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1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创协同,农教联合:新农科人才培养探索——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
1
作者 史西志 孙爱丽 +1 位作者 张泽明 刘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85-88,共4页
新农科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方向。面对新农科建设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新农科为本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和现状,解析当前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新农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人才... 新农科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方向。面对新农科建设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新农科为本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和现状,解析当前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新农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科创协同、农教联合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与路径,依托科创协同,建立“交叉课程、拔尖创新、创业实践”的复合培养模式,构筑“产业学院、产教联盟、实践基地”的产教融合平台,形成以新农科为主题的多元、多层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提高新农科人才培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高等农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史西志 孙爱丽 张泽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助力“双一流”建设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养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丹丽 史西志 +2 位作者 母昌考 尹飞 王春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6期73-76,共4页
从“人才培养”为核心要素的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传播载体”为抓手的新形态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材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资... 从“人才培养”为核心要素的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传播载体”为抓手的新形态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教材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养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意义与实践,并总结了水产养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特色。旨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拔尖型农工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水产养殖学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忠明 陆开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文章对“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几年来的课堂实践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讨论了双语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宁波大学进行的“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关键词 普通生态学 双语教学 课堂实践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以宁波大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鹤 赵建国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宁波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宁波大学本科学生进实验室、参加生物学相关竞赛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该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以优化、调...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宁波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宁波大学本科学生进实验室、参加生物学相关竞赛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该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以优化、调整教学大纲为契机,构建新型教学、实践与考核体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团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统计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考核模式
下载PDF
服务于“蓝色种业”的海洋生物技术
6
作者 秦松 孙林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正一 王寅初 张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总结面向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的精准育种是未来十年国际海水养殖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应积极应对、调整部署,为世界规模第一的“蓝色农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种业 海水养殖 蓝色农业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宁波市部分高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淼 李政 牛百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4,共4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教育受物质主义影响被逐渐淡化和弱化,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基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教育受物质主义影响被逐渐淡化和弱化,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基于宁波市部分高校1523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维度切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观
下载PDF
光和投喂时间对大海马生长及生物钟基因和脂类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徐永健 柏扬 +1 位作者 李加伟 娄烨婧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文章以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个光周期(L﹕D=16﹕8、L﹕D=12﹕12)和2个投饵时间策略(开灯后2h、关灯前2h),分析大海马的生物钟系统之间及生物钟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海马人工养殖的适宜环境条件及其体内... 文章以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个光周期(L﹕D=16﹕8、L﹕D=12﹕12)和2个投饵时间策略(开灯后2h、关灯前2h),分析大海马的生物钟系统之间及生物钟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探究大海马人工养殖的适宜环境条件及其体内重要脂类物质的合成代谢条件。结果表明:在所有组别中,检测的7个钟基因中有6个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和Cry1)在大海马的脑和肝脏中都有明显的节律性表达,说明生物钟基因表达与光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大海马在长光亮期(16﹕8)及开灯后2h投喂的条件下,其脑中的中枢钟基因与肝脏中的外周钟基因间的协同性最佳,表明该条件对大海马生长较为有利。此外,大海马肝脏中8个脂类代谢相关基因(Hmgcr、Mvk、Mvd、Lss、Fdps、Cetp、Scap、Srebp1)在开灯后2h投喂的2个组别中都呈现了节律性表达,而在关灯前2h投喂的2个组别中仅Hmgcr、Mvk、Scap、Srebp1等4个基因(L﹕D=16﹕8)和Hmgcr、Mvk、Scap、Mvd、Srebp1等5个基因(L﹕D=12﹕12)有明显节律性表达,说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光影响并不非常密切,大部分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投喂时间的影响。总之,实验证实了大海马中存在有完整的生物钟系统,该生物钟系统与脂类代谢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光和投喂时间的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大海马养殖的适宜条件为长光亮周期及在有光时及时给饵(开灯后2h内),该条件下能促使大海马的钟基因与代谢基因都呈现稳定的节律性表达,且中枢钟系统与外周钟系统间的协同性达到最佳。同时,也能较好地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合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投喂时间 生物钟基因 养殖条件 大海马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生态学》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初探
9
作者 杨文 郑忠明 朱津永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34-540,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普通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承载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学生掌握生态学方法、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普通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不仅承载着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学生掌握生态学方法、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与专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水产养殖人才的目标。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背景,探讨了《普通生态学》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探索,提出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绿色发展理念下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提供参考。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sing new demands for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General Ecology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the aquaculture major, bearing the dual mis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c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s.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es often suffer from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a mismatch between course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need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aquacultur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cology course reform. It proposes measures such as curriculum content adjustment,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fering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quaculture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思维导图 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法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 被引量:45
10
作者 曾江宁 陈全震 +2 位作者 黄伟 杜萍 杨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提高使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成为必然。总结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发展海洋生态红线的必要性、区划原则、概念及组成体系;提出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可分别籍空间统一性、... 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与生态学认知的提高使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制度成为必然。总结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发展海洋生态红线的必要性、区划原则、概念及组成体系;提出海洋保护区与海洋生态红线区可分别籍空间统一性、决策统一性、工作内容与管理要求的一致性相关联,海洋保护区的核心、关键和重要因素与海洋生态红线的范围划定、宏观应对策略制定、微观管理规定一一对应。对海洋保护区管理向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与管理的转变给出了若干建议,认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指标体系可以参照海洋保护区绩效评估、保护区选划与评估指标;并从海洋生态红线的尺度,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格局-结构\过程-机理,复杂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结合,海洋生态红线基点观测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红线的研究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区 海洋生态红线区 生态管理
下载PDF
3种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食用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蔡艳 周亦君 +6 位作者 吴晓艺 吴哲铭 梁兴维 郑安然 钟莺莺 俞雪钧 杨震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为全面了解常见海产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3个不同养殖区域内水煮加工后的牡蛎、缢蛏和血蚶体内的Cd、Cr、Cu、Pb、甲基Hg和无机As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体外生物可利用度分析贝类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溶解和转化情况,并采用... 为全面了解常见海产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3个不同养殖区域内水煮加工后的牡蛎、缢蛏和血蚶体内的Cd、Cr、Cu、Pb、甲基Hg和无机As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体外生物可利用度分析贝类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溶解和转化情况,并采用生物质量指数(Pi)和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贝类食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牡蛎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且Cu、Cd是牡蛎的主要污染因子。Pb和Cd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达到4.6675和1.0601,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达7.6552,说明部分贝类达到重度污染。体外生物利用度模型表明,贝类中的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下不能完全溶解,其生物利用度在1.1975%~69.5775%之间。采用THQs值评价贝类中金属元素总量和体外消化模型后的含量,以金属总量进行评价时,77.78%贝类样品的THQs值大于1.0;以体外消化模型后的金属元素含量评价时,3个养殖区的牡蛎和象山缢蛏的THQs值大于1.0,表明长期食用牡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并且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依次为Cd〉无机As〉Cu〉Pb〉甲基Hg〉Cr。本研究结果为评价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重金属污染 生物利用度 食用风险评价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晨 焦海峰 +5 位作者 王一农 刘懂 孙元 刘迅 王莉 陈启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根据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前(2011年)、建设中(2012年)、建设后(2013年)对象山港全港区、邻近区、示范区11个站位,进行5个航次调查所获得的大型底栖生物的资料,对比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 根据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前(2011年)、建设中(2012年)、建设后(2013年)对象山港全港区、邻近区、示范区11个站位,进行5个航次调查所获得的大型底栖生物的资料,对比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59种,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前,优势种变化明显。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生物量表现为: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群落聚类及n MDS排序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双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同时表明,群落建设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检验R=0.215,P=0.004)。SIMPER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平均相似性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根据调查站位的数据作出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建设中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了强烈的干扰,人工鱼礁投放、大型海藻移植、增殖放流会对其周围海域产生影响,但建设后扰动消失,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扰动逐渐减小,并围绕鱼礁群逐渐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洋牧场 大型底栖生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布特点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丽萍 侯付景 +7 位作者 张迪骏 何伟娜 周君 张春丹 童茜茜 王中华 李太武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6-930,共5页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属中,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的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6.72%、13.904%;排污口中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3月份、5月份假单胞菌的数量相对较多,8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属 454焦磷酸测序 陆源排污口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拟杆菌(Bacteroidetes)分布的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中华 徐茂琴 +7 位作者 谢利 张迪骏 周君 何伟娜 陈丽萍 童茜茜 张春丹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0-1036,共7页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总体微生物以及拟杆菌纲的分布情况。通过对454测序结果分析,共成功鉴定24个门,主要包括变形菌门(...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总体微生物以及拟杆菌纲的分布情况。通过对454测序结果分析,共成功鉴定24个门,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后壁菌门(Firmicutes)等。其中拟杆菌门的变化趋势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似,均为随月份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在拟杆菌门下,共鉴定出3个纲3个目9个科27个属,4个采样月份大部分站点的优势属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拟杆菌门分布规律主要与排污口类型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通过454测序检测到了极难培养的寡营养细菌鞘脂杆菌,也说明了454测序较传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同时针对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p.)及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排污口 拟杆菌 黄杆菌 鞘脂杆菌 454焦磷酸测序
下载PDF
海洋生物ACE抑制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操德群 何艳丽 +2 位作者 余虹 徐晓婷 徐年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7-937,共11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ACE活性实现降压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天然来源的ACE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目前已经从陆源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发现了多种ACE抑制肽。海洋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新...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ACE活性实现降压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天然来源的ACE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目前已经从陆源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发现了多种ACE抑制肽。海洋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新型生物资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类物质,通过降解可得到ACE抑制肽。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检索方法,对国内外主要海洋生物ACE抑制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材料来源、降解酶、氨基酸序列以及IC50值4个方面重点介绍海洋鱼、虾、贝、藻等来源的ACE抑制肽,比较了其可能的区别和特征,并对海洋生物ACE抑制肽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蛋白,促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抑制肽 海洋生物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降血压
下载PDF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弓形杆菌属(Arobacter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祖忠 王朝阳 +7 位作者 张迪骏 司开学 董丽莎 张红燕 崔晨茜 韩姣姣 周君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2-868,共7页
弓形杆菌属(Arobacter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寄生在动物体内,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和人畜共患病。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1年中的3月、5... 弓形杆菌属(Arobacter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寄生在动物体内,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和人畜共患病。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1年中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弓形杆菌属检测出两个种,分别是嗜低温弓形杆菌(Arcobacter cryaerophilus)、布氏弓形杆菌(Arcobacter butzleri)。梭菌属共检测出12个种,其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检出次数最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次之;排污口的类型是影响弓形杆菌属检出量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主要分布在氮,磷含量较高的工业排污口和市政排污口,而梭菌属只在3月份的S7宁海西店崔家综合排污口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比例(7.5%),其它排污口检出量均在2%以下;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在10个排污口20个站位4个月份的检出次数呈现正相关性;由季节性的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也是影响弓形杆菌属生长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在5月份的时候检出次数最大,梭菌属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较广10—65°C,受温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杆菌属 梭菌属 454焦磷酸测序 陆源排污口 检出次数
下载PDF
海洋微藻β-葡聚糖的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成旭 田甜 +2 位作者 陈海敏 严小军 骆其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研究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生物活性以及是否存在种间差异,从6种海洋硅藻和定鞭藻(Haptophyte)中制备了β-葡聚糖,进行了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活性的分析和比较。6种微藻分别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 为研究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生物活性以及是否存在种间差异,从6种海洋硅藻和定鞭藻(Haptophyte)中制备了β-葡聚糖,进行了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活性的分析和比较。6种微藻分别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柔弱角刺藻(Chaetoceros debil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颗石藻(Pleurochrysis sp.)。研究结果显示:1.微藻β-葡聚糖对Hela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浓度为50—100μg/mL时,假微型海链藻β-葡聚糖的活性最高;200μg/mL时,颗石藻的最高,但活性均未超过50%。2.以DPPH和DCFH-DA两种方法检测抗氧化活性发现,6种微藻β-葡聚糖均有浓度相关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对较高;当β-葡聚糖浓度为400μg/mL时,其清除率可达72%—74%。3.对不同菌的作用有差异:有浓度相关的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浓度为400μg/mL时,抑菌率可达60%;有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其中,仅中肋骨条藻的β-葡聚糖有浓度相关的作用。结果表明,几种硅藻和定鞭藻的β-葡聚糖生物活性功能相同,都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抑菌或促菌作用,活性大小与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同浓度或作用时间下,其活性大小及活性饱和性具有微藻种间差异。这为研究和利用微藻及其天然产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Β-葡聚糖 抗肿瘤 抗氧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硫酯酶催化机制及结构生物学
18
作者 周于聪 石婷 +2 位作者 芦晨阳 刘昊 白林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3,共17页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述了各类硫酯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重点分析了硫酯酶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对应性。此外,本文还围绕I型硫酯酶的催化机制,详细阐述了硫酯酶催化的链释放反应的化学本质,并总结了硫酯酶催化机制的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为硫酯酶的结构和机制解析以及理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硫酯酶 蛋白质结构 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质谱特征及其在海洋动物中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楼乔明 杨文鸽 +2 位作者 徐大伦 郑贤孟 薛长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甲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甲酯的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常见海洋动物中的上述3种多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依据有...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甲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甲酯的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常见海洋动物中的上述3种多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依据有机质谱学规律,通过较强碎片离子间相差[-CH(CH3)-](即离子质荷比相差28)能准确分析出多支链饱和脂肪酸中甲基支链所处碳链位置,同时结合分子离子以及麦氏重排离子等特征离子能准确有效地对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进行分析鉴定。对多种海洋动物分析发现,海洋动物中多支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低,一般在0.1%以下,但皱纹盘鲍、杂色鲍等海洋贝类以及鳕鱼、南极磷虾等海洋动物对多支链饱和脂肪酸表现出不同的积累作用和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链饱和脂肪酸 质谱特征 海洋动物 含量
下载PDF
海洋红藻龙须菜对2种逆境温度胁迫的应激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雪 蔡西栗 徐年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540,共6页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红藻门、江蓠属海藻,主要用于生产琼胶和饲喂鲍鱼,能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随着海藻胶工业的发展,对琼胶生产原料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龙须菜在我国已经成为继海...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红藻门、江蓠属海藻,主要用于生产琼胶和饲喂鲍鱼,能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随着海藻胶工业的发展,对琼胶生产原料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龙须菜在我国已经成为继海带(Laminaria)、紫菜(porphy阳)、裙带菜(Undaria)之后的第4大栽培海藻拉。野生龙须菜主要生长在北方,经过改良的龙须菜981品系在12—26℃生长较好,目前已经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大面积养殖,其生长快,养殖技术成熟,带动了一个大型海藻的新兴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应激生理 超微结构 渗透调节 植物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