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国云 《地球》 2012年第9期102-103,共2页
我国国土资源部自建立以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全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在总的建设框架以及建设目标指引之下,逐步增强了对相关资料数字化的建库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国土资源信息话的建设过... 我国国土资源部自建立以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全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在总的建设框架以及建设目标指引之下,逐步增强了对相关资料数字化的建库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国土资源信息话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国土资源的不足之处,以便探索出提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 信息化建设 对策
原文传递
宁夏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管理建议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玲燕 吕昌国 李红霞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285-288,共4页
通过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宁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核查数据和资料,查明了全区煤炭资源的主要聚煤时期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及中侏罗世;根据区域构造及含煤地层分布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贺兰山煤田、宁东煤田、香山煤田和宁南煤田;可采煤层... 通过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宁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的核查数据和资料,查明了全区煤炭资源的主要聚煤时期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及中侏罗世;根据区域构造及含煤地层分布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贺兰山煤田、宁东煤田、香山煤田和宁南煤田;可采煤层有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山西组和中生代延安组.全区矿产地共计104处,划分煤炭矿区20个,其中大型矿产地占50%以上,主要分布在银北地区.全区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矿产品20%以上调往周边省份,并以无烟煤和焦煤为主.由此,提出了全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宁夏
下载PDF
宁夏卫宁平原土壤锌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锌小麦种植区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坚 张琇 +6 位作者 董元华 卿成实 程霞 赵万伏 李晓慧 桑立 海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1330,共12页
研究目的大部分粮食作物锌含量较低,人体难以从正常的膳食结构中获取足够的锌元素。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探寻种植富锌作物的适宜区域,是基于自然途径使作物达到富锌标准的最优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农业用地为... 研究目的大部分粮食作物锌含量较低,人体难以从正常的膳食结构中获取足够的锌元素。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探寻种植富锌作物的适宜区域,是基于自然途径使作物达到富锌标准的最优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宁夏卫宁平原农业用地为研究区,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取的农用地表层土壤、小麦籽实及其根系土中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研究了表层土壤、小麦籽实Zn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小麦籽实富集Zn的影响因素;以中国健康膳食营养结构与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基准,推算出富锌小麦锌含量区间值。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Zn含量范围25.1~102.0 mg/kg,背景值61.4 mg/kg;研究区小麦籽实Zn含量范围13.34~37.78 mg/kg,平均值24.72 mg/kg,生物富集系数(BCF)平均值0.41;富锌小麦Zn含量取值范围为26.5~50.0 mg/kg,研究区小麦籽实的富锌比例为36.7%;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卫宁平原适宜种植富锌小麦的农用地面积为242.86 km^(2)。结论研究区表层土壤Zn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且主要受到成土母质控制;小麦籽实富集Zn的能力为中等,土壤Zn、Fe_(2)O_(3)、K_(2)O、SiO_(2)/Al_(2)O_(3)与小麦籽实Zn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神经网络模型能构建出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基于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寻有益微量元素富集作物种植适宜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锌小麦 农用地 土壤 锌(Zn) 预测模型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卫宁平原 宁夏
下载PDF
宁夏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评价方法——以宁东煤田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鹏 赵震宇 金学强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8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结合自然资源部在宁夏实施的《宁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以宁夏宁东煤田13座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三率"评价体系为基础,探索建立一套更为准确、合理、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通... 结合自然资源部在宁夏实施的《宁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以宁夏宁东煤田13座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三率"评价体系为基础,探索建立一套更为准确、合理、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通过对比国家制定的评估方法和本次研究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采用本次研究的评估结果更切合矿山实际的开发利用水平。同时对宁夏矿产资源集约节约与综合利用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率” 评估指标 开发利用水平评估 煤炭 宁东煤田
下载PDF
“三线一单”成果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以宁夏“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宁秀美 余丽 +3 位作者 王广涛 张玲燕 王萍 孙银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有助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宁夏“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三线一单”成果在...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有助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宁夏“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三线一单”成果在矿产资源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路径,从而促进“三线一单”成果与规划环评的联动及“三线一单”成果的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评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下载PDF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姚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5期00373-00373,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露天开采矿山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对矿产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同时造成了周边环境污染,超层越界、超产能开采、无证开采等现象逐渐增多,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在这种形式下显得愈发重要。该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露天开采矿山的不合理利用已经对矿产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同时造成了周边环境污染,超层越界、超产能开采、无证开采等现象逐渐增多,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在这种形式下显得愈发重要。该工作主要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边界及资源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但由于矿山普遍存在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等很多监管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所以整体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必须探寻更先进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无人机航测技术近年来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露天开采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本文将对无人机航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摄影技术 矿产资源储量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宁夏矿产资源综合监管实践与信息系统建设
7
作者 宋永飞 史长斌 刘少宇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第13期71-73,共3页
传统监管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不能快速发现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本文以宁夏为例,梳理矿山监管内容和工作重点,阐述露天矿山各类监管内容,分析各类方式优缺点,介绍宁夏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的多种监管方式,以及宁夏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系统... 传统监管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不能快速发现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本文以宁夏为例,梳理矿山监管内容和工作重点,阐述露天矿山各类监管内容,分析各类方式优缺点,介绍宁夏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的多种监管方式,以及宁夏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综合监管 信息系统建设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建模在矿山资源储量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银冰 赵震宇 罗小平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2期159-163,177,共6页
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有助于直观掌握矿体赋存状态,准确获得矿体资源储量信息,总结了现有矿山软件三维地质... 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有助于直观掌握矿体赋存状态,准确获得矿体资源储量信息,总结了现有矿山软件三维地质模型的理论基础、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三维模型的构建、三维建模过程理论基础。以宁夏宁南煤田王洼矿区银洞沟井田为研究对象,以各期勘查成果、地质工程数据为基础,分别利用Surpac和3DMine这2类不同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并估算井田可采煤层资源储量。3DMine建模方法估算的资源量与勘查报告更接近,分析估算误差存在的可能性,为建模软件利用钻孔数据库以及勘探线剖面数据绘制煤层的顶底板轮廓线,最后通过三角网,对煤层的顶底板进行连接,形成煤层的实体模型,且煤层的边缘边界处理较难,因此形成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矿山 资源储量 矿体赋存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研究
9
作者 毛正君 李欢 +3 位作者 石硕杰 孙婕文 仲佳鑫 于海泳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后,设定实验区并采用多尺度分割和单一尺度分割两种面向对象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方法,比较了基于两种尺度分割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精度和时间效率,通过方案优化实现了研究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表明:(1)通过引入反映分割结果的均质性的局部方差指数,对实验区进行多尺度分割的最优分割尺度划分,通过构建光谱、范围、形状特征规则,能够依次在不同层次上提取出相应的承灾体信息;(2)在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结合试算设置实验区单一分割尺度,承灾体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虽逊于多尺度分割但相差不大,所需时间不到多尺度分割的四分之一;(3)综合考虑研究区滑坡承灾体空间分布、影像特征信息和实验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确定研究区单一分割尺度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滑坡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承灾体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分类 尺度分割 信息提取
下载PDF
运用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银川盆地土壤环境污染程度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宇 杨忠芳 +1 位作者 张玲燕 余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2-974,共3页
重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在土壤圈中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对食物链产生危害,对土壤进行元素的污染程度划分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现状。运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将Hg、Cd、As、Pb、Cu、Zn、Ni、Cr等8项重金属... 重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在土壤圈中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对食物链产生危害,对土壤进行元素的污染程度划分有助于及时掌握土壤环境现状。运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将Hg、Cd、As、Pb、Cu、Zn、Ni、Cr等8项重金属元素按照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F元素一级推荐值,分别采用尼梅罗公式计算其污染指数,绘制污染程度图。将银川盆地划分为清洁区、基本清洁区、初始污染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并分析总结了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地球化学 银川盆地 土壤环境 污染程度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环境演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霞 白生明 +1 位作者 金学强 胡志瑞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通过对石炭纪地层单元的岩石特征、沉积特征和层序结构分析,认为宁夏贺兰山地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连续,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土坡组和太原组;岩石组合以陆源碎屑岩、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贺兰山地区石炭系沉积相... 通过对石炭纪地层单元的岩石特征、沉积特征和层序结构分析,认为宁夏贺兰山地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连续,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土坡组和太原组;岩石组合以陆源碎屑岩、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贺兰山地区石炭系沉积相演化序列总体呈后退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层序;在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三角洲体系的沉积构成样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反映出早期受波浪作用较强、中期潮汐作用明显、晚期河流作用迅速增强的沉积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地区 石炭纪 岩石特征 地层层序 沉积环境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宁夏卫宁北山地区照壁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仲佳鑫 徐刚 +1 位作者 向连格 董复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卫宁北山地区铁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石炭系碎屑岩建造中,矿床产出主要受地层建造和构造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该区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照壁山铁矿床在该区域的铁矿床中,储量较大,矿... 卫宁北山地区铁矿床主要赋存于泥盆—石炭系碎屑岩建造中,矿床产出主要受地层建造和构造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该区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照壁山铁矿床在该区域的铁矿床中,储量较大,矿体数量较多,成矿背景、矿床成因均具有代表性,其研究对揭示该区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铁矿床综合研究、建立成矿模型及总结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宁北山 照壁山铁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银川平原潜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超 钱会 +1 位作者 王红英 刘宏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49,共5页
近年来由于对黄河水的引用逐年减少,引黄灌区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分区图的方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潜水水位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个银川平原分为249个动态类型区,... 近年来由于对黄河水的引用逐年减少,引黄灌区部分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分区图的方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潜水水位监测井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个银川平原分为249个动态类型区,运用Kriging方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位等值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网的优化结果。对比分析优化前和优化后插值误差等值线,并最终确定在银川平原需布设250口监测井。对监测井进行优化后,使得监测井能够更有效和准确的监测到地下水位在区域上的时、空分布,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农业规划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 KRIGING方法 变差函数 实验变差函数 插值误差
下载PDF
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正君 张瑾鸽 +1 位作者 仲佳鑫 王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142-152,共11页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分析了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共26处,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中,中长边坡数量较多,主要为浅层与中层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规模以小型为主。(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区和大起伏山地区,1800~2000 m的高程区间,坡向为东南、南、西南时分布较多;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雨季或地震活动时期。(3)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地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黄河流域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型 黄土 滑坡隐患 发育特征 成因分析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化学肥力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学科 李惠霞 +5 位作者 张天一 杨文琴 寇桂香 田学霞 严海霞 李晓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49,共7页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 枸杞是著名的中药材,也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作物,为探明宁夏枸杞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于2021年对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县7个乡镇的枸杞园土壤进行了多点调查及土壤养分测定,依据我国北方果园养分划分标准及其他产区枸杞园养分状况对宁夏枸杞主产区养分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枸杞返青前0~1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平均约14.5%;耕层(0~40 cm)pH、EC均值分别为8.02、817.4μS/cm,有机质含量均值为8.59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62.2、104.1、273.1 mg/kg。(2)0~100 cm剖面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70~80 cm含水量相对较低;从表层10 cm至下层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递减趋势,表层EC值达1045.4μS/cm,较下层100 cm处高47.8%;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从20 cm至100 cm均呈递减趋势,碱解氮含量在4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60 cm处变化幅度较大。(3)依据果园养分质量评价标准,耕层0~40 cm土壤质量总体偏碱性,表层0~10 cm轻度盐渍化,20 cm以下虽未达到盐渍化程度,但含盐量相对较高;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适中,10 cm以下偏低;碱解氮含量在0~30 cm土层适中,表层(0~1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很高。由此可见,宁夏枸杞园应注意多施有机肥,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注意调控表层土壤盐渍化问题,此研究为宁夏及西北其他省份枸杞园土壤养分管理及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园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土壤评价
下载PDF
宁夏香山群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昌国 白生明 《国土资源情报》 2012年第4期44-50,共7页
分布于宁夏贺兰山南段至香山的香山群为早古生代贺兰拗拉槽的重要物质记录,研究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宁夏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香山群岩石地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香山群为一套巨... 分布于宁夏贺兰山南段至香山的香山群为早古生代贺兰拗拉槽的重要物质记录,研究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宁夏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香山群岩石地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香山群为一套巨厚的以浊流为主的深海浊积扇沉积,包括3个向上厚度变薄、粒度变细的退积型(海侵)层序,显示属贺兰拗拉槽扩展时期的沉积,相组合表明扇顶位于贺兰山南段,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为物源供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沉积相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浅述宁夏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生明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宁夏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系统收集与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宁夏区内沉积建造构造、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构造和大型变形构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宁夏稳定陆块区和造山系的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宁夏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较为... 宁夏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在系统收集与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宁夏区内沉积建造构造、侵入岩浆构造、变质建造构造和大型变形构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宁夏稳定陆块区和造山系的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宁夏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划分和充分的表达.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主要服务于成矿区带的划分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龙首山—六盘山断裂为界,将宁夏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出华北陆块区和秦祁昆造山系2个Ⅰ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陆块和北祁连弧盆系2个Ⅱ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盆地、贺兰山被动陆缘盆地、走廊弧后盆地和走廊南山岛弧4个Ⅲ级构造单元;盐池—彭阳坳陷、贺兰山被动陆缘裂陷带、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鄂尔多斯西缘被动陆缘坳陷、阿拉善南缘前陆盆地、香山弧后盆地、南山东端火山弧、南山东端弧背盆地8个Ⅳ级构造单元.为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背景资料及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弧盆系 鄂尔多斯陆块 宁夏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划分
下载PDF
宁夏大型变形构造与成矿
18
作者 张玲燕 高宇 +1 位作者 白生明 金学强 《科技资讯》 2015年第21期214-215,共2页
借助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系统分析区内不同类型大型变形构造在形成过程中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探讨不同期次大型变形构造与矿产形成演化的制约关系。以期在宏观上指导宁夏找矿工作,实现中国找矿突破战略构想。
关键词 宁夏 大型变形构造 成矿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宁夏黄土丘陵区(西吉县)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思名 霍艾迪 +3 位作者 张佳 赵志欣 陈四宾 陈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21-4728,共8页
滑坡灾害突发性强,隐蔽性高,传统的排查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要求。随着雷达观测数据精度与质量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成为监测地表变化的有效手... 滑坡灾害突发性强,隐蔽性高,传统的排查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要求。随着雷达观测数据精度与质量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成为监测地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InSAR技术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固原市西吉县进行面状监测,获取了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18日内的形变结果,结合光学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对潜在滑坡隐患进行综合遥感识别,共识别出8处隐患点,经实地核查验证,与实际情况吻合。结果表明:InSAR技术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当地防灾减灾行动提供数据参考,并为黄土丘陵区滑坡隐患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宁夏黄土丘陵区 形变监测 滑坡 早期识别
下载PDF
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GPS地面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国瑞 徐友宁 +1 位作者 程霞 张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99-2207,共9页
掌握采空区地面变形规律是科学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前提与基础,是煤矿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监测内容。以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为例,在收集、了解金凤煤矿0110202和011805工作面开采时间、开采深度、开采煤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宽... 掌握采空区地面变形规律是科学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前提与基础,是煤矿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监测内容。以宁东煤炭基地金凤煤矿为例,在收集、了解金凤煤矿0110202和011805工作面开采时间、开采深度、开采煤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宽度、工作面走向等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工作面地表自动化GPS监测点,将工作面开采进程与地面变形时间、空间统一起来,研究工作面地面变形时间和变形量的规律。结果表明,金凤煤矿011202工作面地面变形一般在采后13个月左右进入变形活跃阶段,从开始变形到地面开始稳定的持续时间为16~19个月,最大累积变形量约为3300mm;011805工作面采空区地面变形一般在采后10~11个月进入变形活跃阶段,从开始变形到地面开始稳定的持续时间为13~16个月,最大累积变形量约为2600mm。研究结果为金凤煤矿后续工作面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类似开采条件下采空塌陷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了定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地面变形 GPS监测 变形规律 金凤煤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