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C框架下宁波市鄞州区“一体化学科”建设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高幸 王武超 +1 位作者 陈迎宁 毕四岭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9期45-47,39,共4页
为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化、碎片化、片面化、差异化问题,宁波市鄞州区率先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结合区域内主要健康问题和优势学科,以整合、连续、高效为原则,以某一疾病的全流程管理为试点,通过打通优势医疗资源、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为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化、碎片化、片面化、差异化问题,宁波市鄞州区率先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结合区域内主要健康问题和优势学科,以整合、连续、高效为原则,以某一疾病的全流程管理为试点,通过打通优势医疗资源、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平台等方式建立了慢性肾病、血液病等一体化学科。运行以来,相应疾患管理服务的质量、综合性、连续性有了持续优化,居民健康获得感也持续提升,从而建立了连续性医疗服务专病管理模式,在提升整体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一体化服务模式 学科整合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整合型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实践
2
作者 孙高幸 王武超 +1 位作者 陈迎宁 毕四岭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11期39-42,共4页
对于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医共体建设同步促进分级诊疗是重要举措,以重点慢性病为切入点打造整合型慢病一体化门诊是有力抓手。宁波市鄞州区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 对于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医共体建设同步促进分级诊疗是重要举措,以重点慢性病为切入点打造整合型慢病一体化门诊是有力抓手。宁波市鄞州区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依托医共体建设,构建医防融合、连续协同和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健康诊断一体化、防治措施一体化、资源调度一体化,带动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居民就医的便利性和依从性增强,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一体化门诊 整合型 医防融合 分级诊疗
下载PDF
PCIC框架下宁波市鄞州区“一体化门诊”建设实践
3
作者 孙高幸 王武超 +1 位作者 陈迎宁 毕四岭 《医院管理论坛》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信息孤岛和服务“碎片化”是目前影响患者诊疗服务协调性和首诊医生全程诊疗管理的主要因素。为做好医疗信息和服务的碎片“整合”,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宁波市鄞州区搭建以健康天眼为基础的、以人的健康全貌为链条的“一体化门诊”:... 信息孤岛和服务“碎片化”是目前影响患者诊疗服务协调性和首诊医生全程诊疗管理的主要因素。为做好医疗信息和服务的碎片“整合”,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宁波市鄞州区搭建以健康天眼为基础的、以人的健康全貌为链条的“一体化门诊”:首先通过数字赋能及时捕捉到患者的就诊信息并将其同步到区域健康信息系统;其次针对重点疾病、重要检查、紧缺药品,统一调用全区医疗资源,并通过全面落实疾病诊治、分级诊疗、健康指导等多类措施,建立了全方位、协调性、主动干预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一体化服务框架 一体化门诊
下载PDF
宁波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点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朱宇 王雳 +2 位作者 翁红飞 李维嘉 孙统达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宁波市某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2012—2018年门诊电子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处方合理率为93.45%,门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等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处方金额从58.08元上升到79.74元。可见,... 对宁波市某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2012—2018年门诊电子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显示:处方合理率为93.45%,门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静脉输液处方比例、激素处方比例等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处方金额从58.08元上升到79.74元。可见,宁波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加强基于HIS的处方集中点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强化分级管理,加强居民合理用药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门诊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健康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隋锦辉 陈南希 +1 位作者 陈辰 吴绍棠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
目的:以湖北省为例,构建健康城市建设策略模型,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湖北省9个城市的座谈与访谈资料,运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三种资料分析技术,总结提炼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模型... 目的:以湖北省为例,构建健康城市建设策略模型,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湖北省9个城市的座谈与访谈资料,运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三种资料分析技术,总结提炼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模型。结果:湖北省健康城市建设策略可以发展为30个初始范畴、11个主范畴及3个核心范畴(政府倡议主导、部门机构协力、社会共建共治),进而形成以城市可持续性建设为核心结果、以人群健康水平长期提升为最终目的的理论模型。结论:政府倡议主导、部门机构协力、社会共建共治分别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引领、实施、动员策略,三大策略共同促进健康城市可持续性,最终实现人群健康水平的长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建设策略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例发现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烨祥 吕筠 +6 位作者 沈鹏 张敬谊 路平 黄文赞 林鸿波 水黎明 李立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1-1615,共5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在没有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成为遏制疫情流行的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宁波市鄞州区在积极落实传统“早发现”综合措施的同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在没有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成为遏制疫情流行的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宁波市鄞州区在积极落实传统“早发现”综合措施的同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了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依托融合了医疗、疾控以及非卫生部门数据的健康大数据平台,创新性地探索开展大数据驱动的线上可疑病例筛选、线下核实处置的COVID-19病例发现工作模式,为今后实现更有效和高效的动态、持续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奠定工作基础、积累经验。本研究对宁波市鄞州区的这一模式探索进行介绍,并对大数据驱动的监测模式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数据 病例发现 范式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度聚类分析与DRG的公立医院科室综合运营能力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云飞 水黎明 +2 位作者 史双璐 李一萍 胡岳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政策下,多维度构建公立医院内科和外科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为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和提升综合实力提出管理建议及参考。方法确定并收集2021年1—12月内科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外科5个一级指标2... 目的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政策下,多维度构建公立医院内科和外科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为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和提升综合实力提出管理建议及参考。方法确定并收集2021年1—12月内科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外科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综合运营能力的关联度并对科室进行排序,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各个科室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结果按综合运营能力不同,14个内科科室分为两类,11个外科科室分为三类。结论不同科室综合运营能力有明显差异,需采用不同管理策略激励学科发展,提升综合医疗与运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 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灰色关联度聚类分析 科室评价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2012-2020年HIV感染者确证后住院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自慧 赵琦 +4 位作者 龚德光 孙烨祥 沈鹏 林鸿波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1-547,共7页
目的分析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HIV感染者确证后住院率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宁波市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2020年鄞州区确证HIV感染者病例报告卡、随访管理... 目的分析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HIV感染者确证后住院率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宁波市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2020年鄞州区确证HIV感染者病例报告卡、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和住院记录等资料,分析HIV感染者的住院率、住院人次数、住院疾病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鄞州区2012-2020年确证的763例HIV感染者中,总住院率和总住院人次数分别为6.95%(53/763)和2.59人次/100人年。<30、30~、45~、≥60岁年龄组HIV感染者住院率分别为3.16%(10/316)、6.07%(15/247)、7.86%(11/140)、28.33%(17/60),住院人次数分别为0.81、1.59、4.05、17.40人次/100人年。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年龄组与HIV感染者有住院史呈显著相关(аOR=14.44,95%CI:3.57~58.46)。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异常、其他疾病导致的住院率分别为1.83%(14/763)、1.05%(8/763)、3.93%(30/763)。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策略下,鄞州区HIV感染者的住院负担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群相似,仍然是≥60岁年龄组为主,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导致的住院比例较少,HIV感染者的总体住院负担增加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真实世界 住院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下沉医学人才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艳 水黎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下沉医学人才计划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精准化下沉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了某三甲医院近3年来100名下沉帮扶的医学人才及200名基层医疗机构被帮扶学科带头人或骨... 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下沉医学人才计划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精准化下沉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了某三甲医院近3年来100名下沉帮扶的医学人才及200名基层医疗机构被帮扶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人员对下沉工作的满意度,系统分析和评价了影响下沉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下沉医学人才及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下沉工作满意度均较高,下沉时间、受托单位人员素质、受托单位的硬件条件是影响下沉医疗工作的重要因素.期待这些结果能为建立和健全下沉医学人才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也能为人才精准下沉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医学人才 全面托管 专科托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专业技能
下载PDF
宁波市鄞州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静 范聪颖 陈迎宁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构建分级诊疗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为例进行SWOT分析,对医共体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条件的机会、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建设是构建分级诊疗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为例进行SWOT分析,对医共体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条件的机会、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为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管理 区域协同 分级诊疗 SWOT分析
原文传递
大数据背景下区域慢性疾病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白雪 朱宇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6期895-901,共7页
目的解决慢性疾病监测难的问题,实现慢性病早期筛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通过分析慢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实验室特征,构建和实施慢性疾病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特定慢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 目的解决慢性疾病监测难的问题,实现慢性病早期筛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通过分析慢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实验室特征,构建和实施慢性疾病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特定慢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结果建立了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和血液病)的早期监测系统,实施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和个体化的行为干预指导,形成全周期、闭环的综合诊疗模式。结论通过慢性疾病的早期监测系统开展前期筛查、疾病的早期干预、规范治疗、精准随访等健康全流程管理,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促进,逐步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疗、预防和保障为一体的全周期、闭环的综合诊疗模式,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液病 监测预警 医防融合
下载PDF
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一体化护理质量管理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2
作者 徐佳唯 水黎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2—3月抽取在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的1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方法了解患者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实...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2—3月抽取在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的1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方法了解患者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实际感受与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行为,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不同就诊次数患者对其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就诊次数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的独立因素。结论:当前影响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质量的因素包含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因素,应进一步完善相应政策措施,持续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中医药健康服务 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原文传递
三级医院医患关系管理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伟 水黎明 +2 位作者 高尚 范瑞 陈骏 《现代医院》 2022年第12期1843-1845,1857,共4页
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定,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尽可能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事件发生,促进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受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德、患者对医生期望过高等因... 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定,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尽可能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事件发生,促进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但目前受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德、患者对医生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鉴于此,笔者在分析三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旨在减少我国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三级医院 医疗服务 医院管理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区域合理用药绩效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颖 范鲁宁 +2 位作者 邬金国 朱宇 孙统达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9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开发区域合理用药绩效监测系统,建立合理用药监测、处方点评以及审核自动化模式,促使诊疗行为更规范,临床用药更合理。方法通过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整合,与医院信息系统关联共享,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依据合理用药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对数... 目的开发区域合理用药绩效监测系统,建立合理用药监测、处方点评以及审核自动化模式,促使诊疗行为更规范,临床用药更合理。方法通过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整合,与医院信息系统关联共享,获取患者诊疗信息,依据合理用药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实时监测与预警。结果利用.NET等技术实现了B/S模式的区域合理用药绩效监测系统的开发。监测绩效明显,合格处方率从2012年的86%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95%,增长了10.47%;门急诊患者抗生素处方比例则从2012年的30.87%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16.79%,下降了45.61%。结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可实现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客观性,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绩效 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烨祥 沈鹏 +6 位作者 张敬谊 路平 柴鹏飞 牟海 黄文赞 林鸿波 水黎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 目的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流行病学史比例、核酸检测率、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结果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报告COVID-19监测病例1595例,其中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占79.94%和20.06%。监测病例现场调查核实率100.00%,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接触流行病学史占6.27%,社区和重点人群中有流行病学史者占比分别为2.12%和22.81%(P<0.001)。COVID-19核酸总检测率18.24%(291/1595),有、无流行病学史者核酸检测率分别为53.00%和15.92%(P<0.001),COVID-19核酸阳性检出率1.72%(5/291)。监测确诊病例发现率0.31%(5/1595),监测确诊病例和其他确诊病例初次就诊至初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COVID-19监测工作运转良好,但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大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原文传递
麻精药品管理与智慧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志瑜 范瑞 +1 位作者 王伟 水黎明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12期71-74,共4页
通过阐述我国麻精药品信息化管理的背景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外麻精药品信息化现状,提出了构建数字赋能区域麻精药品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鄞州区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试点数字赋能建设麻精药品智管服系统,全面提高麻精药品的监管水平... 通过阐述我国麻精药品信息化管理的背景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外麻精药品信息化现状,提出了构建数字赋能区域麻精药品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鄞州区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试点数字赋能建设麻精药品智管服系统,全面提高麻精药品的监管水平,旨在通过试点为麻精药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创建一个新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精药品 管理 信息化
下载PDF
宁波市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现状及试点政策推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春 王晓懿 +4 位作者 赵倩茹 黄云云 杨清仁 张汝佳 水黎明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2-856,共5页
目的分析宁波市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 评价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1年宁波市"云医院"平台订单中≥60岁老年用户的"互联... 目的分析宁波市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 评价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21年宁波市"云医院"平台订单中≥60岁老年用户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订单数据, 对老年用户主要人口学信息, 服务项目种类及其使用人次采用描述性分析;2019年试点政策对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动效果采用邹检验。结果老年用户从2016年的76人次增加至2021年的5 923人次, 累计12 209人次;服务项目种类由2016年的18项增加至2021年的36项。常用临床护理类和专科护理类服务项目的使用人次分别为11 850人次和359人次。试点政策颁布后, 服务项目数量和使用人次均在2020年得到显著提升(P<0.05)。结论宁波市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取一定成效, 尤其在2019年试点政策的推动下, 服务项目种类和老年用户数量逐年增加。未来应继续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 进一步扩大老年用户规模, 健全服务项目种类和优化收费标准等, 助力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互联网+护理服务 效果评价 政策干预
原文传递
医疗风险区域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志琴 朱宇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建立涵盖区域的医疗投诉纠纷处理系统、区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医疗风险实时监管系统、医疗风险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及PDCA质量持续改进系统的医疗风险区域监管平台,以实现区域医疗风险事件的信息化监管。方法:该系统采用Jav... 目的:建立涵盖区域的医疗投诉纠纷处理系统、区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医疗风险实时监管系统、医疗风险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及PDCA质量持续改进系统的医疗风险区域监管平台,以实现区域医疗风险事件的信息化监管。方法:该系统采用Java开发语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BS架构云部署,采用反向代理提供各医疗机构应用端访问填报,并进行平台端监管。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前置机同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等相关数据,建立非计划二次手术风险模型,实现非计划二次手术风险智能提醒。结果:平台实现了区域医疗风险事件的线上填报、智能预警、追溯查询、统计分析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结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区域医疗风险事件的全流程监管,有利于提升区域医疗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医疗风险管理 区域监管平台
下载PDF
国际趋势下的中国医保支付改革方向与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云飞 水黎明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第21期68-70,共3页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杠杆,更是涉及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以及医保经办机构三方利益的关键。我国1995—2018年医保基金支出从7.3亿元上涨到17823亿元,2...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杠杆,更是涉及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以及医保经办机构三方利益的关键。我国1995—2018年医保基金支出从7.3亿元上涨到17823亿元,23年来平均每年增长40.37%,因此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合理配置 医保基金 参保人员 医保经办机构 医疗机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方利益
下载PDF
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分析
20
作者 陈云鹏 殷玥琪 +3 位作者 孙烨祥 沈鹏 朱宇 江志琴 《预防医学》 2024年第12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 分析2017-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制定睡眠障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收集2017-2023年鄞州区≥18岁常住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资料,以建档1年后首次诊断睡眠障碍的病例为新发病例... 目的 分析2017-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制定睡眠障碍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收集2017-2023年鄞州区≥18岁常住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资料,以建档1年后首次诊断睡眠障碍的病例为新发病例,采用Poisson分布估算发病密度,描述性分析睡眠障碍病例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17-2023年鄞州区≥18岁常住居民1 255 129人,总观察人时6 292 884人年,M (QR)为5.67 (3.74)人年;睡眠障碍新发病例165 490例,男性67 095例,占40.54%;女性98 385例,占59.46%。2017-2023年鄞州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26.30/1 000人年,未见变化趋势(P>0.05)。女性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29.63/1 000人年,大于男性的22.57/1 000人年(P<0.05)。70~<80岁组睡眠障碍发病密度最大,为63.30/1 000人年;18~<30岁组最小,为7.24/1 000人年;≥30岁人群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大于18~<30岁人群(均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睡眠障碍发病密度为32.03/1 000人年,大于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25.93/1 000人年和18.87/1 000人年,均P<0.05)。东柳街道、东郊街道和白鹤街道睡眠障碍发病密度居前三位,分别为45.11/1 000人年、42.87/1 000人年和40.16/1 000人年。结论 2017-2023年鄞州区成人睡眠障碍发病密度无明显变化趋势;女性、老年人和中心城区的发病密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流行特征 发病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