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芨滩地区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靖宇 杨瑞 +2 位作者 段晓敏 刘建利 刘秉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植被恢复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植被恢复良好的区域内镶嵌分布着大面积藓结皮和藻结皮,其在防风固沙、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地表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植被恢复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植被恢复良好的区域内镶嵌分布着大面积藓结皮和藻结皮,其在防风固沙、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地表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差异,选取藓结皮和藻结皮镶嵌分布的地表覆盖区设置取样点,分别对藓结皮和藻结皮进行细菌和真菌的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中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趋于一致,仅反映细菌群落丰富度的ACE和Chao指数在藓结皮中显著高于藻结皮。不同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以微枝形杆菌属、红色杆菌属、地嗜皮菌属、芽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土壤红杆菌属、微红微球菌属、类诺卡氏菌属和苔藓杆菌属等为主要类群的细菌群落结构以及以赤霉菌属、Knufia、被孢霉属、石果衣属、链格孢属、Bahusakala、Phaeomycocentrospora、光黑壳属和Omphalina等属为主要已知类群的真菌群落结构。藓结皮中,红色杆菌属细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藻结皮,而苔藓杆菌属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藻结皮。藓结皮中,Knufia、Bahusakala、Omphalina、Lamprospora、Vishniacozyma、Phoma、Entoloma和Trichoderma等属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藻结皮;而藓结皮中,Powellomyces、Sporormiella、Thielavia、Iodophanus、Agaricus和Acrophialophora等属真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藻结皮。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产生显著影响,分别能够解释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14%和8%。这些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该区域不同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所具备的生态功能提供微生物多样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Illumina MiSeq测序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尖孢镰刀菌属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婷婷 张琇 +4 位作者 杨国平 刘秉儒 齐玉玺 李丽 田兴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部注施生防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6、油菜假单胞菌WF19、B6和WF19复合菌液(各菌液细菌含量均为1×108 CFU/mL)及无菌水1 mL/株,在西瓜采摘后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RE)、蔗糖酶(SUC)活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西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和SEM结构方程评估土壤环境因子、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B6提高了土壤4种生物酶活性和TN、TP、AP、NO^(-)_(3)-N、NH^(+)_(4)-N、OM含量,降低了AK和TK含量;WF19提高了土壤CAT、ALP和SUC活性,降低了URE活性和TN含量,增加了土壤TP、AP、TK、AK、NO^(-)_(3)-N、NH^(+)_(4)-N和OM含量;BW提升了土壤NO^(-)_(3)-N含量、CAT和SUC活性,降低了URE和ALP活性,减少了土壤中TN、TP、TK、AP、AK、NO^(-)_(3)-N和OM含量。根部注施生防菌剂后,WF19和BW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相对丰度降低,B6处理土壤中赤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AP、TP含量和URE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AP、TK含量和URE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硝酸盐呼吸、固氮和亚硝酸盐氨化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负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2.27,-1.55和-0.57。【结论】生防菌剂通过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酶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降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发挥防治枯萎病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生防菌剂 微生物群落 枯萎病 西瓜
下载PDF
“微生物学综合研究性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3
作者 张琇 屈欢 +2 位作者 李敏 马海军 赵会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8期94-97,共4页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研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微生物学综合研究性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以课前动员、方案制定...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研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微生物学综合研究性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以课前动员、方案制定与论证、过程管理、实验总结与分析、撰写报告等为关键环节,探索构建综合研究性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教师科研项目内容,以问题为驱动,注重过程考核,加强交流与协作,提倡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研究性实验课程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微生物学 大学生
下载PDF
芘污染盐碱土壤微生物-电动修复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瑞娟 马艳 +1 位作者 张琇 刘雅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1-812,共12页
以芘污染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BIO-EK)芘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结合芘浓度和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了BIO-EK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浓度和土壤微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 以芘污染盐碱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电动联合修复(BIO-EK)芘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结合芘浓度和微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了BIO-EK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浓度和土壤微环境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1d后BIO-EK中芘浓度由288.03mg/kg降至73.40mg/kg,而微生物修复(BIO)和电动修复(EK)使芘浓度分别降至114.23,150.27mg/kg.芘的降解速率在前期较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则逐渐降低.同时,电场的施加使一些土壤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和pH值)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土壤pH值,其次为芘浓度和土壤温度,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又是导致芘不能持续高效降解的重要原因.因而,通过调节土壤微环境、构建高效降解菌群等方式对BIO-EK修复过程进行调控,有望达到持续高效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生物修复 多环芳烃 高通量测序技术 典型对应分析
下载PDF
贺兰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秉儒 张文文 李学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145-8158,共14页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生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受到极大关注,森林凋落物及土壤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贺兰山不同林分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不同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贺兰山生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受到极大关注,森林凋落物及土壤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贺兰山不同林分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不同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贺兰山具有代表性的3种林分(油松林、青海云杉林以及油松-山杨混交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物化学组成、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研究,揭示不同林分凋落物的优势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林分凋落物的细菌和真菌在多个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异性均不显著,但是在多样性指数中真菌PD whole tree指数显著大于细菌,真菌Shannon指数与Ghao1指数却显著小于细菌。在门水平上不同林分凋落物的微生物优势菌类无显著差异,但在属水平上差异显著,而且细菌差异小于真菌,在各个分类水平上,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为油松-山杨混交林<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微生物多样性在青海云杉林中最为丰富。细菌不同节点间连接线负相关数量略大于正相关,真菌则相反。油松林凋落物与其它林分凋落物相比,微生物群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油松林凋落物OC含量最大、青海云杉林凋落物的TK含量最大、油松-山杨混交林的TN含量最大,且在3种林分中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OC、TN、TP、TK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受养分影响,凋落物OC、TN、TP、TK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其中OC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性最显著,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最主要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 凋落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学业评价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张琇 朱娟娟 +1 位作者 刘雅琴 李靖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方案设计等综合能力;学业评价体系对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方案设计等综合能力;学业评价体系对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课程属性,将科研项目内容融入综合性实验项目,采取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对关键性教学环节(如方案设计、操作能力、过程记录、总结报告等)设定评价观测点。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相结合,构建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学业评价体系。该学业评价体系可有效提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综合性实验课程 能力培养 多元化考核 学业评价
下载PDF
宁夏罗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赵晓玉 李明达 +3 位作者 王子寅 刘慧丽 马若石 刘秉儒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167,共11页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重要的天然林区,研究罗山生态系统变化对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凋落物是连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生态过程的关键纽带。文中以宁夏罗山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重要的天然林区,研究罗山生态系统变化对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凋落物是连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生态过程的关键纽带。文中以宁夏罗山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和油松-山杨针阔混交林(mix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opulus davidaian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化学组成、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宁夏罗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化学组成差异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罗山三种典型林分凋落物的各化学组分中都是OC含量最高,各林分凋落物OC含量排序为青海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化学组分中TN含量最高,且差异显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化学组分的C/N最高,且差异显著。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微生物生态网络较复杂,微生物群落之间联系更紧密。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中,OC和TK分别是影响凋落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不同林分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
8
作者 王佳玮 吕燕 +4 位作者 刘建利 孙钦飞 侯露露 刘涛 王丽霞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78,共7页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 根腐病是宁夏枸杞毁灭性病害,丛枝菌根真菌(AMF)能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探明根腐病发生与宁夏枸杞根区土壤AMF的关系是应用AMF防控宁夏枸杞根腐病的基础。采用湿筛倾析法和染色法分析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理化性质、AMF群落组成、孢子密度、定殖率等,旨在揭示宁夏枸杞根腐病不同发病时期根区土壤AMF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根腐病发病程度的加重,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全氮含量增高,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AMF孢子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发病前期和中期比未发病和发病后期增加了31.32%~49.48%;AMF定殖率、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增加,均在发病中期和后期达到最高;α-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下降,以发病前期最高;球囊霉属AMF和无梗囊霉属AMF多度在所有发病时期均低于未发病,隔球囊霉属刚好相反,根孢囊霉属则是先增高后降低。在宁夏枸杞根区土壤降氮增钾,接种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AMF可能防控根腐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藓结皮植物–土壤连续体不同粒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9
作者 段晓敏 李佳佳 +4 位作者 李靖宇 李艳楠 袁存霞 王英娜 刘建利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105,共14页
藓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演替的稳定阶段,参与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微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微生境。了解藓结皮植物–土壤连续体不同粒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认识藓结皮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藓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演替的稳定阶段,参与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微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微生境。了解藓结皮植物–土壤连续体不同粒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认识藓结皮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藓结皮植物–土壤连续体以及结皮下层不同粒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序结果得到10,730个细菌变异序列(ASVs)和3,035个真菌ASVs。藓结皮附着土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低于结皮下层,而藓结皮附着土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结皮下层和结皮抖落土。藓结皮层常见的细菌门有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蓝细菌门、拟杆菌门,结皮下层土壤常见的细菌门有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藓结皮附着土细菌群落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多度高于不同粒径藓结皮抖落土及藓结皮下层土。藓结皮层和藓结皮下层常见的真菌门有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藓结皮附着土与不同粒径抖落土在细菌群落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Rubellimicrobium、贫养杆菌属(Modestobacter)相对多度存在显著差异,藓结皮附着土与不同粒径抖落土在真菌群落曲霉属(Aspergillus)、Knufia、Darksidea、粉褶蕈属(Entoloma)、Monosporascus、Bhatiellae、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藓结皮附着土细菌和真菌共现性网络比不同粒径藓结皮抖落土和藓结皮下层土细菌和真菌共现性网络更复杂且连通性更好。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微环境尺度探究生物土壤结皮参与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结皮植物–土壤连续体 土壤粒径 细菌群落多样性 真菌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王佳玮 李晨 +4 位作者 刘建利 周世杰 易嘉敏 杨谨源 康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202,共14页
【目的】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接种方式是内生真菌发挥促生效果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接种方式对内生真菌促生能力的影响,为内生真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课题组前期从荒漠植物根内生真菌... 【目的】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接种方式是内生真菌发挥促生效果的关键环节。探究不同接种方式对内生真菌促生能力的影响,为内生真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课题组前期从荒漠植物根内生真菌中筛选能促进青贮玉米生长的不同种属的4株内生真菌和印度梨形孢(PI)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和菌丝团包根两种方式分别将5株内生真菌接种至青贮玉米盆栽幼苗,30 d后测定接种青贮玉米幼苗的生物学性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方式对5株内生真菌在青贮玉米幼苗根内菌丝侵染率和幼苗基茎粗均无显著影响,但其他17个与青贮玉米生长相关的性状受接种方式影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方式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菌丝团包根,以印度梨形孢和菌株Tm36的两种接种方式得分差值最大。接种印度梨形孢和菌株Tm36的青贮玉米幼苗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平均叶面积、叶相对含水量、根鲜重、根表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和全株干重等10个性状在两种接种方式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株高、地上鲜重、平均叶面积、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等5个指标,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接种印度梨形孢增长率是菌丝团包根接种的7.78倍、3.74倍、15.97倍、7.93倍和5.36倍,接种菌株Tm36是8.65倍、4.33倍、11.18倍、16.58倍和7.53倍。【结论】接种方式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促生效果,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接种方式对青贮玉米幼苗促进生长效果优于菌丝团包根接种方式,推荐使用菌丝片段悬液灌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接种方式 青贮玉米 促生 菌丝片段悬液灌根 菌丝团包根
下载PDF
荒漠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青贮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11
作者 王佳玮 谭澳平 +5 位作者 刘建利 唐万鹏 易嘉敏 郭淼 孙碧雯 孙至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 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所得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其进行形成生物膜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以及溶磷和解钾能力测定,选取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共筛选出16株具有促生特性的菌株,其中BW2-6、MC35、BW35、HS1-1和SHM2在活体试验中促生效果较优。菌株BW2-6对青贮玉米幼苗的株高、基茎粗、地上部干质量、根鲜质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相对含水量、比根长和全株鲜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1.00%、54.70%、156.79%、163.27%、107.35%、131.18%、175.12%、44.96%、74.48%和190.69%;菌株SHM2对地上部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促生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7.85%和72.96%;菌株BW35对平均叶面积促生效果最佳,约为对照的2.33倍;对照组根冠比均高于处理组,处理组中菌株BW35根冠比最高,相比对照降低了10.18%,菌株BW2-6根冠比最低,相比对照降低了51.93%,不同菌株之间促生效果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株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好的菌中以菌株BW2-6促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荒漠植物 筛选 青贮玉米 促生效应
下载PDF
荒漠孑遗植物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多样性
12
作者 王佳玮 易嘉敏 +3 位作者 刘建利 李晨 康鹏 王丽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年的土壤古菌群落,对科学保护沙冬青,乃至维持脆弱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特殊意义。本试验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裸地土为对照,分析比较沙冬青根际土、非根际土中古菌多样性及群落物种组成,旨在探明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在不同土壤区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裸地土和非根际土相比,沙冬青根际土中营养元素含量增高;非根际土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根际土和裸地土;奇古菌门亚硝化球菌纲亚硝化球菌科是沙冬青根部土壤优势类群,亚硝化球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_Nitrososphaeraceae)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高,亚硝化球菌科未定属(norank_f__Nitrososphaeraceae)和暂定亚硝化球菌属(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却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低。此外,根际土古菌全部来自非根际土,而非根际土中古菌只有48.8%来自裸地土,其余来自非土壤生境。因此,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以参与土壤氮循环氨氧化(亚硝化)过程的类群为主,宿主植物显著影响沙冬青根部土壤不同区室古菌群落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古菌群落 多样性 西鄂尔多斯荒漠
下载PDF
白腐真菌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洁 王静 樊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79,共5页
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 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菌株为一色齿毛菌,对一色齿毛菌产漆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小麦秸秆的最佳添加量为25 g/L,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氮源浓度为1.5 g/L,最佳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最佳培养温度为28℃。一色齿毛菌产漆酶的酶活由最初的1.09 U/mL提高至7.94 U/mL,较优化前提高7.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白腐真菌 小麦秸秆 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民间面引子中的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建利 孙敏 +2 位作者 曹晓虹 张琇 李靖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86-194,共9页
面引子是传统面食加工中发酵剂,以前对其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离培养法,本实验旨在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传统面引子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从我国不同地区收集18个民间面引子样品,基于宏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TS1区... 面引子是传统面食加工中发酵剂,以前对其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离培养法,本实验旨在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传统面引子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从我国不同地区收集18个民间面引子样品,基于宏基因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TS1区,Illumina MiSeq测序,云平台分析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8个样品中发现101个操作分类单元,属于真菌界4个门、9个纲、15个目、25个科、38个属、56个种;酿酒酵母是大多数样品中的优势菌;酿酒酵母、Fungi sp.、unclassified_k_Fungi这3个种在所有样品中都存在,而且数量较大;Kazachstania bulder、戴尔凯氏有孢圆酵母、矮小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清酒假丝酵母这5 个种数量较大,但只在单个样品中出现;异常威克汉姆酵母、Alternaria sp.和帚状曲霉数量相对多一些,出现频率较高,在绝大多数样品中都有分布。各样品真菌群落结构相差不大,而且类型和地理分布差异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面引子 真菌群落
下载PDF
甜瓜粉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节 赵鲁迺克 +3 位作者 范春霞 张琇 王鹏 穆风花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
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 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PDA、PDA+CMF或PS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甘氨酸或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8℃,pH 5.0~9.0,全黑暗培养;最佳产孢条件为PD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2~28℃,pH 7.0,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孢子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8℃,pH 7.0,全黑暗高湿环境培养。此外,甜瓜粉霉病菌可侵染玉金香甜瓜、早酥梨、富士苹果、金冠苹果和AC番茄,但不能侵染金橘和红地球葡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综合防治采后粉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粉霉病 粉红单端孢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下载PDF
乳糖利用酵母菌的筛选及其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瑞娟 石桂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33,共8页
从水果表皮和生牛奶中筛选出可利用乳糖的酵母菌,并对其利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共得到10株可利用乳糖的酵母菌,初步的降解试验表明,菌株B1、B2、H1和H2对牛奶中乳糖的利用效果最明显。对该4株酵母菌的生长曲线、最佳处理时间和接种... 从水果表皮和生牛奶中筛选出可利用乳糖的酵母菌,并对其利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共得到10株可利用乳糖的酵母菌,初步的降解试验表明,菌株B1、B2、H1和H2对牛奶中乳糖的利用效果最明显。对该4株酵母菌的生长曲线、最佳处理时间和接种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株菌在20 h~26 h生长量达到最大,26小时后均可将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从5%左右降至2.5%左右,与国家标准低乳糖牛奶的含量相当;菌株B1的最佳接种量为6%,B2、H1和H2的最佳接种量均为8%。对4株酵母菌处理后的纯牛奶的气味进行初步的感官评定,发现各菌株处理后的牛奶均有不同程度的香味。采用形态观察法结合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对该4株酵母菌进行鉴定,其中B1、B2分别为梅奇酵母菌属(Metschnikowia sp.)和威克汉姆酵母菌属(Wickerhamomyces sp.),H1和H2均为毕赤酵母菌属(Meyerozym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利用 生香酵母菌 低乳糖牛奶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藓结皮微生物组基因多样性及功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靖宇 刘建利 +5 位作者 张琇 王猛 杨洲 靳新影 苟琪 张翼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7-737,共11页
本研究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藓结皮土壤样品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以揭示该地区藓结皮土壤中参与固碳、固氮等生态功能的微生物基因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藓结皮土壤中细菌域微生物最多,其次为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在细菌域中... 本研究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藓结皮土壤样品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以揭示该地区藓结皮土壤中参与固碳、固氮等生态功能的微生物基因及其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藓结皮土壤中细菌域微生物最多,其次为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在细菌域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数量最多,其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基于eggNOG和KEGG数据库对构建的非冗余基因集进行功能预测,藓结皮土壤中微生物基因多样性和代谢路径多样性高。藓结皮土壤中与固氮相关的代谢通路丰度低可能是藓结皮固氮量微弱的根本原因,造成利用大气中氮气合成氨的生态功能减弱。而藓结皮已经形成的氮库主要通过硝酸盐还原途径将硝酸盐还原成铵盐,可能用于藓结皮微生物组自身的氨基酸合成,也可能为藓类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效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生物土壤结皮 沙坡头沙漠 HiSeq测序
原文传递
压砂地硒砂瓜自根苗/嫁接苗不同连作方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靖宇 张肖冲 +1 位作者 田兴国 张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08-3619,共12页
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面临干旱胁迫,还面临连作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砂方式为宁夏中部旱区硒砂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长时间连作导致自根苗硒砂瓜大面积死亡,只能通过嫁接方式缓解连作障碍。对于不同连作方式(连作自... 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面临干旱胁迫,还面临连作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砂方式为宁夏中部旱区硒砂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长时间连作导致自根苗硒砂瓜大面积死亡,只能通过嫁接方式缓解连作障碍。对于不同连作方式(连作自根苗后直接连作嫁接苗以及连作自根苗后换砂处理后连作嫁接苗)对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不同连作方式压砂层土壤和土壤层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作方式和不同土层对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都有显著影响。连作方式S3(自根苗连作11年+换砂2年+嫁接苗连作3年)和S4(自根苗连作12年+嫁接苗连作4年)土壤层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属主要包括Streptomyces、Gaiella、Ensifer、Nordella、Mesorhizobium;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属主要包括Fusarium、Mortierella、Neocosmospora、Setophoma、Cladosporium、Chrysosporium、Periconia、Penicillium、Sarocladium等。而连作方式S4土壤层大量富集了Neocosmospora、Chrysosporium、Lectera,特别是Fusarium和Paracylindrocarpon真菌类群,其中Fusarium的相对多度显著高于连作方式S3。这些结果为评价不同连作方式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 连作障碍 细菌群落结构 真菌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Survey分析的濒危植物四合木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子寅 刘秉儒 +2 位作者 李子豪 王继飞 杨鹏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3,共8页
评价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基因组的大小及复杂程度,开展基因组研究可揭示四合木的超旱生机制,进一步挖掘其特色基因资源。为更好破解四合木的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组Survey分析技术开展四合木基... 评价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基因组的大小及复杂程度,开展基因组研究可揭示四合木的超旱生机制,进一步挖掘其特色基因资源。为更好破解四合木的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组Survey分析技术开展四合木基因组大小估测研究,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估计了四合木杂合率、重复序列和GC含量等基因组信息。结果表明:四合木基因组大小为1 079.25 Mb,修正后的基因组大小为1 065.84Mb,杂合率为0.76%,重复序列比例为75.25%,GC含量为33.57%。在经过四合木基因组初步组装后,获得3502 126条contigs,总计682 Mb,其N50为187 bp,推测四合木基因组属于同源四倍体复杂基因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难度较大。由于四合木的高杂合率,后续可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单分子测序)同时结合染色质区域捕获技术,有望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四合木全基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基因组测序 Survey分析 杂合率 重复序列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柠条灌丛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子寅 刘秉儒 +1 位作者 李子豪 赵晓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共11页
采用空间代替演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宁夏南部荒漠草原不同生长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发育阶段的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空间代替演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宁夏南部荒漠草原不同生长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发育阶段的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柠条灌丛堆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土层中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别在2.18~4.25 g/kg、0.13~0.20 g/kg、0.22~0.29 g/kg之间,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水平相比,体现出碳、氮、磷元素的极度匮乏;在不同发育阶段,柠条灌丛堆成熟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和衰退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而全磷含量在柠条灌丛堆的不同发育阶段随土层深度变化未呈现出明显变化;不同发育阶段的柠条灌丛堆各土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分别在14.93~27.89、10.50~15.83、0.59~0.84之间,碳氮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碳磷比、氮磷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氮是主要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全磷和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碳与速效磷、电导率和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全氮分别与氮磷比和碳氮比呈极显著正、负相关;全磷与碳磷比和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柠条灌丛堆的发育主要受氮限制,可在其生长过程中适当添加氮肥以保证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灌丛堆 发育阶段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