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程跃 严泽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736-737,共2页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粉末化碎石”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2
作者 程跃 严泽军 +2 位作者 谢国海 袁鹤胜 刘冠琳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共3页
目的:探讨“粉末化碎石”理论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对462例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5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45例位于下盏... 目的:探讨“粉末化碎石”理论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对462例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5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45例位于下盏,32例位于多个肾盏,结石直径为10~35(15.3±8.4) mm.术中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寻及结石后使用365 μm或200 μm光纤,根据结石硬度将功率设置为0.8~1.5 J/15~30 Hz(20~45 W).在总功率一定时,将钬激光的参数设置为高频率和低能量,尽量将结石“粉末化”(即结石碎片小于2 mm).术后常规留置F6双J管和导尿管,评估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4周后B超、CT或KUB复查评估结石清除率,同时拔除双J管,残留结石≥3 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需再次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456例成功置人输尿管软镜,总置镜成功率为98.7%(456/462),其中447例可行钬激光碎石治疗,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7.5%(436/447).手术时间为27~125(74.4±21.8)min,术后住院2~8天,平均3.5天.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并发症,3例术后4~6 h发生尿源性脓毒症致感染性休克,经对症治疗后3~5天痊愈.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在“粉末化碎石”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较高的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肾结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肾结石 钬激光 粉末化碎石
原文传递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国海 严泽军 +6 位作者 施小东 袁鹤胜 刘冠琳 胡嘉盛 贾晓龙 方立 程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6例,其中左侧结石12例,右侧结石14例。结石直径0.6-2.2cm,平均直径为(1.38±0.22)cm。采用F8“铂立”输尿管软镜... 目的:探讨使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6例,其中左侧结石12例,右侧结石14例。结石直径0.6-2.2cm,平均直径为(1.38±0.22)cm。采用F8“铂立”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进行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6D-J管4周,留置导尿1周。术后1d查腹部平片(KUB)。结果23例一次顺利置入输尿管导引鞘,2例留置D-J管2周后二次软镜碎石成功,1例D-J管头端未越过结石,仍无法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改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一次碎石成功率88.5%(23/26),二次碎石成功率100%(26/26)。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7±3.2)min。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采用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处理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可作为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碎石术 尿路结石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附2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程跃 蒋军辉 +8 位作者 李和明 王国耀 沈志久 谢国海 严泽军 冷江涌 胡晓泉 潘辉 郑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19例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例由于肿瘤数目多分两次切除。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19例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例由于肿瘤数目多分两次切除。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余19例均无瘤存活。6例复发,复发率为28.6%。膀胱挛缩2例(膀胱容量小于150ml),膀胱壁增厚4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危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临床分析 疗效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形结石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5
作者 程跃 刘冠琳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其中多数为上尿路结石。鹿角形结石作为上尿路结石的一种,因其成因复杂、治疗困难,一直是上尿路结石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输尿管软镜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技术逐渐应用于鹿角形结石的治疗,...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其中多数为上尿路结石。鹿角形结石作为上尿路结石的一种,因其成因复杂、治疗困难,一直是上尿路结石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输尿管软镜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技术逐渐应用于鹿角形结石的治疗,本文将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有关进展及相关经验归纳总结,以供各位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
原文传递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军辉 严泽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与吲哚美辛栓联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均小于8mm)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4mg/d)和吲哚美辛栓0.1g塞肛,1次/d;对照组1,口服中药排石颗粒... 目的评价盐酸坦索罗辛与吲哚美辛栓联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确诊为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均小于8mm)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4mg/d)和吲哚美辛栓0.1g塞肛,1次/d;对照组1,口服中药排石颗粒4g/次,2次/d;对照组2,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4mg,1次/d;观察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治疗率等。结果试验组结石排出率为90.63%(29/32),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石排除率分别为42.31%(11/26)和70.97%(22/31),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76、3.94、15.65;P均<0.05)。试验组的结石排出时间为(8.73±2.15)d,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石排出时间分别为(12.31±1.52)d和(9.52±1.61)d,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77、-1.70、-7.35;P均<0.05)。试验组、对照组1、照组2的肾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1.25%(10/32)、63.28%(17/26)、45.16%(14/31),试验组和对照组2以及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2.33,P均>0.05);试验组和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χ2分别=0.33、0.23、0.35,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坦索罗辛和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副作用小,能明显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并能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下段结石 坦索罗辛 吲哚美辛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家媛 何振宇 +2 位作者 李凤岩 管迅行 严泽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l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l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控制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l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l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Ad-LRIGl上清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BS),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LRIG1和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d-Surp-LRIGl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2组,治疗结束后Ad-Surp-LRIGl组肿瘤较其他2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6,P<0.001),Ad-LRIGl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6)。与其他两组相比,Ad-Surp-LRIGl组LRI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Ad-Surp-LRIGl在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部分与LRIG1能下调EGF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膀胱肿瘤 SURVIVIN启动子 LRIG1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严泽军 程跃 +3 位作者 蒋军辉 胡嘉盛 施小东 黄坚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构建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l,并检测其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经同源重组产生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l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其滴度。用Ad-S... 目的:构建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l,并检测其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经同源重组产生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l在293细胞中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其滴度。用Ad-Surp-LRIGl和Ad-LRIGl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MTT法评估Ad-Surp-LRIGl和Ad-LRIGl对BI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当感染复数(MOI)=25时,Ad-Surp-LRIGl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74.56%,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4,P<0.05);Ad-LRIGl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68.27%,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7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05)。Ad-Surp-LRIGl和Ad-LRIGl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与PBS相比,Ad-Surp-LRIGl和Ad-LRIGl均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转染后第4天这一差异显著(F=15.96,P<0.05),而Ad-Surp-LRIGl组和Ad-LRIGl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的重组复制腺病毒Ad-Surp-LRIGl并鉴定正确,Ad-Surp-LRIGl能选择性转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BIU87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SURVIVIN启动子 LRIG1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对人膀胱癌细胞T24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军辉 严泽军 +2 位作者 程跃 蒋照辉 谢国海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以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观察其对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Ad-Surp-LRIG1转染T2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LRI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Transwell小室... 目的以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细胞,观察其对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Ad-Surp-LRIG1转染T2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LRIG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Ad-Surp-LRIG1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后,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LRI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GF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Survivin启动子驱动LRIG1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能够在T24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显著抑制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LRIG1基因 肿瘤侵袭 腺病毒载体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试验性局部治疗
10
作者 程跃 严泽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前列腺癌的试验性局部治疗是相对于成熟的前列腺癌局部治疗如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放射线外照射以及近距离照射等治疗方法而言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试验性局部治疗方法主要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前列腺癌的试验性局部治疗是相对于成熟的前列腺癌局部治疗如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放射线外照射以及近距离照射等治疗方法而言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试验性局部治疗方法主要有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冷冻治疗 (cryo-surgical ablation of the prostate,CSAP)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这些方法治疗前列腺癌的共同特点是安全、微创,但其疗效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和放疗相比,还有待更多的长期临床研究加以评估.前列腺癌的试验性局部治疗在临床上多用于预期寿命小于10年、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也可作为已发生转移前列腺癌的姑息性局部治疗及前列腺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冷冻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新型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治疗药物MDV3100研究简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明超 程跃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对于北美及欧洲的男性,除了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1-2]。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3]。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无论其病灶是局限型或是已出现转移病灶,抑... 对于北美及欧洲的男性,除了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1-2]。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3]。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无论其病灶是局限型或是已出现转移病灶,抑制体内雄激素的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患者 治疗药物 难治性 去势 转移病灶 非黑色素瘤 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并发急性腰椎骨折1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卫红 余婷婷 +1 位作者 郑梦梦 胡勤波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腰椎骨折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应注意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1例急性腰椎骨折病例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相关经验。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自杀倾向,对临床护理带来重要挑战。经安全护理、心理疏导和... 目的探讨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合并急性腰椎骨折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应注意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1例急性腰椎骨折病例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相关经验。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自杀倾向,对临床护理带来重要挑战。经安全护理、心理疏导和疼痛护理,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出院。结论转移性前列腺癌出现急性骨折可能带来患者巨大精神创伤,严密的安全护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疼痛护理,有助于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护理
下载PDF
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2
13
作者 程跃 谢国海 +4 位作者 严泽军 袁鹤胜 方立 胡嘉盛 郑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我院23例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6-79岁...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我院23例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6-79岁,平均39.6岁。结石直径3.5-6.5 cm,平均(5.35±0.16)cm。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先通过经皮肾镜以常规方法处理视野范围内的结石,然后用逆行输尿管软镜处理上、下盏及皮肾通道平行盏结石。术毕常规留置F5/F6号双J管和肾造瘘管。术后第1天复查KUB和CT,如有>4mm的结石碎片,则1周后二期软镜和/或经皮肾镜处理。4周后复查B超或CT,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无石率为91.3%(21/23),二期无石率为100%(23/23)。一期手术时间75-217 min,平均(125±13.2)min。7例发生轻度并发症(Clavien分级Ⅰ-Ⅱ级),无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形肾结石 可视微通道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46例报告 被引量:93
14
作者 程跃 严泽军 +3 位作者 马建伟 袁鹤胜 谢国海 贾晓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初步评价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5... 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初步评价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5岁,平均41岁。结石位于肾中、上盏19例,肾下盏8例,肾盂15例,多肾盏结石4例。结石直径6—31mm,平均15mm,其中结石直径〈10mm组8例,10—20mm组32例,〉20mm组6例。硬膜外麻醉下,采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寻及结石后使用200μm光纤,0.8—1.0J/15~20Hz(12~20w)功率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留置5~6F双J管和导尿管。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4周复查B超或KUB,评估结石排净率。直径≥4mm为有临床意义的残留结石。结果本组46例中,1例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软镜无法上行至肾盂而改行PCNL;45例进镜顺利,1例下盏结石未寻及,余44例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110min。结石寻及率95.6%(44/46),一次碎石成功率86.9%(40/46)。肾中、上盏结石碎石成功率为100.0%(19/19),下盏结石碎石成功率75.0%(6/8),肾盂及多肾盏结石碎石成功率为83.3%(15/18)。结石直径〈10mm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100.O%(8/8),10~20mm组为93.7%(30/32),〉20mm组为40.0%(2/5)。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孑L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2—5d,平均3d。术后4周复查B超或KUB,5例残留结石≥4mm,其中2例结石位于肾下盏,3例位于多个肾盏或肾盂。结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肾结石 钬激光
原文传递
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泽军(综述) 程跃(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特指病理学基础为肾上腺增生的肾上腺源性高血压肾上腺增生可分为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髓质增生和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三种病理类型,其诊断必须建立在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生化证据基础之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 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特指病理学基础为肾上腺增生的肾上腺源性高血压肾上腺增生可分为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髓质增生和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三种病理类型,其诊断必须建立在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生化证据基础之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 增生
原文传递
Randall’s斑与尿路结石
16
作者 胡嘉盛(综述) 程跃(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Randall’s斑是肾乳头尖部或其周围的间质组织中出现结晶沉淀的现象,随着结晶沉淀残留,最终发展为尿路结石。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因此Randall’s斑的研究对揭开结石形成之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andall’s斑发现、Randall... Randall’s斑是肾乳头尖部或其周围的间质组织中出现结晶沉淀的现象,随着结晶沉淀残留,最终发展为尿路结石。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因此Randall’s斑的研究对揭开结石形成之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andall’s斑发现、Randall’s斑尿石学说、Randall’s斑发生机制、Randall’s斑形成起始部位和成分、Randall’s斑与尿路结石和尿液关系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原文传递
Survivin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富含亮氨酸重复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基因治疗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严泽军 程跃 +2 位作者 蒋军辉 胡嘉盛 施小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Surp—LRIG1和Ad—LRIG1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根据报告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不同... 目的探讨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Surp—LRIG1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用Ad—Surp—LRIG1和Ad—LRIG1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及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根据报告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不同计算病毒的细胞转染率。MTF法评估Ad—Surp—LRIG1和Ad—LRIG1对BIU8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成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Ad—Surp—LRIGI组(尾静脉注射Ad—Surp—LRIG1上清液)、AD-LRIG1组(尾静脉注射Ad—LRIG1上清液)、PBS组(尾静脉注射PBS),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RT—PCR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LRIG1和EGFRmRNA的表达。结果当感染复数(MOI)=25时,Ad—Surp—LRIG1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74.56%,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40,P=0.ooo);Ad—LRIGl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为68.27%,在SV-HUC-1细胞中转染率为7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5,P=0.784)。Ad—Surp—LRIG1和Ad—LRIG1在BIU8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6,P=0.898)。与PBS液对照组比较,Ad-Surp—LRIG1和Ad-LRIG1均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转染4d后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60,P=0.000),而Ad—Surp—LRIG1组和Ad—LRIG1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Ad—Surp-LRIG1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2组,治疗结束后Ad—Surp—LRIG1组肿瘤质量小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60,P=0.000),Ad—LRIG1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6)。与其他2组比较,Ad—Surp—LRIG1组LRIG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851.343,P=0.000),而EGFR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F=591.205,P=0.000)。结论Ad—Surp-LRIG1能选择性转染人膀胱癌细胞BIU87,在体内外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部分与LRIG1能下调EGF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腺病毒科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凋亡抑制蛋白质类 膜糖蛋白类 基因疗法
原文传递
大黄素通过非Caspase依赖通路诱导膀胱癌细胞BIU87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泽军 程跃 +2 位作者 蒋军辉 谢国海 胡嘉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factor,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nucleaseG,EndoG)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的抗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分别加入大...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factor,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nucleaseG,EndoG)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素的抗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分别加入大黄素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培养。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Z—VAD—FMK组、大黄素组、大黄素+Z—VAD—FMK组。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大黄素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体外培养的BIU87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各组细胞AIF和EndoG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AIF和EndoG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大黄素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根据Ic50值,选择80μmol/L的大黄素干预72h作为干预条件。大黄素组细胞凋亡率为(44.57±1.52)%,大黄素+Z—VAD—FMK组为(35.58±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大黄素+Z—VAD—FMK组中AIFmRNA和蛋白为1.74±0.11、2.59±0.13,大黄素组为1.36±0.08、1.89.4-0.14,空白对照组为0.374-0.02、0.53±0.11,Z—VAD—FMK组为0.42.4-0.06、0.444-0.07,大黄素+Z—VAD—FMK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Z—VAD—FMK组中EndoGmRNA和蛋白为2.28±0.15、3.31±0.36,大黄素组为1.85±0.13、2.15±0.27,空白对照组为0.53±0.07、0.71±0.16,Z—VAD—FMK组为0.61±0.04、0.67±0.22,大黄素+Z—VAD—FMK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可上调膀胱癌细胞BIU87中AIF和EndoG的表达,通过启动非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膀胱肿瘤 凋亡诱导因子 核酸内切酶G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复杂性肾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跃 严泽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鹿角形结石或伴有肾脏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多发性结石。一般而言,肾结石的复杂性与以下因素有关:(1)结石的成分、大小、形状及其在肾内的分布情况;(2)肾功能是否正常;(3)是否同时存在泌尿系感染。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治疗方法 多发性结石 鹿角形结石 泌尿系感染 功能异常 解剖结构 肾功能
原文传递
重组人程序化细胞死亡5蛋白对顺铂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泽军 夏术阶 +5 位作者 蒋军辉 谢国海 钱君海 蒋照辉 周成 程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程序化细胞死亡5(rhPDCD5)蛋白对顺铂(DDP)诱导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PDCD5蛋白和/或DDP对膀胱癌BIU87细胞抑制率的影响;Hoechst 333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程序化细胞死亡5(rhPDCD5)蛋白对顺铂(DDP)诱导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PDCD5蛋白和/或DDP对膀胱癌BIU87细胞抑制率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FCW)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rhPDCD5蛋白与DDP能有效抑制BIU87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显示,rhPDCD5+DDP联合用药组阳性细胞百分比为(31.62±2.33)%,显著高于单用rhPDCD5蛋白组的(9.61±0.42)%和单用DDP组的(14.1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42,P<0.01).FCM检测结果显示,rhPDCD5+ DDP联合用药组凋亡率为(58.74±3.48)%,与rhPDCD5组的(18.84±1.23)%和DDP组的(21.25±2.27)%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F=228.93,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F=12.60,P<0.01),bcl-2表达显著减少(F=12.20,P<0.01).结论 rhPDCD5蛋白可直接作用于BIU87细胞使细胞凋亡,并对DDP诱导的BIU87细胞凋亡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顺铂 膀胱肿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