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2年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疾病谱调查
1
作者 章幼岚 谢开云 李珊珊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20期45-46,共2页
目的对呼吸内科疾病种类以及就诊情况等作详细分析,以更好地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计算机信息中心对这些患者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 目的对呼吸内科疾病种类以及就诊情况等作详细分析,以更好地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通过计算机信息中心对这些患者的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在年龄分布上45~6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在季节上春季相较另外三季发病率要高一些。在发病种类上从多到少依次为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胸痛、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各种胸闷气紧、支气管哮喘及咯血。结论本地区需在春季有针对性的预防呼吸内科疾病,重点是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春季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宁波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邬丽娜 张谢 +2 位作者 张学松 孟飞 宋毓飞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宁波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H. pylori)耐药性。方法对2016至2018年采集的H. pylori培养菌株进行6种常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性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H.pyl... 目的探讨浙江省宁波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H. pylori)耐药性。方法对2016至2018年采集的H. pylori培养菌株进行6种常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性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H.pylori耐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614份胃窦黏膜标本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菌株483株,阳性率78.66%,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耐药率在各年龄组中有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克拉霉素组,χ_(趋势)~2=8.031,P<0.01;左氧氟沙星组,χ2趋势=39.730,P<0.01;甲硝唑组,χ_(趋势)~2=22.774,P<0.01)。各年龄组H. pylori对不同组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宁波地区各年龄组H. pylori对单一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及不同组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地区 年龄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两种型号头皮针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比效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兰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操作者根据单双日选择5.5、7号头皮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 目的探讨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操作者根据单双日选择5.5、7号头皮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头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多次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针头(均P<0.01)。结论5.5号头皮针针径小、针梗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小,可延长患者静脉血管的使用寿命。心内科老年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进行输液值得提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静脉输液 心内科 老年患者
下载PDF
miRNA在溃疡性结肠炎及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邵晓娜 沈睿炜 沈建伟 《浙江医学》 202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有终生复发的倾向。病程迁延的UC患者发生UC相关性结直肠癌(CRC)的风险明显增加。微小RNA(miRNA)是一类广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小分子RNA,因其在...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有终生复发的倾向。病程迁延的UC患者发生UC相关性结直肠癌(CRC)的风险明显增加。微小RNA(miRNA)是一类广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小分子RNA,因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显示miRNA在U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基因表达影响疾病的进展和癌变。而特定miRNA在UC患者结肠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可作为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可为UC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就miRNA在UC及相关性CRC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系统评估miRN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在疾病活动度判断中的潜力,并为开发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单中心161例腹膜透析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洲姬 蔡旭东 +1 位作者 费剑英 裘晓惠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61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流行病学、腹膜透析并发症及透析质量的情况,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的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性别、植管时年龄、住址、医疗费用支付类别、原发病、腹透起始时间及退... 目的研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61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流行病学、腹膜透析并发症及透析质量的情况,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的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患者的性别、植管时年龄、住址、医疗费用支付类别、原发病、腹透起始时间及退出时间、并发症等治疗,计算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掉队率(DOR)、腹透治疗时间(TOT)等指标,并与其他腹透中心进行比较。结果植管时年龄为(54.20±14.00)岁,老年病人较多,大于60岁的占44.10%(71例)。慢性肾炎(75.78%)是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18.64%)位居第二。宁波地区医保普及率较高,完全自费患者比例仅占4.97%。漂管率为11.80%,渗漏率6.83%,隧道口感染率3.11%,大网膜包裹率1.86%,腹腔出血率0.62%。本中心腹膜炎感染控制较好,腹膜炎发生率为1:78.72透析月,总的腹膜炎年发生率为0.15次/透析年。共有59例(36.65%)退出腹膜透析,总的TOT为26.80月,历年TOT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达平均44.70透析月每人。DOR较其他中心报道的数值低,其中2010年DOR仅7.14%。结论以上特点与本中心患者年龄结构偏大,医护人员重视强化无菌操作宣教,坚持电话随访、家访制度,及医疗保险政策逐年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并发症 腹膜炎感染率 透析质量
下载PDF
宁波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情况及预后调查
6
作者 陈亚娣 周建庆 葛世俊 《心电与循环》 2016年第3期174-176,180,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近远期预后,为推动规范救治STEMI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地区STEMI患者190例,根据是否成功行急诊血管再灌注治疗,分为急诊再灌注组(45例)与延迟再灌注组(111例),调查首...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近远期预后,为推动规范救治STEMI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地区STEMI患者190例,根据是否成功行急诊血管再灌注治疗,分为急诊再灌注组(45例)与延迟再灌注组(111例),调查首诊时间、转院率、转诊时间、直接PCI比率、住院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1周和1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发病至首诊中位时间为5h,转院率61.1%,1级医院转院中位时间为1 h,2级医院转诊中位时间为3 h,直接PCI比例21.6%,静脉溶栓比例5.8%,住院死亡率6.3%,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40.0%。梗死后1周内急诊血管再灌注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延迟血管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后急诊血管再灌注组LVEDd、LVESd较延迟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宁波地区STEMI救治状况落后,住院死亡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高,需大力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延迟再灌注
下载PDF
医院近10年肾活检成年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蔡莹 杨金国 +4 位作者 吴迪英 郭蓓 许红 蒋晓立 陈生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133-2137,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近10年肾活检成年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近10年(2008至2017年)1 158例肾活检成年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其中前5年(2008至2012年)401例,后5年(2013至2017年)757例,并作... 目的分析医院近10年肾活检成年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近10年(2008至2017年)1 158例肾活检成年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谱变化,其中前5年(2008至2012年)401例,后5年(2013至2017年)757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后5年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前5年(P<0.05)。医院近10年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为原发性肾脏病(PGD)占82.0%,其次为继发性肾脏病(SGD)占13.7%,肾小管间质病(TID)占1.5%,遗传性肾脏病(HN)占0.8%。后5年PGD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SGD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在PGD及SGD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而在HN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男性(P<0.05)。PGD中,IgA肾病(IgAN)最常见,占51.5%,其次为膜性肾病(MN)占25.6%。后5年MN、微小病变肾病(MCD)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而肾小球轻微病变(GML)、IgAN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SGD中,最常见的狼疮性肾炎(LN)占33.3%,紫癜性肾炎(HSN)占22.6%,糖尿病肾病(DN)占16.4%。后5年LN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DN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结论 PGD是成人肾活检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而IgAN又为PGD中最常见类型,近年来SGD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病理 回顾性研究 肾活检
下载PDF
导师制结合真实病例讨论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顾亚丽 王海峰 +1 位作者 谢国民 胡凯凯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8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导师制结合真实病例汇报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进入我院神经内科专业基地轮转的65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住院医师入轮转科室后随机分配指导医师,为本科轮... 目的探讨导师制结合真实病例汇报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进入我院神经内科专业基地轮转的65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住院医师入轮转科室后随机分配指导医师,为本科轮转阶段的导师。住院医师根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住院医师采用导师制结合真实病例讨论汇报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住院医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采用出科考核及360度评价相结合。结果观察组住院医师在神经内科轮转阶段的出科考核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医师在神经内科轮转阶段的出科病历书写及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0度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医师对指导医师评价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指导医师对住院医师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师制结合真实病例讨论汇报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指导医师的带教能力,提高住院医师在神经内科基地轮转的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病例讨论
下载PDF
基于患者身材的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低剂量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海 张玉琴 +1 位作者 楼钶楠 胡德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月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身材数据,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分为3个组,各BM... 目的探讨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月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身材数据,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分为3个组,各BMI组患者随机分入常规模式组(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影像:Cardiac Left Coronary,15帧/秒)和优化模式组(电生理模式采集影像:Cardiac EP,7.5帧/秒),收集辐射剂量数据,并根据影像质量评分表评估影像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BMI值越高,胸围越大,辐射剂量越高,呈正线性相关;各BMI组内,优化模式组的各项辐射剂量数据(各类型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及胸部皮肤剂量)均低于常规模式组(均P<0.05,降低比率48.95%~70.59%),两组间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手术要求。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受患者身材、影像采集参数、曝光时长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优化影像采集参数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实现辐射低剂量化,减少患者和术者的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影像采集 低剂量 影像质量
下载PDF
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钱海 张玉琴 +3 位作者 徐艳 胡德兴 岑泽民 楼钶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和低剂量组(男14例,女6例,电生理模式采集图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体型数据和各项射线剂量数据,制定图像质量评分表量化评估图像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胸围越大射线剂量越高,呈正线性相关。低剂量组各项射线剂量数据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降低比率为48.51%~60.74%。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图像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符合介入手术要求。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射线剂量受患者体型、图像采集模式、曝光时间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优化图像采集模式可显著减少射线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保护患者和术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型 射线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90对hERG-A561V通道蛋白转运及通道功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王英 叶佳纯 +2 位作者 黄晓燕 陈邦盛 廉姜芳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A561V通道蛋白转运及通道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构建野生型(WT)、突变型(A561V)、杂合型(WT/A561V)细胞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hERG及Hsp90蛋白表达差异。转...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A561V通道蛋白转运及通道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构建野生型(WT)、突变型(A561V)、杂合型(WT/A561V)细胞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hERG及Hsp90蛋白表达差异。转染减表达空载(Itf NC)、Hsp90减表达(Hsp90-)、过表达空载(Ovp NC)或Hsp90过表达(Hsp90+)质粒至各细胞模型(即Itf NC组、Hsp90-组、Ovp NC组、Hsp90+组),另设不加载体的对照(Ctl)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调控Hsp90前后hERG及Hsp90蛋白表达差异。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p90调控前后杂合型细胞模型hERG及Hsp90蛋白定位表达情况。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调控Hsp90前后杂合型细胞模型hERG通道激活电流及尾电流密度。结果突变型、杂合型细胞模型Hsp90及hERG(135 kDa)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野生型明显升高(均P<0.05)。野生型细胞模型Hsp90+组hERG(135 kDa)、hERG(155 kDa)蛋白表达水平较Ctl组、Ovp NC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突变型细胞模型Hsp90+组hERG(135 kDa)蛋白表达水平较Ctl组、Ovp NC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杂合型细胞模型Hsp90+组hERG(155 kDa)蛋白表达水平较Ctl组、Ovp NC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融合Hsp90和hERG蛋白后,Ctl组hERG表达于细胞膜、细胞质,Hsp90-组细胞膜上hERG蛋白表达减少,Hsp90+组细胞膜上hERG蛋白表达增多。与Ctl组比较,Hsp90+组Ikr曲线左移14.709,斜率因子k值未见明显变化。杂合型细胞模型Ctl组、Hsp90-组、Hsp90+组激活电流及尾电流密度均在50 mV处达到最高;杂合型细胞模型Hsp90+组在20、30 mV处的激活电流密度均明显高于Ctl组、Hsp90-组(均P<0.05),在30、40 mV处的尾电流密度均明显高于Ctl组、Hsp90-组(均P<0.05)。结论Hsp90在hERG-A561V通道蛋白折叠转运中起作用,而上调Hsp90可促进WT/A561V hERG的折叠转运,进而影响通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 A561V突变 蛋白转运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谢国民 吕中月 +1 位作者 赵翠 王海峰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5期432-436,453,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无细胞疗法,尤其是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SC-EVs),由于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再生能力及优于干细胞的血脑屏障穿透力和低免疫原性,为AI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无细胞疗法,尤其是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SC-EVs),由于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再生能力及优于干细胞的血脑屏障穿透力和低免疫原性,为AI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对SC-EVs治疗AIS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述评,以期为AI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外泌体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细胞外囊泡 工程化外泌体
下载PDF
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威 李静杰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28-732,751,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AIS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AIS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51例、心源性栓塞型30例、小动脉闭塞型55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IL-6、IL-10的差异。根据入院时NIHSS、mRS、ESRS评分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因素。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IS患者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年龄、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N、NLR、RDW、hs-CRP、D-二聚体、Hcy、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hs-CRP、D-二聚体是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D-二聚体是AIS患者复发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最佳截断值为2.52,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528,AUC为0.670。NLR联合hs-CRP、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最佳截断值为0.40,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730,AUC为0.781。NLR联合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复发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0.42,灵敏度为0.736,特异度为0.661,AUC为0.736。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291、0.358、0.277,均P<0.001)。结论NLR在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NLR联合hs-CRP、D-二聚体等指标可有效提高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
下载PDF
抑制微RNA-30d-5p促进线粒体自噬缓解高糖作用下的足细胞损伤
14
作者 蔡莹 陈生 +3 位作者 蒋晓立 邬启元 郭蓓 王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讨微RNA(miR)-30d-5p在高糖诱导下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 mmol/L葡萄糖诱导足细胞高糖化,使用miR-30d-5p抑制剂和模拟物转染,再经1 mg/mL 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0d-5p的转染效率;... 目的:探讨微RNA(miR)-30d-5p在高糖诱导下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 mmol/L葡萄糖诱导足细胞高糖化,使用miR-30d-5p抑制剂和模拟物转染,再经1 mg/mL 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0d-5p的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病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LC3Ⅰ、P62、自噬相关基因(ATG)5蛋白、PTEN诱导假定激酶(PINK)1和Parkin基因(PARK2)蛋白表达。JC-1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通过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在高糖诱导下,足细胞凋亡增加,miR-30d-5p和P62表达上调,肾病蛋白、ATG5、PINK1、PARK2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miR-30d-5p抑制剂部分逆转了高糖对足细胞凋亡以及ATG5、PINK1、PARK2、肾病蛋白、LC3Ⅱ/LC3Ⅰ和P62表达的影响(均P<0.01)。高糖诱导足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流失、ATP含量减少,抑制miR-30d-5p后能增加膜电位和ATP含量(均P<0.05)。自噬抑制剂3-MA和miR-30d-5p模拟物可逆转miR-30d-5p抑制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自噬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均P<0.05)。结论:抑制miR-30d-5p可能通过促进ATG5、PINK1、PARK2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缓解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miR-30d-5p 高糖 足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1h血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孙陆衍 张广吾 +4 位作者 周婷婷 蒋黎 王芳 史梦倩 范世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9期789-793,798,共6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1 h血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以OGTT试验1 h血糖值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低1 hPG组(100例)和高1 hPG组(10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稳态模型指数,分析1 h血...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1 h血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以OGTT试验1 h血糖值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低1 hPG组(100例)和高1 hPG组(10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稳态模型指数,分析1 h血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1 h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1 hPG组比较,高1 hPG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Z分别=-3.41、-3.04、-2.43、-1.98、-2.45,t分别=-3.16、-2.37、-4.25,χ~2=16.50,P均<0.05),2 hCP、3 hCP及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明显降低(Z分别=-2.57、-2.12、-4.96,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 h血糖与TG、TC、LDL、ALT、AST、HbA1c、hsCRP及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0.27、0.28、0.23、0.31、0.28、0.29、0.20、0.18,P均<0.05),与HOMA-β呈负相关(r=-0.4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LDL、ALT、HOMA-β及HOMA-IR是1 h血糖的影响因素(t分别=2.17、3.05、5.73、-9.26、4.03,P均<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1 h血糖与血脂、肝功能、稳态模型指数及机体炎症反应水平相关,1 h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糖监测的一个新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餐后1 h血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慜婷 许丰 张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1期94-97,共4页
肝纤维化是一个逐步进展的慢性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及结缔组织的异常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纤维化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肝硬化的演变中发... 肝纤维化是一个逐步进展的慢性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及结缔组织的异常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纤维化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肝硬化的演变中发挥核心作用。尽管HSC活化所涉及的信号转导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这一领域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来关于HSC活化导致肝纤维化的关键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袁航 楼钶楠 林玉平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579-583,588,I0003,共7页
目的探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12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只。观察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试剂盒和马松三色染色试剂盒检测... 目的探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12只,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只。观察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试剂盒和马松三色染色试剂盒检测心肌纤维化区域。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真核启动因子2α蛋白(p-eIF2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提取心脏成纤维细胞,将心脏成纤维细胞分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组+阴性对照物(sh-NC)组、AngⅡ组+抗GRP78短发夹RNA(sh-GRP78)组、AngⅡ组+sh-GRP78+衣霉素(Tn)组及对照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评估心肌成纤维细胞活性。使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使用WB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GRP78、p-PERK、p-eIF2α和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鼠心脏组织出现明显损伤及明显纤维化,GRP78、p-PERK、p-eIF2α和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较高(均P<0.001)。在体外细胞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性较强,迁移能力较强,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GRP78、p-PERK、p-eIF2α和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较高(均P<0.05)。与AngⅡ+sh-NC组比较,AngⅡ+sh-GRP78组细胞活性较低,迁移能力较低,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GRP78、p-PERK、p-eIF2α和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较低(均P<0.05)。与AngⅡ+sh-GRP78组比较,AngⅡ+sh-GRP78+Tn组活性较强,迁移能力较强,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GRP78、p-PERK、p-eIF2α和CHOP相对蛋白表达量较高(均P<0.05)。结论GRP78可以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来调节心肌梗死诱导的心肌纤维化中的成纤维细胞活性、迁移能力和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血浆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37
18
作者 方建江 李波 +7 位作者 何旭娟 夏菁 周夷霞 蒋黎 刘雪兰 周挺 李增攀 徐少博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血浆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所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时均定量检测血浆cTNI、BNP及D-二聚体浓度,必要时6 h后重复检测一次,评估患者死亡与以上指标的... 目的进一步证实血浆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所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入院时均定量检测血浆cTNI、BNP及D-二聚体浓度,必要时6 h后重复检测一次,评估患者死亡与以上指标的关系。结果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有98例患者诊断为急性肺栓塞。随访结束时共有14例(14.3%)患者死亡。cTNI阳性组入院时心率较正常组增快,晕厥、心源性休克(即大块肺栓塞)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年龄及入院时血压值小于正常组(P<0.05)。ROC分析提示BNP取大于226.5 ng/L作为截断点对于死亡的阴性预测值为9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 0.715~0.942)。D-二聚体的浓度为500~2499 ng/mL、2500~4999 ng/mL、≥5000 ng/mL的三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7.8%、12%和4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有心源性休克(OR=2.931,95%CI 0.828~12.521,P=0.000),cTNI≥0.3 ng/mL(OR=1.441,95%CI0.712~4.098,P=0.0043),BNP≥226.5 ng/L(OR=1.750,95%CI 0.690~6.452,P=0.011),以及D-二聚体≥5000 ng/mL(OR=1.275,95%CI 0.762~2.801,P=0.034)等。结论联合检测肺栓塞患者血浆cTNI、BNP及D-二聚体有助于在入院早期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肌钙蛋白I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血浆RNF180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学松 张谢 +4 位作者 孙蓓蕾 宋毓飞 陆宏娜 王丹萍 黄志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RNF180甲基化状态和RNF18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P... 目的:探讨血浆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RNF180甲基化状态和RNF18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P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75%,健康者为2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NF180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ELISA结果显示胃癌血浆RNF180蛋白水平(23.22±1.36)μg/m L明显低于对照健康组(34.25±2.44)μ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血浆RNF180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浆RNF180基因表达存在高甲基化率,而RNF180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可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胃癌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Fl80基因 甲基化 胃癌 血浆 甲基化特异性PCR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浆SFRP2、RNF180基因甲基化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毓飞 张谢 +3 位作者 孙蓓蕾 张学松 黄诗良 黄志刚 《胃肠病学》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SFRP2和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 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SFRP2和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早期筛查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7例胃癌患者和51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血浆中SFRP2、RNF180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浆中SFRP2、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67.2%和53.7%,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37.3%和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SFRP2甲基化率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RNF180甲基化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1).联合检测SFRP2、RNF180基因甲基化能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率,优于单一基因检测(OR =5.6,95% CI:2.1 ~14.8,P<0.01).结论:联合检测胃癌血浆中SFRP2、RNF18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提高胃癌检出率,是一种简单、非侵入的方法,可用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早期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FRP2基因 RNF180基因 DNA甲基化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