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落空间活化——宁波大学废弃水塔建筑空间改造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怀壮(文\图) 王已晴(文\图) 《设计》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失落空间活化"源于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主张对那些无人维护且无人使用的闲置之地进行活化设计,以促进空间的使用和提升空间的活力。故此,设计方案基于对水塔建筑和校园空间功能与师生需求的实地分析开展了一... "失落空间活化"源于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主张对那些无人维护且无人使用的闲置之地进行活化设计,以促进空间的使用和提升空间的活力。故此,设计方案基于对水塔建筑和校园空间功能与师生需求的实地分析开展了一次"空间活化"的探讨。设计围绕"人"进行,以"转变消极空间为有利资源""为每一个行为主体提供人性化体验"与"增强其作为好的公共交流场所"为设计原则,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法,着重考虑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改造 消极空间 师生需求 校园空间 交流场所 行为主体 活化设计 水塔
下载PDF
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高翔 安婳娟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自然通风已经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室内通风条件可以保证室内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预防职业病、控制建筑能耗和成本的重要指标.结合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实例,采用PKPM-CFD风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对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 自然通风已经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室内通风条件可以保证室内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是预防职业病、控制建筑能耗和成本的重要指标.结合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实例,采用PKPM-CFD风环境模拟分析软件,对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室内自然通风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庭院式办公建筑 量化效果
下载PDF
建筑表皮的美学特征对面料创新设计的启示与实践
3
作者 刘达 马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为了探讨面料创新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了建筑表皮的风格、肌理透叠美学以及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建筑表皮设计在面料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建筑表皮设计与时尚前沿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对不同生活方式群体的需... 为了探讨面料创新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了建筑表皮的风格、肌理透叠美学以及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建筑表皮设计在面料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建筑表皮设计与时尚前沿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对不同生活方式群体的需求满足;然后,详细探讨了建筑表皮肌理透叠美学的意境美和微空间美,以及其在面料结构创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表皮肌理的“透”和“叠”,阐述了其在面料设计中的独特价值,以及透叠设计带来的意境感和微空间效果;最后讨论了建筑表皮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通过介绍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案例,阐明了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为面料设计带来的新可能性和视野;主张在面料创新设计中充分借鉴建筑表皮设计的思维和技术,促进面料设计发展更加多元化、艺术化和科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面料创新设计 参数化设计 微空间 几何图案
下载PDF
“古韵悠巷,焕活空间”——基于空间句法的宁波大西坝村街巷空间活力提升设计
4
作者 黄舒悦(文/图) 杨紫珊(文/图) 陶锋(文/图) 《设计》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大西坝村街巷空间设计的灵感立意与理念意象,主要来源于余姚江和大西坝河本体、古时船只往来的繁荣景象,以及位于村落内大西坝河沿岸丰富的历史遗址与水工遗存。设计将“水色、曲流、船帆、水工”等记忆场所要素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 大西坝村街巷空间设计的灵感立意与理念意象,主要来源于余姚江和大西坝河本体、古时船只往来的繁荣景象,以及位于村落内大西坝河沿岸丰富的历史遗址与水工遗存。设计将“水色、曲流、船帆、水工”等记忆场所要素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抽象和精简,形成以曲线、弧面为表现形式的设计手法。具体表现为运用运河水之色铺陈渲染,以轻快明亮的青蓝色褪去村落沉闷的水泥色,运用流水的曲折,让直线形态的街巷增添柔和与灵动,如同运河的粼粼水波,将“船帆”形态,轻逸地搭建在村落的各类活动场所,对各个公共活动区域进行场景的营造以及气氛的渲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场所 运河水 空间句法 西坝河 活力提升 表现形式 设计元素 余姚江
下载PDF
在线健康信息系统信息表征适老化引导设计研究
5
作者 侯冠华 刘琼 《包装学报》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为提升老年用户健康信息系统检索体验,通过分析信息表征(文本、音频、图像)与任务情境(简单、复杂)对老年用户检索绩效、认知负荷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探究健康信息系统信息表征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不同任务情境下适合老年用户的信息表征设... 为提升老年用户健康信息系统检索体验,通过分析信息表征(文本、音频、图像)与任务情境(简单、复杂)对老年用户检索绩效、认知负荷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探究健康信息系统信息表征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不同任务情境下适合老年用户的信息表征设计。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邀请老年用户按照拉丁方顺序在文本、音频、图像引导下完成简单和复杂健康信息检索任务。总体上,图像表征引导老年用户初次使用健康系统检索绩效最优,认知负荷最低;但老年用户主观最喜爱音频表征。在简单任务中,音频表征设计适合老年用户;在复杂任务中,图像表征设计适宜老年用户;适老化改造应适当减少纯文本信息表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息系统 用户检索体验 信息表征 任务情境 适老化
下载PDF
历史城区高校校园场所重构教学实验——基于EvoMass优化工具的设计研究探索
6
作者 雷冬雪 王力凯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4,共11页
围绕历史城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以南京艺术学院校园场所重构概念设计为例,介绍了面向该设计议题的建筑概念设计教学实验。教学实验设定了基于“环境性能+混合使用”的复合设计目标,引入了EvoMass设计优化工具以辅助设计概念探索,并... 围绕历史城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以南京艺术学院校园场所重构概念设计为例,介绍了面向该设计议题的建筑概念设计教学实验。教学实验设定了基于“环境性能+混合使用”的复合设计目标,引入了EvoMass设计优化工具以辅助设计概念探索,并制定了可以充分发挥该设计优化工具应用潜力的设计流程。从设计研究的角度,教学实验建构了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意义的设计问题,探索了设计优化工具介入设计流程的有效应用路径,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下的建筑设计概念探索提供了技术对策思路,并为相关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基于人机协同设计理念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优化 EvoMass 环境性能 混合使用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体育博物馆体感游戏设计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淑蓉 曹盛盛 《设计》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与现有博物馆体感游戏设计案例,探讨体育博物馆体感游戏的设计路径。现有体育博物馆的展陈中存在教育功能缺失、互动方式不当以及文化价值传达不足的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体感互动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展... 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与现有博物馆体感游戏设计案例,探讨体育博物馆体感游戏的设计路径。现有体育博物馆的展陈中存在教育功能缺失、互动方式不当以及文化价值传达不足的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体感互动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是体育博物馆实现寓教于乐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通过文献考证和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身体感知层、行为交互层、情感认知层3个层面对体感游戏在体育博物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探索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博物馆参观体验和教育功能的体感游戏设计模型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博物馆 具身认知理论 体感游戏 设计路径 交互设计
下载PDF
新国画运动背景下潘天寿“借古开今”创作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李培 梅娜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5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绘画界掀起了一场倡导西方写实主义与现代艺术创作风格相结合的新国画运动。相较于早期倡导者高剑父、陈树人等所秉持的“中西调和”理念,潘天寿选择了“借古开今”。他坚守民族传统,提炼了基于“心源”体悟下的写生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绘画界掀起了一场倡导西方写实主义与现代艺术创作风格相结合的新国画运动。相较于早期倡导者高剑父、陈树人等所秉持的“中西调和”理念,潘天寿选择了“借古开今”。他坚守民族传统,提炼了基于“心源”体悟下的写生观念,构建了围绕“观物度真”的取舍原则,拓展了中国传统笔法的应用范围。潘天寿将其创作理念与实践诉诸教学,亲身示范、传授技艺,编写与之相应的技法指导、艺术理论和美术史教材,同时积极举办展览、组织研究会等传播国画理念。潘天寿“借古开今”创作理念与实践为新时代中国画本体语言开拓、绘画教学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画运动 中西调和 潘天寿 “借古开今”
下载PDF
美育浸润行动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困境与优化
9
作者 杨鸿砚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混合式教学通过技术赋能,拓展美育教学的场域,增强课程互动与数智化评价,为实现美育浸润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面临多重困境,包括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偏失、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失衡、自主学习支持的薄弱,... 混合式教学通过技术赋能,拓展美育教学的场域,增强课程互动与数智化评价,为实现美育浸润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面临多重困境,包括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偏失、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失衡、自主学习支持的薄弱,以及评价体系的单一和局限。通过对美育浸润的多维度解析,提出优化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建议,应以浸润式美育理念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深化美育内涵;营造情境体验,丰富美育路径;优化教学策略,推进美育实施;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浸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浸润 公共艺术课程 混合式教学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教育探索
10
作者 张金荃 刘艳丽 +1 位作者 王聿丽 陈芳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8期117-120,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由增量规划转为存量规划,精细化的城市空间管控对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当前城市设计人才状况对比鲜明。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中微观空间处理的优势使其在培养城市设计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设计人才需求的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由增量规划转为存量规划,精细化的城市空间管控对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当前城市设计人才状况对比鲜明。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中微观空间处理的优势使其在培养城市设计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设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设计实践人才的能力要求。最后从教学总体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筑学专业本科阶段城市设计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城市设计 本科 模块 平台
下载PDF
清代宁波乡土建筑梁枋拼合工艺探析
11
作者 蔡丽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0期22-28,共7页
清代以来,宁波地区乡土建筑的水平梁枋普遍使用拼合工艺,包括缴背虚拼、颊板虚拼、实木叠拼,以及混合式拼合等四种做法。除了利用小材(1)和板材获得较大的构件外观尺寸外,拼板的空心板榫是宁波拼合工艺的重要特色,统筹考虑结构和构造,... 清代以来,宁波地区乡土建筑的水平梁枋普遍使用拼合工艺,包括缴背虚拼、颊板虚拼、实木叠拼,以及混合式拼合等四种做法。除了利用小材(1)和板材获得较大的构件外观尺寸外,拼板的空心板榫是宁波拼合工艺的重要特色,统筹考虑结构和构造,加强了梁枋榫卯与柱身的连接,提升了大木构架的结构整体性。清代宁波梁枋拼合工艺继承自宋元时期官式木结构的拼合做法,与明清以来江南地区木材供应不足有关,亦是浙东地区功利思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枋 拼合工艺 空心板榫 木材供应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宁波市部分高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淼 李政 牛百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4,共4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教育受物质主义影响被逐渐淡化和弱化,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基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教育受物质主义影响被逐渐淡化和弱化,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块“短板”。基于宁波市部分高校1523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维度切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观
下载PDF
基于多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建筑设计教改实践探索——以“建筑设计3”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立毅 金武 +1 位作者 安婳娟 姚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9期56-59,共4页
国内建筑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艺轻技”的现象,建筑技术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环节脱节,这种教学现象使学生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为顺应新时代建筑综合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以“建筑设... 国内建筑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艺轻技”的现象,建筑技术课程和设计课程教学环节脱节,这种教学现象使学生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无法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为顺应新时代建筑综合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以“建筑设计3”为例,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进程协同、教学团队协同、教学反馈协同、教学考核协同五个方面,综合介绍了协同教学改革的策略、实践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课程 协同教学 建筑设计 教改实践
下载PDF
梁思成佚文《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介绍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颖 《建筑师》 2021年第5期53-57,共5页
发表于1947年12月8日的天津《大公报》的梁思成文章《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不见于今天大多数有关他的研究。这是他在1947年访美归国后有关自己考察体验和感想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其中介绍了他对西方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发展的四点认识... 发表于1947年12月8日的天津《大公报》的梁思成文章《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不见于今天大多数有关他的研究。这是他在1947年访美归国后有关自己考察体验和感想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其中介绍了他对西方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新发展的四点认识,概括而言就是以服务大众的社会生活为设计的目标,以空间为建筑的本质,以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为理想的环境,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主张为去中心化市镇设计的新模式。这篇文章反映了美国对于梁思成建筑思想发展的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佚文 访美 《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 中国市政工程学会 杜仙洲
原文传递
融入传统建筑本土形态特征的宁波城市街廓管控规定优化对策
15
作者 高彩霞 陆海 +3 位作者 陈芳 邱枫 张科盈 张晴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对宁波传统建筑所在典型街廓样本选取与属性分类、形态相关城市与建筑规定梳理的基础上,以月湖历史街区内的街廓地块为例,通过关联性理论与实证分析街廓形态特征与相关管控规定的关联性,提出融入宁波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街廓管控规定... 在对宁波传统建筑所在典型街廓样本选取与属性分类、形态相关城市与建筑规定梳理的基础上,以月湖历史街区内的街廓地块为例,通过关联性理论与实证分析街廓形态特征与相关管控规定的关联性,提出融入宁波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街廓管控规定的优化对策。研究对于科学认知城市复杂空间、补充相关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规定、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具有科学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本土形态特征 城市街廓 地块建筑 管控规定 关键指标
下载PDF
“无问·归”——宁波市象山县小花港村酒厂室内及庭院改造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绮琪(文/图) 《设计》 2022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本次设计以象山县小花港村酒厂改造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重点是让乡村寻回“温度”,打造“归属感”的地方公共空间。设计极大限度的保留原建筑结构,透明游廊的加入一方面是对原始建筑坡屋顶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 本次设计以象山县小花港村酒厂改造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重点是让乡村寻回“温度”,打造“归属感”的地方公共空间。设计极大限度的保留原建筑结构,透明游廊的加入一方面是对原始建筑坡屋顶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作为联系零散建筑的同时也增加了半室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策略 室外空间 公共空间 坡屋顶 文化视域 象山县 归属感 酒厂
下载PDF
基于HIP模型的数字医疗App适老化体验评价与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婷 赖建都 +1 位作者 侯冠华 张晶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6-164,175,共10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使用数字医疗App的体验障碍,归纳信息加工与体验障碍的映射关系,构建适老化体验评价指标,提出适老化设计策略。方法结合“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推演出体验障碍与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信息加工过程与适... 目的探究老年人使用数字医疗App的体验障碍,归纳信息加工与体验障碍的映射关系,构建适老化体验评价指标,提出适老化设计策略。方法结合“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推演出体验障碍与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信息加工过程与适老化体验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计算体验评价指标优先级权重。结果在适老化体验评价的总指标中,信息设计的权重最高。在次指标中文案清晰易识别权重高于其他指标。结论构建了“老年人-HIP-体验障碍-体验设计”的关系模型,总结出4个总指标和14个次指标的体验指标体系,提出适老化设计策略。深层次挖掘老年人在体验设计不同阶段的障碍类型及体验指标,为数字产品适老化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适老化设计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体验障碍 数字医疗
下载PDF
工业遗产再利用与活化设计研究——以无锡市庆丰纱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雨卓 高彩霞 《设计》 2024年第20期62-65,共4页
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产生大量工业遗产,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庆丰厂房遗产的现状分析与再生活化设计研究,探讨了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如何使工业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区生活,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了文献梳理、图示分... 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演进产生大量工业遗产,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庆丰厂房遗产的现状分析与再生活化设计研究,探讨了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如何使工业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区生活,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了文献梳理、图示分析与设计演绎等研究方法,提出工业遗产再生的具体建议和方案。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将其与现代城市需求相结合,这种综合性方法旨在保护和增强历史文化,同时亦可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可持续性 活化设计 设计策略 再利用
下载PDF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科技-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至禹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4期61-72,共12页
一部世界设计史就是科技与艺术设计密切结合的历史,当代科技的发展更是为艺术与设计的繁荣提供了最好的助力。当代设计与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成为二者转化应用生活的一种方式。设计运用科技提供人们对造物使用功能的最大需求,利用艺术... 一部世界设计史就是科技与艺术设计密切结合的历史,当代科技的发展更是为艺术与设计的繁荣提供了最好的助力。当代设计与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成为二者转化应用生活的一种方式。设计运用科技提供人们对造物使用功能的最大需求,利用艺术提供人们对造物审美享受的最大需求。人类的需求,成为设计的最大原动力。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设计成为并列于科学和艺术的第3种人类智力行为和范畴,有其独立的认知对象、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设计日益成为具有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也需要对其与科技、艺术的结合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思考,从而为设计教育提供指导。移动互联网的比特时代,创造了大规模的商业模式和设计创新,塑造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科技的迅速发展,让设计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宏观的教育思想、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思维和教育必须发生改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科技 设计教育 包豪斯 创新思维
下载PDF
高校校园密集场所的建筑学应急空间防控设计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彩霞 陆海 郭强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6期73-75,共3页
人们在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时,所采取的应急方法主要从卫生健康、管理防控等方面入手,但对于人们居住、学习和活动的用地和建筑等密集空间本身却缺乏基于建筑学角度的应急防控设计与改进策略。文章聚焦高校校园中人口聚集和流动性大... 人们在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时,所采取的应急方法主要从卫生健康、管理防控等方面入手,但对于人们居住、学习和活动的用地和建筑等密集空间本身却缺乏基于建筑学角度的应急防控设计与改进策略。文章聚焦高校校园中人口聚集和流动性大的高密集空间,以宁波大学为例,以校园公共卫生安全为导向,从建筑学应急空间解读、校园密集场所防控问题分析和应急空间防控设计策略三方面,研究高校校园密集场所的应急空间防控设计对策,以解决高校校园卫生健康应急问题,同时也可为校园健康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园 密集场所 建筑学应急空间 防控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