EM2只在小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Wnt3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上均有表达,且癫痫发作后TREM2和Wnt3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蛋白电泳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癫痫各组TREM2的蛋白表达量上调(P均<0.01);与Con组相比,癫痫各组Wnt3a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01)。结论SD大鼠癫痫发作后诱发神经炎性反应,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TREM2被二次激活,Wnt3a信号可能参与癫痫神经炎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炎性激活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Wnt3a信号分子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华 晋丹丹 +6 位作者 李娜 刘顺达 乔慧敏 罗英姿 蔡海燕 白永生 高永英 《中国康复》 201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对卒中后吞咽困难(PSD)与周围性面瘫(PF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发病<14d的PSD患者102例,分为A1组58例和A2组44例;发病<7d的PFP患者92例,分为B1组49例和B2组43例。4组均按相关疾病给予对症药物治...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对卒中后吞咽困难(PSD)与周围性面瘫(PF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发病<14d的PSD患者102例,分为A1组58例和A2组44例;发病<7d的PFP患者92例,分为B1组49例和B2组43例。4组均按相关疾病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A1、B1组增加NMES电刺激治疗。A1、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评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1、2组采用HBN量表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1组洼田试验评分及B1组HBN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A2、B2组明显提高(P<0.05);临床痊愈率及基本痊愈率均明显高于A2、B2组(69.0%、67.0%与36.0%、47.0%,P<0.05)。结论:NMES无论对中枢神经损伤还是周围神经损伤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cl-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山 蒋向阳 刘顺达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END组59例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END组59例和非END组1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入院后12 h、24 h、3 d、5 d、7 d、10 d外周血HIF-1α、VEGF、Bcl-2水平变化及与E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END组NIHSS评分及DWI-ASPECTS≤7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时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达到高峰,且END组患者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END程度越严重,患者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风险与HIF-1α、VEGF和Bcl-2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可能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CL-2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晋丹丹 张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结果研究组吞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振海 孔凡元 +2 位作者 潘月英 李光宁 张鲁军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程度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对预测病人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 脑脊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ELISA法 神经功能缺损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6
作者 杨雪琴 王喜全 高娟 《北方药学》 2015年第9期175-175,共1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伴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伴发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发生率(45.71%)明显低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氮平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能够明显缓解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脑梗死 抑郁 神经功能康复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诱发炎症反应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以及Erk1/2、p-Erk1/2和Caspase-3阳性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蔡海燕 闫雨 +2 位作者 焦旭文 马江波 丁银秀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探究SD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期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鲁卡品成功制备SD大鼠癫痫模型。分别通过定... 目的探究SD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期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应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鲁卡品成功制备SD大鼠癫痫模型。分别通过定位巡航实验观察分析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癫痫发作后各组大鼠海马Erk1/2、p-Erk1/2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定位巡航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Con)组比较,SE组大鼠定位巡航所用时间和总航行路程较长(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SE组Tuj-1蛋白表达量减少(P均<0.001);SE 1 d组和7 d组GFAP和Iba1蛋白表达量增加(P均<0.01);SE 7 d组、14 d组和28 d组Erk1/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SE 1 d组和28 d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SE 7 d组、14 d组和28 d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结论SD大鼠癫痫发作后诱发神经炎症反应,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且癫痫发作后Erk1/2信号通路被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生,诱发了凋亡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大量的神经元死亡,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网络
下载PDF
圣·约翰草提取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蔡海燕 马丽娜 马立旭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讨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VRT)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RD)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确诊为BPPV并成功复位后有RD... 目的讨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VRT)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RD)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确诊为BPPV并成功复位后有RD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圣·约翰草提取物联合VRT,对照组给予VRT,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程度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500例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出现RD患者252例(50.4%),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包括情绪(DHI-E)、功能(DHI-F)、躯体(DHI-P)和眩晕障碍量表总分(DHI-T)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评分均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出现口干症状2例,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联合VRT BPPV成功复位后RD,可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及抑郁、焦虑程度,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圣·约翰草提取物 前庭康复治疗 残余头晕
下载PDF
体外炎性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程莹莹 武建军 +3 位作者 蔡海燕 焦旭文 马江波 丁银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炎性刺激下的激活及功能变化。方法体外培养C57BL/6小鼠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测定炎性刺激下各组细胞形态学及促炎因子(iNOS、IL-6、TNF-α)和抗炎因子(ARG1、IL...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炎性刺激下的激活及功能变化。方法体外培养C57BL/6小鼠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测定炎性刺激下各组细胞形态学及促炎因子(iNOS、IL-6、TNF-α)和抗炎因子(ARG1、IL-10、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炎性刺激后,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结果显示,M1(LPS+IFN-γ)组细胞被异常激活,胞体出现肿胀变大、扭曲等形态改变,且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 vs.control)。CCK-8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LPS组、IFN-γ组及M1组的吸光度均升高,其中M1组显著升高(P<0.001 vs.contr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1组促炎因子(iNOS、IL-6和TNF-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 vs.control);各组抗炎因子(ARG1、IL-10和TGF-β1)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 or 0.001 vs.control)。结论体外炎性刺激异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显著变化,且A1样星形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性刺激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成人肥胖对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响及发病风险评估研究
10
作者 陈雪芹 付国涛 +5 位作者 李灵兰 辛宝 孙娜 史传道 曲传勇 张荣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76-138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1448名体检者的体检数据,探讨成人肥胖对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影响及发病风险预测分析。方法:SPSS 26.0、GraphPad Prism 9.2.1和HIPLOT工具进行统计和绘图。非线性拟合曲线验证肥胖与临床检... 目的:通过分析1448名体检者的体检数据,探讨成人肥胖对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影响及发病风险预测分析。方法:SPSS 26.0、GraphPad Prism 9.2.1和HIPLOT工具进行统计和绘图。非线性拟合曲线验证肥胖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关联性,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预测和评估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和校准曲线评估多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肥胖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存在相关性(P<0.05),与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踝肱指数(ABI)存在线性关系。当体质量指数(BMI)=31.1875 kg/m 2(P<0.01)和BMI=36.6875 kg/m 2(P<0.01),baPWV和ABI分别达到最大值。分别控制性别和年龄等变量,超重者出现血管硬化比为1.524(1.177,1.974)、1.532(1.155,2.033);偏瘦者出现血管硬化的优势比为0.233(0.092,0.593)、0.423(0.149,1.197)。进一步调整糖尿病、异常血脂、高血压,结果显示肥胖者的左肢动脉钙化风险先升高后降低。高龄、男性、FPG、血压、TC、脉搏的升高会加重PAD的风险。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是影响PAD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女性患PAD的风险小于超重的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肥胖 踝脉搏波速度 踝肱指数
下载PDF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焕民 刘丽丽 +1 位作者 齐明山 沈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再灌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与脑脊液生长抑素及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华 左军杰 +1 位作者 刘顺达 许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99-37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中生长抑素(SS)含量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P300PL)的变化和意义,并探讨脑脊液(CSF)中SS含量与痴呆的发病部位及痴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VD患者50例为VD组,同期选择无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中生长抑素(SS)含量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P300PL)的变化和意义,并探讨脑脊液(CSF)中SS含量与痴呆的发病部位及痴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VD患者50例为VD组,同期选择无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PL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CSF中SS含量。结果 1VD组患者CSF中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00PL显著延长(P<0.05);2VD组患者CSF中SS含量与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514,P<0.01),与P300PL呈负相关(r=-0.892,P<0.01);3发生于额叶皮层、海马、颞叶皮层、丘脑、纹状体等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SS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1VD患者CSF中SS含量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一致,脑内SS含量降低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出现痴呆的原因之一。2CSF中SS含量降低与VD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部位有一定相关性。3VD患者P300PL显著延长可作为评定VD客观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脑脊液 生长抑素 P300潜伏期
下载PDF
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脑梗死后焦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华 杨飞虎 +2 位作者 刘顺达 李灵真 左军杰 《中国康复》 2011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观察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脑梗死并发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后焦虑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服用多虑平片,每日150mg;磁疗组5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评定患者的精... 目的:观察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脑梗死并发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后焦虑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服用多虑平片,每日150mg;磁疗组5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况,美国芝加哥州大学修订和补充的20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的ADL和社会行为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间比较,磁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辅以低频交变电磁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并发焦虑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焦虑 低频交变电磁场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 被引量:218
14
作者 王喜全 张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8-29,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王喜全1张京2早期康复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的关键。脑血管病康复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致恢复自主功能及社会活动与个体间的相...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王喜全1张京2早期康复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致残率的关键。脑血管病康复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致恢复自主功能及社会活动与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其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偏瘫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头痛与脑卒中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志敏 包婧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头痛系因影响头颈部的痛觉结构,如脑膜、血管和肌肉等病变所致。新近发生的头痛或与以往的头痛不同者,很可能是严重疾病所致,而长期持续性头痛一般为良性病因。头痛与脑血管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严重的头痛病史可以被认为是脑卒中... 头痛系因影响头颈部的痛觉结构,如脑膜、血管和肌肉等病变所致。新近发生的头痛或与以往的头痛不同者,很可能是严重疾病所致,而长期持续性头痛一般为良性病因。头痛与脑血管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严重的头痛病史可以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头痛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脑卒中 关系探讨
下载PDF
不同H-Y分期和是否伴认知功能障碍PD患者血清Hcy和Cys C水平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顺达 高娟 +3 位作者 曲传勇 赵青 马晓萍 高永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H-Y分期和是否伴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方法选取72例PD患者为PD组,3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2组Hcy、Cys C水平。根据PD组H-Y分期的不同,分为早期组(21... 目的分析不同H-Y分期和是否伴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方法选取72例PD患者为PD组,3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2组Hcy、Cys C水平。根据PD组H-Y分期的不同,分为早期组(21例)、中期组(24例)、晚期组(27例)。并再将72例PD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31例为Ⅰ组,认知功能正常者41例为Ⅱ组。比较各组血清Hcy、Cys C水平的情况,并分析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Y分期的关系。结果 PD患者中晚期及早期血清Hcy、Cys C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中、晚期组血清Hcy、Cys C水平较早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Ⅰ组血清Hcy、Cys C水平较Ⅱ组均显著升高(P<0.05)。PD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与性别、年龄、BM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H-Y分期、病程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不同H-Y分期的PD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在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血清Hcy、Cys C可能参与PD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腋窝与口腔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微小癌40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瑞庭 沈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与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对比。方法共收集4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其中经口腔镜甲状腺20例(经口腔组),经腋窝腔镜甲状腺20例(经腋窝组)。40例患者均为微小乳头状癌,未突破包膜,临床评估无淋巴转移,单侧癌灶,术前均...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与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对比。方法共收集4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其中经口腔镜甲状腺20例(经口腔组),经腋窝腔镜甲状腺20例(经腋窝组)。40例患者均为微小乳头状癌,未突破包膜,临床评估无淋巴转移,单侧癌灶,术前均行细针穿刺(FNA)证实为微小乳头状癌。观察指标: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甲状旁腺素值,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无喉返神经损伤,经口腔组平均手术时间122.95 min,经腋窝组78.50 min。经口腔组出血量32.90 mL,经腋窝组30.45 mL。经口腔组引流量165.70 mL,经腋窝组237.20 mL。经口腔组平均住院时间7.95 d,经腋窝组7.80 d。经口腔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1.30枚,经腋窝组9.00枚。经口腔组术后3 d甲状旁腺激素45.75 pg/mL,经腋窝组51.30 pg/mL。结论经腋窝甲状腺手术入路简单安全,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适宜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微创 口腔前庭 腋窝入路 甲状腺肿瘤 内镜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传勇 蒋向阳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3期6946-6946,共1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试验组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依达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试验组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参附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微粒体抗体(TM-Ab)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焱 孙荣亮 +1 位作者 许瑞庭 张启帆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关系,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甲状腺抗体两项、经颅多普勒、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头颈部CT血管...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关系,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甲状腺抗体两项、经颅多普勒、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头颈部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组120例和颅内血管非狭窄组113例。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肝肾功能、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水平相比,颅内血管狭窄组显著高于颅内血管非狭窄组(P<0.05)。结论甲状腺抗体两项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呈正相关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可减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缺血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颅内动脉血管狭窄
下载PDF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明山 张永峰 +3 位作者 刘芳 赵福平 许东 石志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型及影像学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 目的观察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型及影像学资料,按治疗后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分)及预后不良组(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溶栓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预后良好组50例(65.79%),预后不良患者26例(34.2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84,95%CI 1.12~3.01,P<0.05)、《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OR=1.98,95%CI 1.10~3.54,P<0.05)、内囊区新发梗死(OR=5.69,95%CI 1.06~30.57,P<0.05)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功能良好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基线NIHSS评分、ESRS评分、大动脉病变、内囊区梗死是影响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 RT-PA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