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咸水宁夏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1
作者 王燕 刘彦斌 +6 位作者 赵红雪 连总强 肖伟 赛清云 孙斌斌 张天旭 张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87-3300,共14页
为揭示和明确半咸水湖泊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宁夏沙湖为例,于2018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2019年1月(冬),对沙湖湿地9个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全盐和6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有... 为揭示和明确半咸水湖泊湿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宁夏沙湖为例,于2018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2019年1月(冬),对沙湖湿地9个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全盐和6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有毒有害重金属(As、Pb、Hg、Cd、Cr、Cu)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密集区(湖心、鸟岛和2号桥)沉积物中OM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全盐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OM、TN和TP含量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NO_(3)^(−)-N含量在秋季含量最高,冬季最低.宁夏沙湖沉积物中As、Pb、Hg、Cd、Cr、Cu含量分别在8.83—13.55 mg·kg^(−1),16.61—21.71 mg·kg^(−1),0.02—0.08 mg·kg^(−1),0.02—0.46 mg·kg^(−1),51.16—66.54 mg·kg^(−1),14.67—24.42 mg·kg^(−1)之间,其中Pb和Cd含量均超过背景值.6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地累积指数(Igeo)均小于0,表明宁夏沙湖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其中Cr、As和Pb单因子污染指数和Igeo指数较大,空间分布为假日酒店、湖心相对较高,需在今后监测工作中重点关注.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为中等污染,仅Hg和Cd出现强和中等的生态危害程度,表明宁夏沙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主要由Hg和Cd造成,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假日酒店、湖心等区域.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Pb、Cd、Cr、Cu、OM、TN、TP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主要来源是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本研究将为半咸水湖泊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提供数据支撑,也将为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沙湖 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工厂化繁育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远吉 赛清云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燕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人工繁育技术的适宜条件,针对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需求,分别开展了不同催产素配组及亲鱼人工配组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催产率的影响、不同孵化温度对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斑点叉尾鮰当...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人工繁育技术的适宜条件,针对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需求,分别开展了不同催产素配组及亲鱼人工配组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催产率的影响、不同孵化温度对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斑点叉尾鮰当年苗种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水温23. 5℃条件下,使用催产药物可以使斑点叉尾鮰亲鱼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产卵,且使用组合药物的催产率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催产率,但是催产效果不明显。人工辅助配组产卵与池塘自然产卵相比,人工辅助配组产卵可以提高亲鱼的产卵率;斑点叉尾鮰受精卵最适人工孵化温度为24℃~26℃;适宜产卵温度为23℃~27℃。鱼种培育试验表明: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一龄鱼种生长比较快,从乌仔到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建议放养密度在37. 5万尾/hm^2~45万尾/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人工繁育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宁夏静水池塘鲤鱼白云病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3
作者 吴旭东 谢伟 王美云 《内陆水产》 1995年第9期5-6,共2页
鲤鱼白云病是近几年来宁夏地区静水池塘越冬鱼种、成鱼死亡率较高的病害。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提出了预防该病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宁夏 鲤鱼 白云病 流行病学 静水池塘
下载PDF
宁夏卤虫资源及利用研究
4
作者 高征 张文静 +1 位作者 李禄 朱小平 《科学养鱼》 1996年第11期23-24,共2页
宁夏卤虫资源及利用研究一、卤虫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卤虫又叫“盐水丰年虫”,本区俗称“蚴蚴”。属甲壳纲无甲目卤虫科。卤虫是生活在碳酸盐和硫酸盐盐湖、盐田等高盐水水域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成体长1.0—1.5僵米,以单细胞... 宁夏卤虫资源及利用研究一、卤虫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卤虫又叫“盐水丰年虫”,本区俗称“蚴蚴”。属甲壳纲无甲目卤虫科。卤虫是生活在碳酸盐和硫酸盐盐湖、盐田等高盐水水域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成体长1.0—1.5僵米,以单细胞藻类和有机质碎屑为食。适应性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活饵料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宁夏鲇属鱼类一新纪录种——兰州鲇形态学特征描述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旭东 张奇 +2 位作者 赵红雪 侯玉霞 张文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昆明鲇(S.m ento)、抚仙鲇(S.graham i)相似,但也有显著区别。兰州鲇犁骨齿带左右分离,与小背鳍鲇、鲇、大口鲇犁骨齿带连续相区别;兰州鲇臀鳍鳍条77-86、脊椎骨数目63-68,可与昆明鲇臀鳍鳍条61-72、脊椎骨52-56,抚仙鲇臀鳍鳍条68-74、脊椎骨58-59相区别。此外,兰州鲇卵色为黄色,可作为与黄河中生活的鲇相区别的鉴别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属 兰州鲇 新纪录种 宁夏
下载PDF
大鼻吻鮈胚胎发育特征和初孵仔鱼形态观察
6
作者 杨瑞兰 刘彦斌 +10 位作者 赵红雪 刘凯 杨立强 肖伟 赛清云 田永华 赖章龙 阮超岭 柳婷 刘哲 连总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为建立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并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生的大鼻吻鮈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记录并分析其胚胎及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大鼻吻... 【目的】为建立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并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生的大鼻吻鮈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记录并分析其胚胎及仔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大鼻吻鮈成熟卵呈圆球形,浅绿色,为漂流性卵,卵径(0.60±0.08)mm,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0.76±0.08)mm。在水温(23.2±1.0)℃,pH 8.71~8.86条件下,受精卵3.67 h发育至囊胚期,5.95 h发育至原肠期,9.55 h胚体形成,13.38 h器官开始形成,19.98 h出现肌肉效应情况,24.05 h心跳出现,40.43 h完成出膜,至仔鱼期。大鼻吻鮈初孵仔鱼全长3.00~4.00 mm,心跳101~132次/min;在水温26℃条件下,仔鱼2 d全部吸收完卵黄,部分泄殖孔已开,3 d全部开口摄食。【结论】利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记录、分析和描述了大鼻吻鮈的胚胎发育过程,并且成功获得了大鼻吻鮈初孵仔鱼,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每个发育阶段又有若干个发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鼻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庆阳驴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起源分析
7
作者 施海娜 王永杰 +5 位作者 梁万鹏 耿智广 李世恩 徐振飞 刘刚 刘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3,共13页
[目的]研究庆阳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了解其遗传信息,为保护庆阳驴种质资源、选育和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33头庆阳驴,对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比对,... [目的]研究庆阳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了解其遗传信息,为保护庆阳驴种质资源、选育和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33头庆阳驴,对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比对,并探讨庆阳驴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结果]在获得的520 bp D-loop碱基序列中,AT含量(57.3%)高于GC含量(42.8%),表现出碱基的偏倚性;检测到38个变异位点,包含8个碱基对的转换;其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01591、0.895和8.274,与欧洲家驴和中国家驴研究的平均值相比较低,说明该驴品种核苷酸变异较为贫乏。庆阳驴mtDNA D-loop区存在35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42。系统进化结果显示,庆阳驴存在2个线粒体支系,表明其具有2个母系起源,且遗传距离表明,庆阳驴与克罗地亚家驴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庆阳驴核苷酸变异比较贫乏,杂交程度高,mtDNA遗传多态性正逐步丧失,应加强庆阳驴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驴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起源
下载PDF
黄河鲶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旭东 张奇 +1 位作者 侯玉霞 张文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从鲶肌肉、肝、肾、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经过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带型整齐。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基因组DNA的D260 nm/D280 nm达1.77—1.82,证明所提取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用作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模板所需。
关键词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顺序的黄河上游大鼻吻鮈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杨立强 刘彦斌 +8 位作者 苟金明 王吉祥 刘凯 肖伟 王永杰 杨瑞兰 柳婷 刘哲 连总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鮈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466 bp、975 bp, A+T含量(57.25%,56.81%)均高于G+C(42.75%,43.19%)含量,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3个群体145尾样本中分别界定了11个和9个单倍型,均存在共享单倍型现象。在COX1和ND1基因序列中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745 3、0.001 3、1.841和0.364、0.000 48、0.472,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出磴口群体最高、平罗群体次之、永宁群体最小的特征。基于COX1和ND1的遗传变异分析(AMOVA),表明3个群体中遗传变异均主要来自群体内,且COX1基因序列中磴口群体与永宁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单倍型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hbor Joining, NJ)构建系统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结过具有一致性,表明3个群体之间无明显的谱系分化,结构比较单一,未发现形成单独分支的群体。中性检验结果显示,大鼻吻鮈进化历程符合中性进化假设,且可能存在群体扩张。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大鼻吻鮈野生资源,建议将大鼻吻鮈从整体上进行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鼻吻鮈(Rhinogobio nasutus) 黄河 COX1 ND1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兰州鲇仔稚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红雪 吴旭东 +2 位作者 李力 连总强 王远吉 《当代水产》 2010年第12期59-62,共4页
兰州鲇,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名黄河鲇,是黄河中上游土著大型肉食性野生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俗有“黄河鲇鱼活人参”之称。由于上世纪后半叶黄河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该鱼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被编入《中国濒危动物(鱼类)... 兰州鲇,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名黄河鲇,是黄河中上游土著大型肉食性野生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俗有“黄河鲇鱼活人参”之称。由于上世纪后半叶黄河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该鱼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被编入《中国濒危动物(鱼类)红皮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形目 仔稚鱼 兰州 黄河中上游 发育 经济鱼类 营养价值 过度捕捞
下载PDF
宁夏赤眼鳟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试验
11
作者 肖伟 杨军 +3 位作者 李永军 张锋 连总强 俞兆曦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11期49-51,55,共4页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河优质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技术研究与养殖开发领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开发 硬骨鱼纲 雅罗鱼亚科 人工繁育 赤眼鳟 苗种培育 营养丰富
下载PDF
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及细胞损伤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露梅 肖伟 +5 位作者 李兰兰 张利平 赛清云 俞兆曦 吴旭东 连总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为保护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文章开展了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冻存抗冻剂筛选及程序保存技术研究,并通过精子解冻激活率、核DNA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技术对冻存效果和冻存损伤情况进行了评测... 为保护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Chen)种质资源,促进新品种选育,文章开展了兰州鲇精液超低温冻存抗冻剂筛选及程序保存技术研究,并通过精子解冻激活率、核DNA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技术对冻存效果和冻存损伤情况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兰州鲇精液以10%DMSO为抗冻剂, 4℃平衡20min,–80℃平衡30min后立即置于液氮超低温保存,并于40℃水浴解冻时精子冻存效果较佳,冻精激活率达(75.56±3.91)%。SCGE检测DNA损伤结果显示超低温冻存10d、20d及30d兰州鲇精液的彗星率和损伤系数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兰州鲇精子明显分头部,中段及尾部3部分,属于单鞭毛型,无顶体,无侧鳍,中心粒相互垂直呈"T"形,鞭毛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冻存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膜损伤,细胞质膜与染色质膜发生破损、折皱、囊泡化或整体脱落,细胞核膜与质膜空隙加大,核发生变形,核质疏散,线粒体结构弥散,线粒体内容物外流,中心粒复合体易位,鞭毛外膜变形脱离,中段位置断裂,微管结构基本完好。研究筛选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可长期有效保存兰州鲇精液,为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及今后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精液 超低温冷冻 细胞损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兰州鲇野生群体和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旭东 连总强 +2 位作者 侯玉霞 李力 肖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19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引物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野生和人工繁育2个不同群体进行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2个不同种群检测出11个有效微卫星位点,共94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位间除DQ223153与... 采用19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引物对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野生和人工繁育2个不同群体进行微卫星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2个不同种群检测出11个有效微卫星位点,共94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位间除DQ223153与DQ223150,DQ223177与DQ223182,DQ223164与DQ223176存在一定程度连锁(P<0.05),其余连锁关系不显著。(2)2个种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2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87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32,PIC值0.7055,均为高度多态,但人工繁育群体的总扩增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3)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I)为0.9915,遗传距离(D)为0.0086;各位点F-统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92~0.0754,平均值为0.0205;基因流(Nm)为1.6625。综合结果说明,虽然兰州鲇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两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分化较低,属于同一个种内水平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 野生群体 人工繁育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黄河鲇幼鱼对饲料蛋白和能量需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赛清云 王远吉 +1 位作者 吴旭东 邱小琮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以粗蛋白、总能、赖氨酸、非植酸磷为试验因素,各设6个水平,采用均匀设计U6*(64)制成6种配合饲料,饲喂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60 d,研究黄河鲇对饲料粗蛋白和能量的需要量。以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为指标,... 以粗蛋白、总能、赖氨酸、非植酸磷为试验因素,各设6个水平,采用均匀设计U6*(64)制成6种配合饲料,饲喂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60 d,研究黄河鲇对饲料粗蛋白和能量的需要量。以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为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结果显示:摄食第3组饲料(蛋白质42%,总能19.50 kJ/g)试验鱼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均获得最大值,分别为84.83%、1.02%、2.98;随着饲料中粗蛋白、总能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黄河鲇幼鱼对饲料粗蛋白的需要量为42.48%~42.96%,对总能的需要量为19.3~19.4 k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 营养需求 粗蛋白 总能
下载PDF
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在三个鲇形目鱼类种群间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旭东 连总强 +2 位作者 侯玉霞 李力 肖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8-645,共8页
研究分析了12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标记引物在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及革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各群体间通用性。结果表明,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引物除位点DQ223147、DQ223160扩增无特异性条带... 研究分析了12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标记引物在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及革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各群体间通用性。结果表明,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引物除位点DQ223147、DQ223160扩增无特异性条带,位点DQ223149、DQ223159无多态性外,其余8对在这几种鲇形目鱼类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15个不等;不同重复拷贝类别的位点以富含AC重复单元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多态性比较丰富。4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7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6441,均为高度多态,说明这8个位点适用于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学研究。采用Nei’s遗传距离(D)绘制NJ系统发育树,4个群体聚成两大类,兰州鲇与鲇群体先聚类后和大口鲇聚为一大类,革胡子鲇聚为另一大类。8个有效微卫星位点中3个具有特异基因型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DQ223146、DQ223151与DQ223173),可区分4种鲇形目鱼类,作为其种质鉴定的标记位点。借用已有鲇形目鱼类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目鱼类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将对今后开展鲇形目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 鲇形目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适用性
下载PDF
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忠礼 连总强 +4 位作者 吴旭东 俞兆曦 王燕 肖伟 赛清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在纯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且电泳条带清晰、整齐、明亮,操作简单,耗时短,便于快速、批量提取。利用兰州鲇14对G-SSR引物和21对EST-SSR引物在12种鱼类中进行跨目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鲤形目鱼类的通用率分别为63.10%、32.14%和61.11%、44.44%,表明随着物种间亲缘关系变远,其通用性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兰州鲇 鲇形目 鲤形目 G-SSR EST-SSR 通用性
下载PDF
兰州鲇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旭东 李力 +2 位作者 张锋 连总强 赵红雪 《当代水产》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兰州鲇,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名黄河鲇,是黄河中上游土著大型肉食性野生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俗有"黄河鲇鱼活人参"之称[1]。由于上世纪后半叶黄河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该鱼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被编入《中国濒危动物(鱼类... 兰州鲇,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名黄河鲇,是黄河中上游土著大型肉食性野生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俗有"黄河鲇鱼活人参"之称[1]。由于上世纪后半叶黄河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该鱼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被编入《中国濒危动物(鱼类)红皮书》[2]中。随着对黄河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兰州鲇人工繁殖已获成功[3]。本文对兰州鲇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旨在充实兰州鲇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资料,为更好的开展兰州鲇苗种人工繁育,完善大规模的苗种培育技术工艺、提高苗种繁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形目 胚胎发育 兰州 黄河中上游 鱼类资源保护 经济鱼类 苗种培育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专用微胶囊饲料驯养培育兰州鲇稚幼鱼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连总强 陈启发 +6 位作者 王燕 赛清云 肖伟 刘彦斌 田永华 俞兆曦 吴旭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为解决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仔稚鱼培育饵料制约问题,开展微囊饲料对兰州鲇仔稚鱼驯食转化、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将驯养培育兰州鲇稚鱼分为微囊饲料组(WW)、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 【目的】为解决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仔稚鱼培育饵料制约问题,开展微囊饲料对兰州鲇仔稚鱼驯食转化、生长发育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将驯养培育兰州鲇稚鱼分为微囊饲料组(WW)、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及水丝蚓(Limnodrilus)组(LL)3个处理组,进行为期30 d的驯养培育稚鱼试验,通过记录稚鱼死亡数量、测量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稚鱼存活、生长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开展为期115 d微囊饲料(WW)与肉糜(RR)2个处理组驯养兰州鲇幼鱼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幼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指标,以及消化系统不同组织中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探讨微囊饲料对兰州鲇幼鱼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1)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稚鱼,驯食转化率不及水丝蚓,但成活率最高,达(94.3±0.9)%,且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仔鲇体重增长最快(P<0.05);水丝蚓组(LL)组仔鲇体重特定生长率(SGR)和绝对生长率(AGR)均显著低于微囊饲料组(WW)组和微囊饲料+水丝蚓组(WL)组。(2)微囊饲料培育兰州鲇幼鱼,可显著促进生长,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除中肠、后肠和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外,投喂微囊饲料组的其他组织中的脂肪酶、淀粉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投喂鱼糜组的(P<0.05)。【结论】微囊饲料可促进兰州鲇稚幼鱼生长发育,且规格较为整齐。因此,微囊饲料在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将对兰州鲇养殖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稚鱼 幼鱼 微囊饲料 生长
下载PDF
宁夏渔业科技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旭东 连总强 +1 位作者 李力 张锋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共3页
宁夏渔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水产养殖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具有区位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而发挥了重... 宁夏渔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水产养殖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具有区位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等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展 宁夏 渔业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经济 特色产业 水产养殖业
下载PDF
宁夏地区草鱼自繁晚苗培育及两年养成技术模式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伟 郭磊 +3 位作者 张锋 连总强 刘彦斌 赛清云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8期3-5,共3页
渔业是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宁夏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产品总产量居西北首位,在西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宁夏渔业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其中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 87%以上,... 渔业是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宁夏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产品总产量居西北首位,在西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宁夏渔业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其中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 87%以上,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草鱼养殖规模已经超过鲤鱼,成为养殖规模最大的品种。多年来宁夏地区草鱼苗种大部分来源于广东、四川、湖北等地的早繁(3-4月繁殖)苗种,小部分来自当地自繁晚苗苗种(6月中下旬繁殖),养殖户自主培育水花苗种,成鱼养成时间三年左右,养殖效益低下。此外,外购的早繁苗种还存在调运时间不适宜宁夏水产养殖特点、运输成本高、病虫害危害大、培育成活率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地区 养成技术 培育 草鱼 池塘养殖 渔业养殖 养殖规模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