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1
作者 林志灯 韩坤煌 阮少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23期54-56,共3页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获取科技文献能力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学课程。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量、争取内外部教学资源,强调课程重要性以提升认知度、增加实践和互动以提高学生...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获取科技文献能力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学课程。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量、争取内外部教学资源,强调课程重要性以提升认知度、增加实践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设计,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等改革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撰写论文和检索文献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群构建-以宁德师范学院闽东资源生物产业专业群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缪莹 匡云波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极具必要性,宁德师范学院闽东资源生物产业专业群的构建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转型发展,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群,使学科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形成与...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极具必要性,宁德师范学院闽东资源生物产业专业群的构建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转型发展,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群,使学科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形成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 专业群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海洋强国背景下涉海高校海洋专业教学改革--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莉 韩坤煌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3期53-56,共4页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海洋人才,涉海高校是汇聚人才的要地。然而,部分涉海高校在海洋专业教育上依然存在海洋意识薄弱、师资队伍滞后...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海洋人才,涉海高校是汇聚人才的要地。然而,部分涉海高校在海洋专业教育上依然存在海洋意识薄弱、师资队伍滞后、教学平台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针对目前涉海高校海洋专业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提高海洋意识、组建专业的海洋师资队伍、完善海洋专科教学体系、努力建设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等相应的改革举措。涉海高校海洋专业教学改革旨在为国家培育一批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的高水平海洋专业人才,为实现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涉海高校 教学改革 海洋意识
下载PDF
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凯良 杜庆杭 +2 位作者 冉胡保 王梦瑶 蔡幸婷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了解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的种类和资源概况,为优化校园环境和植物融合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鉴定出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现有种子植物203种,隶属81科168属;其中,栽... 了解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的种类和资源概况,为优化校园环境和植物融合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鉴定出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现有种子植物203种,隶属81科168属;其中,栽培植物有48科98属128种,野生植物有33科70属75种;乔木73种,灌木43种,草本79种,藤本8种.资源植物中,药用植物有61科120属133种,药用植物种类较丰富,以清热解毒类最多.其他常见植物资源有观花植物、食用植物、材用树种和环境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校园植物 植物教学 宁德师范学院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奇 陈晓宁 +2 位作者 郑世仲 张维瑞 刘盛荣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35-438,共4页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及专业能力,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宁德师范学院的建设和地区建设,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特点、教学现状、现存课程考试问题等...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及专业能力,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宁德师范学院的建设和地区建设,对《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特点、教学现状、现存课程考试问题等的分析,提出了《微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通过该课程教学和考试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文献能力等综合能力,减轻学生应付期末考试的学习负担,改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考试 改革 对策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线上金课建设的思考——以宁德师范学院“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为例
6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3 位作者 赖建强 黄千慧 蔡彬新 魏奇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39-442,448,共5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金课”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重要举措.针对地方本科高校线上金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宁德师范学院“食用菌栽培学”线上金课建设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为例,从建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金课”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重要举措.针对地方本科高校线上金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宁德师范学院“食用菌栽培学”线上金课建设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为例,从建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选择、课程制作、建课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地方本科高校金课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金课 课程建设 地方本科高校“ 食用菌栽培学”
下载PDF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银珠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7期21-22,共2页
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各类教学评估或认证指标体系的重要凭证。高校二级学院在教学档案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开发利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升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各类教学评估或认证指标体系的重要凭证。高校二级学院在教学档案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开发利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升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和开发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 管理
下载PDF
茶产业链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吉杭 戴建靖 +3 位作者 吴秋萍 黄依平 蔡烈伟 郝敏 《中国茶叶》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庞大的消费群体背后,产业链带来的环境影响备受关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应用于评估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查阅和总... 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庞大的消费群体背后,产业链带来的环境影响备受关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应用于评估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查阅和总结国内外文献成果,发现现有文献大多是基于LCA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生产系统的环境热点并对此提出改进策略,其中全球变暖潜势是农业生产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目前关于茶产业链的LCA研究还不够深入:(1)近年来国内许多农产品LCA研究发展较快,但针对茶产业链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2)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清单数据不完整;(3)LCA方法目前以参考国外为主,本地化进程较缓慢;(4)多数研究仅就环境污染方面展开讨论,不够全面。因此,针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该方法在应对我国茶产业链导致的环境问题的适用性,为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链 LCA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9
作者 钟鑫荣 谢峻彬 +3 位作者 朱新婷 万可薇 方婷 魏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制组的藜麦奶在贮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更严重,颜色偏黄。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流变特性优于烤制和煮制处理组。煮制组和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颜色呈乳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奶 过热蒸汽 品质差异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大黄鱼adsl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量与肌苷酸含量的关联性分析
10
作者 何亮银 史晓丽 +3 位作者 林佳阳 黄淑怡 黄伟卿 韩坤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风味品质劣化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大黄鱼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在风味关键物质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合成中的作用,克隆了大黄鱼adsl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风味品质劣化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大黄鱼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在风味关键物质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合成中的作用,克隆了大黄鱼adsl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结构和进化特征;在明确其组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养殖规格大黄鱼肌肉组织中的IMP含量和adsl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大黄鱼adsl基因ORF全长1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6 kD,等电点为6.19,包含N末端的裂解酶1和C末端的ADSL_C两个结构域。大黄鱼与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8.54%。大黄鱼adsl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其mRNA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养殖大黄鱼肌肉组织中的IMP含量显著增加(P<0.01);ads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类似规律。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黄鱼肌肉组织中ads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应的IM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2,P<0.000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adsl基因在大黄鱼IMP合成及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苷酸 腺苷琥珀酸裂解酶 分子特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轻腌大黄鱼贮藏期间细菌菌相和风味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张曦鹏 蒋中权 +2 位作者 郭全友 宋晓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217,共8页
研究水分含量对轻腌大黄鱼在4℃条件下贮藏性的影响,分析整个贮藏期间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微生物群落组成、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差异,并对微生物组成和VO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水分质... 研究水分含量对轻腌大黄鱼在4℃条件下贮藏性的影响,分析整个贮藏期间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微生物群落组成、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差异,并对微生物组成和VO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水分质量分数(60%、55%、50%)轻腌大黄鱼货架期依次为27、33、39 d;贮藏期间菌相发生明显的变化,货架期终点4株优势腐败菌占比较高,其中水分质量分数60%样品中蜂房哈弗尼菌(Hafnia alvei)(61.22%)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19.39%)占比最高,55%水分质量分数样品中蜂房哈弗尼菌、热杀索丝菌、广布肉毒杆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均占据较高比重,分别为31.13%、29.25%、17.92%、16.98%,50%水分质量分数轻腌大黄鱼货架期终点并未出现弗氏柠檬酸杆菌,但蜂房哈弗尼菌和热杀索丝菌分别高达43.96%和37.36%;电子舌结果分析发现3组样品滋味响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共检测出29种VOCs,主要包括醇类7种,酯类6种,酮类4种,醛类4种,胺类3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醚类和萜类各1种,指纹图谱结果分析发现各组样品在贮藏期间的VOCs组成上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组样品贮藏期间蜂房哈弗尼菌和热杀索丝菌与一些胺类物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腌大黄鱼 水分含量 货架期 菌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樟芝-太子参双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效应分析
12
作者 赵生月 吴小环 +4 位作者 姜春玲 张余 郑世仲 刘盛荣 叶祖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及KH2PO4对樟芝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太子参6 g·L^(−1),葡萄糖10 g·L^(−1),酵母粉4 g·L^(−1),蛋白胨6 g·L^(−1),KH_(2)PO_(4)1.5g·L^(−1)。利用优化培养基深层发酵,樟芝生物量达到4.73 g·L^(−1),与对照培养基及PDB培养基相比,胞内三萜含量分别提高2.75%和24.85%,胞外多糖分别提高161.11%和113.64%;发酵液中高密度无性孢子含量达1.8×10^(7)个·mL^(-1)。【结论】太子参适合作为樟芝双向液体发酵的药性成分,可有效促进樟芝菌丝生长、活性成分合成和无性孢子形成,是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太子参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我国香菇和黑木耳生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段庆虎 张应香 +3 位作者 竹玮 黄冬丽 黄千慧 龚凤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强化产业集聚和提升产业质量是推动我国由食用菌产业大国转为强国的重要途径,研究我国食用菌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对于科学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探究产量居我国食用菌前2的香菇和黑木耳产业地... 强化产业集聚和提升产业质量是推动我国由食用菌产业大国转为强国的重要途径,研究我国食用菌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对于科学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探究产量居我国食用菌前2的香菇和黑木耳产业地理集聚特征、空间演变趋势、影响因素,为我国香菇和黑木耳产业科学布局及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运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基于2010—2020年我国香菇和黑木耳的相关产量及面板数据,对我国香菇和黑木耳的地理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香菇和黑木耳“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现象明显;香菇产业集聚程度升高,而黑木耳产业集聚程度下降;香菇和黑木耳地理集聚的高-高(H-H)象限所对应的省份变化不大,香菇低-低(L-L)象限所对应的省份增加,黑木耳低-低(L-L)象限所对应的省份减少,黑木耳高-低(H-L)象限所对应的省份增加;城镇化率和小麦产量对香菇生产布局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率和农机台数对黑木耳生产布局集聚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蔬菜价格指数对香菇和黑木耳生产布局集聚呈现负向抑制作用。加强省际间沟通交流,提升小麦等主粮产量,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食用菌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完善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价格调控机制,可以促进我国香菇和黑木耳产业科学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可为其他类似食用菌生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黑木耳 地理集聚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检疫学”课堂教学改革
14
作者 何亮银 史晓丽 +1 位作者 韩坤煌 陈美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8期81-84,共4页
课堂教学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食品检疫学”课程的相关教学探索与实践。在分析目前“食品... 课堂教学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食品检疫学”课程的相关教学探索与实践。在分析目前“食品检疫学”课堂教学困境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食品检疫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摆脱困境的教学改革。经过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检疫学 课堂教学改革
下载PDF
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对滑菇菌丝生长与漆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2 位作者 周修赵 颜丽利 黄千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研究考察了金针菇菌渣提取液添加至固化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金针菇菌渣二次利用栽培滑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均可促进滑菇菌丝生长,提高漆酶活性,说明金针菇菌渣... 本研究考察了金针菇菌渣提取液添加至固化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对滑菇菌丝生长及漆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金针菇菌渣二次利用栽培滑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金针菇菌渣提取液均可促进滑菇菌丝生长,提高漆酶活性,说明金针菇菌渣适合滑菇菌丝生长,可代替一定比例的木屑用于滑菇栽培,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食用菌栽培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菌渣提取液 滑菇 菌丝生长 漆酶活性
下载PDF
灵芝林下栽培主要害虫防治技术
16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3 位作者 陈爱靖 周修赵 黄千慧 苏贵平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真菌,林下栽培灵芝不仅可发展灵芝生产,保护生态,还可发展当地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但灵芝林下栽培过程中常受到一些害虫的为害。为此,阐述林下栽培灵芝主要害虫白蚁、蛞蝓和夜蛾的为害特性、形态特征和... 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真菌,林下栽培灵芝不仅可发展灵芝生产,保护生态,还可发展当地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但灵芝林下栽培过程中常受到一些害虫的为害。为此,阐述林下栽培灵芝主要害虫白蚁、蛞蝓和夜蛾的为害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害虫方法,实现害虫的安全控制,为灵芝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林下栽培 害虫 防治
下载PDF
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研究
17
作者 陈丽华 林志斌 +2 位作者 颜嘉琪 郑艺靖 阙玉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049-0052,共4页
福鼎槟榔芋因其独特外形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产量。槟榔芋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目前侵染机理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患病的槟榔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 福鼎槟榔芋因其独特外形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产量。槟榔芋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目前侵染机理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患病的槟榔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特征等方法分离到软腐病菌病原菌,并开展盆栽试验,探究槟榔芋软腐病侵染芋头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预期吻合,在离体和活体回接试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盆栽试验发现,在槟榔芋顶芽和球茎机械损伤处,进行菌悬液伤口注射和流水灌溉处理,均会导致芋植株出现软腐病症,同时病原菌通过流水灌溉也会入侵根块组织,但病状相较于伤口入侵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软腐病 侵染机理
下载PDF
浅谈中学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雄平 罗芬 周逢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1期89-91,共3页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是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建议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形成着实有效的技能培养团队,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三方面探讨了中学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是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建议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形成着实有效的技能培养团队,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三方面探讨了中学生物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措施,为创新生物教师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也为如何培养学生成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技能 生物师范生 培养 改革 实践 642.0
下载PDF
基于OBE的超星学习通课程建设——以《食品科学概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慧玲 刘芳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学习通的建设,探讨基于成果的教育(OBE)理论在超星学习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在OBE理论基础上,确定《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内容,建设学习通课程,并探讨学习通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其在评价体系中的... 通过《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学习通的建设,探讨基于成果的教育(OBE)理论在超星学习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在OBE理论基础上,确定《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内容,建设学习通课程,并探讨学习通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其在评价体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在学习通的建设,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较为成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为超星学习通应用于其他课程教学提供案例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论 超星学习通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食品科学概论》
下载PDF
宁德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雄平 孙成贤 韩君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了解宁德东湖的水质现状,以浮游植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了东湖春季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和水质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7属35种,蓝藻门4属5种,绿藻门8属9种,硅藻门10属12种,隐藻门2属5种,裸藻门2属3种,甲藻门1属1种... 为了解宁德东湖的水质现状,以浮游植物作为指示生物,研究了东湖春季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和水质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7属35种,蓝藻门4属5种,绿藻门8属9种,硅藻门10属12种,隐藻门2属5种,裸藻门2属3种,甲藻门1属1种,硅藻和绿藻的种数之和占总种数的60.00%,其群落结构组成为硅藻-绿藻型.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31.70±6.08)μg·L^-1,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全湖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变幅1.48×10^7~5.42×10^7cells·L^-1,平均细胞密度为2.57×10^7cells·L^-1;平均生物量为(49.25±22.05)mg·L^-1,优势种属为裸藻、啮齿隐藻、颗粒直链藻,呈现中富营养型;香农指数平均值为(0.665±0.07),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8.69±2.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35±0.26),呈中污水质,整体浮游植物群集稳定性较差.东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香农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可为东湖水质治理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东湖 浮游植物 水质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