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RNA多聚酶Ⅲ抗体相关系统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俞秋霞 张瑾 +7 位作者 张晓群 范丽怡 俞天航 陈佳圆 王晓东 刘伟丽 刘冰冰 丁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研究抗RNA多聚酶Ⅲ抗体(anti-RNA polymeraseⅢantibodies,ARA)相关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SSc患者56例,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RA,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56例SSc... 目的研究抗RNA多聚酶Ⅲ抗体(anti-RNA polymeraseⅢantibodies,ARA)相关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SSc患者56例,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ARA,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56例SSc患者中,ARA(+)8例(14.3%),男∶女为5∶3,中位年龄54岁,中位病程12个月,临床分型以弥漫性SSc为主(62.5%)。其中雷诺现象(62.5%)、甲周毛细血管特征性改变(62.5%)、肺间质纤维化(50.0%)是ARA(+)患者最常见的三大临床表现。与ARA(-)组相比,ARA(+)组男性比例显著升高(62.5%vs.10.4%,P=0.003),病程更短(12月vs.66月,P=0.006),并发肿瘤的概率更高(37.5%vs.0%,P=0.002),而雷诺现象发生率更低(62.5%vs.97.9%,P=0.008)。将患者按ARA(+)、ATA(+)、ACA(+)分为三组,并行两两组间比较发现:ARA(+)组与ATA(+)组相比,各项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与ACA(+)组相比,ARA(+)组男性多见,肿瘤更常见,雷诺现象较少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ARA(+)SSc在临床上更需早期识别并积极诊治,ARA应作为SSc临床常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RNA多聚酶Ⅲ抗体 系统性硬化 硬皮病抗体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瑾 徐志峰 +4 位作者 苏嘉 范淑芳 王嘉羽 季林丹 陈晓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5,共6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生物钟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和心率等。在环境周期信号的作用下,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反馈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实现信...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生物钟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和心率等。在环境周期信号的作用下,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反馈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实现信号输出,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行为的昼夜节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一些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该文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整理总结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的相关生物钟基因及其分子机制。对昼夜节律和生物钟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