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关键技术
1
作者 赵志刚 罗瑞萍 +4 位作者 连金番 姬月梅 黄玉峰 马晓成 陈庆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83-85,共3页
玉米间作大豆充分发挥了高秆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地块选择、机械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品种、适期播种、扩行缩株、确保全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夏引黄灌... 玉米间作大豆充分发挥了高秆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在不影响或很少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地块选择、机械整地、施足基肥、选择品种、适期播种、扩行缩株、确保全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间作大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玉米 大豆 间作 栽培 宁夏
下载PDF
宁夏功能性西瓜日光温室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
作者 王海荣 项生 +2 位作者 季莉 董思瑶 岳海英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9期132-132,共1页
功能性西瓜品种推广在我国刚刚起步,为了发展高档西瓜产品,提高日光温室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功能性西瓜品种选择、茬口安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栽培关键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功能性西瓜 日光温室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套种大豆模式下小麦与大豆的间距试验
3
作者 杨飞 蒋静怡 +8 位作者 贺娟 马广福 马金国 朱志明 陈彩芳 李喜红 靳韦 杨宏波 谷传生 《中国农技推广》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进一步完善宁夏引黄灌区小麦套种大豆模式高产高效的田间配置技术,本文以20行小麦套种4行大豆的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小麦与大豆间距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大豆模式下小麦与大豆的间距以25 cm为宜。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套种 大豆 间距
原文传递
养殖集中村及养殖散户畜禽粪便简易堆肥的实践与经验
4
作者 李广成 马瑞楠 +3 位作者 耿荣 王旭敏 王明国 彭诗煜 《中国农技推广》 2025年第2期21-23,共3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贺兰县养殖集中村、零星养殖户利用畜禽粪便快速堆制有机肥的工作流程、原料选择、堆肥指标、技术指导、检测结果、堆肥验收、技术模式、经济效益以及堆肥施用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总结了贺兰县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机制,有机肥... 本文着重探讨了贺兰县养殖集中村、零星养殖户利用畜禽粪便快速堆制有机肥的工作流程、原料选择、堆肥指标、技术指导、检测结果、堆肥验收、技术模式、经济效益以及堆肥施用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总结了贺兰县畜禽粪便收集处理机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春季耕作季节解决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快速腐熟还田、减少化肥施用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畜禽粪便 堆制有机肥 替代化肥
原文传递
宁夏苜蓿田直条根瘤象分布类型和种群动态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则颖 王新谱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7,共5页
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是宁夏苜蓿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明确其田间分布型和种群动态情况,于2020年和2021年5—9月在宁夏惠农区和平罗县的苜蓿田进行发生动态调查及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9月直条根瘤象成虫呈... 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是宁夏苜蓿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明确其田间分布型和种群动态情况,于2020年和2021年5—9月在宁夏惠农区和平罗县的苜蓿田进行发生动态调查及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9月直条根瘤象成虫呈先增后减动态变化,8月份是成虫发生的高峰期。成虫和幼虫在田间均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的因素与自身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应用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直条根瘤象成虫和幼虫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提出理论抽样数。明确种群动态规律和田间分布型可为直条根瘤象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条根瘤象 分布类型 种群动态 聚集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